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一个刘备吃人肉的情节,与刘备高大上的形象背道而驰吗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1-26 05:00:35 浏览量(来源:小湛

    [摘要]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一个刘备吃人肉的情节,与刘备高大上的形象背道而驰吗?《三国演义》一书中写出刘备吃人肉的情节虽然是想写出刘备之得人心,却反而映射出了...

    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一个刘备吃人肉的情节,与刘备高大上的形象背道而驰吗?

    《三国演义》一书中写出刘备吃人肉的情节虽然是想写出刘备之得人心,却反而映射出了刘备的虚伪、狡诈,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老是口口声声说以仁义安天下,但是此处却显出了他的本心。

    而且在刘备知道了是吃了刘安妻孑的肉后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反而却感于刘安的盛情招待要将刘安带往许都,这也反应出刘备的虚伪与残忍,他的名言就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也映射出了刘备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重新光复汉室的人。


    历史上,东汉末年,诸侯争霸,百姓民不聊生,就连诸侯军队也常常吃不饱饭,淮南袁术的军队都要下河摸鱼捉虾充饥,曹操的军队断粮时,他的谋士程昱更是将自己家乡的乡亲充作军粮,可见封建时代的残酷。


    刘安杀妻奉于刘备的原型应该是来自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割股奉君″,显然罗贯中将刘备比作了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出逃国外,在卫国时他的粮食被人偷走,晋文公的随从介子推在晋文公饿得不行时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奉于晋文公,晋文公吃后在知道了这介子推的肉时为之落泪。


    刘安杀妻奉刘备,刘备吃了后为之落泪。


    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在封建礼制下女性的地位之低下,女性完全就是一个附属阶级,更反应出了在东汉末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一个刘备吃人肉的情节,与刘备高大上的形象背道而驰吗?

    可能是因为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军确实在断粮时吃过人肉,所以熟悉历史的罗贯中,既想表现这一历史细节,又不忍心损伤刘备“仁义之君”的正面形象,就刻意设计了一个仰慕刘备的猎户刘安,杀自己妻子以款待刘备的剧情,侧面表现刘备的广得人心。

    历史上的刘备吃人事迹,发生在刘备南下攻击袁术,吕布乘虚而入,袭取徐州时。刘备留张飞守下邳,率军在淮阴、石亭等地,和袁术军互有胜负。张飞却压制不住徐州当地的地头蛇曹豹,曹豹固守军营,引吕布入城。张飞虽杀曹豹,城中大乱,难以抵挡吕布,刘备军的后方就此落于敌手。

    刘备:

    刘备欲攻打广陵取一立足之地,此地守将为当时在袁术麾下任职的孙策舅父吴景,守御森严,久攻难克。于是,刘备军上万人马便这样为袁术、吕布两军夹击,困于广陵,军需断绝,“饥饿困踧,穷饿侵逼”,因此麾下将士属吏竟然“大小自相啖食”,

    也就是说,当大批人饿死或者战死而倒毙时,活着的将士食用死去袍泽的尸体,窘迫到已经顾不上尊卑上下了,小兵没准也能吃上刚死掉军官的肉。

    至于刘备,还有他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关羽,他们是和将士同甘共苦,一起分食死尸呢,还是自己另外私藏了粮食,因此不用担负吃人肉的恶名?这么说吧,即使到了这个穷山尽水的地步,刘备军仍然奇迹般坚持下来,换得了此后成建制表面降伏于吕布,而不被直接吞并收编的机会,足可见刘备过人的统御能力,和其得军心之程度。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裴注《三国志》引《英雄记》】

    三国乱世中,诸侯群雄逐鹿,在军阀以百姓为鱼肉争锋,智士以欺诈为本能成就功名,刘备作为一个到处奔波流离的诸侯,他自己和他帐下的将领,却没有任何一次屠城杀俘劣迹。这和曹操一边写诗感叹“白骨露於野,万姓以死亡”,一边在徐州屠杀数十万百姓,在官渡斩杀七万袁绍军降卒,形成了鲜明对比。

    曹操:

    刘备的仁义,不止是同时代的曹操孙权,甚至是众多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不能及的。其道德指数在华夏史上众多君主中可稳居极前列。

    毕竟刘秀也好,李世民也好,赵匡胤也好,朱元璋也好,他们自己领兵时或能做到怜惜百姓,不为屠城恶行,但也并不能对属下将领的屠掠行径,完全令行禁止,留下了成都之屠(东汉)、夏县之屠(唐初)、江州之屠(宋初)、和州之屠(明初)等诸多劣迹。

    甚至刘备去世后四十年间,蜀汉军队虽然势力弱小、屡遭挫败,执政者和大军统帅更迭多人,却一直都谨守了开国君主的道德底线,从无屠城杀俘劣迹。这确实是对百姓的真心爱护仁义,绝不是假仁假义。

    然而刘备这么一位待人宽仁,心系百姓,不枉杀无辜的史上罕有之仁君,在万不得已时,他也吃人,也足以说明了乱世的残酷。确实是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尸山血海铺就帝皇路。

    小说《三国演义》里杜撰了“刘安杀妻”事件,同时又用曹操对此举大加赞赏,甚至封赏刘安的剧情,突出曹操和这个杀妻割肉的刘安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一般的罔顾人命,和刘备得知真相后,对此的叹息和感伤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一来,刘备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行事作风就鲜明跃然于纸上了。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