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老人说:“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为啥不摆三盘菜?乌龟席是啥?“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这句农村俗语,从民俗上来说,属于一种民间禁忌。这种...
农村老人说:“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为啥不摆三盘菜?乌龟席是啥?
“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这句农村俗语,从民俗上来说,属于一种民间禁忌。
这种禁忌现在只在一部分地方还流行,有的地方已经没有这种讲究了。
通常来说,有这种禁忌的地方,只有家里接待客人时才讲究。自己平常吃饭的时候,一般就比较随便,没有这种讲究。
因此,这种禁忌是一些地方的待客之道,触碰这种禁忌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这就类似于家里平时扫地不勤快,一旦来了客人,立即拿起扫帚扫地一样。即使主人没有逐客之心,也不免让客人有不受欢迎的联想,心里感到不自在。
1、这种待客禁忌习俗来源于怕惹“官非”
招待客人时,摆三盘菜和坐乌龟席的禁忌习俗,都与旧时民众特别怕惹“官非”的心理有关,也就是怕惹官司或是非、怕惹上官司而有牢狱之类。
旧时社会,民间有“诉而终凶”之说。农村有谚语说“饿死不做贼,气死不告状”。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我国古代盛行“息讼文化”
我国封建时代提倡谦逊有礼,和谐相处行为准则,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根植于民间。由此,古人把跟别人打“官司”视为件耻辱之事,尤其在农村更是如此。
那时农村,凡是跟别人打过“官司”的人,“名声”上多少有些受损,人们因为“害怕”,在日常交往中都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意疏远他们。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后来,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农村民众才逐渐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地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这种传统思想观念才彻底打破。
二是古人把打“官非”视为“祸水”
古代受理和审理案件,都是由官员承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更没有刑侦技术作支撑,案情的来龙去脉及当事人所述的真伪,全凭官员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
一些官员在审理案件时,不仅要打被告的板子,也要打原告的板子。这就是农村常说的“有理三马棒,无理三马棒”、“不管有理无理,各打五十大板”。
有的原告打赢官司也挨一顿板子,有的原告官司打赢,反而吃了一顿板子,被打得轻的人,皮开肉绽,几个月下不了床,被打得重的人,一命呜呼。有时候甚至连去做证的街坊邻居也被打板子。
旧时,人们一旦进了官衙的刑堂,碰到一些昏官或脾气火爆的官员,原告和被告的生死各听天命。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民间对“官非”忌惮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成为了民俗禁忌。“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就是这样的禁忌。
2、桌上不摆三盘菜
桌上摆三盘菜,起源于古代祭祀用的供品,称为太牢,即三牲,又有大小三特之分。
大三牲为羊头、猪头、牛头,小三牲为鸡头、鸭头、兔头,后来称鸡、鱼、猪为三牲。再后来普通百姓之家在祭祀时简化为三盘或三碗荤菜。
古代的三牲,在家族祭祀后,尤其是祭祀祖宗后,给家族之人分享,按照参加的人数,每人一份。后来,三牲由普通百姓家简化为三盘或三碗荤菜后,成为家庭祭祀的供品,祭祀后,由家庭成员共享,没有禁忌之说。
到后来,牢狱之中对那些处以极刑的囚犯,在临行刑之前,给囚犯送三盘好菜,让他们吃了后好上路。
这种做法也就成为监狱中的一种惯例,也成为民间待客时的一种禁忌。
由此,三盘或三碗荤菜作为祭祀供品,祭祀后,家人吃饭时,一般要加若干道菜,至少也要加一碗汤,凑成四道菜,避免触犯这种禁忌。
而平时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更忌讳摆三盘菜。
3、六人不坐乌龟席
乌龟席,也就是像六人坐席吃饭,像一只乌龟爬着一样。一般指八仙桌或其他四方桌的座位安排,八仙桌顾名思义有八个座位,分四方,每方有两个座位。
一般来说,如果是六人坐席吃饭,要把上席位和左右位位坐满,空出下席,或者下席位坐满,可空出上席位和左右席位的任何席位,就是不能上席位和下席位同时只坐一人。
所谓乌龟席,就是上席位坐一人,左右两方各坐两人,下席位坐一人。上席位坐一人,像是乌龟的头,左右两方地位各坐两人,像是乌龟的四条腿,下席位坐一人,像是乌龟的尾巴,桌子就是乌龟的壳。
这种座位的安排,就像是古代官衙刑堂审案一样,上席位坐的是主审官,两边坐的是陪审,下席坐的是犯人。
事实上,封建社会的农村家族,在祠堂中审问触犯族规的人,大多也是这种座位安排。
正因为如此,招待客人的时候,把客人的坐席安排成乌龟席,就成为过去农村的一种禁忌。
4、这句俗语的其他解释
这里说明的是,通常来说,农村俗语往往不只有一种解释,“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这句俗语也同样如此。
对于“桌上不摆三盘菜”,农村民众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认为是在诅咒人。
有些地方有一种俚语说,“吃不了四个菜”,即一个人结不了婚;他的孩子满不了月;此人死的时候没人在乎;此人死了没人祭奠。
如果摆三盘菜招待客人,有这种禁忌习俗的地方,就会被认为,主人有咒骂客人“吃不了四个菜”之嫌,客人当然不高兴,甚至为生气拂袖而去。
对于“六人不坐乌龟席”,农村民众同样也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同样认为是在骂人。
这句话虽然只说是乌龟席,实际上,乌龟和甲鱼是一种类型,前头后尾,左右各两条腿。民间往往用乌龟和甲鱼的别称王八组合在一起,用来骂人。
这显然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令人难以接受。
农村老人说:“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为啥不摆三盘菜?乌龟席是啥?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过去一直都说“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吃饭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当然吃饭也是有一些礼仪和规矩要讲究的。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长者不动手,小辈不得先动手;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敲碗,因为这是叫花子的表现;再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到饭碗上,因为这是祭祀时哀悼逝者的做法;还有,吃饭不能歇着吃,吃饭的时候不要把手放到桌面下面等等。总之,吃饭的礼仪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待客之道更是必须讲究的,这牵扯到对客人的尊重与否。今天所说的“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坐乌龟席”,便是讲的待客之道,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桌上不摆三盘菜
在农村,不管是自己家里吃饭,还是有人有客,不管菜的质量好不好,先要讲究上几个菜,不管是八大碗十大盘,都是讲究上双头数的菜。成双成对,那是一种传统文化,所以,没有上单数菜的。农村有句俗语,“两个菜待客,三个菜待鳖”,如果你整不出四个菜,那宁愿两个菜,也不要上三个菜。在传统说法里,三个菜和五个菜,那是敬神和祭祖用的,鬼神才享受单数的菜,这是祭祀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说三个菜待鳖?其实这个鳖和乌龟,都是非常长寿的,现在人们也用龟寿来比喻长寿,而神仙和去世的人,那就没有人间的时间概念了,人们便用“鳖”来代指这些永生永世的东西。所以,待客上三个菜或者五个菜,那是对活着之人的极大不尊重,是咒人家快死的表现,遇有这种情况,客人肯定会非常不开心。
六人不坐乌龟席
刚才讲的桌上不摆三盘菜,是说的上菜数量,而这个"六人不坐乌龟席",是指客人的坐位安排。在农村,过去通常用的是八仙桌或者大方桌,个别时候也有长条桌。这个不坐乌龟席,就是说不能坐成乌龟的阵势。啥叫乌龟的阵势呢?6个人,两边各2人,那两头各1人,1人的地方就像乌龟的头和尾巴,2人的地方就像乌龟的身子,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乌龟席,特别在长条桌上坐客,这个是坚决不允许的。
晏子小时候在农村,自己家里吃饭用的是小长饭桌,如果两边坐不开,剩下的人宁愿把桌角,也不把桌头,就是为了避开这个阵势。长条桌子如果吃饭时坐在桌子头,那么吃菜时就会不方便,有时候为了吃着菜,就不得不欠起屁股,那样的吃相是非常不雅观的,其实这是不坐乌龟席说法最基本的用意,为了让客人吃饭方便,吃饭文明,才形成的说法。
对于乌龟席,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来源于一个传说。大概是唐朝的时候,龙宫的丞相到人间游历,不小心被人们捉住。这个龟丞相的龟背非常宽大,人们就用来当做饭桌吃饭,乌龟的头部和尾部各坐了一个人,两边各坐了2个人,这就是6人坐乌龟席的来源。结果,龟丞相被人们捉来当饭桌,惹恼了龙宫的龙王,龙王一怒之下水淹人间,接着又连续三年不下雨,把人间折腾的死了好多人,从此也留下了不敢坐乌龟席的说法。
其实,传说只能是传说,人们借用传说来说明一个规矩,无非是便于流传和遵守罢了。不管是三个菜待鳖,还是6个人坐乌龟席,都是利用”乌龟王八“这种民间以为是骂人的东西,来让人们记住一些饮食的规矩和礼仪,不懂礼仪就是对人的不尊重,等于骂人是王八,这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