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写傅秋芳,当然不是闲来之笔。傅秋芳,二十三岁,通判傅试的妹妹,远近有名的才女加美女。为什么她这么出名呢?只因那宝玉闻得...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写傅秋芳,当然不是闲来之笔。
傅秋芳,二十三岁,通判傅试的妹妹,远近有名的才女加美女。
为什么她这么出名呢?
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
古代的大家闺秀,“藏在深闺人未识”,别说外人知道相貌品行了,连名字都不能透露一星半点的,这是规矩。
艳名远扬的,那是行首之类。
可傅秋芳很出名,宝玉连自己院里的丫环都认不全,却知道傅秋芳,少不得傅试为妹妹造了多少势,极力吹鼓。
他把傅秋芳当成了什么?一件商品,打广告吗?跟薛家一进京就宣扬金玉良缘、金项圈是不是很像?跟袭人满府的贤良名声是不是很像?

通判是什么官职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普通人看着不错了,但在贾府眼里,也看得如同下人。当然了,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傅试打着为妹妹好的旗号,把傅秋芳耽误成了二十三岁的大龄青年。
只见傅试家两个女人过来请贾母的安,鸳鸯要陪了上去。那两个女人因贾母正睡晌觉,就与鸳鸯说了一声儿回去了。紫鹃问:“这是谁家差来的?”鸳鸯道:“好讨人嫌。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生得好些,便献宝的似的,常常在老太太面前夸他家姑娘长得怎么好,心地怎么好,礼貌上又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儿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常说给老太太听。我听着很烦。这几个老婆子真讨人嫌。我们老太太偏爱听那些个话。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便不厌烦。你说奇不奇!前儿还来说,他们姑娘现有多少人家儿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应,心里只要和咱们这种人家作亲才肯。一回夸奖,一回奉承,把老太太的心都说活了。”
只差明晃晃说把傅秋芳许给宝玉算了。
长得不错,略有才华,有个哥哥,想与贾府攀亲事,跟袭人像不像?跟宝钗像不像?宝钗未必爱宝玉,可她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对象可以攀附。

傅秋芳出现的第二次,已经是第94回,文章将近尾声,宝玉的通灵宝玉也丢了,贾府大厦将倾,傅秋芳还在哥哥的把控下一年年消耗着青春。
这才是她的悲哀之处吧,这更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尽管宝钗最终成了宝二奶奶,可是也背了那么多年“倒贴”名声,宝玉也不爱她,如果宝玉不出家,两人将来一样相敬如冰。
这也是很多为家族牺牲的女孩子的写照,所以曹公才要“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在那个封建社会,只有他看到了女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尊重、同情,其他人,不过是把女子当附属物罢了。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谢友邀请!
很多读者由傅秋芳第一个就联想到宝钗,这个先放一放。我倒是由傅家两个婆子想起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宝玉挨打后傅家遣了两个婆子过来探望。回去的路上两个婆子因为宝玉烫到手的呆傻表现取笑了一番,先来看看原文一段话: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段话提到的避雨事件应该是龄官画墙无疑,我们回放那天场景: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巨被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周围只有宝玉和龄官两人,如何两人之间的发生的小事却传到了贾府之外一个婆子的耳边?
是龄官自己说的吗?不会,因为龄官到最后还在叫宝玉“姐姐”,并没看清对方是宝玉。以龄官孤僻清高的性情,回去定不会跟伙伴们多嘴提及。所以当事人龄官可以排除。
那么是宝玉吗?更不会了,宝玉虽然呆傻,对女儿也天生欢喜,平日里说话兴奋处也会祸从口出。但这种让人取笑自己性别模糊的事他倒不会去做。而且事情小到不值一提。
但这么一件小事却有人知道了,而且还当笑话去讲,说明贾府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视。再联想赵姨娘和贾政说话时墙边跳走的人,想想背后就发凉。
故而,宝玉和袭人的怡红细事,和蒋玉菡的基情密事等等都被有心人了如指掌。
其次,由宝玉对傅家两个婆子的态度也再次体现宝玉的怜香惜玉。宝玉厌恶婆子们的浊臭,却因傅秋芳这颗明艳丽彩的珍珠暂时容忍这浊气逼人的鱼眼珠子,虽然还未曾见过傅秋芳。这说明宝玉这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对待天下女儿是一视同仁的。
再次,就是作者借傅家兄妹抨击当时社会一种现象。
傅秋芳的哥哥傅试(附势),作为一个暴发户却毫无自知之明,一心只想趋炎附势,寻找富贵根基之家攀亲,然而他看上的别人看不上他家,看上他家的他又看不上人家,来来去去耽误了妹妹的大好春光,这时的傅试已经不是一个怀有亲情兄长,而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商人;傅秋芳也不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妹妹,而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可惜这件商品不是古董,她是有保质期的,古代的女子过了十五就是婚配年龄了,傅秋芳却整整待过了八年,秋天肃杀,百花凋残,一生春景付与秋天。
傅秋芳的结局我们很遗憾看不到,但这位女子却只是当时社会一种丑陋现象的缩影。《红楼梦》中想利用鸳鸯出人头地的哥哥金翔;还有因为女儿彩霞嫁与来旺家欢天喜地的彩霞父母;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如何,看不到我联系宝钗,是不是很意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