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什么益处和风险?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来预防血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等)的主要用药,临床使用广泛。但是此类药物在发...
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什么益处和风险?
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来预防血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等)的主要用药,临床使用广泛。但是此类药物在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同时,常会伴随着一些治疗风险。
阿司匹林与消化道损伤有什么关系
阿司匹林治疗相关的消化道损伤症状隐匿,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阿司匹林的剂量越大,相关消化道损伤风险越高。
阿司匹林若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会明显增加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
同时存在潜在溃疡风险的患者,易发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治疗时发生消化道损伤也与服药方式相关。
阿司匹林<100毫克/日、100~200毫克/日和>200毫克/日剂量的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7%、11.3% 和9.8%。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有0.6%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
阿司匹林治疗相关的消化道损伤随时间延长而耐受性增加,服用阿司匹林的早期,更易发生胃黏膜损伤。在服药后3个月达高峰,12个月内为高发阶段。
随着阿司匹林应用时间的延长,胃黏膜具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及耐受性,黏膜损伤反而会减轻。阿司匹林治疗相关消化道损伤出血后果严重,支架术后3个月内是高发期。
服用阿司匹林,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阿司匹林的消化道损伤,要识别高危人群。
高龄是消化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消化道保护机制受到破坏或减弱。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要超过100毫克/日,急性期阿司匹林的首次负荷剂量可酌情降低。
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发生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危险增加13倍。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筛查并根除 Hp,对高危患者同时给予有效的抑酸药物或胃黏膜保护剂,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严格掌握长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的适应证并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
此外,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和饮酒,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联合应用螺内酯、抗抑郁药物等。要合理联合应用抗血栓药物,应该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是高危人群。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是在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二级预防常用的药物,其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消化道症状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临床上,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出现胃部不适,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或出现腹痛、黑便等不适,应尽快就诊,查胃潜血或便血,确定是否出现出血。
吃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需要立即停药吗?
发生消化道损伤时,是否停用阿司匹林,需要根据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进行个体化评价。
如果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不停用阿司匹林而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常常需要停用阿司匹林直到溃疡愈合。但某些患者停用阿司匹林会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近期行支架的患者。此外,出血及出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也会增加血栓的危险。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时,如果发生严重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
对于心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建议不停用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至少停用5日。但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置入裸金属支架6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1个月内的患者,建议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严重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药,包括阿司匹林。如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要在严密的监测下,至少观察24小时,如没有发生再出血,可重新开始阿司匹林治疗,但需与抑酸剂(XX拉唑)联合用药,同时要密切监测溃疡出血复发的可能。
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什么益处和风险?
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什么益处和风险?
阿司匹林问世百年以来,一直被称为“神药”,很多中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用来治疗或是预防疾病。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什么益处和风险呢?
阿司匹林的益处
在问世的最初,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医治了无数人的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和风湿。后来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聚集,所以阿司匹林现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的缺血性疾病,还有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抗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益。
当然,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外,阿司匹林最广泛的用处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或再发。研究发现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够使严重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减低1/3,血管事件死亡率减低1/6。所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如无禁忌,均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复发。
阿司匹林的风险
是药三分毒,既然是药物,那么就是用来治病的,对于医生明确属于阿司匹林强适应症的患者,吃药必然是获益大于风险,但是因为阿司匹林太常用,很多时候都会被患者滥用,明明不该吃但却每天坚持吃,或是明明不能吃却也坚持吃,此时可能就会导致风险大于获益,导致严重的后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相当一部分人群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中,罹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人的15%。轻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严重的还可诱发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超过70岁的老年人或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除此之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能会诱发阿司匹林哮喘、皮疹、皮炎等过敏反应,影响尿酸代谢,引起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甚至脑出血,影响肝肾功能等。
阿司匹林是药物不是保健品,服用要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人人都适合吃。
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是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也就是说,你首先得是冠心病患者,并且对于阿司匹林没有其他禁忌症或是不耐受的情况,那么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也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有二级预防自然就有一级预防,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呢?
合并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病个体,其10年以上心血管病风险≥10%,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5.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发病;
6.糖尿病;
7.吸烟。
8.合并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
当然,上述人群也不是绝对要服用阿司匹林的,还是要经过医生的正确评估才能选择服用。如果本身属于健康的人群,单纯的为了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