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来聊聊,为什么从古至今,农民一般都是比较穷的?因为农民一直都是自食其力,而其他职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雇佣人力、投入资本、盘剥利润、甚至抢劫掠夺来获得收益。过...
大家来聊聊,为什么从古至今,农民一般都是比较穷的?
因为农民一直都是自食其力,而其他职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雇佣人力、投入资本、盘剥利润、甚至抢劫掠夺来获得收益。过去,就是有荒也无力开,有地也无力种多少;而现在,就是有能力也无多少地可种……都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过去,生产资料(锄头、镰刀、犁耙、耕牛等等)奇缺,更无机械、化肥、农药、良种、水利、科技等等,完全就是靠天、靠力气吃饭,还要上缴官府或地主各种苛捐杂税,而自食其力,毕竟家庭的劳动力是有限的,所以能解决温饱就已经不错。
而现在,则主要是因为家庭耕地有限,难以形成像欧美一样户均几百、上千亩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而农产品的利润毕竟并不高。
再说,如果条件好一点、产品盈余一点,做起了生意,那就成了商人去了;而当兵或读书而出将入仕,又成了官员去了……就是富起了,也已经不是农民了。
在土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走毛主席指引的合作化、集约化、特色化、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真不知道如何能让农民可持续性的致富。
大家来聊聊,为什么从古至今,农民一般都是比较穷的?
这个问题说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中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长期就是一个封闭的农耕国家,少数上后官僚、地主阶级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他们出租土地或者雇佣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大多数农民完全靠自己的劳力,为地主种地,获得微薄土地收入生活。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获得地主的地租粮食及其他収入是很少很少的。这是建国前千百年农村社会现实。正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动农村土地革命斗争,直至一九四九年取得彻底胜利,推翻了地主阶级,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使农民人均都有了土地,贫苦农民才真正翻身作主,有了地位。今天又进入了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