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儿子让母亲去死,可以判定为不孝子吗为什么(儿子让母亲去死,可以判定为不孝子吗)

    栏目: 房产 日期:2023-01-05 04:00:21 浏览量(来源:小李

    [摘要]儿子让母亲去死,可以判定为不孝子吗?通常认为这种行为大逆不道,但也分情况,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儿子不孝。因为弘扬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儿子应该对母亲恭顺爱护,生养...

    儿子让母亲去死,可以判定为不孝子吗?

    通常认为这种行为大逆不道,但也分情况,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儿子不孝。

    因为弘扬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儿子应该对母亲恭顺爱护,生养之恩大如山,儿子爱母亲是理所当然的。但有时候“未经他人苦,别劝他人善”,不是每一个母亲都温和仁慈,你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的下结论。

    我老家的杨婶,34岁时,老公病死,她的双胞胎儿子才9岁,杨婶看上了一个外男地人,听说那男人是渠县的,为了嫁给那个男人,她把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往公婆家一扔,狠心跟那个男人走了。

    52岁时,那个渠县男人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死去,杨婶再次成了寡妇,但奇怪的是她跟那个男人一起生活了快20年,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男人死后,她年龄大了,无依无靠,又回去找自己生的儿子。

    她根本想象不到,在她离开的18年,双胞胎儿子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爷爷奶奶年老体衰,挣不到钱,两个孩子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没有父母的庇护,从小受尽了白眼,后来两个儿子自己去学了手艺,成了砖瓦匠,在艰难中逐渐长大,其中有一个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下去,一条腿断了,留下了残疾。

    杨婶回去的时候,两个儿子都不认她,异口同声让她滚,杨婶撒泼哭闹,又去找乡政府,但都没有效果,听说最后还打官司告两个儿子。

    你说像这样的母亲值得同情吗?

    儿子让母亲去死,可以判定为不孝子吗?

    这位母亲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对儿子做出了什么样的言行,能够激怒到儿子丧失理智的地步!

    做儿子的对母亲言语过激实在不应该,就算是很不幸遇上了不可理喻的母亲,如果是这样更应该对于母亲的言行不当保持沉默,这也是唯一以逸待劳的最好方式。

    我曾听说过“父母没慈心儿女无孝心”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怎么说,孝与不孝毕竟只是个人品行的问题。如果万幸遇上了好父母,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如果不幸遇上了让自己感觉生不如死的父母,相互憎恨苦苦挣扎。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常态。

    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有人提及“孝”这个字,因为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增加束缚。当你听到有人经常提及孝顺这两个字的时候,往往都是年过半百了!

    也很少有人回想一下自己当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敢不敢拿“孝”字去掂量掂量。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只能试图用道德绑架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了吧!

    所谓的孝顺,首先要做到顺着父母的心意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把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完全区分开来。也意识不到父母的言行不当是父母的品行问题,需要负责任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

    恰恰相反,好多人会因为父母的言行不当而生气,认为这很丢人会让自己很没面子。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导致子女陷入强行干预父母言行的恶性循环,却忘记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古训。

    当两代人的关系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再拿“孝”字来绑架年轻人,为什么没有人问问母亲当初是怎样言传身教的?竟然能让儿子对自己说出这么恶毒的话!

    说到这里我想起耶稣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衣服撕破了,并且所撕下來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坏了。 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 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耶稣说的这段话如果用来解释两代人的矛盾问题,那么我早期所犯的错误就是“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而更多的子女会选择“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耶稣特意强调“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耶稣的意思是说新的思想必须装在新一代人的身体里才能不断发挥最大价值;老一辈的人也是经历了太多事才形成的思想认知,对于这一点新一代的人只能接受现实,不能产生任何强行干预的想法,只需要理解,不予理睬就好。因为多余的任何言行都是在对自己犯罪,都是徒劳无益反而招来怨恨和诅咒。

    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区分开来,各过各的日子。在保证不让父母为生活发愁的基础上,将剩下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打拼自己的未来,好好用心经营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每个时代的人尽孝都有自己的方式,不必为旁人一时的评价去纠结孝与不孝这个问题。因为就算你想做个孝子,也需要上天成全你才能做的成孝子。

    比如我父亲,十里八乡谁不夸他是个孝子?可最终却让我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上天不成全他的孝心,虽然他去世是意外,可是我亲耳听到我奶奶不断向旁人哭诉“他这是不孝,他就这样把我扔下不管我了……”

    所以,宁可把时间和精力用来修正自身,也不要去追求虚名。至于别人的言行,更无需评判。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