•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甲午海战败后,清朝为什么不组织陆战海军败了,但陆军毫发未损为什么不反击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1-29 18:00:36 浏览量(来源:小薛

    [摘要]甲午海战败后,清朝为什么不组织陆战?海军败了,但陆军毫发未损为什么不反击?提问题的小编或许并不知道,在黄海海战之前,清朝已经经历了三次陆战,而这三场大小战斗也输...

    甲午海战败后,清朝为什么不组织陆战?海军败了,但陆军毫发未损为什么不反击?

    提问题的小编或许并不知道,在黄海海战之前,清朝已经经历了三次陆战,而这三场大小战斗也输的一败涂地,清军被日军3比0零封。

    也就是说,在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决战之前,清朝的陆军已经被日军打碎了脊骨,尽管他们的主力尚存,但他们的骨子里已经害怕了。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利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对清朝的武装力量进行过摸底,在战争爆发前,清朝的武装力量大致分为三类:

    1、全国各地驻扎的八旗兵,人数约254000多人,战斗力方面不用多说,至少在太平天国时期,满洲八旗早已沦为一群乌合之众。

    2、人数大概在42万人左右的绿营兵,他们的问题跟八旗兵一样,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各地方派系所兴起的团练武装,这是甲午战争前清朝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总人数大约在32万人左右。

    可问题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伴随着曾国藩的湘系和左宗棠的楚系等派系先后遭到打压,团练武装的战斗力和实力也是参差不齐,根据日本在战前的推断,这32万人的团练武装,唯一能与日军一较高下且具备上乘战斗力的,也只有李鸿章的淮军,此时的淮军拥有106营,约53000多人的兵力。

    当然,这也同样是字面上的虚数,这其中有没有存在吃空饷、兵不满员的情况,这恐怕只有李鸿章手下的将军们才能知道了。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这场甲午陆战,日军只要将这53000多淮军打的无力还击,他们就能掌握甲午陆战的主动权。

    1894年7月,丰岛海战爆发,李鸿章运往朝鲜半岛的五营淮军遭到日军截杀,其中高升号运兵船被日军击沉,871名淮军官兵死亡。

    同月,成欢之战爆发,日军4000余人在朝鲜半岛南部击溃淮军3000多人,淮军伤亡500多人。

    两个月后的9月,甲午陆战中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最大陆战——平壤之战开始,为了一鼓作气,李鸿章几乎投入了淮军半数的力量:15000多人防守平壤,另有4000多人正在从海路增援平壤(就是北洋水师护送的那批,随后引发了黄海海战)。

    可这场战役的结果呢?近两日的平壤攻防战,淮军伤亡约700多人,随后叶志超率军逃跑遭到日军截击,一夜之间淮军1500多人遇难,600多人被俘,另有负伤者约千人以上,保守估计在这场溃逃当中,淮军的伤亡人数达到了4000人以上,再加上此前的伤亡,淮军在平壤损失不下5000人。

    相信到了这里,你就已经明白了一个问题,仅仅到了1894年的9月,当甲午战争的战火还在朝鲜半岛上的时候,淮军的前后损失就高达6000多人,此时距离战争爆发也才过去两个月。李鸿章虽然有五万多人,但他们并不是机动兵力,还要担任防守驻扎地的任务(例如大连旅顺威海卫等)。至少在平壤战役爆发前,从李鸿章能抽调到朝鲜的淮军不足两万来看,淮军能主动出击的机动兵力也只有这些。

    可就是这么点兵力,还在瞬间被日军干掉了6000多人,剩下的人还能剩下多少战斗的勇气?尽管接下来的甲午战争有从1894年的9月持续到了1895年的4月,但实际上,清军敢战的勇气早在平壤战役期间就已经被打光了。

    甲午海战败后,清朝为什么不组织陆战?海军败了,但陆军毫发未损为什么不反击?

    大清和日本的冲突是因朝鲜而起,双方的军事对峙也自然会在朝鲜境内展开,所以一开始清朝就开始向朝鲜派驻相当数量的陆军,也就是说一旦清朝和日本真的爆发战争,首先围绕朝鲜的陆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清朝不组织陆战是有悖事实的。当时从清朝运送军队和物资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东北走陆路,另一条就是经渤海走海路,无论从快捷性还是经济性来看,走海路无疑是首选。这时北洋水师就出场了,为了保证从海路向朝鲜运送军队以及给养的安全,不受日本军舰的袭击,所以清朝才调动的北洋水师,也就是说,北洋水师一开始就是为清朝的陆军服务的,并没有单独担负什么战略决战任务,日清之间的决战仍将在陆上进行,大清的陆军才是真正决定这场战胜胜负的关键力量。

    从总体战略上来看,清朝是大陆国家,以陆权为主,但由于又有漫长海岸线,所以才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水师来掩护这些海岸线,但是陆军仍旧是清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且清朝和朝鲜是接壤的,即便北洋水师战败,清朝也只不过是失去了同样朝鲜的海上路线,陆上联系仍在,在战略上影响并不大。而日本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日本想要夺取朝鲜首要目标就是夺取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海域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日本陆军安全的运到朝鲜并保证长期的物资补给。日本海军在大东沟海战取得的胜利对于日本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但对于清朝来说这一失败远谈不上致命,只不过较为被动而已,日本只有打败清朝的陆军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当时清朝有步兵862营、骑兵192营,步兵营兵力约350人,骑兵营250人,没有单独的炮兵营,炮兵都编入步兵营之内,总兵力35万人。日本陆军则拥有7个野战师团,总兵力12万多人。从人数上来看,清朝陆军是日本陆军的三倍,应该占据决定性的优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国土实在太大了,真正部署在东北和辽东半岛以及京畿地区的兵力不多,估计算上临时征召的兵勇在内,实际参战的清朝陆军也就10余万人。加上要海岸线漫长,要处处设防,清朝的陆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甲午战争中清日陆军之间的几次对战中,清朝陆军的兵力都居于劣势,这也是日军拥有进攻主动权所带来的兵力集中优势所致。

    中日之间的陆上对决首先在朝鲜半岛展开,17000名日军率先向驻守平壤的清朝陆军(15000人)展开进攻,并迅速击溃了这支清军,清朝陆军至此全部退回鸭绿江沿江设防,随后在朝鲜的日本陆军向鸭绿江一线挺进并实施了渡江作战,清朝陆军不敌,日军成功渡过鸭绿江,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国土上。虽然日军一个师团从花园口登陆,击败清朝陆军先后占领金州和旅顺军港,最终和越过鸭绿江的日军会合和清朝陆军在辽东平原上展开陆战,尤以双方在田庄台附近的会战规模最大,双方投入兵力达4万人,以清军失败而告终,这是甲午战争规模最大的地面会战,东北境内的作战以日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另一支日军从山东半岛的荣城湾登陆,目标直指威海卫军港,山东的清朝陆军没能阻止日本陆军的进攻,威海卫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后清朝开始请求和谈,双方休战,大规模的陆战也随之结束,总的来看,日军的死亡在13000人左右,其中病死就达11000人;清军损失了35000人,并丢掉了东北和山东半岛,清朝陆军的主力并没有被歼灭,还是拥有一战的能力,而且日军占领的中国领土对清朝的影响也不致命,只要江南各省仍在清朝手中,清朝就不缺钱粮,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便早早与日本选择了和谈,最终使清朝以失败告终。其实从军事角度来看,虽然北洋水师已经覆灭,清朝陆军却仍旧存在,是可以和日军决一死战的,清朝陆军确实进行了作战,只不过没能尽到全力而已。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