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谁说的)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12 16:00:21 浏览量(来源:小鲍

    [摘要]“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前一句是什么?能理解你就是盖世英才!这是司马徽说诸葛亮的一句话。《晏子春秋》里也有这一句话。理解这两句话意思,有点“天差地别”。现代人理解...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前一句是什么?能理解你就是盖世英才!

    这是司马徽说诸葛亮的一句话。《晏子春秋》里也有这一句话。理解这两句话意思,有点“天差地别”。

    现代人理解这句话,经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这句话最早是从《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中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而来。现代人主要都是基于此而理解它的意思的。因为现代人太急功而近利了。

    《素书》讲,人有五德,也有四境。

    五德就是,道、德、仁、义、礼。

    四境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那么什么叫“识时务”呢?

    这句话缘起刘备询访司马徽。司马德操说:腐儒俗士岂为俊杰,识时务者卧龙、凤雏也。

    后人多说这是诸葛孔明说的:腐儒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所谓识时务:就是明白当下,知道“天、地、人、物、事”,所呈现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变化方向。识时务,就是知“道”道,天道、地道、人道、物道、事道。

    《素书·原典》曰: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就是说: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按它来运行,但往往不能为人所认知。

    所以,诸葛亮、庞统都是知“道”者。一般腐儒俗士是不知“道”的。

    《庄子·至乐》记载,有鲁侯之养海鸟一事。一天,一只罕见的海鸟飞到鲁国城郊。有人知道鲁候喜欢养鸟便捉住送给了他。鲁侯便将它供养在庙里,让厨师为海鸟准备宴席,乐师演奏高雅的音乐,舞师跳优美的舞蹈,请海鸟欣赏。结果,三天后,又惊又吓,不吃不喝的海鸟便饿死了。


    识时务就是了解事物的发展方向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顺应时势,顺势而为,从而达到人们需要的目的,得到所要的结果。

    所以古人强调“不妄为”,“临机应变”。

    “识时务”的目的在于“通机变”。

    一是会预判,能预见到下一步的变化,永远抢在变化的前面,自己主动改变。

    二是能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

    三是善权变,在其他人变了以后,要比别人变得快,追赶超越其他人。

    事变我也变,人变我也变。

    田忌赛是一个典型的变中取胜案例。

    很多人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岂不知还有“置之死地而必死”这句话,置之死地是为了激发斗志,必须有策应的兵力。韩信用了李左车之计,还有一支奇兵在侧应。形成了正奇相应,奇正相生,才后生的。

    比如人们常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关羽换成诸葛亮、赵云守荆州,也守不住。那是三战之地,必须有益州方向钳住曹操才行。关羽左挡曹操,右拒孙吴,岂能成功。


    世界上,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识时务才能通机变,便可成功。关键是要先“识”,后有“术”方能成人杰。

    《素书·正道章》有云,人分俊、豪、杰三级。德足为俊,行足为豪,守识而不废为杰。


    《素书》是古代权谋的经典,直指人心的智慧。

    素有读了《素书》“可为帝王之师”称誉。

    《史记》记载的《太公兵法》后代学者多认为是《素书》

    所以《素书》的作者有可能是姜太公。秦末可能是黄石公得到这本书传给了张良,也可能是黄石公所著传给张良,又或者是张良所著。

    张良死后,将此书藏于玉枕之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山东张良墓中发现。书中有秘诫:“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也不知是因为张良没有找到传人,还是太喜欢这本书,所以选择了死后陪葬。

    买本《素书》,给自己或给孩子可增长大智慧。点击文尾链接可购。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前一句是什么?能理解你就是盖世英才!

    “识时务者为俊杰”前一句话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这是诸葛亮在蛰伏十年之后去拜见司马徽时,司马徽对诸葛亮所说的前一句话,后面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说只有卧龙和凤雏才具有这样的才能。后来世人,喜用后一句,劝人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多为自己着想。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