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振宁回国后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对此你怎么看?越是没本事的人在看杨振宁的时候,就越愿意关注人家的私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杨振宁在学术行业可怕的影响力,更很少...
杨振宁回国后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对此你怎么看?
越是没本事的人在看杨振宁的时候,就越愿意关注人家的私生活。
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杨振宁在学术行业可怕的影响力,更很少有人意识到杨振宁给咱们这边做出来的超凡的贡献力。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我写过不止一篇杨振宁为咱们做过的贡献的文章,今天我准备再写一篇。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慢慢明白了,为什么那些越是没出息没本事没能耐的人,他们就越愿意关注杨振宁的私生活?
杨振宁娶了一个小自己几十岁的一个女性,然后还在财产家产或者方方面面做文章,做动作。
之所以这些人会关注,那是因为杨振宁在学术方面作出的诸多贡献他不懂,就相当于我们告诉一个小学文化的人,高等函数如何求解,可是对方只知道1+1=2。
第1点,杨振宁的现在的成就。
在早些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可能不太中肯,文章是这样讲的:
杨振宁是现存已知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人说了这句话有点太骄傲了,怎么办呢?在现存已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后面再添加两个字之一。
但其实大可不必,杨振宁目前就是物理领域的扛把子,那么这样一个物理领域的扛把子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他站在这我们就已经赢了,能理解什么意思吗?
我举一个简单案例,我所在的母校是一所非985非211的,但是本省内排名第一的高校。
在这所高校里面,有一位非常知名的文学领域的学者,今年已经90多岁了,人已经瘫在床上,不知道瘫了有几年了。
但是学校非常大度地表示没关系,老教授为我们学校做了很多贡献,老教授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来照顾老教授。
为了照顾老教授,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社团,可以加0.5的学分,鼓励学生们自发报名的方式来照顾老教授的饮食起居。
之前我也参加过,其实所谓的照顾也没有多么照顾,毕竟人家有保姆在旁边呢,我们去了主要是陪老教授聊聊天解解闷。
当时我就很好奇,我就问老教授,我说:老教授,这个学校对你这么好,如果将来我们当大学教授之后,学校也会对我们就这么好吗?
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话,老教授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怎么可能嘛,咱们学校的教授多了去了,我之所以被服务得这么好,那是因为我的身份特殊。
老教授平日里面爱吹牛,但是当着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面,从来不摆谱。
后来我们才知道,老教授在国内算是小有名气的,全国各个高校里面参加或者组织各种活动都会邀请老教授。
虽然老教授不会去,但老教授下面还有一个教授徒弟,这个教授徒弟下面还挂着几个学生呢,好多宝贵的资源都优先侧重给这个教授的学生了。
这样一来二去学校也意识到离不开老教授,老教授哪怕活着只要一天什么都不干,只要老教授活在这个学校里面,那么这个学校就有机会参加全国最顶尖的一些学术论坛的讨论。
这只是一所普通高校,而这一所普通高校里面的老教授,只是一个普通人的缩影。
那如果我们把这个点无限度放大呢?如果一个普通的国家拥有了某一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那么所起到的推动力可想而知。
所以我自始至终建立的基调就是哪怕杨振宁什么都不干,哪怕杨振宁没有任何贡献,只要杨振宁在中国,只要杨振宁在咱们这,那么杨振宁做出来的贡献,就已经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已知的非常牛的物理学家了。
第2点,杨振宁在学术领域的贡献。
在1945年的时候,杨振宁拿到庚子赔偿奖金,这个奖学金非常特殊,咱们就不多讲了。
这个时候杨振宁拿到巨额奖金前往芝加哥大学。
而在1957年的时候,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有人说了,因为这个诺贝尔奖是西方人成立的,所以他们更倾重于发给西方人。
此时的杨振宁已经跑到了美国去了,当然有更多的机会,可是拜托有更多的机会,前提是你也得有实力。
这个时候杨振宁拿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认证,就已经证明了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超凡脱俗的影响力。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就是在1956年的时候,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了一篇论文,那篇论文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
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大家如果没有从事过物理学相关领域或者没有从事过数学相关领域的小伙伴,很难理解推翻某一个论理究竟多么困难。
就比如1+1=2,就比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比如任何一个物体在非绝对情况之下必然会受到摩擦力或者阻力,这些全都是基本信息。
而这些基本信息一旦被推翻,则意味着在某一个学术领域会发生颠覆性的影响。
在1965年的时候,因为杨振宁表现得太过优秀,直接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在1970年的时候成为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学者之一,问题的节点出现在1971年。
也就是大家一直好奇的杨振宁,究竟为咱们这边做过什么贡献?
1971年的夏天,杨振宁回到中国访问,杨振宁回到中国访问这是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1人。
而且杨振宁访问完了之后,不单单是在咱们这边访问,他还到了美国,以他超高的学术影响力,在学术圈子里面掀起一场风暴。
当时杨振宁一口气在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演讲的过程当中,许多的美国人受到了他的影响,开始对咱们持友好态度。
更重要的是在杨振宁的影响之下,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时间节点是什么时候?在当时中美正在爆发冷战,两者之间没有太过于直接或者密切地来往。
而杨振宁竟然实现了破冰之旅,是以一位优秀科学家的身份破冰之旅。
而且杨振宁在参与这场破冰之旅之后,还鼓励更多的美籍华人,以及相关学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回国访问,这一来二去极大的推动了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
因为杨振宁本身的工作特性,所以杨振宁经常到南美洲,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各个地方讲学和访问。
而且讲学的时候大家又都让他报道咱们这边的情况,杨振宁的报道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以至于很多的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于咱们这边持非常友好的态度,这种友好的态度,在后面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在1971年10月份,杨振宁参与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 “归还冲绳协定” 听证会上作证,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阐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杨振宁还影响到了或者改变了国内的教育体系,当然改变的是一部分教育体系。
就比如杨振宁曾经提出建议,并且引进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同时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进修一年。
在科大少年班成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习适应年龄进行提前,同时倡议建立多项发明奖项,以资助青少年实现自己的科学梦。
从2003年开始,杨振宁开始在中国定居,并且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
而清华大学为了表示对杨振宁同志的重视,更是盖好了3幢大师邸,其中一个是给杨振宁的,另外一个是给杨振宁安排到清华工作的林家翘,另外一个是给杨振宁从美国请回来的清华杰出电脑数学专家姚期智。
当然一些人肯定会眼红,毕竟那么大一个房子,可是我告诉你,如果你有这个能耐本事,你也能够要到房子,咱不是没这个能耐吗?
更重要的是刚才我讲的这一段,不是为了让大家看房子的,我们要从更深层次的维度来考虑,杨振宁请来了这么多的顶尖的学术领域的牛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杨振宁哪怕待在这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干,他只要活着,对于咱们这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就能够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但事实上杨振宁做出来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可是我们在分析杨振宁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太理智,他们总是想着杨振宁为什么去国外发展呀?为什么等到年老体衰之后才来到国内啊?
这种事情如果再仔细剖析的话,可能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杨振宁的确对咱们这边做出过很大贡献,同时杨围绕在杨振宁身边的不单单是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学术领域乃至全世界对于杨振宁学术的认可。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杨振宁对咱们这边做出来的贡献呢?
杨振宁回国后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对此你怎么看?
杨振宁是中国目前为止最饱受争议的科学家。
其实作为科普工作者的我,依旧为杨老的遭遇而感到遗憾
杨振宁是一个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只拿出一个杨米尔斯理论就足以让后辈在前沿物理领域的探索便捷许多。其理论贡献受益于全人类,当然也包括14亿中国人。
杨老一没违法,二没违反道德,三还为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凭什么遭到某些国人的非议。
杨振宁的私生活是两情相悦,没有谁强迫谁,这一点本来就是合乎伦理道德的。
杨振宁当初没有回国,只是为了在前沿物理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如果杨老那时候回国,则后来的杨米尔理论和宇称不守恒很可能就做不出来了,更甚至可能沦为束星北的下场。
那这样一个人才就白白浪费了。
而且杨振宁作为中国人一直心系祖国,他曾经多次回国考察,累计捐款上千万美元由于清华大学的基础科研,并依靠自己的海外影响力号召华人科学家回国报效祖国。
并建议中国不要贸然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并得到了采纳。
现在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青年科学人才,这些人才就是中国基础物理学的基础力量。杨老任何一个贡献都比键盘侠强数倍。
人家一没吃你家的,二没做损害国家的事,三还为国家做出来了贡献。键盘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有些人总是站在的道德制高点要求其他人为圣人,而自己却费尽心思挖苦别人。这样一对比,键盘侠就把杨老衬托地无比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