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努尔哈赤优秀子嗣很多,为何单单皇太极能脱颖而出?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绝大多数都是能征惯战之辈。尤其是四大贝勒中的3位: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十二子阿济格...
努尔哈赤优秀子嗣很多,为何单单皇太极能脱颖而出?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绝大多数都是能征惯战之辈。尤其是四大贝勒中的3位: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既然有这么多优秀的儿子,为啥努尔哈赤偏偏选中了皇太极做接班人呢?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
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没有稳定的情况下,让一个15岁的孩子继位,风险是很大的。至少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取的。
毕竟五代十国中,因为传位给幼子而丧失江山的情况历历在目,稍微读点历史,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观点抛弃,为啥?因为那是后金,那是一个没怎么读过历史的帝国。努尔哈赤虽然很有才,但整天抱着一本《三国演义》当兵书,你觉得他的文化水平能有多高?他根本不知道在乱世传位给幼子有多危险。
但是这个孩子是不是多尔衮呢?其实我们看当时这些子嗣的待遇,就能发现,多尔衮的待遇很不显眼。
1624年,在后金的新年晚会上,除了四大贝勒以外,阿济格排名第六,多铎排名第七,多尔衮压根就没资格亲自给努尔哈赤祝贺。
此外,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多铎只有13岁,但是却已经成为了正白旗旗主,封贝勒,旗下拥有35个牛录。而当时的阿济格和多尔衮只有15个牛录,完全没法和多铎相比。多尔衮的头衔也比不上多铎,根本没当上正儿八经的旗主(1个牛录一般有300人)。
所以说,按道理努尔哈赤显然是更加偏爱多铎的。即使要传位给大妃(正妻)阿巴亥的孩子,也是应该传给多铎,而不是多尔衮。
多尔衮只比多铎大2岁,本身就没啥区别。在各种待遇上,多尔衮也比不上多铎,他凭什么能继承努尔哈赤的大位呢?
所以说,部分史料中,称阿巴亥拿出努尔哈赤的遗嘱,让多尔衮继承大位,这是不合理的。除非是阿巴亥特别偏爱多尔衮,有意为之。
二、皇太极是贵族们选出来的后金大汗。
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便逼着大妃阿巴亥跟着殉葬了。等于说,年幼的多尔衮、多铎,同时丧父丧母,失去了依靠。
即使当时他们手里有一定数量的牛录,也翻不起大浪来。因为他们没有军功,纯粹是贵族老爷,这谁能服气呢?再说了,跟着这么点大的孩子混,能有前途吗?
所以说在努尔哈赤没有留下确凿遗嘱的前提下,多尔衮、多铎这类小孩儿,自然而然就被排除出了继位候选人的范围。那么为啥是皇太极呢?
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已经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了。他们手里都有军权,哪怕是努尔哈赤,遇到大事也得找他们商量着办。
等到努尔哈赤去世了,四大贝勒自然是大汗之位的重点候选人。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其中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所以相对于其他3位,差了点意思,不具备竞争力。那么代善、莽古尔泰,比皇太极差在哪儿了呢?
努尔哈赤的太子褚英被废以后,皇次子代善就是最年长的儿子了。代善不仅宽厚,而且屡立战功,有大将之材。所以努尔哈赤一度将军国大事都交给了代善,而且还打算把自己的汗位传给代善。
这也没毛病,四大贝勒之中,代善的威望最高,又是首席贝勒,其他三位也没资格反对。那么为啥代善就失去了继承权呢?
- 从野史角度来说,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可能存在私情。这事儿还被皇太极抖了出去,因此努尔哈赤废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从正史角度来看,代善对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硕托非常不好,常常虐待他们,甚至导致硕托差点因此叛逃。努尔哈赤因此让岳托、硕托和代善分家,同时废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说实话,正史的解释太牵强,代善对儿子好不好,和他能不能担任太子之位,似乎没什么瓜葛。野史虽然有点儿露骨,但是一旦努尔哈赤怀疑了这一点,那代善是肯定不能做太子了,所以似乎更加合理。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也是嫡子。他的母亲富察氏,本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估计是代善的魅力十分惊人,所以说,富察氏和代善也传出了绯闻。
好家伙,代善究竟是何方神圣?为啥两任大妃都跟他搞暧昧呢?无风不起浪,莽古尔泰为了邀宠,居然主动弑母,这可把努尔哈赤给恶心坏了。此外,这种行为在整个后金贵族圈子里,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连生母都敢杀,他要是做了大汗还得了?因此莽古尔泰也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相对来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身上,就没什么劣迹了。而且他也是四大贝勒之一,手握军权,立下不少战功,选他当大汗,似乎不成问题。
三、一切都是皇太极的阴谋?
皇太极,其实原来的音译是“黄台吉”。台吉是蒙古贵族的一种称呼,和贝勒、贝子差不多。黄金家族的女婿们,为了彰显身份的尊贵,往往会在前面加上“洪”、“黄”、“红”等字,所以黄台吉其实是皇太极的一种称呼,并不是名字。
后来皇太极称汗称帝了,汉人士大夫不知道蒙古草原上有一大堆“黄台吉”,他们为了拍马屁,说皇太极有天命,“黄台吉”和中原王朝的“皇太子”读音类似,这是天命所归啊!
所以后来的翻译里,就将黄台吉翻译成了皇太极。知道内情的满人虽说捂着嘴在笑,不过也认可了这一点,反正对他们没坏处。
有一种说法,代善下台,多尔衮、多铎失去继承权,都是皇太极一手造成的。当年努尔哈赤说在自己百年之后,要把子孙和大妃都托付给代善。
这下代善可就火了,为此多尔衮、多铎的母亲阿巴亥,的确有几次带着点心前往代善家中,而且在宴会上,常常和代善眉来眼去。
这事儿可以理解,女真族过去有收继的习俗,父亲死了,小妈可以改嫁给继承家产的长子。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1岁,当时不过37岁,还不算太老。她也想在努尔哈赤死后找个新靠山。
可当时努尔哈赤已经是大汗,这点面子还是要的。私底下有这种行为,努尔哈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事情一旦摆到台面上,那就不好看了。
而一个叫德因泽的庶妃,偏偏就把这件事捅了出来,连我们都知道了,可见当时传播有多广。努尔哈赤的老脸挂不住啊!如果还让代善或者阿巴亥的儿子们继位,那不是抽自己的嘴巴子嘛!
德因泽并不得宠,也没有子嗣,即使扳倒了阿巴亥,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冒着这么大风险干这事儿,肯定有利益原因。所以很多人将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指向了皇太极。
因为阿巴亥不仅和代善有来往,也曾经对皇太极示好,结果被皇太极拒绝了。所以皇太极是知道阿巴亥和代善搞暧昧这件事的!
在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四大贝勒不仅让阿巴亥殉葬,而且还让名不经传的德因泽跟着殉葬,会不会是皇太极杀人灭口呢?
努尔哈赤优秀子嗣很多,为何单单皇太极能脱颖而出?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他的爱妻阿巴亥马上向诸贝勒宣读遗嘱:让多尔衮即位,代善辅政。此言一出,诸位贝勒骇然。不过皇太极等人也拿出努尔哈赤遗言:让阿巴亥殉葬;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亲眼看着母亲自缢。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并非长子,而且没有遗命,能在16个兄弟中胜出绝非偶然;其他兄弟要么幽禁,要么地位一落千丈失宠,甚至是性命不保,还有一种淡泊名利。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姐姐出自叶赫部,努尔哈赤能娶到叶赫部孟古姐姐还有一番来历:
在努尔哈赤所领导的建州女真与叶赫部交恶前,努尔哈赤曾落难逃到叶赫部,叶赫部贝勒杨吉砮见努尔哈赤很不一般,很是看重,就决定将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姐姐嫁给他。
努尔哈赤很纳闷,问杨吉砮:“为何不将你的已到婚龄的长女嫁给我,反而让我去等一个8岁的小女孩长大呢?”
杨吉砮直言:“我的大女儿虽年长,但相貌平平,人品庸俗,小女儿孟古姐姐虽未长成,但品德非凡样貌出众,只有我的小女儿才配得上你。”努尔哈赤听了杨吉砮的话自然心花怒放,便答应了这门婚事,并且送给了杨吉砮一份聘礼。
杨吉砮去世以后,杨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将自己14岁的妹妹亲自送给努尔哈赤。
1592年,孟古姐姐生下一个儿子,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据说这个名字代表着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殷切的希望:皇太极原来是叫做“黄台吉”,“台吉”在蒙古语中是皇太子、皇太弟的意思,只是在汉语中通常提到皇太子我们指的就是单纯的一个人,比如康熙的皇太子就是胤礽一个人,毕竟是未来的天子,如果多人的话就乱套了。
但是在蒙古语中“台吉”指的是一群人,指的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只有家族具有继承权而且地位最高的才会被称为“黄台吉”,努尔哈赤给皇太极取名如此确实意义不同,只是后来很多人觉得皇太极更加大气,才这样称呼的。
皇太极7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对这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及其宠爱,向众人宣布:家中所有事务由皇太极负责,并且全权决定。
皇太极10岁的时候,生母孟古姐姐去世,正因为生母早逝,才造就了皇太极坚毅的性格。
对皇太极而言,争夺汗位的对手还是挺多的,不过并不是努尔哈赤所有的儿子都有继承汗位的权利,努尔哈赤16个儿子中庶妃以及侧妃所生的第三子阿拜、第四子汤古代、第六子塔拜、第七子阿巴泰、第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德格类、十三子赖慕布都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比皇太极年龄小的,对军功卓著、文韬武略、颇有斗争经验的皇太极来说基本上构不成什么威胁。
对皇太极构成威胁的是哥哥们还有一位叔叔:
叔叔舒尔哈齐:满清建立的第二号功臣;
不过在皇太极争夺汗位之前,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这个潜在的威胁给除掉了: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同胞弟,他的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各位酋长在拜见的时候,两兄弟同时受贺,分成南北落座;大明称呼舒尔哈齐“二都督”。
舒尔哈齐确实是努尔哈赤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屡立战功,但是我们都“一山不容二虎”“功高震主”这样的道理,舒尔哈齐经常以努尔哈赤继承人自居。
使者在朝中见努尔哈赤的时候,舒尔哈齐直接对使者说:“以后你们送礼也要送我一份”
去明朝朝见的时候,明朝对舒尔哈齐很是礼遇,按照接待努尔哈赤的标准来接待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与辽总兵李成梁结亲,并且认为世世代代受到明朝皇恩,理应报答;
但努尔哈赤看清明朝的腐朽,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其实最主要的是看着自己的儿子们慢慢长大,确实不想让弟弟成为继承人,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1609年,舒尔哈齐准备逃跑,努尔哈赤杀掉他两个儿子,在多人求情下,三子、四子才得以苟活下来,不过努尔哈赤没收了他全部的家产,并且没多久,将舒尔哈齐除掉。
长兄褚英
舒尔哈齐被除掉后,汗位争夺就在自己的儿子们之间进行;
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元妃佟佳氏所生,从19岁开始就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作战非常勇猛,从1598年开始,大小战役参与一百多次,屡立战功,是满洲数一数二的勇士。
1607年正月,褚英在乌碣岩战役中与代善兵分两路,仅仅率领1000人,以少胜多,立下大功,努尔哈赤册封褚英为广略贝勒,意思是满洲的英雄和勇士。
努尔哈赤受汉族思想的影响,打算立嫡立长,一心想让褚英做继承人。
5年以后,因为功勋卓著、威望日增,努尔哈赤将褚英定为汗位继承人,开始处理事务。
褚英确实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处理具体关系,比如与弟弟们、大臣们之间的关系是一塌糊涂,毫无经验,他甚至对外直接宣称:凡是与我不友善的弟弟、对我不好的大臣,等我做了汗位,一定处死他们。
不仅如此狂妄,而且很是小气:褚英作为长兄,不仅不让着弟弟们,本身作为长兄分到的人口、马匹就多,还要弟弟们对天发誓,以后不准再分财产。
弟弟们自然是人人自危,皇太极联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以及努尔哈赤非常信任的五位大臣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多次在努尔哈赤面前告褚英的状。
努尔哈赤见自己的心腹大臣们,还有四大贝勒都不同意褚英做继承人,再加上褚英确实也有问题,便很快就失去了努尔哈赤的宠信。
不过褚英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悔改,而是越来越小心眼,更加的恶毒,并且阴谋打算篡位;
在努尔哈赤亲自出征乌拉时,竟然对天诅咒父亲、弟弟,希望他们战败,并且想要堵住城门,不让努尔哈赤回来;努尔哈赤对褚英忍无可忍,1615年,将其处死。
二哥代善
长兄褚英被处死后,二哥代善是势力最大的:努尔哈赤领两黄旗,代善领两红旗,其他的弟弟们包括皇太极都是领一旗。
不过代善确实有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他与汗位无缘:做事优柔寡断、为人宽厚,论手段远远不及皇太极
努尔哈赤确实也有打算将代善立为继承人,并且对诸位大臣们说:“待我死后,要将我的幼子还有大福晋,托付大阿哥(褚英死后,代善成大阿哥)抚养”。
代善的权势如日中天,此时的大福晋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孩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尤其是多尔衮深受努尔哈赤喜欢。
或许是阿巴亥看上代善的权势,也可能是觊觎汗位的人(皇太极)有意陷害,而皇太极在背后做的一件事情确实对代善的影响非常大:
1620年,努尔哈赤的小庶妃德因泽告诉努尔哈赤:说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生母)两次送饭给代善,代善没有拒绝都吃了;而且阿巴亥还曾深夜前往代善的住处。
努尔哈赤明白她一个小小的庶妃怎么会如此大胆诬告,所以直接查,确实证明属实。
在但是皇太极已经受努尔哈赤之托管理一切家中事务,后宫的事情自然是一清二楚,而且他非常善于联合他人,到达自己的目的,这一出借刀杀人确实高。
代善与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暧昧不清,是家丑,努尔哈赤就是再生气也不可外扬,只是废掉了阿巴亥大妃的位置,虽没有对代善如此,但其实努尔哈赤已经对代善失去了信心,后来代善又做了几件蠢事,让他彻底失宠:
代善听信后妻的话打击前妻所生的儿子,诬陷他与小妾私通,并且多次请示努尔哈赤,要求处死硕托,努尔哈赤调查以后发现纯属是子虚乌有,直接斥责代善:“你也是我前妻所生的儿子,我是怎么待你的?”
幸好代善知道认错杀掉后妻认罪,才恢复了大贝勒的爵位,不过确实在努尔哈赤那里失了宠。
五哥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确实有继承大汗的资格,但对皇太极的威胁很小,他与褚英属于同类人:有勇无谋,可以是战场上的枭雄,但却不会是运筹帷幄处理大事的人。
另外莽古尔泰的生母是富察氏衮代,二婚嫁给努尔哈赤的,原本是努尔哈赤同族兄弟威准的妻子,不管是出身还是地位,都不能与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姐姐相比,更何况是二婚嫁给的努尔哈赤
衮代虽然继任大妃,但后来得罪了努尔哈赤。
莽古尔泰居然为了向努尔哈赤邀宠,竟亲手杀掉了自己的母亲,可见有多鲁莽残忍,如此有勇无谋、残忍的人自然不能服众,基本上可以将莽古尔泰排除在外。
史书记载:皇太极长得奇伟,而且聪慧,严寒不栗,非常神勇,擅长骑射,史书典籍颇通,而且非常大度,可以说是文武兼修的人。
再加上收到汉文化的影响,有韬略,有心机。
在萨尔浒大战中建立奇功,努尔哈赤称赞:
“吾子皇太极,父兄依赖,如身之有日。”
皇太极虽然排行老八,但是很早就开始执掌大权,后金建立以后,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合成四大贝勒,皇太极被称为四贝勒。
四大贝勒都有继承汗位的可能,不过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虽然也有继承汗位的资格,而且也有继承汗位的野心,但继承汗位的可能性非常小。
褚英与代善两次立储失败对努尔哈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深刻地意识到:权利的极限潜藏着觊觎的野心;再这样下去不知道有多少儿子卷入残酷的汗位之争中来,斗得你死我活。
所以,努尔哈赤晚年,取消了预立储君的打算,改八大和硕贝勒共同治理朝政的制度
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十位贝勒为和硕额真,遇到涉及汗位继承的大事,八大主旗贝勒共同决定;而且八大主旗贝勒也有权力废掉不合格的大汗,另立贤者。
努尔哈赤这样做无非就是缓解儿子们对汗位的争夺,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因此放弃争夺汗位,只是他善于隐藏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断地增大自己的实力,等着关键时刻清除障碍。
1626年7月23,努尔哈赤突感不适,前往清河温泉疗养,13天后并且加重,自知并不久矣,顺太子河南下,并且将大妃阿巴亥接来侍奉。
阿巴亥赶到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进入弥留之际,给阿巴亥留下遗言就去世了。
努尔哈赤去世时只有阿巴亥一人在,她向诸位贝勒宣布努尔哈赤遗诏:汗位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由大贝勒代善辅佐,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还。
阿巴亥是大妃,努尔哈赤去世,她相当于皇太后,又有三个儿子,打算左右后金;
不过各位贝勒都不是省油的灯,还没等皇太极开口,莽古尔泰说:“这是汗王的遗言,谁可以作证?”
阿巴亥自然拿不出凭证,莽古尔泰直接质问:“凭什么相信你的话是真的。”
皇太极等人反守为攻,阿巴亥虽然大妃有三个儿子,但三子尚且年幼,确实不能与皇太极他们相提并论,而代善向来圆滑,直接倒向皇太极等人这边。
皇太极等人也意识到大妃阿巴亥的威胁,所以拿出了另一份遗书:“我身后必令大福晋殉葬。”
遗书真假自然不知,而且阿巴亥不论于情于理都不用为努尔哈赤殉葬的,毕竟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但是诸位贝勒坚持让阿巴亥殉葬。
双方剑拔弩张,阿巴亥最终妥协,想用自己的死换来儿子们的平安。
阿巴亥一死,皇太极成为继承汗位的最佳人选,但代善是长子,关键时刻,岳托同三弟萨哈璘劝说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之所以答应有4点原因:
1、他本性圆滑,自知自己绝不可能与皇太极争锋,与其失败后受辱,还不如有一个拥立之功
2、更何况皇太极是大妃孟古姐姐所生,是努尔哈赤唯一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儿子(褚英已死)
3、更何况努尔哈赤宣布八大贝勒共同治理朝政,自己确实也没有把握能制服他们
4、努尔哈赤晚年激起辽民的反抗,周围四面皆敌,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跃跃欲试,如此艰难的局面,代善自知担当不起。
翌日,代善等人提议四贝勒皇太极为大汗,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新汗。
皇太极得到众人拥戴,说:“汗王并无立我为储君的命令,我怎能擅自等位呢?再者,我还有兄长,我怎么能在他们之上成为君主呢?”
皇太极自知汗位已稳稳到手,开始用汉族统治者怀柔之术,谦逊推辞。
皇太极如此说,自然是赢得了其他人的好感,代善更是诚心拥戴皇太极。三推四请以后,皇太极才勉强答应继承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