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醇亲王是溥仪的什么(溥仪的父亲是醇亲王吗)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2-02 10:00:55 浏览量(来源:小云

    [摘要]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偏爱醇亲王,先后把载湉和溥仪立为皇帝?醇亲王一脉不同于当时宗室里的其他王爷,醇亲王一脉跟慈禧太后是有亲的。光绪帝的生父,醇贤亲王奕譞,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偏爱醇亲王,先后把载湉和溥仪立为皇帝?

    醇亲王一脉不同于当时宗室里的其他王爷,醇亲王一脉跟慈禧太后是有亲的。

    光绪帝的生父,醇贤亲王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奕譞的福晋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光绪帝载湉,不仅是慈禧太后夫家的侄儿,同时也是她的亲外甥。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

    清朝后期,随着王朝的没落,清朝皇帝的子嗣也出现了问题,皇室子嗣愈发凋零。

    道光帝尚且有九个儿子十个女儿,可到了咸丰帝时期,咸丰帝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小儿子悯郡王出生没一会就夭折了,皇子只剩下一根独苗,也就是同治帝载淳。

    载淳的生母就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清朝从雍正帝时期开始,不再公开册封太子,而是秘密立储,可到了咸丰帝时期,咸丰帝膝下只有这一个儿子,同治帝的皇位根本没有任何争议。

    可尴尬的是,在子嗣方面,同治帝还不如他的父亲咸丰帝,同治帝英年早逝,膝下竟然连一位公主都没能留下,如此一来,也就绝嗣而终,咸丰帝这一脉就直接断了。

    两宫太后剧照

    按照传统,有子立子,无子立嗣,可同治帝驾崩后,两宫太后却并没有为同治帝立嗣。

    被扶上皇位的光绪帝载湉,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跟同治帝是同辈,既是堂兄弟也是表兄弟,如果是立嗣的话,应该是才从宗室里选一位“溥”字辈的人来继承皇位。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都说慈禧太后是为了继续掌权,不愿意为亲儿子立嗣。

    实际上这种理由根本说不通,因为当时到底选择谁是继承人,并非慈禧太后一个人说了算,作为正宫的慈安太后尚且还在,还有宗室诸王,慈禧太后还没到独断专行的地步。

    之所以选择了与同治帝同辈的载湉,是因为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为同治帝立嗣。

    一般来说,即便是立嗣,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宗室当中,也分成远支与近支。

    同治帝时期的远支宗室,就是康熙帝、雍正帝与乾隆帝的后裔,嘉庆帝与道光帝后裔则算作是近支宗室,如果要给同治帝立嗣,那就要从近支宗室成员中选择。

    慈禧太后剧照

    可尴尬的是,嘉庆帝的五个儿子,长子早夭没有后代,次子就是道光帝,剩下的就是惇王、瑞王与惠王三支,而道光帝血脉之中,有五个分支,也就是隐王、恭王、醇王、钟王与孚王。

    嘉庆帝一脉的惇王与瑞王两个分支,都曾绝嗣,然后过继了道光帝的后裔作为继承人。

    说白了,当时近支宗室之中除了惠王一脉,其他全都是道光帝的血脉,而同治帝的父亲咸丰帝当年本身就是次长的地位,年纪比较大,同治帝在同辈里,也是年纪比较大的。

    同治帝驾崩的时候,近支宗室同辈人里,有孩子的极少,毕竟光绪帝作为同治帝的堂弟,那时候也才三岁,真正溥字辈的,只有隐王一脉、贝子载治的儿子溥伦与溥侃。

    当时,溥伦只有三个月,溥侃八个月。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不行,未满周岁的孩子格外脆弱,很容易就夭折了,册立溥伦或者溥侃,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万一册立之后又夭折了,又是一番折腾。

    更何况,载治虽然继承的是隐王一脉,但他原本是乾隆帝之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被过继给了绝嗣了的大阿哥奕纬作为嗣子,血脉上来说,载治的孩子,不适合被立嗣。

    慈禧太后老照片

    既然溥字辈中没有合适的人,为同治帝立嗣这件事就只能搁置一下。

    虽然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可两宫太后断然不会让咸丰帝的兄弟坐上皇位,如果真那样,作为皇嫂的两宫太后,可就要彻底失去权柄了,所以,只能选择与同治帝同辈的宗室做皇帝。

    而那时候,近支宗室里的“载”字辈成员也非常有限,只有恭亲王奕訢的儿子载澂与载滢,以及醇亲王的儿子载淳,其他王爷都因各种原因,他们的孩子根本没资格被考虑。

    而这三个孩子里,载澂曾与同治帝一起胡闹,酿成大祸,被削去爵位,顽劣不堪难成大器,载滢在同治七年,就被过继给了膝下无嗣的钟郡王,他俩都没有资格。

    这么一来,醇亲王的儿子,当时只有三岁的载湉成了唯一的人选,这个孩子不仅完全符合礼法方面的继位条件,而且他的生母还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更是非比寻常。

    醇亲王奕譞与福晋婉贞

    除了礼法方面的原因,两宫太后选中醇亲王的儿子而非恭亲王的儿子,或许也有私心,因为比起碌碌无为、胆怯谨慎的醇亲王奕譞,恭亲王要难对付得多。

    道光帝当年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恭亲王就是咸丰帝最强势的竞争对手,咸丰帝继位后,对这个兄弟也一直非常警惕,更因为对于康慈太妃的追封问题,兄弟反目。

    咸丰帝驾崩后,恭亲王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结果后来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之变铲除了顾命八大臣,夺取了大权,从这方面来说,恭亲王是相当厉害的。

    倘若恭亲王的孩子成为皇帝,两宫太后必然难以压制,彻底被排除在朝堂之外。

    反观醇亲王,他比恭亲王要“温顺”很多,况且醇亲王奕譞的福晋婉贞,光绪帝载湉的生母,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皇室之中,再也没谁比载湉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更加亲近。

    所以,不管是出于礼法、皇室立嗣规矩,还是出于私心,慈禧太后都会鼎力支持醇亲王的儿子载湉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而载湉也的确最符合现实条件,所以得到了两宫太后与诸王的同意。

    醇亲王奕譞照片

    光绪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尚小,所以大权仍旧掌握在两宫太后的手里。

    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也非常识趣,主动卸下了手中的实权,避免被猜忌,而随着慈安太后离开人世,慈禧太后逐渐走上了大权独揽的道路,而唯一的障碍,就是恭亲王奕訢。

    在朝堂之上,恭亲王拥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掌管着军机处。

    借着中法战争的机会,慈禧太后以此作为借口,将恭亲王奕訢与他主持下军机处的一干人等全都铲除,彻底瓦解了翁同龢、李鸿藻为代表的清流一派。

    将恭亲王一派清理出去之后,自然要安排自己人取而代之,而取代恭亲王的,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夫醇亲王,被彻底驯服的醇亲王派系,成为了慈禧太后掌握朝堂的工具。

    甲申易枢之后,慈禧太后手中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再也没有谁能够掣肘。

    到了这个时候,醇亲王一家子跟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已经浑然一体,奕譞也成为了当时最尊贵的王爷,更是成为了铁帽子王,其王爵之位被允许世袭罔替。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

    光绪帝载湉在位期间,也就是慈禧太后手里的扯线木偶,没有实权。

    如同当年的同治帝一样,光绪帝也没有留下子嗣,光绪帝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驾崩,而慈禧太后留下的遗诏,选择让奕譞的孙子溥仪作为皇位继承人。

    选中溥仪的理由,其实也非常容易理解。

  • 第一,醇王一脉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要立嗣,自然醇王一脉优先;
  • 第二,载沣虽然并非慈禧太后亲妹妹所生,但礼法名义上,也是慈禧太后的外甥,而且载沣的福晋幼兰,是慈禧太后心腹大臣荣禄的女儿,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
  • 第三,慈禧已到弥留之际,册立溥字辈,也是要为亲儿子同治帝与养子光绪帝立嗣考虑,如果再立载字辈,那么同治帝与光绪帝就彻底绝嗣了。

    溥仪作为载沣的儿子,自然成为了慈禧太后选择新帝的首选,慈禧太后让溥仪继承皇位的同时,还让溥仪同时继承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宗祧”,这在古代是绝无仅有的。

    醇亲王载沣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也是出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考虑。

    光绪帝的皇后静芬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慈禧太后去世后,她自然就要担负起维护叶赫那拉氏家族的重担,如果未来的皇帝无法顺服,那么叶赫那拉氏家族前途堪忧。

    载沣性格比较软弱,而且与慈禧太后之间关系亲近,让载沣年幼的儿子溥仪继位,由光绪帝皇后垂帘听政,载沣作为摄政王监国,如此一来,最稳妥不过。

    只不过,计划再怎么周全也赶不上现实的变化。

    载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软弱,至于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太后,也并没有慈禧太后那么厉害的手段,慈禧太后去世之后,清朝迅速走向衰落,载沣实际上掌握了清朝的大权。

    清朝的醇王府,接连出了两位皇帝,因此也被称作“潜邸”。

    慈禧太后选中醇王一脉,从醇王一脉选择皇位继承人,既是出于礼法考虑,但更多的是出于掌握皇权的私心,醇王一脉与慈禧太后关系亲密,又容易掌控,所以才被看重。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偏爱醇亲王,先后把载湉和溥仪立为皇帝?

    如果说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哪位亲王是最幸运的,那恐怕醇亲王奕譞要称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了。就对国家的贡献和功劳而言,醇亲王家族显然无法与清朝很多亲王相比肩,但是醇亲王家族在晚清时期却因为接连出了两位大清皇帝而声名鹊起,显赫一时。年轻的同治皇帝十九岁无嗣而终,使得原本是醇亲王子的载湉成为了大清第一位非皇子出身的皇帝,然而这位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驾崩时,仍然是孑然一身,同治帝驾崩时的尴尬一幕在光绪帝驾崩时再次上演,而这次被选为新皇帝的,仍然是醇亲王王子出身的溥仪。实际上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的册立都是由慈禧太后一锤定音的。这位精明的老太太为何先后把载湉和溥仪拥立为皇帝呢?

    首先、醇亲王家族与慈禧母族叶赫那拉氏联姻: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醇亲王之子载湉继承皇位,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载湉的生母的缘故。那么载湉的生母是谁呢?她的名字叫做叶赫那拉婉贞,没错,他就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一母同胞的娘家亲妹妹。而载湉实际上就是爱新觉罗家族与叶赫那拉家族联姻的结果。实际上光绪皇帝的身上也流淌着一半的叶赫那拉家族的血液。

    客观地讲,慈禧太后虽然以女主身份掌清廷大权近半个世纪,但是与历朝历代的太后当国,外戚弄权相比,慈禧太后的娘家人们实在是太低调了,叶赫那拉氏家族非但没有因为慈禧太后的掌权而兴风作浪,甚至连一个出名的娘家人几乎都没有,这既是慈禧娘家人昏聩不堪使然,亦是慈禧太后严格约束母族亲属的缘故,终慈禧掌权时期,叶赫那拉氏家族从无干政乱国者。如果说慈禧照顾娘家人,也就只有先后册立两位沾有娘家人血液的王子为皇帝了。

    其次,慈禧希望册立年幼君主长期把持清政府:

    慈禧太后之所以先后选择醇亲王府的两位小王子为皇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载湉和溥仪即位时年纪尚且幼小,而慈禧太后册立这样年纪的人为新皇帝,自己则仍可以以“皇帝年幼,无法理政”为由而实行同治年间的垂帘听政之举。载湉即位时年仅四岁,溥仪即位时年仅三岁,如果按照同治皇帝十七岁亲政来算,慈禧太后起码可以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十多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清朝皇室内部有多位年长的宗室子弟可以继承皇位,载湉和之后的溥仪并非最合适的人选,而慈禧太后执意拥立两位年幼的醇亲王子为皇帝,实际上就是为了便于日后自己长期把持清朝最高权力。慈禧一生视权力如生命,她的一切行为和一切决定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准则的。

    第三,醇王没有政治野心对慈禧太后言听计从:

    慈禧太后先后从醇亲王家族选择两位皇子做皇帝还有一条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载湉的生父、溥仪的祖父醇贤亲王奕譞十一位政治能力平庸,又无政治野心的人,并且做让慈禧太后满意的是,奕譞对于慈禧太后的言听计从。醇亲王奕譞的这些“优点”比起政治经验丰富、政治能力卓越,才华横溢又有政治野心的恭亲王奕䜣来说无疑让慈禧太后即满意又安心。慈禧太后无需担心醇亲王以皇帝生父的显赫身份自居而变得跋扈,并无需担心醇亲王会协助自己的儿子夺回权力,因为凭着自己对这位懦弱的小叔子的几十年的了解,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做这些事情的。这是慈禧太后选择载湉即位的另一个原因。而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就更让慈禧太后放心了,载沣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比,但是要说起暗弱无能,载沣比起其父奕譞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慈禧太后不顾朝廷多事之秋,为了一己私利而毅然将两位不谙世事的孩童强行扶立为皇帝,最终不仅导致了自己的滚滚骂名,甚至也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虽然不能将清朝的灭亡完全归咎于慈禧太后,但是慈禧太后确实要为清朝的灭亡负有一定的责任。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