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魏征是好官还是坏官(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03 02:00:45 浏览量(来源:小薛

    [摘要]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魏征惨的是死后,不是生前。魏征生前很受太宗赏识。死后,墓碑被砸,儿子和公主的婚姻作废。为何会如此?表面看,受到两件事的影响。一、...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魏征惨的是死后,不是生前。

    魏征生前很受太宗赏识。死后,墓碑被砸,儿子和公主的婚姻作废。

    为何会如此?表面看,受到两件事的影响。

    一、表面看,是两件事影响了魏征死后的待遇


    (1)一桩造反案,将魏征牵连了进去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征病逝。

    病逝前,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新城公主过来探望。已经病入膏肓的魏征,强行穿衣戴帽,强打精神坐起来和太宗相见。

    唐太宗摸着魏征的背,眼泪扑簌而下,问道:爱卿,还有什么愿望吗?

    魏征费劲地说了一句话:“寡妇不愁--织布的线---少了,而担心---宗周的----危亡。”

    这意思很明白,魏征担心的不是自己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儿子们。此时,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也在跟前。

    李世民当场就安排了一场婚姻,将自己的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叔玉,并对魏征说道:“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

    魏征要下床谢恩,但身体太过虚弱,怎么也做不到。

    没过几天,魏征就挂了。走得很安详。

    但魏征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的宝贝学生太子李承乾造反了,理由是担心唐太宗传位给李泰,废了他这个太子。当然,这个造反有不少人支持,其中两个人很有名,一位是侯君集,另一位是中书侍郎杜正伦。

    这两人和魏征的交情匪浅,曾经,魏征还举荐过这两人当宰相呢,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呢。

    李承乾造反案发生后,李世民开始怀疑一件事:魏征是不是也是同党,是不是策划的重要人物呢?

    如此,李世民对去世的魏征有了反感。

    (2)谏言惹的祸事


    人一旦怀疑某人,就会想法找不利于此人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很快,证据来了,来自谏议大夫褚遂良。之前,褚遂良干的是起居郎的工作,负责记录皇帝、皇帝和大臣来往的相关历史,这就是史官。

    魏征曾经将自己给皇帝的谏言内容拿给褚遂良看。

    按规定,给皇上的谏言内容,不能给别人看,哪怕是亲人都不行,也不得保存内容。

    魏征倒好,将谏言的内容写给褚遂良看,用意几何?是要让褚遂良写在史书中吗?

    当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

    君子之怒,流血五步;君王之怒,浮尸千里。

    当然,唐太宗作为一代英主,不会加罪于过多的人,他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让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姻作废(还没结婚);二是让人砸了魏征的墓碑。

    这意味着,唐太宗对魏征彻底的失望了,哪怕魏征已经死去,唐太宗依然满胸的愤慨。

    不过,这只是表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二、从深处看,其实就是宫廷里的博弈


    有人说了,博弈什么?自然是皇位。

    李承乾曾经是太子,可他在他人的怂恿和鼓动下,发起了造反这个愚蠢的举动。

    这个举动的建议人是侯君集。

    因为李承乾有些柔弱,当时的李泰很受李世民的喜欢,侯君集作为支持李承乾的军中大佬,担心李承乾会有李建成一样的结局,不如提早发动行动,就像“玄武门之变”。

    说来说去,李世民的榜样做得好啊!

    不过,从法理来讲,李世民十几个儿子都有继承权的。李承乾倒下了,就会有很多兄弟对皇位眼馋,重要的是后面还有一帮想要得到拥戴之功的大臣。

    就此,除了李泰,李治也浮出了水面。

    这里有个关系得梳理一下,中书令褚遂良和司徒长孙无忌关系非常铁。


    长孙无忌

    从支持的态度看,早期的长孙无忌是弱弱地支持李承乾的,毕竟,这是皇帝指定的太子,而且也是自己的亲外甥。

    但是,李承乾曾经最亲近的文官是魏征等人,武将是侯君集等人。

    当李承乾被废后,唐太宗欲立李泰。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站了出来,强烈建议立李治为太子。

    既然拥护李治为太子,那么,打击李承乾的拥护势力,防止这些人去支持李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褚遂良在合适的时候,将魏征拿谏言让他看的事告诉了唐太宗。

    如果,褚遂良想要保密,谁又会知道这个事情呢?只有天知地知、死去的魏征知、褚遂良知。

    褚遂良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举动,激怒了李世民,就像点燃的柴火上倒了一桶汽油,刹那间火光冲天。

    于是乎,魏征的墓碑被砸了,魏征儿子和公主的婚姻取消了,和魏征走得近的人,想取得好的位置就难了。

    仕途博弈,充满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不是你侬我侬,你好我好,实现所谓的双赢,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你和你的势力彻底倒下了,我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魏征死后遭遇了不公,但我们要知道,唐太宗的怒火也是一时兴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世民渐渐原谅了魏征,对自己曾经的质疑有了悔悟,特别是公元645年,唐太宗亲自征讨高句丽返回后,叹息着说道: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我讨伐高句丽。(虽然胜利,但损耗极其大。)

    然后,唐太宗重新封赏魏征后人,并给魏征重新立了墓碑。


    不得不说,唐太宗除了“玄武门之变”的污点外,算是一代雄主,有眼光、有胸怀。

    而魏征有这样的领导,也是福气。虽然魏征死后,一度被李世民质疑,并采取了极端行为,但终究还是“原谅”了魏征。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说到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李世民手下出了名的谏臣,他犯颜直谏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中跳槽六次,换了六个老板,而且死后被抄家。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祖籍巨鹿郡下(现晋州市),唐朝著名的贤相,魏征辅佐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大业,有“一代名相”的美誉。

    魏征的六个老板

    魏征祖上是书香门第,因父母早亡,便出家为道士,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于是把博学多才的魏征请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元宝藏写给李密的信都是魏征写的,元宝藏投降李密后,魏征于是跟了李密,授任为元师府文学参军,李密降唐后,魏征又跟着唐高宗李渊混,不久浚县被夏王窦建德占领了,魏征被俘,于是便跟着窦建德干,窦建德兵败后,再次回到唐朝,成为李建成太子的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最终跟着自己的最后一个老板李世民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一直劝大哥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就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说:如果太子听我的,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赦免了他。

    唐太宗对谏臣魏征很宽容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任魏征为尚书左丞,魏征任职期间,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都全部接纳,唐太宗其实很宽容,做了很多让步。

    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庞相寿被免职,于是便托人找唐太宗诉苦,说他跟着太宗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李世民恋旧将庞相寿官复原职,魏征知道了极力反对,说这样怎么去教育别的官吏?结果李世民把下的令又收回来,搞得满朝皆知,都知道是魏征让他改的。

    有次唐太宗到洛阳去,住在显仁宫,一看宫里的茶具都是旧的,而且也没有山珍海味,结果把总管给罢官了,魏征说这可不行,奢糜风气可不好,隋炀帝当年劳民伤财的开凿大运河,结果隋朝二世就灭亡了,唐太宗又把总管给叫回来。

    还有次高句丽送来两个美女,魏征说不能接受,太宗觉得也对,高句丽送过来两只乌鸦,李世民天天想回去看乌鸦,若是美女,那更不想上朝了,于是唐太宗把美女退给人家。

    魏征有次去找唐太宗商量事,唐太宗把玩了一个多小时的鸟放在手里,魏征说不可玩物丧志。结果一次魏征又来找太宗,唐太宗吓得,把小鸟藏到袖子里,结果鸟被捂死了。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魏王李泰越来越受宠,朝廷内外有些流言蜚语,李世民很烦这些议论,对他们说:当今忠诚正直的大臣,没有人能与魏征比。于是便派魏征去辅佐太子,但魏征以有病为由推辞了,唐太宗却说有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李世民非常伤心,为此停止朝会五天。

    忠诚为何没有好下场,魏征死后凄惨

    唐太宗和魏征相处融洽,太宗为魏征送葬时,在宫廷最高处远远望着魏征离去,内心非常伤感,那么魏征到底做了什么让太宗抄他家呢?

    第一、 魏征作为一名贤臣,清廉、勤劳、能干这些都做到了,却没有做到不跟皇帝争后世之名,魏征把自己前后写给太宗的那些谏辞给史官褚遂良,这件事被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气,这不是想自己留千古佳话吗?太宗想魏征所有的后世之名都是皇帝我赏赐的,还跟我争千古佳话。

    第二、 唐太宗知道魏征非山东武人,也不是山东贵族,所以就派他监视山东贵族和关陇集团,以此来操控诸政治集团,结果魏征越权了,犯了大忌。魏征推荐杜正伦为宰相,而杜正伦出自山东望族,后来魏征还举荐侯君集出任武将,侯君集属于关陇集团。

    所以魏征有联合东西文武两大势力的嫌疑,魏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太宗不能容忍,如果这件事暴露在魏征生前,魏征也没有好下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与杜正伦参与李承乾企图谋反一案,唐太宗非常生气,把侯君集处死,杜正伦流放驩州(今越南)。

    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怀疑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本来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长子的,后来出尔反尔取消婚约了,人都说君无戏言,想想太宗有多气吧。后来还跑去把魏征的碑给推翻了,太宗想亲扑其碑,让你死不瞑目。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