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1-22 11:00:28 浏览量(来源:小沈

    [摘要]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原创)作为一名长期居住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这一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问题的提出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

    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

    (原创)作为一名长期居住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这一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问题的提出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下面,我用自己的体会来回答这一问题。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记事的时段说起。那个时候我所生活的邯郸西南部小村还是生产队,村民的生活还处在一种相对落后的时期,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电话和手机。夜间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磨面碾米,用的是石磙石碾。上二三年级的我,记忆中,喜欢练字,常常是夜间借着煤油灯的微光,练写一张硬笔字或毛笔字,在煤油灯的微光下练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实感津津有味。




    大人们则是参加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天一明,钟声一响,在队长、副队长的组织带领下统一到大田里干农活,播种管理收割,春夏秋忙个不停,冬天农闲时又忙于积肥整粪,一年四季忙忙碌碌。

    多是白天忙,下班之后,到了夜间便是轻松自如了。没有电,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的情况之下,为了度过吃过晚饭时的一段消闲时光,自然而然就有了村民之间相互串门,说闲话拉家常的机会。谁家有收音机,也常被邻居围在一起听歌曲,听新闻,听评书。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的小村一带通了电,电磨代替了石磨石碾,电灯代替了煤油灯,小村村民夜间也能看到了电影。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位制,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的农村也开始发生着由贫穷饥饿到丰衣足食的悄悄变化。九十年代之后,相对富裕起来的小村村民开始翻建新房,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青砖房。与此同时,手机、黑白电视也开始进入农户的家庭,丰富改善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这一阶段,农村串门相对减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里的农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村村通工程″首先惠及农村。之后,在城镇化建设中,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改水改厕等惠民工程惠及百姓。与此同时,网络科技大发展,有线电视村村通,智能手机普遍应用,村民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里建起了老年群、青年群、亲朋好友群等相互使用,让许多人在劳动、务工回家之后,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亲友邻友之间的相互联系,再不象过去那样相互串门沟通了……



    综上所述,从我这里农村的情况来看,白天有时插门闭户,并不是村里的人情味淡了,而是时代发展了,村民的生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个人体会,有不同之处请分享)

    2022年9月11日

    现在农村人也喜欢白天插门闭户了,是人情味淡了,还是什么原因?

    农村人越来越习惯关起门过日子,人情味淡薄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导致。

    作为一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记忆里的家乡喧嚣而又温情。平日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三两两坐在供销社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东家的李婶端着刚出锅的饺子,去看望隔壁才过门的弟媳,顺便唠唠妯娌间的家长里短;放学后的孩子们,挎着书包来到村口的废弃窑厂,比赛看谁逮的蚂蚱最多……

    这张照片是最近回老家手机拍的照片,清晨的村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街道两边的人家也都大门紧闭,显得格外冷清。

    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农村生活的常态,从过去家家敞开大门过日子,到现在白天插门闭户,邻里之间沟通往来越来越少,村庄变得越来越安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人口锐减改变家庭结构,宗族邻里关系淡化

    过去,农村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宗族和邻里两大纽带,大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起,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在相互守望中人情味十分浓厚。

    由于国家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农村的新生人口急剧下降。在八十年代,农村家庭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三四个孩子很正常。而现在,老家村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些年轻农村夫妇,考虑孩子未来高昂的上学、婚嫁成本,也选择只要一个孩子。

    随着适龄儿童减少,直接导致大批村办小学纷纷倒闭,热闹的村子也开始变得冷清。由于没有外来人员补充,老龄化问题相较城市更加严重。

    加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去世,农村家庭成员结构趋于简化,类似城市的小家庭生活模式越来越普遍,宗族邻里关系逐渐淡化。

    物质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大家习惯关起门过日子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端匮乏的过去,有时家里缺点油盐酱醋等生活物品,村民就习惯去隔壁邻居家借一点,大家开门过日子,通过日常互相帮衬,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在电视、微机、手机等通讯娱乐设备还没有普及的过去,串门聊家常是村民重要的排遣时间方式,大家坐在一起说说东家长,聊聊西家短,半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那时候,有人经常到家里串门是件极有面子的事,这说明你在村中口碑好、人品正,大家愿意找你倾诉烦恼,评断是非。

    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农村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农村,家家有电视、人手不离手机,微信、抖音等沟通方式更加便捷。网络时代,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关起门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关门为了遮羞,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的互相攀比

    农村现在有一种现象,似乎家家户户都在盖新房,地基起的一个比一个高。

    从外观来看,别管这户人家有钱没钱,门楼一定要盖的豪华大气,至于院内的房屋、陈列摆设则参差不齐,贫富差距一目了然。

    在农村,过去大家都以务农为主,守着几亩地生活,经济来源单一有限,生活水平都差不多。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村民也陆续走出村庄,大量年轻人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甚至有些大胆且头脑灵活的村民,逐渐尝试自己经商办企业,慢慢成了村中致富的带头人。

    有钱的村民盖房置地在所难免,眼见一座座洋楼拔地而起,其他村民也不甘心被比下去,管他有钱没钱,怀着不能丢了门面的心理,跟着掀起了一股盖楼风。

    即使条件稍差的人家,重点也要把门楼休憩一新,毕竟这是门面。至于里面,关上门谁能看到呢。

    关门为了安全,现代交通导致村庄安全事故频发

    农村一般位置都比较偏僻,过去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就是祖辈留下来的土路。一旦赶上雨雪天气,变得泥泞不堪,加上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还很少,村民基本常年都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村中平时很少有外人,大家平时开门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实施公路“村村通”工程,宽敞的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加上汽车越来越普及,村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路通了,村里外来的车辆和陌生人越来越多,间接对村民的居家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经常有到过路过车辆造成村民伤亡的事件,加上人贩子、偷狗贼等不法分子存在,村民为了安全起见,选择关上门也不足为怪。

    大量住户家中无人,空心村的尴尬现实

    随着农村人口日益减少,我国每年都有不少村庄消失,空心村庄也越来越多,很多家庭虽然盖着洋气的二层小楼,主人却只在逢年过节才偶尔回来住几天,平时家中并没有人居住,只能大门紧锁。

    还有些老房子,原来的主人可能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早已举家搬往了城市生活,但老家的房子并不舍得放弃,平时也只能荒废。

    除了家中无人居住导致大门常年紧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村中有些留守独居老人,由于腿脚不方便,加上吃穿住行需求也少,平时也不怎么出门。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也融入了城市化的进程,原有封闭落后的居住环境逐渐被改变,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同时,农村“城市化”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曾经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逐渐变得淡漠,大家也更习惯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乡村日渐发达,却也不再喧嚣,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无力改变,只能通过回忆来触摸曾经那些温情画面。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