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农村老人说“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样做有啥讲究吗?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是我国农村普遍的做法,也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禁忌。据史料记载,至少从晋代...
为什么农村老人说“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样做有啥讲究吗?
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是我国农村普遍的做法,也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禁忌。
据史料记载,至少从晋代开始,我国民间就有小儿衣服,不能露天过夜的说法。
现在民俗学者认为,这种禁忌说法的源头,来自晋朝郭璞所撰写的博物志怪《玄中记》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 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人养小儿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
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文的大意如下:
有一种宛如鬼神的鸟,名叫姑获鸟,夜里出来飞行,白天则隐藏起来。
姑获鸟身上披着羽毛就是飞鸟,将羽毛脱下后就是女人。此种鸟有三种名称:一种叫天帝少女,另一种叫夜行游女,还有一种叫隐飞鸟。
姑获鸟无子雏,喜欢偷取小儿用来养大为子雏。由此,凡是养育小孩子的人家,小孩的衣服不能放在屋外露天过夜,要不然姑获鸟喜欢将血点在小孩的衣服上,用来做标记,然后来偷取小孩。
所以,世间之人把这种姑获鸟称之为鬼鸟,以荆州为多。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也有类似的记载,主要是增加了民间的一些迷信说法,即“毛落衣中,当为鸟祟”、“或言产死者所化”(《酉阳杂俎》)、“言产妇死,变化作之”(《本草拾遗》)。
从以上可看出,晋代姑获鸟的传说,可能是由古代非常崇尚巫风的古荆楚之地传到各地的。到了隋唐以后,小孩衣服不能在露天过夜的禁忌,在民间已经普遍流传。只是增添了更多的迷信色彩。
到了后来,民间依然沿用了这种说法,只是禁忌的范围不断拓展。从小孩子的衣服不能在露天过夜,到成人的内衣内裤不能在露天过夜,再到所有人的衣服不能在露天过夜。
这也就是农村老人所说的,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的民俗来源。
这种禁忌习俗至今依然在一些地方流行,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加讲究。在农村,人们对这种禁忌的讲究,有轻重之分。
首要的是小孩的衣服露天过夜,其次是成人的内衣内裤,最后才是成我的外衣服和被子。
农村老人的说法是,孩子的衣服放在外面露天过夜,孩子穿了这些衣服会惊痫(民间称抽风,中医称惊风)、生疳病,活不长久。
旧时农村忌讳把孩子的衣服放在外面露天过夜的后果,总结出“八邪之害”,即怕感染温、热、风、寒、积、饿、饱之害,以及鸟粪污染之害。
成人的衣服和被在外面露天过夜的后果子,虽然没有虽然没有孩子衣服这么多的禁忌讲究,但明显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基本参照孩子衣服禁忌的讲究。
古人一些迷信的说法当然不可信,如果我们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审视,农村老人所说的,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是一种经验之谈。
一是衣服在外面露天过夜,有毒虫爬过的可能。有一些毒虫留下的东西,对人的皮肤是有害的。比如,毛毛虫留下的毛,毒性比较大,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害。
二是夜里的露气、湿气对部分人的皮肤产生不良刺激。对幼儿的皮肤更是如此。有一些成年人的皮肤也比较敏感,容易受到不良刺激。
三是鸟类粪便、羽毛落在衣服上,有可能带来不明病毒,如禽流感等。这方面得到现代科学的证明。
四是衣服上会沾上各种尘埃。过去烧煤的时候,户外用来晾衣服的铁丝、竹竿、木杆等,只要一两天不晾衣服,用手往上面一摸,就会有黑黑的一层尘埃。过去北方农村尤其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在农村,如果晾晒在外面的衣服忘记收进屋,在露天过夜,通常要重新清洗,晾干后才能放心穿。如果是纯棉纱的衣服在露外过夜,还要用开水烫过,起到消毒的作用。
为什么农村老人说“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这样做有啥讲究吗?
快80岁的奶奶告诉我,天黑之前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里,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我问她是为啥,她只说让我照着做就是了,别问太多。一开始我以为她是老思想,净说些迷信的话。可有天晚上我忘了收衣服,第二天早晨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我懊悔不已,也终于意识到奶奶这样说确实很有道理。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我都会在天黑的时候把衣服收进屋里。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吧,因为小时候一到天黑奶奶就交代我们赶紧收衣服,不能让衣服在外面过夜。长大后,虽然不理解为啥要这么做,但老人的话还是得听,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着呢!
可人都有疏忽的时候,那次因为公司聚餐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了,简单地洗洗刷刷就一头倒在了床上。等第二天起床开窗户时,才发现前一天洗的衣服和被单还晾在外面。看到不远处树叶子上残留的水迹,心里顿时有不好的预感,低头再看晾在外面的衣服时,上面果然布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渍。
原来,凌晨时分下了场小雨,本来已经被晒干的衣服不但被淋湿了,空气中夹带的灰尘也跟着雨水一起落了下来,正好在白色的衣服上看得特别明显。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了奶奶为啥要一直交代晚上收衣服,这次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训。
老一辈的人因为生活阅历丰富,所以会教给年轻人很多有用的经验。比如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里,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思想封建,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呢!那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老人都会有“晚上收衣服”的说法,这里面究竟有哪些讲究呢?通过查阅资料和向奶奶请教,我总结出以下五方面的原因,请继续往下阅读。
一、晚上湿气重,空气中的灰尘在湿气的作用下会降落,落在衣服上反而会让衣服变脏。晚上气温下降,白天被太阳照射蒸发的水蒸气会随着温度的降低慢慢下沉,空气中的湿气加重。而那些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也会慢慢下沉,当遇到附着物的时候就落在了上面。
衣服晾在外面,不仅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变得潮湿、有润气,而且也会落上不少灰尘,特别是在过往车辆多、灰尘大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把衣服收进屋,我们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白费了力气。
二、夜晚各种虫子活动频繁,这些虫子身上可能携带细菌或躲在衣服的角落里,如果穿上这样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被虫子咬伤。特别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在农村一到晚上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就出来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走在路上稍不注意就能踩到虫子。白天光线好,即便衣服上落的有虫子也能很快发现,将其赶走或打掉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晚上就不行了,光线差、虫子自身体积小,随便钻到哪个角落很难被发现。如果这些虫子钻到衣服的角落,或者虫子在爬行时将身上的细菌沾在了衣服上,那我们很可能出现被虫子咬伤或皮肤感染的情况,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三、晚上的天气会发生变化,遇到刮大风或突然下雨时,衣服容易被吹走或者被雨淋湿。这种情况在春天最常见,因为春季的雨水多,可能白天还晴得挺好,可到了晚上就会突然下雨或者刮大风。就像我那次的经历,明明白天的时候艳阳高照,谁知道凌晨就下了几点零星小雨,甚至连路面都还没打湿。可这些雨落在衣服上我们就遭了殃,几个泥点子完全毁了干净的衣服。
而且晚上还会遇到刮风的情况,如果风比较大,衣服晾在外面被吹得东摇西摆,很容易被刮跑。被风吹走的衣服想要找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当作衣服丢了,白白遭受了损失。
四、晚上的环境并不适合晾晒衣物,少了阳光的照射,想通过晾晒让衣物消毒杀菌几乎不可能。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白天晾在外面的衣服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可以消毒杀菌。
但晚上太阳已经落山,不具备晾晒衣物的实际条件了。此时再把衣物晾在外面,反而会吸引那些夜间活动的小虫子频繁来光顾,在衣服上留下难以清洗掉的排泄物,还会携带细菌,当我们穿在身上时,瘙痒、皮肤感染的情况很可能就会出现。
五、老人的旧观念认为晚上把衣服晾在外面,容易沾上对人不好的“脏东西”,所以一定要收进屋。这一点现在看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以前由于生活条件差,人们受教育水平低,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无法靠经验得出结论时,就会产生迷信的思想。
现在看来,老人们认为的“脏东西”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因为蚊虫的攀爬、湿气的原因让我们在穿了这样的衣服后身体感到不舒服,只是这些情况我们并没有亲眼见到,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的胡思乱想。
综合以上五点原因,我们可以确定老一辈人讲得“晚上一定要把衣服收进屋里”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晚上湿气重、灰尘大,衣服晾在外面反而容易脏,而且晚上我们可能很难感觉到天气的变化,遇上刮风下雨时衣服晾在外面不安全。晚上也是各种昆虫出来活动的时间,虫子在衣服上乱爬,不仅容易携带细菌导致我们皮肤出现感染,也会有部分虫子在衣服的角落里藏起来产卵,万一在穿衣服时不小心咬到我们,就比较危险了。
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延长衣服的穿戴寿命,到晚上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把衣服收进来。那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了解一下平常在晾衣服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晾晒的时候衣服最好翻面,既能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还能保证衣服的面料颜色不被晒坏,延长衣服的穿戴寿命。平常洗完衣服后晾晒时,要把背面朝外,正面朝里,这样晒衣服既能通过紫外线消毒杀菌,衣服正面的颜色也不会因为太阳的暴晒而出现毁色或掉色的情况。
二、大风天、雾霾天最好不要把衣服晾在外面,防止大风吹走衣物,或者空气中灰尘过多飘落在衣服上。特别是在冬天的季节,空气中的雾霾比较严重,飘浮在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很难被肉眼看见,但是它们却很容易附着在衣物上。如果遇到雾霾天或大风天,衣服就尽量地晾在室内,减少衣服上灰尘的附着,也是对我们身体有好处。
三、部分面料不适合在阳光下暴晒。并不是所有的衣服都适合拿在太阳底下晾晒,有些面料是不可以暴晒的,比如蚕丝面料,这些衣物清洗干净后要把它们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爽,如果暴晒的话面料容易毁坏或严重变色,影响我们的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