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何最后“忘记”帮通天河的老龟问寿命?老龟无语凝噎,800里通天河,我把你们驮过去又驮回来,你给我整回来一个风中的承诺,曾经在水中对我说,肯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何最后“忘记”帮通天河的老龟问寿命?
老龟无语凝噎,800里通天河,我把你们驮过去又驮回来,你给我整回来一个风中的承诺,曾经在水中对我说,肯定不会骗我, 多少憧憬编织成的梦,多少美好刻画的镜头, 为何到了通天河终究还是空……
唐僧无语的唇,无处安放的眼神,只得楞在那里。轻诺必寡信,唐长老啊,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一路说了多少漂亮话?
失信躺平的唐僧
1.唐僧真的忘记了
原著里有这么一段话:
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
——第九九回
山水跋涉十几年,被逮上百回,终于一路哆嗦到灵山,想必唐僧心情很激动。沐浴脱凡,拜佛参圣,满脑子都是取经和得道,其他一切都抛却灵山外。哪里还记得通天河的老龟?很明显,唐僧是真忘记了。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杀进殿试,皇帝亲考,兴奋又紧张,书生此时还能惦记着同福客栈的李大嘴?何况中间小插曲一个接一个。
先是,阿傩和伽叶二尊者索要"人事",接着,白雄尊者半路抢经书,唐僧师徒发现经书全是一堆空白A4纸。师徒再次返回,二尊者依然索要"人事"。唐僧无奈,只得把唐王所赐的"紫金钵盂"奉上,换得有字真经。
唐僧灵山行,一波三折,一惊一乍,搞得焦头烂额,一地猴毛和猪毛,跑了两趟灵山都没想起老龟。彼情彼景之下也是合乎情理。
2.老龟有点不正经
有件事看起来很奇怪。唐僧是领导,老龟之委托,悟空和八戒记着就行了,他二位更了解老龟的事,结果仨徒弟也都忘了。
老龟原话是这么说的:
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
——第九十九回
老龟已经1300岁,请唐长老问问佛祖,看自己何时脱壳化人,寿命几何?
意思是,我驮取经人过河,是缘分,是功德,圣僧可别忘了在佛祖前美言几句,顺便帮我讨点实惠。美梦因唐僧而破,老龟当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把唐僧扔河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叫修行。步步为营,得失顾虑,只是人生。
修行讲究机缘和虔诚。当唐僧言谢时,老龟看到好机会近在眼前,忘记了修行本心。既问则破机缘,徇私则破虔诚。老龟弄巧成拙,捷径变尽头,注定要白修3000年。
唐僧师徒一路经历了无数磨难,岂能不知此理?老几位也就顺口应承着,并没放心上,忘也是自然。一问,害了老龟,也害了自己,来到灵山还没顿悟,还取什么经?
另外,唐僧师徒并不欠老龟人情。
金鱼精下界,霸占老龟的"水鼋之第"(洞府),并掳走老龟家人。悟空到来才让洞府物归原主,老龟家人团聚。老龟只算还个顺水人情。二师兄的大嘴一向不把门,没当场怼老龟也算进步。悟空和八戒忘记也很正常。
话说一个老龟让唐僧带话给佛祖,莫不是秀才让知府带话给皇上?这算哪门子事?隆重的封赏仪式,唐僧给佛祖唠叨这事?那悟空是不是得有上百奏折禀报如来?
老龟本身就有问题,这种事根本就办不了。老龟莫非不清楚唐长老吃斋食言成习惯?
3.真相在唐僧身上
唐朝圣僧,一本正经,漂亮话会说得很,开口女施主,闭口女菩萨,双手合十老妈妈,阿弥陀佛,谢谢老人家。
唐僧转脸对徒弟就是"吃糠的蠢猪"、"夯货"、"猢狲"、"哭丧棒"(骂悟空的金箍棒)。
❶一路打诳语的唐僧
受人恩惠时,好说漂亮话,转身随风。一路骗猴子,骗强盗,骗老鼠精,骗女儿国国王难道你就不心疼吗?老龟自然不在话下。
悟空打死强盗,被骂走又回来认错。唐僧故意摆弄行李漏出花帽(紧箍),骗猴子说那是自己戴过的旧物。猴子心头一暖上了当,唐僧当场念咒试验,非和尚所为,更非师父所为。
五十六回,唐僧在前遇见山贼,吓得滚到路边草丛,直喊"大王爷爷饶命",骗对方说徒弟身上有银两,在后面马上就到。徒弟打强盗叫恶人,自己骗山贼竟然如此自然。
唐僧骗女儿国国王说自己愿意留下,并一起送徒弟出城取经,打算一出城就逃跑。
老龟不过是其中一个被唐僧忽悠的。
悟空和八戒对师父这种行为很无语。悟空只是嬉皮笑脸,八戒则直接怼师父。沙师弟一向寡言,可能就是被唐僧整无语的。
佛说因果,或早或晚。骗猴子,是菩萨暗示,所以没事;骗老鼠精,是悟空安排,自然也没大事。其他可就不好说了。
尽管山贼信了唐僧的谎话,但还是把胖和尚吊在了树上。见师父的狼狈窘态,八戒大老远就喜盈盈地说着俏皮话。
唐僧骗了女儿国国王,刚出城,计谋还没得逞,就被蝎子精直接掳走了。
轻诺必寡信,说谎有代价,但唐僧习惯了。现在不同了,你是成佛的出家人。
❷唐僧自身的劫数
看看他当时怎么应承老龟的:
三藏响允道: "我问,我问。"
——第九十九回
唐僧很响亮爽快地答应老龟的请求。原文用了"响允",唐僧连声"我问,我问"。唐长老想都没想就答应,根本没考虑怎么向如来开口,当然也没考虑回去是不是还路过通天河。
唐僧还干过更离谱的事。白骨精一回,唐僧赶走悟空并发毒誓,"再与你为师徒,我就下地狱!"结果很尴尬,当然唐僧不觉得。
轻诺,说谎,满口脏话,诳语时现,唐僧一路上已经习惯,注定它会是唐僧的一劫。观音很清楚这个问题,唐僧的最后一难是注定的,也注定因唐僧自身而起。
尽管唐僧已经成佛,但前世种下的因,还得回到前世的果。观音把唐僧"好诳语"设为最后一难。不明心何以成真佛?
唐僧忘记对老龟的承诺是必然的,唐长老本性如此,也注定了自身的劫数。唐僧种下的因,必然得到该有的果,老龟把他掀翻通天河。观音把唐僧自身问题设为最后一难,取经障碍不止来自外在,还有取经人自身。
4.写在最后
有人说,唐僧不提老龟是为观音保守通天河的秘密。强行阴谋论,两件事有什么关系?观音念死通天河(洞府)里的鱼虾,悟空和八戒亲见,但唐僧又不知道这事。
后期的唐僧愿意听从悟空安排。信任和认知这些东西会随着阅历自然提升,但唐僧唠叨抱怨、轻诺寡信,这种事可没人敢管他。最后一难考验的不是客观磨难,恰恰是普通人性,最简单往往也最难。自身才是最大障碍,成佛就必须克服。唐僧彼时也已明白。
至于老龟,本身修行不够,才被选为通天河事件的"牺牲品",唐僧食言,老龟又生恚心就是证明。老龟白修千年,现在不知轮回到了哪里。各位留意下自己养的乌龟。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何最后“忘记”帮通天河的老龟问寿命?
唐僧确实没有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从《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看来,似乎是因为唐僧太忙,忘掉了这件事。但是作者吴承恩在如此一部皇皇巨著的结局安排这样一段情节,绝非是想简单的来塑造唐僧"疏忽"的性格特点,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大棋"。
唐僧是怎么认识通天河老龟的呢,在《西游记》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唐僧师徒四人路过通天河时被宽阔河面挡住了去路,于是选择暂住河边的陈家庄。在陈家庄遇到一个叫做灵感大王的妖怪,这个妖怪就住在通天河中,平日里横行霸道,时不时还得吃几个童男童女,搞得村民苦不堪言。
孙悟空路见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可惜这个灵感大王也是难缠,打了几次也没能搞定。最后,不得已,孙悟空只能求助观音菩萨收服了这个妖怪。原来,灵感大王是观音养大的一条鲤鱼,修炼成精之后偷偷跑到通天河,占河为王了。
通天河底下原来住着一只老龟,它在河底已经修炼了上千年,结果灵感大王来了之后,不仅打伤老贵的儿女,还霸占了老龟在河底的府邸,现在灵感大王被收,老龟终于可以回到自己在河底的家,非常开心。怀着感激的心情,老龟自告奋勇,决定驮着师徒四人过河。
唐僧一听有人愿意帮忙,连声道谢。可是没想到,老龟虽然帮了忙,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它得知师徒四人要去拜见如来佛祖,就想让唐僧见到佛祖后问问自己何时能修炼成人形。这老龟在河底修炼了一千三百多年,会说人话,寿命也长,可是就是没能成人形,老龟有点着急了,这还得多久才能成形呢。
此事非得问问如来佛祖才能知道,可是老龟人微言轻,怎么可能大老远跑过去问这事,就算他真去了西天,如来佛祖也未必肯见。他一想,唐僧不是要去吗?干脆拜托唐僧打听一下好了。
唐僧在第47回见到通天河老龟,在第98回才取到西天真经,中间不知道隔了多少了春夏秋冬,连妖怪都打了几十个了,还掺和了女儿国王的一段情。唐僧又不是神仙,就算是忘了老龟的嘱托,也是情有可原呀。
唐僧取回了真经,沿路返回,在通天河再次见到了老龟。老龟还是非常热情,主动要驮唐僧过河,当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老龟终于忍不住询问结果。可是,唐僧"在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
按照小说中所写,唐僧自打到了西天就是各种流程、各种活动,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他心思单纯,一心只想取经,所以确实忘了去问如来佛祖老龟寿命这种小事。老龟看到唐僧不言语,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生气,翻了下背,师徒四人连人带经都被撂在通天河里了。
唐僧实在是冤枉呀,这通天河的老龟也太不近人情了。你的府邸被占,是孙悟空打走了灵感大王,帮你夺了回来。现在,就因为没帮你问寿命,二话不说就把人扔在河里,实在不像话。
表面上,这是一场疏忽引发的"惨案",老龟刻薄,唐僧无辜。但是,这件事背后隐藏的大佬其实是观音。
小说中写道,唐僧取完了真经便由八金刚护送回国,送走了唐僧,众神觐见观音菩萨复命。观音菩萨询问:"那唐僧四众,一路上心行何如?"众神回答道,唐僧心虔志诚,一路上遭受的苦难确实不少,然后将一本记录唐僧灾愆患难的簿子交给了观音菩萨。
观音细细查看,发现唐僧师徒来西天拜佛求经,一路上恰好经历了八十难。观音当即向旁边的揭谛下令:"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揭谛得了命令,赶忙腾云东去追上了八金刚,要求再来一难,这才有了通天河落水这一难。
九九归真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既代表极限,又代表多。在《道德经》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以,万物之始是一。
九九归一就是事物到达了极限就会回归原点,往复其道,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而一又是本真的意思。所以,观音才会说九九归真,八十一难才算功德圆满。
就因为没有挨够八十一难,所以,观音赶紧补上了一难来凑够这个数,换个角度看,老龟也是被利用了,要是没有他,还得从别处去凑这个八十一难。
唐僧不帮老龟问寿命,凑够八十一难的圆满功德,这是观音第一个用意。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老龟已经修炼了1300年,他着急想知道还有多久才能修炼成人形。
观音设计这么一个"难"其实也是对老龟的考验。修行不是光看花了多少年,还要看修行的功德如何,这个老龟如此急功近利,为了一点小事就能把唐僧师徒扔到河里,可见他的修为远远不够,佛缘未到,恐怕他的表现也被观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到这里,吴承恩安排"唐僧不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的情节究竟用意如何,我们大致已经清楚了。最后,还想再插句题外话,算命行当里面流传一句话叫做"命越算越薄",听上去有些玄乎,天机命理的事情没有规律,也没有定数,凡人难下定论。
但是,如果唐僧在西天想起来老龟的嘱托,去询问如来佛祖,佛祖就会把老龟的寿命告诉唐僧吗?
即便是佛祖碰巧知道老龟的寿命,也愿意告诉唐僧,老龟知道后就一定是件好事吗?
唐僧为人宽厚坦诚,是一心求法的高僧,老龟求助于他,以唐僧之为人,断不肯拒绝,更不会伤害老龟。
细细想来,他因为疏忽忘掉问寿命,也许才是对老龟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