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老人言:“小儿兴,必有祸!”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小儿兴,必有祸”!小儿兴,可不是兴旺之意,没有那家老人不希望小孩子出人头地。人才辈出肯定让人羡慕,有出息...
一些老人言:“小儿兴,必有祸!”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
“小儿兴,必有祸”!
小儿兴,可不是兴旺之意,没有那家老人不希望小孩子出人头地。人才辈出肯定让人羡慕,有出息当然是好事。一阵风,一阵雨,兴高采烈而碰得灰头土脸,让人唾沫就不太好了吧!
小儿兴是兴致得“兴”,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随着自己的雅兴,干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兴奋而不知所以然。他哪知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好坏还分不清,一发而不可收拾。谁为他擦屁股,只有爸爸妈妈去陪笑脸,磕头赔罪了。
老人言:“小儿兴,必有祸”,告诉家长朋友们,小儿不能依着他们的性子来,兴趣,兴致也分好坏。要引导他们,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兴趣不是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把小儿从正道上引,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如果随着他们兴致来,弄得不好,这棵树苗就会成为七弯八扭的次品树。一失足成千古恨,流失的光阴,怎么可能重来一次。
小儿兴,他玩得忘乎所以,墙上、地上到处涂鸦,家里人觉得无所谓!不能扫了孩子们的兴,可什么地方能涂,什么地方不能涂,应该让他知道环境卫生的保护,就是猫咪拉屎,它也知道用土盖上。如果孩子在人家高档轿车上涂鸦,这个责任谁来付?孩子任性不懂事,作为家长就不能熟视无睹了。“小孩子嘛!用得着兴师动众”,真的不可理喻了。
孩子争强好胜,欺负其他小朋友,家长丕助长他,那这个兴致就把孩子误入歧途。孩子贪小便宜,拿人家一支铅笔,家长觉得孩子有本事,他偷人家一百元,家长觉得孩子有能耐,家长不要高兴过了头,当吃牢饭的那一天,小儿兴,全是爸爸妈妈所赐,是父母助长他成为社会的败类。
炎炎夏日,有些小孩子背着父母下河游泳,兴奋得忘乎所以,却不知道灾难向自己降临。游泳溺水身亡的孩童每年都有发生,家长能随着他们兴致来吗?好玩不见得是好事,心血来潮,他们怎么知道尿床了,是情绪失控,还是睡觉前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很多事都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人小鬼大,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具备,看见猪跑了,又咋了?初出茅庐,一切还在磨炼之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孩子童言无忌,我们家长要明白事理才行。正道能行,邪道不能行。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去引导。并不是说,我家熊孩子不听话,就听之任之。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兴致盎然,凡事还要量力而行。理行天下,你蛮不讲理,就会遭到众人指斥。做事不是随着自己的兴致来的,凡事都有一个谱。
一些老人言:“小儿兴,必有祸!”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
小儿兴,必有祸。
仅仅是从字面上来看,很多人直接将其解释为:小孩子如果太兴奋或者太兴旺,那么肯定就会招惹灾祸,听起来有些奇怪,但还有后续的解释。
孩子如果太兴奋,并非是说短时间内兴奋,而是说这个孩子一直都很亢奋,就有点类似于熊孩子的感觉,永远都停不下来,那么肯定会惹祸。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因为现实中这样的孩子的确是让人无法忍受。
每个熊孩子都有个熊父母,这样的孩子疏于管教,无法无天,小时候闯出小祸被纵容,那么长大以后肯定要惹下更大的祸端,到时候后悔也玩了。
而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如果孩子小时候气运太好,那么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传统文化之中,认为每个人一生的气运都是有限的,小时候倘若气运消耗太多,那么长大之后剩下的也只有灾祸了。
天地万物宇宙洪荒,都保持着十分微妙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不容易打破的。
就好像我们平时说的那样,总不可能什么好事都被一个人给占全了,那实在也是不公平,这反应到人身上就是,如果孩子小时候运势太好,那么将来肯定要有大难大祸。
不过这句话还有另外的解说,那就是这里的“小儿”并非是说小孩子,而是小人。
在古代的典籍之中,往往是将“小儿”解释为小人、佞臣之类的人群,并非是完全将其作为小孩子的代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句话也是说得通的。
将小儿解释为卑鄙小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人当道,肯定有大祸出现。
这的确是真正的道理,而且历来的现实也的确是这样,每个朝代都有差不多的教训。
圣贤、正直的人当道,自然能够有益于天下,但是如果是小人谄佞掌握了大局,那么肯定就要惹出很多的大麻烦,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现实。
秦朝弄出了个赵高,结果加速了秦朝二世而终,唐玄宗时期出了李林甫,也是为祸朝纲。
之后,像是宋朝的蔡京、明朝的王振、魏藻德、魏忠贤等等,全都是这样,这些小人掌握了一定的权势地位之后给天下带来的,就是十分巨大的灾难。
要是将小儿解释为小人,其实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普遍。
毕竟气运之说虚无缥缈,而小孩子虽然顽皮捣蛋不好,但也不是所有调皮孩子都无法成材。
所以说“小儿兴,必有祸”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是要看个人如何去理解,但凡事都讲究个正气凛然光明正大,邪佞之事永远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