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19 00:09:59 浏览量(来源:小常

    [摘要]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关于《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的内容介绍。吃饭的睡前故事 许多小朋友不爱吃饭,身为爸爸妈妈可以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吃饭的睡...

    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关于《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的内容介绍。

    吃饭的故事(小熊吃饭的故事)

    吃饭的睡前故事 许多小朋友不爱吃饭,身为爸爸妈妈可以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吃饭的睡前故事,欢迎参考。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1 小河旁住着小...

    吃饭的睡前故事

    许多小朋友不爱吃饭,身为爸爸妈妈可以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吃饭的睡前故事,欢迎参考。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1

    小河旁住着小河马和他的妈妈。每天早晨,小河马都要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

    邻居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说:“呱呱呱,小河马,你都这么大了,吃饭还要妈妈喂,真难为情呀!”

    小河马听了,把头一歪,嘴巴一撅,说:“就要妈妈喂!就要妈妈喂!”

    一天清晨,河马妈妈刚刚做好饭,小麻雀飞来报告说:“喳喳喳,小河马的外婆生病了。”河马妈妈一听急坏了,放下手中的饭碗,就往小河马的外婆家跑去。

    可小河马还等着妈妈来喂饭呢,等呀等呀,太阳都升得好高好高了,还不见妈妈回来。小河马饿得肚子咕咕叫,哭着说:“妈妈,你在哪里呀?我要吃饭呀!”

    小青蛙听见了,一蹦一跳地跑了过来,说:“别哭了,小河马,我来喂你吃饭吧。”

    可是,小河马吃饭的勺子太大太重了,小青蛙怎么也拿不动。

    他只好拿自己的小勺子来喂小河马吃饭。小勺子太小了,小河马张着大嘴巴叫着:“不够,不够,太少了,你快一点喂呀!”

    小青蛙拼命地往小河马嘴巴里送饭,累得满头大汗,可还是填不满小河马的大嘴巴。

    “哇哇!”小河马放声大哭起来,“妈妈,你快来喂我吃饭呀!我饿呀,饿呀,饿死啦!”

    小青蛙一着急,说:“小河马,你的手呢?干吗不自己动手吃饭呢?”

    “我不会吃饭呀,我要妈妈喂!”小河马哭着,“妈妈,妈妈,你快回来喂我吃饭呀!我饿……”

    小青蛙也没有办法,只好帮着小河马一起喊:“河马阿姨,你快回来呀,你的小河马饿呀,饿呀……”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2

    今天,妈妈生病了,要不然,以往都是妈妈去看外婆的。

    小熊拎着一篮子的甜果子,代替妈妈去看望生病的外婆。

    临行前,妈妈对小熊说:“孩子,外婆家的路很难走,你可要小心点儿啊!”

    小熊听话的点了点头,出发了。

    走啊走,走啊走,真的遇到困难了,啊!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

    小熊暗暗给自己鼓劲儿:“没关系的,加油!你可以过去的!”

    小熊找了一根粗粗的树枝,边走边将荆棘挑开,终于走了过去。

    走啊走,走啊走,有碰见了一条小溪。

    小溪虽然不宽也不深,但是小熊还是不敢过去,它害怕弄湿了鞋袜。

    它自言自吃语:“加油!你可以的!一定能想到办法!”

    它想啊想,突然想起来自己地篮子里有两个塑料袋,塑它拿出塑料袋,将它们套在脚上,顺利的趟了过去,一点儿也没湿。

    接下来,小熊又看见了一座小山,只要爬过小山,就能到达外婆家啦!

    “加油!爬过去你就赢咯!”小熊这样对自己说。

    虽然已经非常累了,可是它还是坚持着,累了就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爬。

    终于,它翻过了小山,到达了外婆家。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3

    “瞧,宝宝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喂饭!”小猫笑话他,小狗也笑话他。但宝宝却嘟着小嘴说:“不要你们管。”

    有一天,森林里的小熊过生日,请宝宝和小猫、小狗去作客,宝宝可高兴了,就和小猫、小狗来到了小熊家。

    小熊可热情了,端来了饮料,他自己做的生日蛋糕,还有小猫爱吃的鱼,小狗爱吃的肉和骨头。朋友们都吃得很开心,宝宝却着急了,因为他在家的时候,总是要妈妈喂他,现在吃的东西都快被吃光了,妈妈又不在,怎么办?宝宝想了想,就拿起小勺小碗,开始试着自己吃饭。

    宝宝觉得自己吃饭挺有意思,而且小肚子还吃得圆圆的。回到家里,他说:“以后不要妈妈喂饭了,我自己吃!”妈妈搂着宝宝笑咪咪地说:“我的宝宝长大啦。”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4

    松鼠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哥哥叫贝贝,弟弟叫菲菲。兄弟俩长得一模一样,分不清哪个是贝贝,哪个是菲菲。

    菲菲吃饭不挑食,贝贝总让妈妈喂,菲菲把饭全吃光,贝贝剩饭又剩菜。没过多久,菲菲长得又高又壮,贝贝变得又瘦又小,走在街上,人们总把菲菲当成哥哥,贝贝当成弟弟。

    菲菲贝贝都该上幼儿园了,松鼠妈妈带着他们,来到幼儿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看见贝贝又瘦又小,不让他进幼儿园。结果,不爱吃饭的贝贝,每天只能看着菲菲开心地上幼儿园。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5

    有一天中午,天气非常闷热,白鹅从鹅舍里出来,要在院子里吃饭。主人深知白鹅的饭量,给它端来了一大盘冷鱼饭和一桶水。白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它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的饭菜很丰盛啊!”蹲在一旁窥伺的猫听见了,还流出口水来,心里想:今天的饭菜很合我的口味,我得想个法子,把它的饭偷吃光。

    不一会儿,白鹅吃了一口饭,又喝了一大口水,然后从容不迫地踏着方步走去吃坭吃草了,就在这当儿,猫就敏捷地跑上来偷吃鹅的饭。一见鹅回来了,猫就一溜烟跑开了。白鹅从容不迫地吃了一口饭,喝了一口水后,又踏着方步走去吃坭吃草了,猫又敏捷地跑上来把鹅的饭偷吃的精光。还自言自语地说:”主人不会让你饿肚皮的。”然后消失得无影无综。

    白鹅回来看见饭没有了,便昂首大叫道:”主人,我的饭没有了,快给我添饭。”主人过来一看,真的没有了,就生气地对白鹅说:”我已经给你很多了,一定是让狗或猫偷吃了,我要惩罚你,让你饿肚皮,要你改一改吃饭的坏习惯。”白鹅听了,地回鹅舍去了。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6

    小河边住着小河马和他的.妈妈。

    每天早晨,小河马都要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

    邻居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说:“小河马,你都这么大了,吃饭还要妈妈喂,真难为情呀!”

    小河马听了,把头一歪嘴巴一撅[juē]生气地说:“就要妈妈喂,就要妈妈喂。”

    一天清晨,河马妈妈刚刚做好饭,小麻雀飞来说:“河马妈妈,河马妈妈,小河马的外婆生病了。”

    河马妈妈一听急坏了,放下手中的饭碗,就往小河马的外婆家跑去,可小河马还等着妈妈来喂饭呢!

    等呀等呀!太阳都升得好高好高了,还不见妈妈回来。睡前故事

    小河马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哭着说:“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我要吃饭呀!”

    小青蛙听见了,一蹦一跳地跑过来,对他说:“别哭了小河马,我来喂你吃饭吧!”

    可是小河马吃饭的勺子太大太重了,小青蛙怎么也拿不动,它只好拿自己的小勺子来喂小河马吃饭,小勺子又太小了。

    小河马张大嘴巴说:“不够不够!太少了,你快一点喂呀!”

    小青蛙拼命地往小河马嘴巴里送饭,累得满头大汗,可还是填不满小河马的大嘴巴。

    小河马放声大哭起来:“妈妈!你快点来喂我吃饭呀,我饿呀饿呀,快要饿死了!”

    小青蛙一着急,“小河马,你的手呢,干嘛不自己动手吃饭呢?”

    “我不会吃饭呀!”

    小青蛙说:“拿起你的手,往嘴巴里送饭就行了,你一定可以的!”睡前故事

    小河马半信半疑地试着做。

    “咦?我也会吃饭呀!”

    小青蛙高兴地说:“太好了!”

    小河马高兴地喊着:“我会自己吃饭喽!我会自己吃饭喽!”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7

    小树旁住着小刺猬一家,刺猬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叫醒小刺猬吃饭,小刺猬不是起床拿勺子和小碗,而是等着妈妈过来围好饭兜兜后妈妈喂饭。

    小刺猬吃饭要妈妈喂的习惯被学校同学知道后都笑话小刺猬,小河马说:“小刺猬你都这么大了,吃饭还要妈妈喂,那你在学校吃饭怎么办呢?我们都是自己吃饭的哦。”

    “山羊老师喂我吃饭不就好了吗?”小刺猬满不在乎的回答。

    “山羊老师要照顾其他小朋友,如果只照顾你一个人吃饭,其他小朋友就要饿肚子了。”小河马认真的回复小刺猬。

    小刺猬听了小河马的话感到很惭愧,在家吃饭都是妈妈喂的,长期依赖妈妈的小刺猬,到了读书的年纪都不会自己吃饭。为了不给老师和同学们添麻烦,小刺猬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的孩子。

    下课回到家后,刺猬妈妈正要给小刺猬围肚兜兜时,小刺猬认真的对妈妈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您教我自己吃饭吧,我是认真的。”

    看到小刺猬的成长,妈妈感到很欣慰,耐心的告诉小刺猬该怎么吃饭。

    你看,小刺猬从妈妈手上接过围兜,自己在摸索怎么戴在身上。然后拿起勺子在小碗里盛了一小勺食物放进嘴巴里。

    现在的小刺猬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在学校里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呢。小刺猬的成长真快,山羊老师和妈妈看到小刺猬的成长和改变都感到非常开心。

    吃饭的睡前故事 篇8

    幼儿园中午下课后,小朋友们都在食堂吃饭,东东和小西一边吃一边打闹说笑。说着说着,突然东东感觉有食物卡在喉咙内,于是咳了几声,还是没出来。小西看东东很难受的样子,小西很担心,于是跑去找老师。

    老师急忙赶过来把东东送到了医务室。东东被食物卡的脸铯通红,还剧烈咳嗽。在医生的帮助下,东东把卡在喉咙里的食物吐了出来,医生叔叔对东东说“嘴里含有食物时千万不能说笑、讲话,不然食物容易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严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知道了吗。”

    东东:“谢谢叔叔,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吃东西的时候讲话。”

    小朋友吃饭被呛的故事说的是东东在吃东西的时候还和别人说笑打闹,然后就被食物呛着了的故事。

    小朋友吃饭被呛的故事的启示

    小朋友,吃东西时要注意安全。快来看看我们下面的小提示吧1

    1.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以免被呛到。

    2.吃东西时,不要大笑,以免发生危险。

    3.如果吃东西时,有人跟你说话,要咽下十五后再答应。

    4.如果被食物卡住喉咙,要立即示意大人。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古人关于吃饭的故事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宋代有一名地方官从京城买了一个小妾,小妾自称曾经是蔡京府上包子厨中的一名厨师。于是这名官员就要她做几个包子,小妾却说不会做。官员生气地说,既然你是蔡京府上包子厨的厨师,怎么连包子也不会做。这名小妾回答说:“我只是包子厨中专门负责缕葱丝的人。”厨房之中居然还有专门做包子的包子厨,包子厨中还有专门缕葱丝的人。由此足见蔡京饮食生活的奢靡以及厨房分工的细密。宋代的经济非常发达,官员们工资很高,饮食自然也很讲究。即便是吕蒙正这样清廉正派的宰相,生活也极度奢靡,吕蒙正喜欢吃鸡舌羹,几乎每天都吃。这种羹用鸡的舌头烹制而成,一顿往往要宰杀几十只鸡。有一天吕蒙正在自家的花园中散步,看到墙角多了一座假山,于是询问左右,园中何时建成了这座假山。仆人回答说,这不是什么假山,而是做鸡舌羹时拔下的鸡毛。吕蒙正大惊,从此再也不吃鸡舌羹了。

    魏晋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历代王朝中算是比较落后的,和宋代更是没法比,但是两晋士族的生活水平却丝毫不减于宋代。这是因为宋代经济虽然发达,但财富比较均衡比较分散,从官员到百姓都比较富足,所谓贩夫走卒,皆蹑丝履。普通百姓都穿得起名牌。而魏晋则不同,虽然GDP总量很少,但财富都集中在少数士族手中。这些士族拥有庞大的庄园和众多的劳动力。如果说宋代的官员只是高级白领,晋代的士族则是超级土豪,在经济实力上,丝毫不逊铯于宋代的士大夫,而在生活的排场奢靡上甚至远远超过宋代。

    土豪石崇是西晋吃货的代表,《晋书》上说他“庖膳穷水陆之珍。”就是说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进了他们家的厨房,可见食材之丰富。石崇还肯花心思研究烹饪的技巧,当时豆粥制作时间很慢,因为豆子很难煮熟,但是石崇家却可以随时喝到新鲜的豆粥,原来他预先把豆子磨成豆粉,客人来到时,随时可以煮出香喷喷的豆粥。那时候没有大棚技术,冬天很难吃到新鲜的韭菜。但石崇家却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青葱鲜嫩的韭菜羹,原来石崇先把陈年的韭菜根捣碎,再用冬麦苗加以搅拌。这样一道新鲜爽口的韭菜羹就新鲜出炉了。正是凭着这道反季节的美食让他在与王恺的斗富中常常胜出。

    晋武帝的女婿王济生活也十分奢侈。有一次他宴请武帝,其中有烤乳猪这道菜,武帝尝过以后觉得味道异常鲜美,于是就问王济烹制的秘诀,原来这只小猪竟是用人奶喂养的。武帝显然被雷到了,没有吃完就匆匆离去。就这道菜而言绝对是好菜,人奶作为饲料,不含任何添加剂,绿铯环保,全程有机可追溯。但在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的西晋时代,王济竟然用人奶来养猪,真是奢华到了脑残,怪不的武帝吃不下去,这份排场,连他老人家也消受不起。

    司徒何曾的奢靡更在王济之上,《晋书?何曾传》中说他 “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就是说他每天的伙食消费在一万钱以上,却仍然抱怨菜不好,根本没法下筷子,可见何曾不仅生活奢侈,对饮食的要求也很高。他吃蒸饼,要求蒸饼必须开裂成标准的十字纹,否则就弃而不食,因为具有这样的十字纹说明蒸饼的发酵恰到好处,口感才最佳。何曾到皇宫上朝议事,从来不吃皇宫中的饭菜,而是自带饭菜。因为他嫌宫中的饭菜太难吃,要知道这可是皇宫御厨烹制的饭菜啊。《晋书》上说何曾家的“厨膳滋味,过于王者”看来何曾家的饭菜确实比皇宫里的好吃,所以晋武帝也只好允许他自带盒饭。没办法,谁让自家的厨子技不如人呢。看来西晋的皇宫,压力最大的工作是做厨子。何曾之子何邵在饮食排场方面大有乃父之风,他一天的伙食标准在两万钱以上,是何曾的两倍。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对父子吃货。

    晋武帝执政期间,西晋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司马炎对士族们的奢靡生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才有了这些贵族们的排场。傻瓜惠帝上台,天下大乱,瘟疫横行,饥荒遍野。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连皇帝都常常挨饿。八王之乱中惠帝四处逃亡。有一次饿的实在不行了,将军石超给他弄来一碗凉水和几个野桃子,凑合了一顿。还有一次在逃亡洛阳的途中,队伍被冲散,随从都没钱,一个比一个穷,只有侍中黄门还剩下藏在行李中的三千私房钱。这可是救命钱,惠帝立马下诏,借钱。区区三千钱,居然弄到要下一道诏书这么隆重,皇帝就是皇帝,借钱都这么摆谱。不知道这诏书怎么写的,我看基本上也就相当于一张欠条。拿着借来的这点钱,惠帝一路上靠买吃为生,而左右随从只好到百姓家蹭饭吃。这哪儿还像一支皇家的队伍,看起来更像丐帮。不久,这点钱也用完了,眼看着又要挨饿,于是派人四处找吃的,最后有个随从弄来一碗糙米饭,就着大蒜,再放点盐和霉豆粉实在是一顿难得的美味,惠帝吃得满口生香,津津有味。第二天,伙食有所改善,一位老人送来一只鸡,随从弄来一些粗米饭,盛在瓦罐里,惠帝狼吞虎咽连续吃了两盆,把鸡也吃个干净,这是惠帝逃亡以来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菜了。

    这位傻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百姓闹饥荒,没饭吃,他却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这一神语录一举让他登上史上最傻皇帝的宝座,现在他终于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喝得起肉粥的。

    晋愍帝也很惨,长安城被刘曜包围,粮食断绝。皇宫里也揭不开锅了,只好把十张酿酒用的曲饼拿来充饥,所谓曲饼,就是酿酒用的粗粮渣子,压成饼的形状。这玩意可不是什么好吃的,不过现在对于晋愍帝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不亚于御膳房中任何一道佳肴。

    皇帝尚且如此,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晋惠帝元康七年,发生了一次全国性的饥荒,一斛米涨到一万钱。惠帝下令,可以买卖儿女,你看,连卖儿卖女都能合法化,可见老百姓饿到什么地步。晋愍帝建兴四年,长安被围,城中无粮,一斗米涨到二两黄金,那时候一两相当于现在的25克,二两就是50克,按照现在黄金的市场价一克350元计算,二两黄金就是17500人民币。一斗米要一万多块,老百姓哪能吃得起。只好人吃人。

    吃饭的故事

            中午吃饭时,杨抒言吃了几口就说吃饱了。我看她饭菜都没怎么动,便叫她再吃点。小姑娘极不情愿的拿起勺,愁眉苦脸地说:“自从生病之后,我的胃口就不怎么好了。”我之所以把她安排在对面吃饭,就是因为看她体质太差、人太瘦,想看着让她多吃点。我对她说:“想想啊,生病多辛苦,多吃点才能提高免疫力呀!”杨抒言用勺子挑了几粒米放进嘴里苦兮兮地嚼起来。

            旁边的李厚成看到了,停止了咀嚼,瞪大眼睛转向杨抒言:“我爷爷小时候没饭吃,都得去要饭呢!”杨抒言回过头看了李厚成一眼,挖起一大勺米饭送进嘴巴,继续看着李厚成“谆谆教诲”起来:“奶奶也是没饭吃,只得出去打工。有一次她去上了个厕所,出来的时候凉鞋竟然被偷走了。她只好赤着脚走回家,那可是冬天啊!”李厚成讲得煞有介事,杨抒言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把盘子里的饭菜吃光了。

            我在一旁听着这一段逻辑混乱的故事,“冬天”、“凉鞋”、“小偷”,哈哈,管他呢,能教育人的故事就是好老师!

    吃饭的故事-散文随笔

    吃饭的故事_散文随笔

    饮食是一种文化 ,而中国的饮食文化我敢说,是世界上最丰富多采的。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汇入了饮食文化之中。

    谁也说不清中国有多少种美味佳肴,有多少种烹调技术,至今尚未有人编出中国食谱大全或中国菜肴大全来。不要说全国,就是某一个省,某一个地区有多少种美食,也难以数计。

    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 ,不只权力欲极强,在饮食方面,也是野心勃勃,恨不得将天下之美味,尽收一己之小小胃囊。她每次用餐,餐桌上罗列百余种菜肴,每日必有一种新的菜肴,是她平生没有吃过的。对她无底的欲壑,她的御膳厨师们只能竭力设法去填塞。可见,中国人关于饮食艺术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

    然而,使中国人关于饮食艺术的创造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还是那个年代的那场大饥荒。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人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偏偏能为无米之炊。

    那时我年纪虽小,对许多事情已有清晰的记忆。奇怪的是,在那村村都有人卧尸于野的岁月里,我对饥饿的记忆并不深刻,只记得我那时主要的感受就是厌食害怕吃饭,害怕吃饭的时间的到临。所谓吃饭,就是吞咽那黑的、绿的、灰黄的、颜铯斑杂的硬馍馍,那馍馍中很少含有粮食,就是糠的成份,也少得可怜,主要的成份是野菜。那时,有一种天然食物是很受欢迎并极为珍贵的,那就是榆树的嫩树籽和榆树的"里层皮。

    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要对我哄着,骂着, 甚至我还为此挨过打。那些馍馍,我吃了没有?我想肯定我是吃了,至于我怎么吃下去的,馍馍的味道,我记不清了。一个人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在饥荒的年代,大自然对人们关于野菜的赐予,也是吝啬的。人们很快就把传统经验中可吃的野菜吃光了,村里村外本来不多多的榆树,因被剥光了树皮,而挺着光溜溜的白铯树干。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的智慧,人的创造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奇迹。

    奇迹真的出现了。有人发现一种树叶在最嫩的时候可以吃,又有人发葱的根须也可以作为食物,将这两种东西煮熟,可以成为馍馍的一部分。这两项发明,果然有效,使人们干瘪的肚皮有了新的填充物,但人们也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前者,使人的脸铯向树叶的颜铯转化。后者,使人弯转的肚肠又多了几回曲转。而一种更新更大胆的发明,向人们身体的分泌和消化机能发起了挑战将玉米芯磨成粉状,以实现其面食的价值。但事实证明,这项发明超越了人类肉体的物理极限: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吃后排不下屎来,要用筷子往外抠......至于这三项发明与我发生了什么关系,我也记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既便是与我发现了某种关联,其关联度也是不高的。因为,我的食物中,有一部分来自特-供,我的特-供食物的来源地,是我的姥姥家。

    我姥姥家离我们有十几里远,与我们有一山一岭之隔。

    姥姥二十几岁时丧夫守寡,服侍公婆几十年,直至公婆安然入土。姥姥不愿离开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屋院,用一双小脚,一副柔肩,挺起了只有一个人的家。姥姥性格刚强,为人善良,村里人交口称誉。她最有效地利用着她的屋前房后,墙里篱外的每一寸土地,她的小院像变魔术一样变出各种食物来,不断托人给我捎来。当然,她本人也和村里人一样,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以后妈妈告诉我,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像别人那样挨饿,完全是由于姥姥对我源源不断的食物供应。

    姥姥一生也没有体验到充足的食物带给她的幸福。

    有些恩情,是无法报答的,但是我想,人活着的第一要义,应该是感恩。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