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评价明穆宗隆庆皇帝?嘉靖和万历都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万历在位47年,然而这爷孙俩个都创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堪称世界帝王史...
如何评价明穆宗隆庆皇帝?
嘉靖和万历都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万历在位47年,然而这爷孙俩个都创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堪称世界帝王史上的两朵奇葩,而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真实的、杜撰的、史实添油加醋演绎的,那是相当热闹,引人注目,相较之下,在位时间较短,默默修补明朝积弊的隆庆是那么的不起眼
一个仅仅在位不到六年的皇帝,他到底做了哪些事,竟然是明朝中兴的关键?
首先,庆隆皇帝即位后立即纠正了嘉靖的行政失当,嘉靖对大臣的复职、释放和重用提出了建议。海瑞这种正直的贤臣又回到了他原来的岗位上。同时,严厉惩罚王进、刘文斌等皇帝宠臣,取缔了道教活动,废除了一切与道教有关的铭文和牌匾,废除了道教的织布和买卖权利。庆隆皇帝还注重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
第一,隆庆刚登基的时候,国库存银只有二百多万两,而国家的支出却不止这些,国家这时就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隆庆便下令“开源节流”,宫内有的物品停止采办,号召勤俭持家,这种行为明显与只知道练丹药的嘉靖帝不知强了多少倍。
第二、隆庆皇帝放权他特别信任和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向大臣征求了所有国家事务的意见,尽管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他却一言不发。庆隆皇帝执政六年期间,他只扮演组织者的角色,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此存在感比较低
第三,隆庆皇开辟了贸易。在隆庆元年,庆隆皇宣布解除海禁,开放口岸,实行私人海外贸易合法化。设立了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以规范私人海外贸易和征税。这些做法不仅遏制了民间非法走私现象,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税收。
第四,隆庆听从张居正的建议,与俺答谈判,并且与蒙古进行官方的贸易往来,缓解了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百姓有安定的生活环境,自此蒙古与明朝迎来五十年的和平时期。
在对外事务上,隆庆帝的这些做法,极大地解决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外患问题,使得明朝能够有一个能够自我内部优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隆庆帝最大的贡献就是调整对外贸易策略,改变过去嘉靖时期的“完全闭关锁国”政策,由于隆庆开放,允许“民间海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倭寇问题,倭寇说到底是一种抢劫行为,如果正常开展贸易,以商业化手段解决两国物资不对称而带来的暴利,必然能够让抢掠行为失去意义,就像大禹治水,疏通有时候比堵更有效。
如何评价明穆宗隆庆皇帝?
表面上看,明穆宗是个无能之辈,但其实他是个很识趣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
明穆宗叫朱载垕(也有说是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子。他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朱载圳。
在他两岁的时候,嘉靖帝册立他二哥朱载壡为太子时,朱载垕和朱载圳跟着沾光,也一并被册立为王。
不过太子朱载壡没福气,当了八年储君,就一命呜呼了。太子病死,按道理讲,论资排辈应该是朱载垕继为储君。但是嘉靖皇帝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不想早做决定,于是朱载垕的太子之位便迟迟确定不下来。
嘉靖不立朱载垕为诸君,这就苦了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他了。由于他当时还有一个弟弟朱载圳跟他竞争,所以诸多朝臣对朱载垕的前景不太看好。比如严嵩、严世蕃父子就把宝压在了朱载圳身上,时不时的给朱载垕下点眼药,在嘉靖面前诋毁朱载垕。搞得朱载垕从小就谨言慎行,戒急用忍。为人处世非常有自知之明。
所幸,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嵩、严世蕃父子倒台,第二年严世蕃被斩,景王朱载圳也突然病死。朱载垕此时才算是大舒一口气。
嘉靖四十五年底(公元1567年1月),世宗皇帝驾崩,朱载垕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于是,大明的裕王爷便变成了大明的隆庆帝。
穆宗继位后,面对嘉靖留给他的烂摊子,他非常明智的选择了“甩手”——既然自己没能力搞定,那就交给搞得定的人去办吧。
交给谁呢?徐阶、高拱和张居正。
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长期不上朝,这套体制也能照样运转。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有二十多年不见大臣,以至于大臣们都习惯了这种看不见皇帝的运转模式。穆宗把烂事甩手给徐高张三人,其实只是延续了嘉靖时期的做法而已。
不过,嘉靖是“明放权,暗控制”,表面上不上朝,但暗地里把权力捏的死死的。但穆宗不一样,他是“真放权”,彻底的放权。
对于他来说,徐师傅、高师傅和张居正也不是外人,他做裕王的时候就是此三人辅佐他登基的,三人都是他的师傅。既然都是一心辅佐他的师傅,那就没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在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主政下,明朝立即纠正了嘉靖时期的诸多弊政。
比如,嘉靖时期以言获罪的诸臣,就被全部重新召用。对已死之臣也有抚恤,征召他们的子孙出仕为官;
还比如,两人还非常大胆的把嘉靖时期宠幸的方士全部抓捕,全部交付有司论罪,道教仪式也全部停止;
再比如,内阁免除了隆庆二年一半田赋,以及嘉靖四十前的所有欠赋;
经此一系列的操作,嘉靖后期朝内形成的阴霾之气,被一扫而空。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死前并没有留遗诏,但徐阶和张居正竟然以嘉靖的名义起草了一封夹带了他们政见主张的遗诏。在遗诏中,徐阶和张居正以嘉靖的口吻对嘉靖进行了大批判,并以嘉靖的口吻对嘉靖后期的诸多弊政也进行了大批判。这是非常大胆的行为!
而穆宗对此居然没有任何意见,他全方位支持徐阶和张居正对嘉靖进行批判,同时还把他的登基诏书也交给徐阶和张居正起草(基调自然很跟嘉靖遗诏完全一致了),为张居正等人后来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后来,高张二人在穆宗的支持下,又实施了三项改革。
一、抑止土地兼并
这项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了一套针对皇族宗室和依世次递减土地的制度。同时还清查诡寄、花分钱粮以及皇室勋戚的田庄。搞清楚全国到底有多少田,缓解明朝宗室对朝廷的财政负担。(后来的张居正改革也是在这次改革基础上进行的)
二、开放海禁
这项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允许民间私人在海上自由贸易,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缓解了倭患问题,朝廷也赚了不少银子。不过需要说清楚的是,穆宗时期的海上贸易,还是官方贸易为主,民间贸易的体量并不大,并且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贸易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的贸易量不大。
三、开放榷场,与北方民族的议和
这项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明朝用边境贸易换得与蒙古政权的和平相处,在历史书上被称为俺答封贡。自隆庆开关之后,明朝和蒙古基本没有大的边境战争了。
以上三项改革,再加上前年提到的革新吏制改革,被并称为隆庆时期的四项改革。经过改革之后,明朝的风气有一定扭转,明朝的国力有一定提升。明朝史书上把这次改革评价为“隆庆新政”。
▽新政期间,明朝太仓亏损逐年减少,到了万历时期开始扭亏为盈。
不过,还是要实事求是的说:其实隆庆的各项举措,都不是什么很有难度的政策。只不过前朝皇帝们都是得过且过,懒得管,才把积弊都压到了穆宗身上。到了穆宗时期,不改革已经不行了。穆宗的新政,属于顺势而为。(这很符合隆庆皇帝的做事风格)
总的来说,隆庆帝除了开放海禁和俺答封贡之外,基本上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不过他的亮点不在于他的能力,而是在于他的为君之道。明朝自孝宗之后,包括清朝皇帝在内,找不到第二个像明穆宗这么谦和的一位皇帝。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垂拱而治”的皇帝都不过分。
所以,我觉得穆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不擅长什么。扬长避短,让心腹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不过,穆宗也有个毛病,就是好色。
但是他好色,也没有造成外戚干政,没有影响朝局。从结果上来说,穆宗的好色也不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