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统治秩序,为何自他后农民起义越来越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它...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统治秩序,为何自他后农民起义越来越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之后的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但让董仲舒万万不会想到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封建死板的科举考试制度一起,造就了大批手无缚鸡之力、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本本主义官僚!其实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穷教书,富习武,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确实是,有钱人的世界,没钱人无法想象……试想一下,如果连生活都窘迫到了不敢拉屎,怕饿!再要强的汉子,也会无奈于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能游荡在字里行间中去寻找所谓的见识,社会实践根本无从谈起,能做到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已经算是很有心了。这样的儒生,一朝范进中举,鱼跃龙门,得势之时又怎会不穷汉子乍富挺腰凹肚?又怎会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好听点叫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说难听了就是趾高气扬,小人得志……这样的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无能官吏,他们正经营生从不作为,只会跑关系套近乎,一味地阿谀奉承。所以文天祥才说: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无怪也……封建社会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口近百分之八十都是贫苦的农民,而土地却偏偏掌握在,百分之十不到的极少数封建贵族手里。这是一种极力维护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利益的社会体制。他们依靠手里的土地资源,欺榨盘剥着大多数劳动者~农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只能望天收成,靠天吃饭。平时的生活,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手无富余……一旦偶遇到大灾大害之年,愈加会世道维艰行且远,欲语词穷却休还……“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大家都日子难过,大家都借贷无门,迫切急需大批的“君子不器”官员来灵机独断、随机处置。可是,僵化腐朽的封建社会官僚体制,外行领导内行,根本出现不了一股清流,站出来因势利导、及时舒缓社会矛盾,时弊只能越积越重,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饥寒交迫、无力生存的农民,只好穷则思变,聚众起事……当代的中国革命,也正是老一辈的无产者,顺势顺时地发出了一声呐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里觉醒了农民,用秋收起义的火种,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从井冈山走到了延安,从西柏坡走进了北京城,以农村包围了城市,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听,就是曾经的那个封建旧世界,就是那个曾经风雨飘摇的旧时代,风雨中激荡着推翻三座大山的号角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呲牙]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统治秩序,为何自他后农民起义越来越多?
各朝代的统治阶级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矛盾产生越来越多越大,到时总免不了暴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