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顺治的儿子是(顺治嫡长子)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1-09 11:00:16 浏览量(来源:小安

    [摘要]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皇四子...

    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其中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为康熙帝。




    顺治帝虽然有八个儿子,但长子牛钮、四子荣亲王、六子奇绶和八子永干全部夭折或早殇了,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次子裕宪亲王福全、三子康熙帝、五子恭亲王常宁和七子纯靖亲王隆禧。这其中皇七子隆禧十九岁就去世了,与他夭折、早殇的兄弟相比,隆禧恐怕也就是留下了一个儿子罢了,并没有太大区别。那么,为何最终胜出的会是康熙帝呢?


    裕宪亲王——福全,在长子牛钮、四子荣亲王相继夭折之后,裕宪亲王福全成为了顺治帝的事实庶长子。如果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治帝皇位的理应是福全,而且在顺治帝的一众皇子中,生母出身最好的是福全,他的生母宁悫妃董鄂氏,是清王朝“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的曾孙女!

    根据部分史料记载,顺治帝生前曾经问过儿子们有什么理想,福全的回答是:“愿为贤王”。除此以外,还有更致命的一点就是福全有一只眼睛天生残疾。这对于皇子而言,这绝对是致命的!

    剩下的皇子中,恭亲王常宁的生母陈氏、奇绶的生母唐氏、隆禧的生母钮氏、永干的生母穆克图氏都是旗下的小门小户出身、甚至不乏包衣出身者,唯有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背后的佟氏家族还算有些分量。顺治年间,玄烨的外祖父佟图赖历任侍郎、都统等职并立有军功、因功受封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后加太子太保致仕,死后追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谥“勤襄”。更何况,佟佳氏家族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关系还非常融洽,还有一点就是康熙帝年幼时出过天花并活了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清初,满洲人对于天花非常忌惮,顺治帝死于天花、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死于天花、豫通亲王多铎死于天花……

    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支持和与清廷关系密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下,年仅八岁的玄烨登上了皇位,年号康熙。顺治临终前,遗命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位老臣为辅政大臣。


    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

    顺治选老三玄烨为继承人,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地“妥协”。


    顺治皇帝一生共有八个儿子不假,但最终继承他皇位的,既非嫡子也非长子,而是原本不受宠的老三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玄烨之所以能成为新君,有一丝丝运气成分,更多的则是顺治“没得选”。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顺治只能选择玄烨,也必须选择玄烨,除了这个三儿子,顺治当时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了。

    并且,一向与孝庄太后拧着干的顺治皇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最终还是向孝庄“妥协”,这才让年幼的玄烨得以上位。

    不过,这一切从内心来讲,并非是顺治最想要的结果,他的选择充满了无奈,更是不得已而为之地“妥协”。


    原本,顺治皇帝最钟意的继承人人选,是董鄂妃为他生的那个儿子。

    董鄂妃是顺治皇帝最爱的一个妃子,因其自幼跟随父亲鄂硕生活在江南一代,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再加上她本身天资聪慧,所以,身上就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温柔娴静气质。

    这种气质,深深吸引了顺治,因此,在董鄂妃进宫之后,迅速占据了顺治心里所有的位置。

    而顺治呢?对董鄂妃也是极尽所能的好,根据清宫资料记载,在顺治十三年,董鄂妃被封为“贤妃”,仅仅一个月之后,顺治再次晋封她为皇贵妃。

    晋封速度之快,纵观清朝历史也少有,不仅如此,在董鄂妃的晋封仪式上,顺治皇帝还诏令大赦天下。

    一般来说,大赦天下这种诏令,都是在新皇登基这种重要时刻才会有的,而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董鄂妃是清朝三百多年历史上的独一份。

    由此可见,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的感情,真的是比山高比海深。

    在这种深厚的感情之下,董鄂妃所生的孩子,自然就成了顺治帝的心头肉。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为顺治帝产下一子,孩子出生后,兴奋至极地顺治皇帝祭告天地,并晓谕群臣,同时,按照嫡长子诞生的规格,举办了隆重庆典。

    那么说,董鄂妃所生的这个孩子,是不是顺治的嫡长子呢?答案是并不是,不仅不是嫡长子,甚至连长子都算不上。


    众所周知,顺治皇帝六岁就已经登基,在纳董鄂妃之前,顺治帝已经有好几个妃子,并且,皇后也先后有两位。

    虽说皇后先后有两位,不过,顺治帝却一直没有嫡子,这背后的原因,与顺治帝有很大关系。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是蒙古喀尔喀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并且她还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妥妥的娘家人。

    但由于她与顺治的结合,是在多尔衮的操持下进行的,因此,顺治出于对多尔衮的厌恶,连带着也恨上了孟古青。

    等到多尔衮一死,顺治马不停蹄的,就找了个理由将孟古青的皇后之位废掉。

    因为讨厌,所以顺治与孟古青并没有孩子。

    第二位皇后,同样也是来自蒙古喀尔喀部,也是孝庄太后的侄女,这桩婚姻,是顺治母亲孝庄安排给顺治的“包办婚姻”,其目的,就是孝庄还想扶持自己的娘家人。

    可惜,顺治对于母亲的强行指派婚事十分反感,因此对于这位皇后也难生喜欢之情,甚至一度还想废了她。

    只不过,有孝庄太后撑腰,再加上这位皇后懂得委曲求全,因此,皇后之位得以保全。

    但同样的,由于顺治对她的厌恶与反感,第二位皇后也没能给顺治生下孩子。


    而在这两位皇后之外的其他妃子,却先后为顺治生下了三个儿子,这其中,未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就是顺治的妃子佟佳氏所生。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出生时间来排序的话,前文提到的董鄂妃所生之子,其实应该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

    但这个名义上的皇四子,实际上却享受了嫡长子的待遇,不仅出生典礼十分隆重,并且更重要的是,顺治一度还有心将这个孩子立为皇太子。

    只不过,没等顺治将这个想法实现,这个孩子就因病早夭了。

    并且,在这个孩子早夭的后三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董鄂妃也因病香消玉殒,母子二人的先后离世,让顺治皇帝深受打击,恰逢在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染上天花,因病情加重,最终也撒手人寰。

    那么,在顺治临终前,他是如何选中了皇三子玄烨为继承人的呢?


    前文讲过,因为顺治帝对自己皇后的厌恶,所以导致了两个皇后均没有给顺治生下儿子,也就是说,从法理上来讲,顺治皇帝的一生,是没有嫡子的。

    虽然他在后来,曾把董鄂妃生的孩子认做“第一子”,但由于其早夭,所以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而除了这个孩子之外,顺治皇帝还有七个庶子,其中就包括皇三子玄烨。

    同样都是庶子,顺治之所以选玄烨,一个根本的理由就是当时的顺治实在没得选,玄烨在方方面面都最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八个庶子的情况就会大致明白。

    顺治的第一个儿子,名字叫做爱新觉罗·牛钮,其生母为巴氏,根据史料记载,这个巴氏,原本只是顺治皇宫里的一个宫女。

    而巴氏出身低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的儿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十分低。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根据清史记载,爱新觉罗·牛钮在出生不久后,便因病夭折,人都没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继承人了。

    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巴氏母子二人,因为担心在宫廷斗争中,出身低微,且没有什么背景的他们性命不保,因此,在牛钮尚且年幼时,便离开皇宫流落民间,清廷为了遮其脸面,所以才说他早夭了。


    不管是真的早夭还是流落民间,总之,顺治帝的皇长子,在明面上已经“死亡”,因此,他就从继承人候选名单中被剔除。

    长子之后是次子,顺治的次子名叫福全,是宁悫妃所生,这个皇子不仅没有夭折,并且秉性淳厚,能力也十分不错。

    既然性格和能力各方面都不错,为何顺治不选他呢?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福全天生残疾。

    据记载,福全眼睛瞎了一只,虽说综合能力还不错,但如此形象,必然就不符合一个九五之尊的要求,别说顺治答不答应,就是满朝文武,也不可能答应。

    另外,福全也知道自己因为形象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对这件事看得也很平淡,某次顺治帝曾问他将来什么志向时,福全坦然回到,愿为贤王。

    这个回答,让当时的顺治都十分惊讶,但也自此,注定了福全的命运。

    再往下就是老三玄烨,而在玄烨之下,老四就是董鄂妃那个夭折的儿子,至于老四之下的其他几个儿子,因为年龄在当时实在太小,因为自然就被顺治排除出了考虑范围。

    这么一算下来,也只有当时的玄烨,相对来说比较合适。

    当然,上述只是玄烨能继承皇位的一方面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推动因素,而在这些推动因素里,有两个人十分重要。

    这两个人,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则是传教士汤若望。


    先说汤若望,汤若望曾经给顺治提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意见,直接决定了玄烨胜出。

    第一个建议,是他建议顺治,不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

    没错,在最早的时候,顺治在考虑继承人问题时,看到自己的儿子也都很年幼,就生出了把皇位交给自己兄弟的念头。

    而顺治的堂兄安亲王岳乐,在当时年富力强,又有战功傍身,各方面经验和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因此他就成了顺治帝考虑的第一人选。

    但对于顺治的这个选择,深受顺治信任和尊敬的传教士汤若望,却认为十分不妥。

    汤若望早在明末就来到了中国,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清朝的崛起,由于其久居大内,因此对于清朝八旗之间的权力争斗,也在一定程度上十分熟悉。

    在他看来,安亲王岳乐有能力且正值壮年,让他继承皇位确实好处多多,但有一点十分不妥。

    岳乐在满洲八旗中属镶黄旗,如果让他继承了皇位,那么将来就会让镶黄旗不断坐大,而这就会对其他几旗造成直接的威胁,最终就会造成八旗内部争斗不断。

    这样的结果,明显不是一个好事,即便是顺治再任性,他也不能在继承人问题上随意处置。

    并且,汤若望还提出,若是册立年幼的新君,虽说在执政经验上会有所欠缺,但只要选好辅政大臣,就会保证大局稳定,这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有利。

    在这种建议下,顺治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打消了把皇位传给堂兄的想法,毕竟他不能看着自己死后,大清陷入混乱。

    当然,汤若望的这个建议以及分析,只是让顺治打消了把皇位传给堂兄的想法,但顺治有好几个儿子,为何最终传给了玄烨呢?这就要说到汤若望的第二个建议了。

    这第二个建议的核心意思很简单,就是康熙已经得过天花,并且顺利康复。


    不要小看这个建议,这在当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什么呢?因为天花是清朝皇室谈之色变的一种疾病。

    天花在中原曾流行甚久,但在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后,中原人基本上对此都有了一定抗体,因此总体的死亡率并不算太高。

    但在清朝入关后,缺乏抗体的满族人在染上天花后,死亡率出奇的高,清朝初期不少王公贵胄,就是死于天花。

    这其中,顺治皇帝就是天花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就在清朝皇室在天花的肆虐下瑟瑟发抖时,他们意外地发现,只要是得过天花且能痊愈的,身体里就有了抗体,换句话说,只要得过一次活了下来,以后就再也不会得天花了。

    而皇三子玄烨,就是一个得了天花后又痊愈的人。

    正是玄烨这种特殊的体质,让顺治帝更加的放心,再怎么说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个短命鬼。

    汤若望的这两条建议,可以说是直击要害,切中了顺治心中所想,很大程度上,帮助年幼的玄烨奠定了继承皇位的基础条件。

    不过,最终让顺治下定决心选择玄烨的因素,则是来自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与顺治帝的关系,在后期的时候一直不算太好,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婚姻和立后上的分歧。

    简单来说,就是强势的孝庄,出于母亲的本能,一直想控制顺治,但偏偏顺治却不愿如此,所以,母子二人不可避免的就存在越来越多的冲突和摩擦。

    因此,在顺治正式亲政之后,随着双方的冲突越来越大,到了最后,顺治的做法就是和孝庄拧着干。

    尤其是在废后一事上,顺治更是伤透了孝庄的心。

    但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顺治意识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的时候,回顾一生的他,终于选择与自己的母亲妥协。

    既然母亲认为玄烨十分合适,并且玄烨本身也确实聪慧,有堪当大任之才,那就让他来做大清国未来的皇上吧。

    死之前,最后做一次孝顺的儿子,满足母亲的一个愿望,就是这么简单。


    无论如何,皇三子玄烨就这样上位了,不管是因为他有天花免疫的体质也好,还是顺治为了考虑八旗势力的平衡也罢,总之,顺治最终选择妥协,把玄烨推了上去,虽说在这背后,充满了顺治的一种无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选择的玄烨,为大清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