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0-28 09:01:10 浏览量(来源:小柏

    [摘要]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他被忽悠了!道光最喜欢长子,可他一脚踢断儿子的命根子。恭亲王文武兼备,咸丰是个跛子,咸丰笑到...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他被忽悠了!道光最喜欢长子,可他一脚踢断儿子的命根子。恭亲王文武兼备,咸丰是个跛子,咸丰笑到了最后,而恭亲王悄悄和咸丰的女人暧昧不清。


    清朝末年的故事,和清初一样,是一笔烂账。


    作为清朝的第8位皇帝,道光做了2件大事,直接把近代中国推向了深渊。


    他做的第1件大事是,签订了《南京条约》,向英国低头。


    第2件大事,就是放弃文武兼备的儿子,非要选仁弱的四皇子奕詝继位,即咸丰帝。


    而这位皇帝,后来签订了一系列《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还在英法联军侵华时拼命出逃。


    而咸丰皇帝,有个非常著名的妃子——懿妃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祸国殃民,是因为除了迷倒咸丰外,她还把恭亲王收入麾下。



    为何道光皇帝不选文武兼备的儿子当皇帝呢?


    算起来,恭亲王可比咸丰皇帝强多了。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火热的清宫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刚好就涉及到了道光选储君的剧情。


    在电视剧中,道光皇帝对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全妃爱得深沉。后来,全妃因为战乱,在宫外失踪了几年,与别的男人过了几年夫妻生活,还生下了孩子,因为鸦片再次回到道光身边。


    道光以为,自己心爱的全妃在宫外受尽了苦楚,立她为后。


    自然,皇四子奕詝子凭母贵,成了太子。


    最后,皇后的私生子找上门来,宫外生活暴露,喝下毒酒自尽才保住和道光的情分,也保住了儿子的太子之位。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道光册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或许也念及了和全妃的真挚感情。但更多时候,道光完全是被一个叫做杜受田的男人“忽悠”了。



    道光一共有9个儿子,26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奕纬,此后到44岁才有了二皇子,47岁才有了三皇子。此后,二皇子、三皇子又接连夭折。


    年近50的道光,好好活着的儿子仅有奕纬一个。


    这时候,对于道光来说,立不立太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183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道光唯一的儿子奕纬去世。


    《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录了皇长子奕纬突然离世的原因。


    据说,奕纬在上书房不好好读书,还威胁老师以后自己登基了,第一个干掉的就是老师。


    道光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踢了奕纬几脚,刚好碰到了他的下部要紧处,经医治无效死亡。



    就在道光悲痛欲绝的时候,全贵妃的肚子有了好消息,她生下了四皇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


    也就是从四皇子开始,道光后宫的妃子们仿佛开了闸一样,接二连三传来好消息。


    已经五六十岁的道光,突然多出来四五个皇子,并且这些皇子基本都长大了。


    其中,道光看好的是六皇子奕訢,即我们常说的恭亲王。


    1840年鸦片之后,50多岁的道光就必须开始考虑立储的问题。


    这时候,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10岁,六皇子8岁,后面几位皇子都还没有出生,储君只能从这三人里出。



    按照当时清朝的礼法,嫡长子继承制虽是祖制,但从清朝皇帝上位的实质情况来看,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按照嫡长子继承的。


    比如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排行老八,康熙排行老三,雍正排行老四,嘉庆排行十五……而这些人继位前,基本都有建在的皇哥哥。


    因此,到了道光这里,最常规的操作也是按照“贤能”来选择储君。


    这里的贤能,指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贤能”,而是“道光的心意”


    1846年,道光把五皇子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五皇子就算正式退出皇位竞选了。


    从这时候开始,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开始了真正的较量。



    我们先来稍微梳理一下,这两人各自的先天优势。


    四皇子奕詝,是目前活着的皇子中最年长的,他的生母全贵妃是道光的宠妃,后来还被册立为继后。从这个意义上说,四皇子奕詝勉勉强强算得上嫡长子。


    但是,老四也有一个很大的劣势,那就是他身子骨太弱了,经常生病,据说还因为骑马摔伤了腿,落下了一个小残疾,走路有点跛。


    选个跛子当储君,道光心里是膈应的。


    六皇子奕訢,天资聪颖,文武兼具,既精通满蒙汉三种文字、百家经典等,又十分擅长武功骑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道光也毫不吝啬地表示了:这孩子我喜欢!


    但六皇子奕訢也有他的劣势,生母静贵妃不太受宠,非嫡子也非长。



    其实,从这样的对比来看,六皇子奕訢应该是更具备继位优势的,能力不错,道光也喜欢。这时候,就轮到皇子们的师傅大显身手了。


    四皇子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六皇子的老师是卓秉恬,两个都是当时一等一的才子。


    杜受田家,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美誉。


    而卓秉恬则是历经嘉庆、道光,还有后来的咸丰三朝,在给六皇子当老师时,他已经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重臣了。


    不过,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杜受田明显更懂道光的心意。


    他在两件关键的事情上,帮助四皇子奕詝得到了道光的心。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南苑狩猎。


    爱新觉罗家族是马背上得到的天下,皇帝定期都会带着皇子、大臣去打猎。而这一次,道光带着四皇子和六皇子去,目的就是要试一试他们的武艺。


    前面我们也说了,老四身体柔弱,是个骑马都能摔下来的人,骑马根本不行。


    这场试探,对于老四来说,基本就是必输局。


    可这时候,杜受田对四皇子说:“你到达狩猎场后,千万不要发一箭,并且还要时刻约束随从,不允许他们捕杀生灵。”


    听到老师这样说,四皇子也不是吃素的,瞬间秒懂。



    狩猎结束,到了大家比成果的时候。


    六皇子那边,满满的猎物,当之无愧的第一。


    道光看了,非常高兴。


    可等他看到四皇子面前空空如也时,就有点疑惑了,知道你身体不好,可带着这么多随从,也不至于空手而归吧。


    于是,道光直接开口问:“你怎么一无所获?”


    四皇子心里美滋滋,就等父皇您问我,他张口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这话看着没有毛病,是在说自己不忍心杀生。


    可实际上,就是把其他皇子损了一通,暗戳戳在说猎物最多的老六,争强好胜,没有仁心。



    道光听完之后,十分欣慰,对周围的大臣表示:“这才是君主之度。”


    这件事情发生不久之后,道光偏向册立四皇子为太子。


    仁心,是道光非常喜欢的品质。


    道光自己就是个仁心有余、霸气不足的皇帝,所以在当皇帝的众多品质和才能中,他很看重仁心。


    可当时的社会毕竟已经开始出现问题,鸦片流动,列强开始入侵,一个皇帝光有仁心怎么够?


    所以,道光还在犹豫。



    道光三十年(1850)时,道光病重,杜受田再次给四皇子支招了。


    这件事,直接把老四钉在了太子之位上。


    这一年,重病的道光把四皇子和六皇子叫到了床前。


    杜受田和卓秉恬都知道,这一次道光绝对是要从这两人的最后表现中,选定太子。


    卓秉恬给六皇子支招:“皇帝病重,最担心的肯定是朝政。如果他问起来,你一定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杜受田却对四皇子说:“这时候,不管是见识还是治国之道,你都比不上六皇子,你要做的就是表现出孝心。”


    到了道光床前,不管他问什么,四皇子都深深沉浸在父亲病重的伤悲中,表现出充分的孝道。


    道光对四皇子表现非常感动:“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就这样,四皇子奕詝得到了太子之位,成为了后来的咸丰皇帝。



    不得不说,杜受田真的非常懂道光,他深深抓住了道光最喜欢的两个品质,仁、孝。


    道光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皇帝。


    选择陵墓地点时,他违背了递为昭穆的祖制,偏偏选择了龙泉峪作为陵寝所在,只因为那里距离父母的陵寝只有八里地。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曾经帮着道光一起登位。


    1850年,身为太后的她去世,道光痛哭流涕,即“哀恸深至,哭无停声,水浆不御”。


    道光还恪守孝子礼节,每天早、午、晚三次去太后的梓宫前行礼,成天只吃素菜素粥。


    而这时候的道光自己,也已经年近七旬,还生着病。



    丧礼过后一个多月,道光病情加重离世。


    如果道光选皇帝,心中看重的是贤能,老四基本没戏,但他偏看重仁、孝,老四也就自然能赢过文韬武略都很强的六皇子了。


    当然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其实在册立皇四子之前,道光曾经更倾向于六皇子的。


    为此,他们还列出了证据:册立四皇子的诏书有古怪。


    册立诏书一共三行,从左到右竖着分别为: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满文版),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中文版),皇六子奕詝封为亲王(中文版)。”


  • 第一,顺序古怪。


    清朝人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书写,先写中文,再写满文。


    按照道理来说,册封太子是大事,且四皇子排序在前,应该要写先写册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中文版才对。可留存下来的诏书,顺序却恰恰相反。


  • 第二,字体古怪。


    册封六皇子为亲王的一行字,没有相对应的满文。


    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极有可能是道光真的很钟爱六皇子,想要册立他为皇帝。


    因此把他的名字先写了上去,但迟迟没有下笔写上“亲王”或“太子”。


    但是,到临终前,道光又担心有人在死后刻意对付曾经被议储的六皇子,便直接将错就错,先册封六皇子为亲王,保住他后半生的荣华。



    只不过,道光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


    不管是他选的四皇子咸丰皇帝,还是六皇子恭亲王,在多年之后,他们都是在为慈禧做嫁衣。


    咸丰让慈禧一步步干涉朝政,管理朝政,最后将它推上了有权的太后之位。


    而恭亲王,在咸丰死后,帮着慈禧除掉了八大臣,成功让慈禧成为晚清真实的统治者,自己却在被利用干净后被挤出了权力中心。


    所以,无论道光选谁当皇帝,都改变不了清朝要亡的命运。


    不知道九泉之下,知道这一切的道光,会作何感想。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后面几个皇帝绝对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个儿子,老大奕纬出身极为低贱,据说是道光十几岁时心血来潮幸了一个宫女生下的,道光对这个孩子丝毫没有好感,但老皇帝嘉庆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因为隔代亲嘛,还是第一个孙子,道光也无可奈何,那时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对奕纬并不怎么上心,过了发蒙的年龄还没找老师。所以奕纬打小就养成自由散漫,顽劣成性的性格,道光即位后才开始重视对奕纬的教育,特地给他找个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当老师,无奈奕纬顽劣的性格让老师很头疼,有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诫他说如果将来为君的话要怎样怎样,奕纬不听还好一听火冒三丈说出一句让老师瞠目结舌的话来,他说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就把你杀了,老师惶恐万分,赶紧求见皇帝,说起这孩子如何如何,自己要告老还乡,道光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让人把奕纬喊来,照着他小肚子就踢了一脚,也不知怎么就那么个寸劲儿,不是踢得脾破裂就是踢命根上了,第二天就死了。这奕纬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直接打死的皇子。要说道光后不后悔,那肯定后悔啊,一时盛怒还可以理解,出手重了踢死孩子,再冷血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啊。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1831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1826—1827年) ,顺和郡王,幼殇。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1829年),慧质郡王,幼殇。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予赘述。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醇贤亲王,光绪帝生父,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1868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是道光的儿子简介,老大奕纬死后,道光帝当时马上五十岁了,但是膝下没有一个儿子,都是女儿,老二老三都是幼殇,道光很着急,暗自祈求上苍,或许是感动了上天,之后道光帝妃子一连串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均长成年,老四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詝是在当年的七月初出生的,老五被道光帝过继给了自己的弟弟绵恺,老六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老七奕譞,是慈禧的亲妹夫,慈禧的妹妹是奕譞的嫡福晋,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溥仪是奕譞的亲孙子。

    老七醇亲王奕譞

    老四是孝全皇后所生,老六是静贵妃所生,按清室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位轮到老四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道光帝迟迟没有立储,这就给人以无限猜想的空间,在1831年以前,皇长子只有奕纬一个,没有别的皇子跟他竞争,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十四五岁就产了两子,均早殇,道光觉可能觉得立储只有这么一个人选,况且也不招自己喜欢,所以就把立储这事搁下了,等到长子奕纬一死,道光有些慌了,毕竟那时候快50的人了,没有儿子,怎么继承大统呢?前文说过,道光虔诚地祈祷过,然后他的几个妃子接连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孝全皇后生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时候也刚刚24岁,但他的儿子此时是嫡长子,地位是无疑的。我看到有文章说咸丰的生母生怕奕訢生在自己孩子前面,求了太医一副药,让不足月的咸丰先降生下来。这说法简直就不走脑子,首先那时候没有B超,谁也确定不了未降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女孩,其次,咸丰和奕訢差了两岁,就是说咸丰必须抢在奕訢龙种种下前一年多生下来。再者,孝全皇后当时是贵妃,两年后,道光的孝慎皇后当年死了,全贵妃被晋封为皇贵妃统管六宫,不久后直接晋封为皇后,那年孝全皇后才27岁。地位如此显贵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当政治筹码。唯一能印证这种猜测的是,老五奕誴的降生,比咸丰小了七天,生母是祥妃,这个孩子后来过继给了道光的弟弟绵恺,奕誴有个儿子后来又过继给了咸丰的堂弟奕志为子,并承袭了郡王封号,他就是义和团祸首—爱新觉罗.载漪。

    端郡王载漪 (正中)

    孝全皇后的晋封速度在有清一朝是非常罕见的,这足以证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之深。后来的奕訢生母静贵妃,入宫也很早,也比较受宠,但晋封速度就差了一些,早殇的皇二子、皇三子就是她生的,那时候静贵妃才不过十四五岁,有人说两个孩子早夭与静贵妃孕龄过早有关,其实还有一点,清廷内宫,皇帝妃子生产后,孩子照例要找乳母喂养,然后生母喝回奶汤,一来坐月子没那么累,二还还不太耽误皇帝宠幸。这种现象,用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对孩子的健康害处是很大的。再者,当时的医疗条件确实照现在有很大差距,那时候离抗生素的发明还差一百多年呢。后来的恭亲王奕訢是静贵妃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恭亲王奕訢

    咸丰帝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命静贵妃抚养咸丰,那时候奕訢八岁,可以说俩人是一块长起来的,感情很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人渐渐长大,不同之处显现出来了,咸丰老成,奕訢好动,这也应了那句老大老实老二精,尽管实际上一个是老四,一个是老六。道光帝格外喜欢老六,或许是老六身上的许多特点正是自己所不具备的,道光帝是清代皇帝里以简朴著称的,自己穿的衣服补丁打了又打,打一个要五两银子,搞得大臣们也上行下效,纷纷打补丁,甚至新衣也要弄破了打上补丁,他们打补丁只要三钱银子。

    道光朝大臣曹振镛

    眼看两个儿子越长越大,道光也越来越纠结,皇位本应传给老四的,但老六各方面指标均要超出老四一大截,文韬武略方面老六见地颇高,老四水平并无新意。体格方面,老六习武,咸丰体弱。最关键的是咸丰有次骑马摔了下来,腿摔断了,估计也没找到好的整骨医生,落了残疾,是个瘸子。皇帝是一国之主,道光前的历任皇帝哪有不良于行的。立太子一事一直拖到道光26年的时候才确定下来,那时候道光留在人间的寿命还剩四年。至于是什么促使道光帝最终下定决心立老四为太子的,很多文章或影视剧都讲过,咸丰有个好老师杜受田,他知道他的学生资质要照老六差一截,但道光内心最容易被触动的却是仁孝,于是咸丰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通过了道光的考验,顺利接班。

    咸丰帝师杜受田

    这个原因可能是道光帝选择咸丰即位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咸丰的母亲在生咸丰时是贵妃,但最后被册封为皇后,所以咸丰是个根正苗红的嫡子,而且还是长子(前三个都死了),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会有人有异议的。奕訢是庶子,虽然他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在道光朝,她最高地位是静贵妃。如果有人还是不太理解嫡庶的概念,我再讲个事情。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时,生母病故,袁扶灵回老家项城,要把生母葬入袁家祖坟,但当时的袁家族长袁世敦,也是袁世凯的异母大哥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袁的生母生前只是个妾,没有资格进祖坟。袁世敦的理由无懈可击,因为礼法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袁贵为疆臣之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把生母葬在离项城几百公里远的彰德(今安阳),并发誓不再回项城。还有一个例子是,民国大人物谭延闿,他父亲也是督抚级人物,但自己是个庶出子,家里地位就不高,他母亲地位就更不高了。所以谭的正妻死后,老蒋提出要给他续弦的时候,他很坚决地谢绝了,因为他不想再让嫡庶问题搅扰他了,更不想让他的后代因嫡庶问题痛苦一生。民间封建礼法制度尚且有这么大的约束力,何况皇家作为百姓典范,尤其要遵守这些礼法制度。再者道光帝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真正的嫡长子继承大统的皇帝,多少也会有一种捍卫这种制度的心理。

    谭延闿

    选咸丰为继任者的第二个原因就与道光帝个人情感有很大关系了,咸丰表现出的仁孝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从她火箭般蹿升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对她的重视程度。孝全皇后身后事也备极哀荣,她的谥号是道光帝自己定的,一般后妃死后上到谥号都是相关部门议定后给皇帝一个结果,皇帝同意才算完。这次道光一反常态,亲自出马,可见爱护程度。守灵期间道光帝连续十几天穿素衣亲自祭奠,正式葬入清西陵,道光帝也全程参与了,这在有清一朝是极其罕见的。所谓爱屋及乌,心爱的女人死了,但两个人的结晶还在,或许咸丰的相貌像孝全皇后多一点,所以道光最终选择了他。

    咸丰帝画像(皇帝均无照片只有画像)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