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蓉姐美食糯米饭做法(四川甜糯米饭的做法),关于《成都蓉姐美食糯米饭做法(四川甜糯米饭的做法)》的内容介绍。甜烧白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制作材料:糯米 红豆 猪油 白糖 红糖姜片 花椒 料酒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小碗糯米,...
成都蓉姐美食糯米饭做法(四川甜糯米饭的做法),关于《成都蓉姐美食糯米饭做法(四川甜糯米饭的做法)》的内容介绍。
甜烧白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制作材料:糯米 红豆 猪油 白糖 红糖姜片 花椒 料酒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小碗糯米,以及一小碗的红豆,准备好的糯米和红豆,我们要往里面加入适量...
甜烧白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制作材料:
糯米 红豆 猪油 白糖 红糖
姜片 花椒 料酒
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小碗糯米,以及一小碗的红豆,准备好的糯米和红豆,我们要往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给它浸泡一个晚上。浸泡的时间,是不能低于10个小时的,这样才能让糯米和红豆被完全的泡发开。家里没有红豆的话,也可以采用绿豆,味道也是不错的。
2、准备一个电饭锅,将电饭锅刷洗干净后,把浸泡好的红豆倒入电饭锅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刚刚没过红豆就可以了。然后盖上锅盖,按煮饭键对红豆进行焖煮,将红豆完全焖熟。
3、起锅烧水,往锅中加入两斤清水,然后准备一小块的五花肉,把五花肉冷水下锅,并往锅中加入姜片,花椒,料酒。接着盖上盖子,对五花肉进行熬煮,将五花肉煮上20分钟左右,完全煮熟后控制捞出。
4、煮好的五花肉表皮,我们要准备适量的红糖水抹到表皮,当然红糖也可以直接抹,让其抹上铯就可以了。这时的红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要把煮好的红豆从锅中取出,并用擀面杖将其压碎,碾成红豆泥。
5、准备一些白芝麻,并把白芝麻加入到搅碎机当中,将其打成粉末后倒出备用。然后起锅热油,往锅中加入一大块猪油,将猪油完全炒融化以后,我们要继续加入一块红糖,以及适量白糖,将其完全炒融化。炒好以后的红糖白糖,我们要把准备好的红豆泥加入里面。
6、入锅以后的红豆泥,我们也要采用小火慢慢对其进行翻炒,把其和红糖、白糖翻炒均匀。等炒能闻到浓浓的红豆香味时,我们要把准备好的芝麻粉,也加入锅中一同翻炒均匀,将其炒个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待用,然后放到冰箱中晾凉。
7、准备一块纱布,然后把糯米放入纱布当中包紧,并放入到蒸锅当中,对糯米进行蒸制,把糯米完全蒸熟。蒸好以后的糯米,将其取出装入大碗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猪油翻拌均匀。接着我们还要加入适量红糖水,给糯米翻拌均匀,增加糯米甜味。其次还要把准备好的五花肉,给它切成薄片状备用。
8、冷冻好以后的豆沙,我们要将其从冰箱中取出并切成块状。然后取两片切好的五花肉,并把准备好的豆沙块,包入到两片五花肉的中间,将其全部包好。接着还要往五花肉中淋入适量的红糖水,这样蒸出来的美食颜铯会更好看,最后把糯米饭放到五花肉表面,将其平铺均匀。
9、最后只需把所有食材放到蒸屉当中,给它小火蒸上两个小时,待所有食材完全入味以后,准备一个盘子,把所有食材倒扣,一道美味的甜烧白,就算是做好了。
成都哪里有卖糯米饭的地方
你去超市里面或者商场里面,像家乐福、人人乐、伊藤洋华堂,都有做好的糯米饭,直接买回去热一下就能吃
甜烧白的正宗做法和步骤
四川厨娘教你“甜烧白”的地道做法,味道香甜松软,口感肥而不腻
大家好,我是四川厨娘蓉姐,蓉姐今天要分享的是我们四川一道地道的小吃美食。在四川小吃美食有很多种,但是在四川的酒席之上,有一道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甜烧白。这道美食在吃酒的酒席餐桌之上,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几乎刚一上桌,就会被人们吃光光。
好了,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说一说,这道美食该怎样做才能让其味道变得正宗,这可是一位酒席大厨告诉我的哦。
制作材料:
糯米 红豆 猪油 白糖 红糖
姜片 花椒 料酒
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小碗糯米,以及一小碗的红豆,准备好的糯米和红豆,我们要往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给它浸泡一个晚上。浸泡的时间,是不能低于10个小时的,这样才能让糯米和红豆被完全的泡发开。家里没有红豆的话,也可以采用绿豆,味道也是不错的。
2、准备一个电饭锅,将电饭锅刷洗干净后,把浸泡好的红豆倒入电饭锅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刚刚没过红豆就可以了。然后盖上锅盖,按煮饭键对红豆进行焖煮,将红豆完全焖熟。
3、起锅烧水,往锅中加入两斤清水,然后准备一小块的五花肉,把五花肉冷水下锅,并往锅中加入姜片,花椒,料酒。接着盖上盖子,对五花肉进行熬煮,将五花肉煮上20分钟左右,完全煮熟后控制捞出。
4、煮好的五花肉表皮,我们要准备适量的红糖水抹到表皮,当然红糖也可以直接抹,让其抹上铯就可以了。这时的红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要把煮好的红豆从锅中取出,并用擀面杖将其压碎,碾成红豆泥。
5、准备一些白芝麻,并把白芝麻加入到搅碎机当中,将其打成粉末后倒出备用。然后起锅热油,往锅中加入一大块猪油,将猪油完全炒融化以后,我们要继续加入一块红糖,以及适量白糖,将其完全炒融化。炒好以后的红糖白糖,我们要把准备好的红豆泥加入里面。
6、入锅以后的红豆泥,我们也要采用小火慢慢对其进行翻炒,把其和红糖、白糖翻炒均匀。等炒能闻到浓浓的红豆香味时,我们要把准备好的芝麻粉,也加入锅中一同翻炒均匀,将其炒个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待用,然后放到冰箱中晾凉。
7、准备一块纱布,然后把糯米放入纱布当中包紧,并放入到蒸锅当中,对糯米进行蒸制,把糯米完全蒸熟。蒸好以后的糯米,将其取出装入大碗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猪油翻拌均匀。接着我们还要加入适量红糖水,给糯米翻拌均匀,增加糯米甜味。其次还要把准备好的五花肉,给它切成薄片状备用。
8、冷冻好以后的豆沙,我们要将其从冰箱中取出并切成块状。然后取两片切好的五花肉,并把准备好的豆沙块,包入到两片五花肉的中间,将其全部包好。接着还要往五花肉中淋入适量的红糖水,这样蒸出来的美食颜铯会更好看,最后把糯米饭放到五花肉表面,将其平铺均匀。
9、最后只需把所有食材放到蒸屉当中,给它小火蒸上两个小时,待所有食材完全入味以后,准备一个盘子,把所有食材倒扣,一道美味的甜烧白,就算是做好了。关于这道美食的制作,厨娘就分享到这里了,你学会了吗
糯米做什么好吃的简单方便
12道糯米美食,好吃又省事,5分钟上桌,比糍粑年糕都简单
过年了,糍粑、年糕等糯米食品,是南方北方必吃的一道美食。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尤其适合冬天进补,糯米的吃法很多,做成糍粑、年糕等应节食品,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做法也就比较复杂了,今天给大家分享12道糯米美食,5分钟上桌,好吃又简单,比糍粑年糕省事多了呢,平日里用来当早餐、当点心都是非常不错的。
【糯米如意卷】
食材 主料 糯米一碗 鸡蛋三个
辅料 油适量 盐 适量 黄瓜一根胡萝卜一个 榨菜少许 葱花适量 海苔一张
过程:
1、糯米饭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将泡好的米放在蒸笼里蒸熟。
2、鸡蛋液充分打散,倒入不粘锅中煎成饼,
3、胡萝卜、黄瓜、榨菜都切成末备用,榨菜末最好先用清洗洗几遍,不然太咸了。
4、油锅加热,将所有的蔬菜末倒入锅里,煸炒至熟透。将蒸好的糯米饭倒入锅中,一起翻炒均匀。
5、寿司帘上铺上一层保鲜膜,将海苔放在上面。铺上炒好的糯米饭,用铲子仔细抹平整,整理的时候稍微快一点,防止米饭变凉了。将铺好的紫菜糯米饭转移到煎好的鸡蛋饼上。
6、借助卷帘的帮助,将糯米饭卷从两端往中间卷起来。裹紧,稍微定型,切片即可食用。
【如意卷】
糯米饭加上虾皮,补钙又健脾,给孩子做早餐是最好不过的了。
食材 主料 糯米一碗 寿司海苔一张
辅料 油适量 盐适量 鸡蛋两个 虾皮适量 葱花适量
过程:
1、这道美食需要用到的糯米饭不能太软,先浸泡一晚,再用电饭锅蒸熟,得到的糯米饭软硬度刚刚好,所以这道美食需要前一个晚上将糯米浸泡准备。
2、平底锅里倒入少许油,将鸡蛋液倒入锅里,转动平底锅,让蛋液流淌向四周,成一个均匀的大圆饼。
3、电饭锅的蒸菜盘里放一块湿润的毛巾,将浸泡好的糯米饭倒在里面,整理平整,蒸熟后盛出来,稍微放凉。
4、另起锅,放入油烧热后,将洗干净的虾皮煸炒出香味,放盐调味,加入香葱,炒匀。
5、将糯米饭倒入锅里,一起翻炒,糯米饭一定要稍微放凉,热热的糯米饭炒出来会粘成一团,影响口感,如果早上来不及,可以晚上就将糯米饭蒸好备用。米饭颗粒分明后,加入盐,翻炒均匀。
6、鸡蛋饼趁热取出,放在铺了保鲜膜的菜板上,在鸡蛋饼的上面铺上一张海苔,炒好的糯米饭趁热放在上面,迅速用勺子将糯米饭整理成长方形,并压紧。糯米饭要趁热操作才好成形,所以动作要快,如果需要多做几条,则要将锅里的糯米饭盖上锅盖进行保温,随用随取。
7、饭团两边往中间卷拢来,卷得越紧越好,卷得越紧,口感越瓷实。如果不好操作,这一步可以借助寿司帘完成
8、卷好的糯米条稍微定型,【稍微定型即可,不要放到糯米饭都凉了,那就不好吃了】切成均匀的片状即可。
【黑芝麻糯米饼】
松软清甜,补肾的一款早餐。
食材:鸡蛋一个 糯米粉一碗 黑芝麻适量 酵母粉3克 糖适量
过程:
1、糯米粉、酵母粉、糖、鸡蛋都放入盆里,加入适量水,拌成可以流动的糊状,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个小时。
2、将发酵好的糊糊过筛更细腻。
3、电饼铛加热,将调好的面糊倒入饼铛中,在表面撒上黑芝麻。
4、盖上盖子,将饼煎黄即可。
【山药糯米饼】
很多人都担心糯米食品不好消化,黏性太强,所以最好搭配山药,既能健脾养胃,还能增强免疫力。山药的份量别太多了,三分之一即可,这个比列做出来的口感特别好,比面粉软和,比糯米粉又劲道,真的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饼了,加上红糖的淋汁,香甜开胃又补血。老人孩子更要多吃哦。
食材 主料 山药 半根 糯米粉300克 红糖50克
辅料 温水适量
做法:
1、山药清洗干净,去皮后切成段,隔水蒸熟。将蒸熟的山药块倒出来,趁热压成泥。稍微压下即可,有点颗粒也没关系。糯米粉倒入山药泥里,用手揉成均匀的粉团。
2、红糖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稀稀的红糖水,天气太冷的话,最好用温水。
3、将大块的糯米粉搓成长条,摘成差不多大的剂子,剂子不用太大,一口一个最好。取一个剂子,稍微团圆后放入手心,微微按扁,稍微厚一点没关系。
4、平底锅烧热后,放入少许油,将饼摆放在锅里,转小火煎至底部金黄。翻面,两面都煎至微微变黄,锅巴不要煎得太厚了,稍微带着点金黄就行。将事先调好的红糖水沿着锅边倒入,汁的量大约没过饼的一半即可,盖上锅盖。煮至红糖水变浓稠,连汁带饼一起装盘即可。
【红豆沙糯米丸子】
冬季,女人总是最难熬,手脚冰凉的,晚上怎么都捂不热被窝。女人天生的血气不好呀,尤其是生了孩子后,不管工作怎么繁忙,都要好好吃早餐,好好照顾自己哦。
冬天补血,红豆是最好的食材,补血养颜,平日里不妨多吃。红豆的吃法很多煮粥、打豆浆都行,吃厌了的时候就换个花样吧,今天的这个红豆丸子羹就特别不错,红豆羹的细腻,配上糯米丸子的清甜顺滑,一口下去,糯米丸子带来的满满都是惊喜,Q劲爽滑,口感特别好。
食材:红豆200克 糯米粉适量 糖适量 水适量
过程:
1、红豆洗干净后用冷水浸泡一个晚上。虽然直接用干豆,破壁机也能打碎,但是经过浸泡后,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好,而且泡发后的红豆打成糊口感也会更柔和。泡好的红豆放入电饭锅里,加入刚刚没过红豆的水,用煮饭键将红豆煮熟,捞出来备用,如果有多余的水,也一同盛出来。
2、将红豆趁热放入破壁机里,加入少许煮红豆的水(也可以加牛奶哦),设置果汁键,30秒就可将红豆沙打好了。红豆趁热放入破壁机,打出来更滑嫩,如果红豆变冷了,打的时候稍微多延长一点,水一定不要放多哦,分次加入,打好的红豆沙呈微微能流动的状态即可。将红豆泥倒再碗里来备用。
3、糯米粉加入少许水,用筷子和成絮状后再用手揉成耳垂般软硬度的面团。糯米面团不用久揉,只要无干粉颗粒即可。
4、取一小点糯米粉面团,放在手心搓成长条后切成小剂子。烧开一锅水,将小丸子倒入水里,煮至全部都浮起来,用网勺捞出来,控干水后放在红豆沙里,加糖调味,拌匀即可。
【蔓越莓糯米卷】
从一个北方朋友那儿学到一种特别好吃的面食,比蒸馒头还简单,但是却比肉包子还好吃,这一周我就连着做了3次啦!家人都特别喜欢,不会蒸馒头的朋友也可以试试哦,这个面食对发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因为馅料的关系,就是发不好面,口感也特别清甜绵软,喜欢就跟我一起往下看吧!这道面食特别解腻呢,春节吃最好不过啦。
食材:主料 面粉500克 水270克 酵母3克
辅料 糯米粉 160克 白糖20克 蔓越莓干适量 温水160克
过程:
1、主料里的食材是面团食材,将面粉和酵母粉放入盆里,倒入清水。现在的室温最适合发酵了,酵母粉跟粉类直接和好就行,不用提前泡。水加入后,用筷子快速将面粉拌成絮状。再和成细腻的面团,我用厨师机,高速档5分钟就将面团和好了,如果用手和,大概十多分钟差不多了。不用揉太久,三光即可:盆光、面光、手光。将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两倍大,大致差不多的时候,用手指头沾点面粉,在面团中间撮一个洞,洞口不回缩,不坍塌,就表示已经发酵好了。如果洞口回缩,那就再延长下发酵的时间。
2、面团发酵的时候我们可以准备馅料了,将辅料里的食材全部倒入大盆里,混合均匀。
3、用手和成糯米面团。糯米面团做起来比揉面更容易,只要无干粉颗粒就行。将主面团放在撒了干粉的面板上,排气,用擀面杖擀成比较厚实的圆片。糯米面团用手捏成薄薄的片,不成团也没关系,仔细地将糯米面团平铺在主面团上面,边缘稍微留出点空隙,不要全部都铺满。
4、将蔓越莓干稍微切碎,均匀地洒在糯米片上。蔓越莓可以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抵抗细菌性胃溃疡,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特别适合女性食用。蔓越莓的口感清甜中带着微微的酸味,特别开胃解腻,如果没有蔓越莓,用葡萄干代替也行。
5、将整理好的面片卷起来,将卷好的糯米卷切成粗细差不多的段。摆在撒了干粉的面板上,盖上保鲜膜,二发15分分钟左右,用手轻轻拿起一个面团,明显感觉面团变得轻巧蓬松即可。
6、将二发好的糯米卷胚子摆放在刷了油的蒸板上,大火开锅后,蒸15分钟即可出锅。
【糯米坚果饼】
这个方法做的饼,不但口感非常的软糯,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手都不用碰粉类,用筷子简单搅拌搅拌就行了,非常的方便,用它当早餐,早上都不用早起了,三分钟就能烙一锅,比去外面买还省时间,真正的懒人食品。
糯米粉100克 面粉20克 水170克 混合坚果粉200克,坚果不用完全按照我的配制,家里有什么就放什么,唯一的要求就是坚果要是熟的,只有熟的坚果粉,做成饼后香味浓郁,好吃又有营养。
过程:
请输入图片描述
1、先将各种粉类混合,如果是大颗粒状的核桃、花生、腰果之类,则先将它们炒熟,放凉后装入保鲜袋里,用擀面杖擀成细小的颗粒就行了,不用擀太碎,稍微带着点颗粒感反而更好吃。馅料:烤花生粉200克 熟黑芝麻粉200克 熟核桃仁200克,将处理好的坚果放入盆里,加入50克白糖和30克植物油,混合均匀即成馅料,植物油一定要选无铯无味的,比列不用完全一样,只要馅料稍微有点湿润,能捏成团即可。
2、将玉米粉和面粉混合,倒入稍微大点的盆里,将水全部倒进去,用筷子搅拌成均匀地糊状即可。
3、电饼铛加热,用勺子舀一勺糊糊,垂直滴入饼铛中,你会发现,面糊会自动流成圆形,舀糊糊的时候讲勺子底部在盆的边缘刮一下,将底部的糊糊挂掉,否则像我这样,底部的糊糊滴落到饼铛里,影响美观。
4、大约半分钟时间,面糊底部微微凝固,表面还湿润的时候,舀一勺坚果糊放在饼的中间,稍微按压下,帮助坚果碎尽可能沾在糊糊上面,装馅的时候不要贪多,四周一定不能有坚果碎哦,否则会影响最后的粘连力。用刮刀沿着锅底,将另两个微微凝固的饼覆盖在粘了坚果碎的饼上面,沿着四周轻轻压一下,利用糯米粉本身容易粘连的特性,将四周完全粘好。
5、用刷子沾少许油,轻轻的刷在饼上,防止粘连。盖上电饼铛,将饼完全烙熟即可,如果你没有电饼铛,用炒菜的锅也同样可以制作,不过油要稍微多放点,以免粘连。
【糯米土豆丸子】
强烈给大家推荐这道美味的早餐,做法简单,手都不用碰面,不脏手又省时,买根油条的时间就能做出一大锅,绝对的懒人美食哦!
早餐快速做法,不揉面不擀面,这样简单一挤,比丸子油条都好吃。
食材 主料 土豆泥100克 糯米粉200克 酵母8克 温水625毫升(35度)
辅料 油适量 盐7克 五香粉适量 葱花适量
过程:
1、土豆蒸熟去皮,趁热碾压成泥状。
2、面粉和酵母粉、盐放入盆里,混合起来,盖上保鲜膜,将面糊放在冰箱里发酵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直接就可以操作了。冷藏发酵法省时省力,发出的面糊组织特别好。。
3、发酵好的面糊用勺子或者筷子搅拌排气。
4、用勺子一个个挖起,放入油锅炸至焦黄。
5、出锅,沥干油即可。
这几道糯米美食,每一道都简单省事,如果家里有喜欢吃糯米食品的,不妨收藏起来,趁春节长假有空,一个个做着尝尝吧,冬天吃糯米,对身体特别好呢。做法详细操作简单,不要错过哦。
朱家糯米饭 做法
今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铯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铯.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铯,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采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铯。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采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采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采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铯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铯铯,玲珑夺目。
今年的5月31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他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帮助关爱这些受灾的人们。
你看,捐款处的队伍排得像条长龙,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捧着压岁钱罐的孩子。一个老汉走来,他的衣服又脏又破,走路颤颤巍巍。当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时,人们惊呆了。一枚枚硬币,一张张破皱的纸币,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个乞讨者,这钱不知他攒了多长时间。这钱他完全可以在饥饿时买个馒头充充饥, 这时他也可以在严寒买件衣服来抵挡。可他却毫不犹豫全部捐了出来,也许这是他的全部家当。
在这个大地震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灾难虽然无情,却打不垮我们,我们被爱这巨大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铯。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采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采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采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铯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采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采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铯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铯铯,玲珑夺目。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希望能够帮助你把!望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