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不是自己养大,可毕竟亲生,孝恭太后乌雅氏为什么那么不待见雍正帝胤禛?有句话说得好:生恩不如养恩大。这句话用在雍正帝胤禛身上恰到好处。胤禛的生母是康熙帝的宠妃...
虽然不是自己养大,可毕竟亲生,孝恭太后乌雅氏为什么那么不待见雍正帝胤禛?
有句话说得好:生恩不如养恩大。这句话用在雍正帝胤禛身上恰到好处。胤禛的生母是康熙帝的宠妃——德妃。德妃为康熙生了三子三女。先来看看德妃的出身。
《清史稿》记载,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清代官方记载,乌雅氏为正黄旗人。雍正在下诏封赏外戚爵位时,称德妃乌雅氏的曾祖额布根乃是“本朝旧族,创业名家”,早在努尔哈赤时就被“抚育禁庭,视同子侄”,俨然一副皇室元勋的模样。

影视剧中的乌雅氏
其实情况并不是如此。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额布根的长子——也就是德妃乌雅氏的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这一职务其实仅是包衣奴才的首领;此外, 《八旗通志》又载乌雅氏之弟博起曾管理镶蓝旗包衣佐领,似可以证明乌雅氏一族出身亦非正黄旗,而是镶蓝旗。因此,德妃的祖上乃是镶蓝旗包衣奴才出身。
雍正隐瞒这一事件有其政治意义。一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出身与众不同,二是为了讨好生母德妃。
最初,乌雅氏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宫女。被康熙帝临幸后,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因此次年受封德嫔。再过一年,她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因此又于次年受封为德妃。可惜的是,胤祚在6岁时夭折。不过,这并没有让德妃的地位有所动摇。相反,此后德妃又为康熙生育了一子三女,其中成人的有一子一女。这一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皇十四子胤祯。

影视剧中的十四阿哥
胤禛作为乌雅氏的长子,因为其母乌雅氏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因此没有亲自抚养胤禛的权利。胤禛从出生之后就被过继给皇贵妃佟佳氏。佟佳氏一生仅仅生育过一女,还夭折了,因此将满腔的心血都寄托在胤禛身上。虽然在胤禛11岁时,佟佳氏病逝,但胤禛对佟佳氏的养育之恩是极其感念的。直到他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后,仍然在谕旨中极力颂扬佟佳氏。这也是为什么胤禛和佟佳氏感情更深的原因。对佟氏一门,胤禛也深怀感激,包括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胤禛亲切地称他为舅舅。相反,乌雅氏对这个大儿子没有太多的感情,她更喜欢的是小儿子胤祯。
在九子夺嫡的最后关头,实际上就是乌雅氏的两个儿子胤禛和胤祯在争储位。作为母亲,不管她哪个儿子夺嫡成功,登上皇位,她都是妥妥的太后,但让她左右为难的是,她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为此剑拔弩张、兵戎相见。从情感上来说,她和小儿子十四皇子胤祯更亲近,自然不太待见胤禛。
胤禛登基后,册立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但乌雅氏不领情,反而质疑雍正的皇位,还坚决拒绝了翰林院为皇太后拟定的尊号,并且不肯从自己居住的永和宫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中。面对生母的种种不合情理的表现,雍正一定是满腹牢骚,但却不能对她发泄。雍正显然明白,如果对待皇太后稍有失礼之处,立即会被满怀怨愤的诸兄弟抓住把柄,因此他只能逆来顺受。他把这腔邪火发泄到十四弟胤祯身上,削夺他的兵权,罚他去看守康熙陵寝。这恐怕是乌雅氏没有想到的,丈夫新丧,幼子又遭如此待遇,终于承受不住这样的现实,一病不起了。
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乌雅氏发病,次日丑时崩,终年64岁。在乌雅氏患病期间,雍正亲至永和宫,衣不解带,昼夜侍奉,还曾宣召已经改名为允禵的十四阿哥进京探望。
总之,乌雅氏不待见雍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只有生育没有养育;二是更喜欢小儿子;三是不满意雍正当皇帝。

影视剧中的雍正皇帝
虽然不是自己养大,可毕竟亲生,孝恭太后乌雅氏为什么那么不待见雍正帝胤禛?
这个事情不好说,按常理,亲生母亲和儿子,是天下最亲的关系,但是他们不是普通的家庭,是生在皇家的母子。
【01】乌雅氏未抚养胤禛
乌雅氏生胤禛时,还不够资格抚养皇子,所以胤禛生下来就被送到了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胤禛也说过“生恩莫得养恩大”,即便是亲生的,从小未养在身边,也是没有多大感情的。所以在为儿子谋未来时,自然是选择了为自己亲自抚养的儿子十四阿哥谋。
【02】胤禛以养母为荣
胤禛自养在佟佳氏处后,一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生母乌雅氏也有些看不上,所以母子二人的关系就更加不好,只是隐忍不发而已。但是胤禛继位成雍正后,乌雅氏却采取了一些很明显的冷淡,甚至是有意捣乱的态度,让雍正有时下不了台,也是造成雍正继位有争议的原因之一。
【03】想保护自己的小儿子
无论怎样,十四阿哥是有过夺嫡心思的,而且乌雅氏也是支持的,在两个儿子的队伍里,她选择了现在小儿子这边,自然就与雍正更加疏离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