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康熙和姚启圣在马车里(康熙王朝姚启圣为什么要丁忧)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05 22:00:28 浏览量(来源:小郎

    [摘要]《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重用养马的姚启圣?康熙年间,虽然大趋势排挤汉臣,但凭康熙的英明,也用了很多汉臣。朝内就有大学士张廷玉、陈廷进等,朝外任过要职的有周培公、...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重用养马的姚启圣?

    康熙年间,虽然大趋势排挤汉臣,但凭康熙的英明,也用了很多汉臣。朝内就有大学士张廷玉、陈廷进等,朝外任过要职的有周培公、姚启圣二人。张陈二人都是做官至大学士级别,常在皇帝身边行走,深受康熙的敬重与信任,可谓人臣之极,终得寿终正寝。周姚二人则都是不在乎功名利禄,康熙认为这种人都是汉人清高的表现,自然晚景凄凉。楼主的问题,得先从周培公说起。

    周培公(1632一1701),湖北荆门人,幼时遇贵人领进京城,受过良好教育,三藩之乱时,远在西北的王辅臣拥兵自重,有策应吴三桂的打算。康熙派图海、周培公去平王辅臣。周培公深刻测度了王辅臣的心理,知道他有可能归降。他利用同乡关系进行联络,在平凉城下,周培公冒死进城劝降王辅臣,得以成功,为平定吴三桂立下了头功。但回去后,因其不在乎功名,更与朝臣关系不睦,被发配到远在东北的盛京,康熙曾远道去看望,并准备叫他主持平台事宜,但他因长期不适东北气候,酿成疾病,无力去战。他为康熙推荐了一个跟他一样有能力的人姚启圣。

    姚启圣(1624一1683)年,浙江绍兴人,幼年受过很好的教育,为人侠义,结交豪杰。顺治十七年,因参与平定判乱,得任通州知州,后附族人编入汉军镶红旗。

    康熙二(1661)年,八旗乡试得第一名中举,授任广东香山知县。后来由于他性格桀骜不驯,为人骄狂,官职越来越小,到周培公举荐时,他已成为一名比较优秀的养马官。

    康熙十五(1676)年,在康亲王手下,参与平叛三藩,屡献奇谋,并劝降耿精忠,由此不断得以升迁。

    康熙十七(1678)年,升任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

    康熙十九(1680)年,率兵收回金门、厦门,授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

    康熙二十一(1682)年,协助水师提督施琅攻台,姚启圣专门负责粮草后勤。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纵观姚启圣一生,主要功劳在于收复台湾,也是康熙重用他的开始。康熙十七年,从姚启圣升任福建总督开始,他就给康熙授计要釆用“剿抚并用”的策略,认为台湾内部并不团结,可以分化瓦解之其一部分,也可以武力征服其一部分顽固分子。所以他一开始就把顽固分子刘国轩打败,从海澄、金门、厦门赶出去到膨湖一带,为施琅的攻台胜利打好了基础。

    接着釆取招抚政策,在漳州设“修来馆”,前后招抚五万多将士,有力地减轻了施琅的攻台负担。

    面对海上的复杂局面,他上书康熙要振兴水师,在姚启圣、李光弟的共同举荐下,康熙决定派施琅去担任水师提督,并授予“独任专征”权力,征招一万人大造战船,还从湖广拨发银两购买西洋火炮,很快成立了一个强悍新型的精练水师。

    在后勤方面,他坚持恢复经济,终止移民,使民众恢复农业生产,打消了施琅最为忧虑的粮草供应问题,为前线战斗做好了坚实的保证。

    康熙所以选用姚启圣,是因为康熙用人不避汉族嫌,从多方面选择。他对汉臣的能力更加相信,虽然康熙明知姚启圣这类人不好用,特点是刚愎自用,为人清高,却有真才实学,所以他还是坚持用好了。这有周培公的举荐之功,主要是他独具慧眼的用人技巧。姚启圣的晚景虽然凄凉,但并不悲惨,康熙送给他一套别墅和大量书籍,对于嗜书如命的姚启圣来说,也算够慰藉了。




    1208展现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重用养马的姚启圣?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刁钻”的个性让人拍案叫绝,也让康熙又爱又恨。他愤世嫉俗,不愿与官员同流合污;他满腹经纶,却安心当一个“弼马温”;他桀骜不驯,时常离经叛道。康熙为了招揽他,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才驯服他,并任命他为福建总督,负责收复台湾。

    一个在马厩养马的人,为何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突然成为封疆大吏?


    领导未见其人,已闻其名。


    康熙在视察盛京的时候探望卧病不起的周培公,周培公临终前向康熙举荐姚启圣。周培公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才能出众,辉煌业绩在大清也是有目共睹的。从康熙为他罢朝守灵就能看出,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他举荐的人,康熙自然会格外重视。

    在朝会上,康熙听完索额图对姚启圣“非凡”经历的介绍,感叹人才难得。于是命令身边太监李德全去见姚启圣,结果李公公被他鞭打,回来告御状。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姚启圣欲擒故纵,撩得康熙头疼,也让康熙器重。康熙的帝王心术炉火纯青,对姚启圣恩威并施,最后还是“搞定”他。在康熙召见群臣商讨国事的时候,姚启圣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康熙的提问。其提出对台湾的“三必剿,三必抚”战略,挤压全场,得到康熙的认可,被定为国策。面试是一次表现机会,领导会根据才能授予相应的职位,姚老师顺利通过这一关。

    守台湾的关键在于福建总督,姚启圣先前是福建巡抚,熟悉当地的情况。由他出任,可以很快适应工作。


    之前的对台事务全部都是满人负责,屡战屡败,即使大阿哥出战也一败涂地;朝廷一时半会,也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八旗兵马,只适合陆地作战,攻台很难起到大的作用,这让康熙考虑重新打造一只水师。姚启圣的能力,刚好符合朝廷的需求。

    姚启圣重见天日的关键人物是周培公,但是他的下场却好过周培公十倍。他吸取了周培公的经验教训,懂得官场的进退之道,最后功成身退。

    作者:陈秋媚,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