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汉景帝给窦婴的遗诏内容(汉武帝为何杀了窦婴)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21 17:00:30 浏览量(来源:小袁

    [摘要]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窦婴因为是外戚成为汉初的风云人物,又因为是外戚走到了命运的终结。汉武帝时期,窦婴献遗诏而获罪,人们意识里法力无边...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因为是外戚成为汉初的风云人物,又因为是外戚走到了命运的终结。

    汉武帝时期,窦婴献遗诏而获罪,人们意识里法力无边的遗诏也有不好用的时候,不禁让人们唏嘘叹息!那么真凶是谁?

    1、窦婴献遗诏的起因


    公元前131年夏天,田蚡(新兴的外戚,王太后弟)娶燕王女儿,王太后邀请宗室和侯爵参加,窦婴应邀,并带上好朋友灌夫一起参加。酒宴上,灌夫看到窦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心里很不是滋味,长期的从军生涯,让他不会拐弯抹角,那怕是心里难受,也要直接的让别人知道。窦婴当时风光的时候,哪一个人不是点头哈腰的?现在窦太后去世了,这群奴颜媚骨的人都认为窦婴没有了靠山,迅速都当起了墙头草,我灌夫偏偏看不来这种人,是朋友就要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于是,灌夫就在就依着自己的方式。闹了一场让田蚡尴尬的小插曲。按说,田蚡作为宴会主人打个圆场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觉得灌夫是不给他面子,他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外戚人物,很了不起啊!愤怒了:跟他过不去,就是跟太后过不去。这样一升级,问题就严重了!王太后母仪天下,敢和太后过不去,就是不敬,要论罪的!


    田蚡的发怒与灌夫的闹,最终升级定性为"抗旨不尊",灌夫被绑下狱,窦婴难逃其咎。

    2、窦婴救灌夫

    无奈的窦婴使出"杀手锏",拿出汉景帝的遗诏,希望能救灌夫。没有一线生机的希望,有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许,汉武帝最初并没有想急于着手他们之间的矛盾。毕竟一个是奶奶的侄子,另一个是妈妈的弟弟,都是亲近的人,为一件小事没必要大动干戈,更何况汉武帝还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人。但是,妈妈的压力太大,饭都吃不下了。无奈,汉武帝公开在东宫处理此事,叫来陪审团,让窦婴、田蚡各抒己见。

    在东宫善于言辞的田蚡,口若悬河,避重就轻,说自己贪财、喜欢女人、嚣张跋扈比起你窦婴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要好了多了。你窦婴,讲窦婴勾结豪强,(暗指灌夫,灌夫家大业大,家里每天都备流水席,想去吃喝的随意)。一天到晚鬼鬼祟祟。

    3、窦婴献诏


    汉武帝派人到皇宫档案馆核对遗诏,发现遗诏没有档案,遗诏是这么慎重的物品,怎么可能没有存档呢?窦婴一定很懵!如果不是先帝遗诏,他敢拿出来吗?答案是:不敢。窦婴在汉景帝和窦太后母子的印象里,并不十分的讨喜。汉景帝认为他有些沾沾自喜,而窦太后却闲他管的太多,所以窦婴本人也没有勇气去伪造个遗诏。

    那么诏书是真的了?诏书是真的,窦婴还被治罪,是谁动了手脚,来冤枉窦婴的?

    图书馆的书也有序号,目录,详细情况都会登记造册。偌大的皇宫档案馆怎么就没有底册可查呢?而事实就是这样。这个没有底册的遗诏成了窦婴的催命符,而掌控着 整个事情的人正是汉武帝。或许他不愿看到树枝比树干粗,小腿比大腿粗,才是窦婴献诏而获罪的真正原因吧。


    可是,最为讽刺的是,新兴的外戚势力代表田蚡在灌夫、窦婴处斩后的第二年春天,他也在胡言乱语中去世。

    一场酒宴,让两个外戚势力在斗争中失去。

    窦婴献遗诏的整个过程,田蚡无疑是推手,他太着急了,着急显贵,着急去掉对手,终因心里不安愧疚离去。

    参考资料:《史记》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的朝廷里传出一个惊天谜案“窦婴献遗诏”!经验证,此遗诏属伪诏。

    魏其侯窦婴被腰斩于长安西市,家人受到株连,满门抄斩。一个充满恐怖、诡诈、血腥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案奇怪就奇怪在,按说窦婴一个大汉丞相,遗诏的保管和其中的程序,他应该了如指掌。伪造遗诏罪是什么样的大罪,他也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他会为了救命伪造先帝遗诏,去招惹满门抄斩罪?

    汉武帝不想杀他,他自己也不会用伪遗诏犯罪,那么此案凶手是谁,便成为千古谜案。今天我们就试着想想,看这个历史的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的结怨

    一、窦太后

    窦婴,字王孙,今衡水武邑东人。窦太后娘家侄子,其才能过人,深得窦太后的喜爱。汉景帝时期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又有窦太后撑腰,可谓是朝廷红人。

    1、为立太子之事,窦婴与窦太后结怨

    一次皇家私宴上,酒至七旬时。汉景帝为讨好母亲窦太后,答应千秋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窦婴以为汉景帝在说醉话,当即制止了汉景帝的酒话说: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史记》

    如此便惹恼了窦太后,因为梁王继位的话,窦太后是皇太后,朝廷政权仍握于自己手中。但如果是孙子继位,她变成了太皇太后,中间就多了一个皇太后,争权。对于这个好权的窦太后来说,是件关权力的问题,也是生死问题。

    所以窦太后大怒,将窦婴可以任意出入宫门的名字从登记薄上除去,不准他见皇上。窦婴也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了。


    2、政见不同

    如果说只因为立储之事得罪了窦太后,那还可以用日后的讨好补过,毕竟太皇太后还是老大。但政见不同,则是致命的大事,政敌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汉武帝即位时,朝廷已经垂垂老矣,这个“老”不仅仅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们年纪老了。还有汉初的无为治国的政策也老了,朝廷上下暮气沉沉,大家都按部就班地无为而治。

    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汉武帝那里受得了这样的死气沉沉。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要把大汉发扬光大、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这时,窦婴便走进了汉武帝的权力中心。

    汉武帝用窦婴为相,有两个原因。第一,窦婴有才,且满腹儒家经典。第二,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用他对抗窦太后,的确是块得心应手的盾牌。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块牌没什么用。

    窦婴为汉武帝的建元新政确是立了大功,可是功劳越大,与窦太后的仇越深,终于被窦太后赶出朝廷,赋闲在家。


    二、汉景帝、王皇后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大汉朝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发生了吴楚七国叛乱。

    1、汉景帝屈尊求窦婴挂帅平叛

    当时汉景帝派窦婴挂帅平乱,可窦婴却因为堵气,不肯挂帅平叛。汉景帝无奈,只好亲自到窦婴府上去求窦婴挂帅平叛。汉景帝说:

    王孙宁可以让邪?

    《史记》

    窦婴这才同意拜将出征。窦婴不仅有文才,同样还有军事才能。出征前他把自家的宝贝及皇上赏赐的千斤黄金,摆在庭院里,任由将士们自取自己喜欢的宝贝。和这样爱兵的将领出征,将士们当然是拼死奋战。

    到了前线,窦婴坐镇荥阳,负责指挥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汉军们上下同心,勇猛拼杀,大败吴楚七国叛军。反叛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从此位极人臣,无人能比。

    此次平叛窦婴立下了赫赫之功,然,他在汉景帝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


    2、对抗汉景帝废太子

    汉景帝4年,汉景帝要废太子刘荣,遭遇到了周亚夫、窦婴的坚决反对。汉景帝堂堂一个大汉皇帝,怎么会因为两个手下的反对就改变主意。到后来,周亚夫和窦婴两人发展到不只是反对,而是对抗。

    不怪汉景帝说窦婴:

    “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

    《史记》

    从此,汉景帝不再重用窦婴。一个朝廷重臣,迫使皇帝说出“难以为相,持重”,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为废太子刘荣一事,与王皇后也结了怨,种了仇。


    三、与田蚡的争斗

    田蚡,市井小民,凭借着姐姐王皇后的关系,走入大汉权力中心。

    1、权力相争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田蚡想做丞相。但原窦婴门客籍福劝他说:论功劳、资格、年龄窦婴都比你大,这次你还是力推窦婴为丞相,你做太尉。这样还可以得个让贤的好名声。

    虽然,田蚡听信了籍福的劝,让窦婴当上了丞相。但是,心里结下了争权的怨。


    2、利益相争

    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婴、田蚡都是外戚,加上他们俩人又都是儒学大家。所以汉武帝便将他们纳入权力中心,实行建元新政。不想惹恼了窦太后,将他们俩人赶出朝廷,双赋闲在家。

    他们俩原本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不想这会窦太后死了,窦太后一死,田蚡又回到了朝廷任丞相。

    其实田蚡任不任丞相,那也与窦婴无关,他们之间本来也再无瓜葛。然,窦婴家的门客们都是一群势力小人,见窦婴离开了朝廷,又窦太后死了。

    知道窦婴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而田蚡则有个当朝的皇后姐姐,加上又是当红丞相。于是,窦婴的门客们又都跑到田蚡那去了。唯灌夫还一如既往地常去拜访窦婴。

    不甘寂寞的窦婴,此时又想巴结田蚡。结果,田蚡趁势向窦婴开口要窦婴的宝贝,城南的那块田地。这可惹恼了灌夫。


    窦婴获罪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前往丞相府去祝贺。

    可是,洒宴上灌夫借酒大发酒疯,田蚡本来就对窦婴和灌夫有怨,趁势将灌夫以犯上罪投入大牢,并声称贺宴是皇太后旨意,他犯的是抗旨罪,当夷三族。

    灌夫是窦婴门庭冷落时唯一的一个朋友,又是为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被牵连进入大牢获死罪。

    生死关头,窦婴拿出汉景帝遗诏: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史记》

    汉武帝看到遗诏,立即去档案库取存档,结果档案库里根本没有存档。没有有档的遗诏就是假遗诏。窦婴最终以“矫诏罪”被斩,留下了一个历史谜案。


    总结

    说了这么多,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史记》里没有记载,故而引来后世无数遐想。今天大家一起来想象,看看到底谁是凶手?

    其他废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无论是谁进机密档案库都会有记录,其中也包括皇帝。然,史料中没有记载窦太后、王皇后、田蚡进入档案库的记载。

    那么,此案凶手就应该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为汉武帝能够平安登基,顺利治国,连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刘荣都杀了,还有谁他不能再去杀。

    窦婴为平七国之乱的确立了大功,但他劳动了皇帝大驾,也算给汉景帝来了个下马威。废太子刘荣时,窦婴又一次不顾皇上尊严坚决反抗。汉景帝的那句:“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不是白说的。

    汉景帝的爸爸汉文帝的驭人术就已经玩得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景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他感觉到连他都难驾驭的刺时,他一定会为汉武帝拔掉这根刺。

    窦婴对大汉的忠诚汉景帝知道,但汉景帝也知道窦婴难驾驭。他的母后窦太后在,窦婴有大功而无过错,他杀不了窦婴,所以他才想出给窦婴一份没有存档的遗诏这一招。

    如果窦婴乖巧归顺的话,他一辈子也不用拿出遗诏。但是,当窦婴真的有拿出遗诏的这一天,那一定是汉武帝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了。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句话窦婴可以理解为,先皇给了我遗旨,我可以拿遗诏号令汉武帝及天下。可是,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是个独裁主义者,他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上司。


    所以说,汉景帝留的这九个字,不是说让窦婴可以拿遗诏“便宜行事”,而是告诉汉武帝“便宜行事”。当汉武帝拿到遗诏,又找不到存档时,汉武帝明了了他父亲的心意。

    这才是汉景帝的真正用心,先帝的遗旨。

    事实证明,汉武帝用窦婴脑袋砍掉了田蚡的脑袋。窦婴死后田蚡也离奇的死了,王皇后被禁入冷宫。

    当汉武帝清除了所有外戚势力后,才真正实现了他中央集权的理想,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