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1-08 10:00:31 浏览量(来源:小冯

    [摘要]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公元1377年,明朝洪武十年,九月,李存义来到李善长家中,拜访已经致仕的哥哥李善长,李存义见到...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公元1377年,明朝洪武十年,九月,李存义来到李善长家中,拜访已经致仕的哥哥李善长,李存义见到李善长以后,兄弟二人寒暄了一阵子,李善长问了问朝廷里的大事。

    吃饭的时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存义要李善长屏退左右,把自己的椅子搬近大哥身边,小声对李善长说:“兄长,其实我这次来找你,是受了丞相胡惟庸的委派,胡丞相想杀了朱元璋当皇帝,缺少个出谋划策的人,你在朝廷里是百官领袖,虽然致仕了,却仍然一呼百应,胡丞相希望兄长能登高振臂一呼,则大事可成矣。”

    李善长听李存义说完,立刻脸色大变,他站起身来,一脚把自己的椅子踢倒,粗声喘着大气,用手指着李存义说道:‘“你大白天的,这是说的什么鬼话,你到底想干什么?万一这事儿让皇上听到风声,只要派人一审,咱们全家就会被灭九族啊,你要是我的亲弟弟,就马上闭嘴,休得再多说一句。否则请你立刻离开我家,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李存义本来信心满满地来劝大哥,却没想到弄了个灰头土脸,饭都没吃完,就悻悻地离开了。李存义回去以后,把见到李善长的过程,告诉了胡惟庸。

    胡惟庸捻着胡须,思索了半天,沉吟道:“你大哥真是这么说的?按照正常情况,你大哥应该把你绑起来,送到朱元璋那里去,他却没这么做,事出反常必有妖,此事有门儿,再派人去找你大哥。”

    李存义问道:“派谁去?我已经被大哥骂了个狗血喷头,我可不敢再去了,要不丞相换个人去?”胡惟庸哈哈一笑,拍了拍李存义的肩膀,说道:“你不用怕,这次派杨文裕去。”李存义喜道:“丞相高见,杨文裕跟我大哥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说不定能劝动我大哥。”

    过了一阵子,杨文裕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李善长见到老朋友,颇为惊讶,二人寒暄一阵,叙完旧情,李善长憋不住,终于问道:“杨兄突然造访,老弟实不知所为何事。”

    杨文裕左看看,右瞧瞧,拉着李善长来到书房,扶李善长坐下,关上书房窗户,把耳朵放到门上听了一会儿,才放下心来,开口说道:“百室老弟,前些日子,你曾将令弟轰出家门,可有此事?”

    李善长听完神色大变,满腹狐疑,说道:“难道此事已在京城传开了?是哪个嘴不严的奴婢说了出去,待我查出来,乱杖打死。”杨文裕笑道:“非也,我也是从胡丞相那里听说的。”李善长双眼圆睁,瞪了杨文裕半天,才开口说道:“如若老弟所料不错,杨兄也是给胡惟庸做说客来的吧。”

    杨文裕一听有门儿,捋了捋自己的银色胡须,说道:“百室老弟不愧为当代诸葛,我朝子房,正是胡丞相派我前来。”李善长一听,赶紧站起身来,趴到窗户跟前,打开窗户,见外面无人,放下心来。

    李善长言道:“杨兄,你我几十年过命的交情,掉脑袋的事儿,请休得提起,我合家七十余口人,怎么能就此葬送?”杨文裕凄然说道:“百室老弟,朱家的江山是谁给他打下的?还不是咱们淮西这批老哥们儿?可是他朱元璋当上皇帝,却把你兔死狗烹,你难道能咽的下着口气?就算你能咽的下,有人咽不下。”

    李善长言道:“我曾经位极人臣,现在也是荣华富贵,已经别无所求,只求安度晚年,有人要干掉脑袋的事,与我何干,老兄又何必拉我淌这趟浑水?”杨文裕呵呵一笑,说道:“胡丞相许诺,若大事成功,便跟老兄分疆裂土,封老兄为淮西王,老兄想想,朱元璋除了封他的子侄们为王,我朝还有什么王没有?”

    李善长听完,问道:“此话当真?”杨文裕道:“你我几十年过命的交情,我又何必相欺耳?”过了半晌,李善长悠悠地说道:“只怕那胡惟庸说到做不到,到时候我下场如何,还难逆料。当今皇上虽说阴鹜,但腹中实有真才实学,岂是好相与的?怕是等个十年八年,大事未成,还没封王,我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杨文裕一听李善长松口了,心中大喜,言道:“百室老弟,实话告诉你吧,此时我淮西功臣,已有数十位将军暗中投入胡丞相麾下,胡丞相大计业已谋划停当,只待老弟登高一呼,则大事可成矣。”

    李善长默然半天,杨文裕看他额头竟然淅淅沥沥流下汗来,不知李善长在想什么,忍不住大声说道:“百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要再犹豫了,眼前的富贵,手到擒来,你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没想到李善长竟然没搭理他,直接走出书房,之后自有仆人带着杨文裕到了客房,安排下床铺,晚饭时,丫头小厮送来饮食,下半天,杨文裕竟然再也没见到李善长。杨文裕屡次相问,李家仆人丫鬟只是回说,老爷午后偶染小恙,不便见客。

    就这么过了三天,李善长竟然再没见过杨文裕,杨文裕无奈,只好于第四天一大早离开,李善长也没送别践行,只是托管家送了一百两盘缠。

    杨文裕回到胡惟庸丞相府,将详细经过都告诉了胡惟庸,胡惟庸听后大喜,觉得李善长已经心动,谋逆之事更增了几分把握。

    这年的十一月,胡惟庸偷偷从南京跑到凤阳,竟然亲自过府找李善长,李善长大惊,赶紧将胡惟庸带入书房,屏退左右,二人在书房密谋良久,只听胡惟庸言道:“若大事成功,二分天下又有何妨,老兄不妨东面坐,老弟坐西面。”李善长听完,惶然站起,不觉脚下打了一个趔趄,扶着座椅才站稳,摆了摆手,言道:“不可,不可。”此后李善长再无一语,胡惟庸悻悻而退。

    胡惟庸走后不久,李存义又来了,只听李善长道:“我老了,命将不久,等我死后,你们自己去干吧。”李存义心中畏惧,不敢再说什么。

    三年之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被诛。

    又五年之后,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余党,参与谋反,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念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赦免了李存义的死罪,软禁在崇明。李善长却没有主动上表谢罪,被朱元璋怀恨在心。

    又过了五年,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已经76岁高龄,他仗着自己是大明功臣,逃过了这次谋反,暗自庆幸,便越来越嚣张,甚至不惜违法乱纪。

    这一天,李善长找到汤和,对他说道:“汤老弟,老哥哥我要盖个大宅院,可是囊中羞涩,雇不起工人,你借给老哥三百兵马,给老哥用用。”汤和言道:“老丞相,我手里的兵马,都是皇上的,没有皇上的调令,我实在不敢调拨给你啊。”

    李善长斜着眼睛看着汤和半天,最后嘴里拉长地说道:“嗯---?”汤和一看李善长发怒了,拱了拱手,陪笑道:“老丞相息怒,我给你调来还不成吗?”李善长嘿然说道:“你个老小子,总是这样,不见棺材不落泪。”之后,汤和果然给李善长调拨了三百兵马。

    谁知道,汤和回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心中更怒,打定主意,是时候要修理修理这个老家伙了。

    这年四月,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罪,按照朝廷的刑罚,应该把他流放到边疆,李善长多次给丁斌求情,正好直接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便下令,好好查查这个丁斌。

    这个丁斌怕极了,在审问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原来是胡惟庸的手下,甚至把胡惟庸谋反时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都说了出来,丁斌告诉审他的官员说:“胡惟庸曾经派李存义等人去劝李善长参与谋反,胡惟庸还自己去过李善长的府邸呢。”

    这时候,又有人告发李善长藏匿叛国之徒,有个叫封绩的人,是胡惟庸的手下,胡惟庸谋反前,曾经派封绩去联络北元,让北元在他起事时,大兵压境,以为外援。胡惟庸被诛杀以后,封绩留在了北元,后来,蓝玉北征北元,抓到了封绩,李善长怕谋反的事被供出,便找到蓝玉,将封绩藏了起来。

    李善长的这几件事被捅了出来,于是文武百官交章论疏,都参劾李善长,要治李善长的罪。

    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等人,为了自保,趁机揭露李善长跟李存义、杨文裕、胡惟庸在密室中密谋谋反的事,李善长的各种罪状算是得到了证实。

    于是:

    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明史》

    由于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娶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是驸马,因此朱元璋特别赦免了李祺,将他流放到了江浦,不久之后他就死在了江浦。

    李祺的儿子们,李芳和李茂,受到公主的庇护,没有被杀,更没有被流放。

    除此之外,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杀。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杀,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很多年轻人觉得朱元璋够狠够毒。但是,随着历史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社会阅历的日益增长,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为。

    每一个被朱元璋屠杀的所谓“功臣”,都有着让朱元璋心生痛恨的言行举止和政治图谋。

    李善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得到朱元璋高度认可与大力奖赏。但是,76岁主动回家养老,却没有能够善终,因为他的欲望还没有全部眠灭。

    朱元璋为什么奖赏李善长?

    劳苦功高、制衡浙东官僚

    朱元璋说过“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列“开国六公”之首。

    李善长位居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争相依附他的人数不胜数。随着李善长的势力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淮西派。

    淮西派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柄利剑,有力制约着浙东官僚。浙东官僚以刘伯温、宋濂为主要代表。

    其实,朱元璋利用淮西、浙东两大权力派别相互制衡,实现自己高度集权的目的。

    审时度势、回家种地养老

    当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当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明智的李善长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他试探性地向朱元璋提出申请,希望回家种地、养老。

    朱元璋毫无挽留之意,果断批准了他的请求。

    本以为从此可以平安至老,李善长没想到自己70多岁,却接连不断遭到朱元璋制裁、惩罚、直至76岁的时候,竟然被诛杀、甚至近乎满门抄斩。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朱元璋为什么对待李善长这么绝情呢?

    位高权重、傲慢情绪外露

    由于多年以来,一直帮助朱元璋供应军粮,功劳很大,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享受年禄4000担,而且子孙世袭;最特别的是,朱元璋授予李善长铁券,李善长本人可以免死两次,他的儿子可以免死一次。

    因为位高权重,李善长的嫉贤妒能心态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立即罗列他们的罪行,并且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的职务。

    中丞刘基与李善长争论法令,李善长当众辱骂刘基。

    刘基内心不安,唯恐受到李善长打击报复,便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就是这样,最后也没能逃脱被毒死的厄运。

    朱元璋信任的一大批官员都获罪、丢官、甚至被处死,只有李善长依然在朝廷做官。

    李善长地位和权力已经达到了为臣的顶峰,心中不知不觉滋生了傲慢与狂妄情绪,言谈举止都表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势。

    心机极深的朱元璋一直留意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对李善长的看法与感情也在慢慢变化中,由原来的欣赏、信任,到后来变成了怀疑、反感。

    恃宠而骄、年禄大幅削减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将李祺授予驸马都尉。

    刚刚确立婚姻关系的时候,临安公主遵从妇道、尊重李家。李善长家庭因为受到皇家恩宠,势力十分显赫,当时全国上下对李家羡慕不已。

    李祺迎娶临安公主进门一个月后,发生了轰动朝野的大事。

    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给朱元璋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10日不能上朝,他都不来问候。驸马都尉李祺也已经6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

    朱元璋回想,最近几天确实没看见李善长,而且驸马都尉李祺也是不恭不敬,便十分生气。

    朱元璋下旨:将李善长的4000担年禄,削减为2200担。

    也许李善长家不缺少这些俸禄,但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惩罚,表明朱元璋已经不再袒护李善长,而是能惩罚就决不手软、而是对李善长心生怨恨了。

    深受皇恩、竟然不表感谢

    李善长与胡惟庸向来关系很好,多年互有来往。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有一个儿子叫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的人非常多;但是,李善长仍然当官并且暂理御史台事务。

    朱元璋没有因为胡惟庸而惩罚李善长,可是李善长却没有对皇上表示感谢。朱元璋心存芥蒂。

    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及其儿子李佑,实际上都是胡惟庸的党羽。

    明太祖朱元璋对李存义父子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这么大的皇恩,李善长还是没有表示感谢。

    朱元璋这次不仅仅是心存芥蒂,而是怀恨在心。

    借兵造府、意在张扬人脉

    按道理,李善长想造一座府第,应该不是难事,可是,李善长却希望造出气势,彰显自己具有强大的人脉。

    他不是从老家邀请工匠为自己造房子,而是向以前的部下汤和借用300名士兵,来为自己建造宅第。

    李善长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告诉乡亲们,我不是普通人、我是开国元勋、我是有功之人、我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令李善长没想到,如今的部下不是当年的部下了,汤和把借兵造宅这件事禀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觉得问题挺严重的,李善长人老心不老,而且倚老卖老,念念不忘当年的功劳,还在试探部下的忠心,还有东山再起的野心啊!

    朱元璋对李善长更加不满、更加猜疑、更加怨恨。

    滥用人情、引发太祖深挖

    有一批罪犯即将发配边疆,其中的丁斌是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几次向朱元璋求情,赦免丁斌。

    本来朱元璋对李善长就很不高兴,因为他已经退位了,还喜欢过问国事。

    这次为丁斌求情,朱元璋更加恼火,不但不赦免丁斌,而且要对丁斌严加审讯,深挖背后的盘根错节。

    丁斌招供李存义等人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

    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又牵连到李善长。

    原来,胡惟庸多次派人、甚至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一起谋反,并且承诺:一旦大事成功,就让李善长担任淮西之王。

    虽然李善长没有同意参与谋反,但是他知情不报!这也是与谋反同罪的。

    恰好这时候又有人检举李善长: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封绩,李善长也是匿而不报。

    很多大臣接连不断向朱元璋上书,弹劾李善长;就连李善长的奴仆也揭发李善长与胡惟庸经常私会密谋的事情。

    朱元璋异常愤怒,他觉得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知道有人谋反、却不揭发举报,而是犹豫观望、心怀两端,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决心狠狠惩处李善长,即使李善长已经76岁了。

    星变灾祸、近乎满门抄斩

    正当朱元璋对李善长万分恼火的时候,钦天监报告天象发生异变,巨星从天空陨落。

    朱元璋召集六部大臣询问吉凶,都说肯定有灾难即将降临。

    朱元璋命令占卜官员进行占卜,结果是灾祸必须降临老臣身上,否则皇上就有灾难。

    把李善长的事情与天象星变联系起来,朱元璋毫不犹豫,命人将李善长及其一家妻、女、弟、侄,总共70多人,全部处死。

    因为李善长儿子李祺是驸马都尉,儿媳是临安公主,免于死罪,但是被迁徙到江浦。时间不长,两人先后死去。

    李祺儿子李芳、李茂,因为是公主儿子、皇上外孙,便网开一面,没有治罪。

    李芳担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担任旗手卫镇扶。

    但是,原来承诺的可以世袭韩国公权利,统统取消了。

    在皇帝面前,再大的功劳都不是免死的铁证;平时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皇帝处死大臣的理由。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