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

    栏目: 房产 日期:2022-10-02 05:17:37 浏览量(来源:小邵

    [摘要]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关于《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的内容介绍。正宁县旅游景点,以及正宁县名胜古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庆阳旅游...

    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关于《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的内容介绍。

    正宁县旅游景点(正宁县名胜古迹)

    正宁县旅游景点,以及正宁县名胜古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庆阳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1、调令关森林公园是200...

    正宁县旅游景点,以及正宁县名胜古迹对应的百科知识,萌娘百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庆阳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1、调令关森林公园

    是2004年3月由甘肃省林调令关森林公园是2004年3月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建的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位于庆阳市正宁林业总场东南部的中湾林场林区内,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

    2、罗川赵氏石坊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川乡街中心。罗川赵氏石坊在罗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宠坊为明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于万历四十五年为其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当地府县官绅为赵邦清所立。

    3、周祖陵森林公园

    位于甘肃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

    4、塔儿湾石造像塔

    塔儿湾石造像塔合水县城东北部约70公里的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堪称中国造像像塔而闻名,那一座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凿磨的红砂岩石条块叠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层,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依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

    子午岭的历史遗存

    子午线上望甘陕,玉华宫前忆狼烟。

    始皇六合开直道,昭君出塞驻打扮。

    高原氧吧浸日月,天然水库润旱塬。

    二将不寻春常在,漫山烟雨赛江南。 在子午岭那蜿蜒的山脊上,至今还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条沿主峰走向的车马大道遗迹,一些路段,还被今人所沿用。正宁县境的雕翎关段有明显的大道遗迹隐没在林海之中,大道两侧还有不少秦砖汉瓦残片堆积物,这些与史书记载的秦直道的走向十分吻合。李继唐诗文中“秦皇驱车由斯过”,就是指千古一帝秦始皇曾沿着这条直道出巡过。

    战国时期的秦国崛起于西北,凡传六世,至秦王政,始统一中国。秦始皇雄才大略,威镇四海。在位37年,称帝12年时间,以疾风扫残云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

    秦王朝建立之初,强大的匈奴人经常侵扰秦国的北疆河套一带,于是,秦始皇决定让蒙恬率大军修长城、筑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这条以秦都咸阳为起点,直达九原(今内蒙境内)的秦直道,在庆阳境内就是沿子午岭山脊为走向的,据实地考察,其遗迹尚存,市境内长达291公里。

    秦直道的开通,是一项历史性的浩大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对巩固秦王朝北疆有其战略意义。秦王朝可以通过这条大道将军用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边防,同时,也加强了塞外和中原地区的商贸往来和民族融合进程。

    当我们今天漫步在子午岭山巅的秦直道上,太息这宽阔平坦的古道雄姿,仿佛能听到林涛的交响与当年那千军万马在直道上驰骋的共鸣。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原焦坪煤矿),距铜川市37公里,属子午岭,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景点的一颗璀璨明珠。玉华景区千顷松涛,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深秋凉爽宜人、红叶似火;隆冬,玉树梨花。景区平均气温比西安低摄氏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无大暑”之美称,是避暑、度假、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玉华宫属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宫之首。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名列四大避暑胜地之首。玉华宫前身为仁智宫,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称“玉华宫”,并写了玉华宫手诏,扩建后的玉华宫占地九顷,建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据考察,唐代玉华宫具有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十分完美。整体建筑以“玉华殿”﹑“排云殿”为中轴线,根据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东侧“晖和殿”,西侧“别殿”构成东西对称的布局。同时宫殿建筑与周围悬崖峭壁、蜿蜒流水、葱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紧密结合,壮观雄伟的青瓦白墙宫殿与千峰翠色互相辉映。北部“肃成殿”,建筑物与峭壁结合,成为广殿式后歇山式窟檐建筑,更具有中国传统特点。同时疏通山泉,排除积水,造成殿宇旁飞流直下的“飞雨”与“水帘”。

    玉华宫曾是当时中国和世界佛门圣地,法相宗之祖。玉华宫改名为玉华寺后,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闻名于世的玄奘法师奏请高宗皇帝恩准,带门徒移居玉华寺翻译印度佛经,并在玉华寺住了四年,译完了长达20万颂的辉煌大典《大般若经》,之后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了千多年,可以说人人皆知,但提到打扮梁,知道的人并不多。

    打扮梁是子午岭上的小地名,在今华池县乔河乡境内,是秦直道上一个古驿站。相传汉代昭君王嫱出塞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走的就是秦直道。在途中经打扮梁这个地方时,曾有小驻。当时这里是西汉和匈奴实际控制的边界线,王昭君越过此地,便意味着离开了故土。因此,王昭君在此曾梳洗打扮,面南拜别故土父老。于是,便留下了“打扮梁”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地名。现在这里除了一个城障遗址的残垣断壁和一座烽台外,再也看不到当年驿站的任何遗迹,但昭君梳洗打扮这历史的一幕却永远定格在了这里。

    今天登上打扮梁,探寻历史的足迹,我们心头会顿然涌起一股思古之幽情:

    坐在马背上的王昭君,在穿越莽莽林海时,对亲人是怎样的眷恋?离别故土又是怎样的忧伤?“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昭君远嫁,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与民族的和睦。这,也许就是庆阳人常常念叨打扮梁的真正原因。 美丽的子午岭,山上厚厚的黄土为密林覆盖,山下溪水清流拍打着两岸红色的砂岩崖。这些红砂岩崖面成为释家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资源。从北魏太和年间开始,历经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岭山脚下开凿的大小石窟多达20余处。可以说子午岭是佛教的乐土。

    坐落在子午岭中部的莲花寺石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属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地处葫芦河右岸。石窟开凿在平定川河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小山峁上。这个小山峁之上是乔灌丛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险峻。莲花寺摩崖造像就开凿在这个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态而就,灵活多变,人工雕凿与自然崖面巧妙结合,天衣无缝,颇有鬼斧神功之奇妙,实为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分别开凿于唐、宋两个时期。石窟题记有“唐天宝十载”的记年,即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751年)。还有一题记为“宋绍圣二年”,即北宋哲宗赵煦绍圣二年(1095年)。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采用连环画表现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强,是子午岭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子午岭在大一统盛世中享受到历史的厚爱,也在群雄割据的战乱中遭受着兵燹的蹂躏。从南北朝到北宋、西夏、辽、金诸代,子午岭地区的上空笼罩着战争的密云,尤其是北宋、西夏、辽、金时期,你争我夺,边声四起,城寨林立,山岭遍体疮痍。

    子午岭上的二将城遗址,位于今华池县山庄乡境内。这座古城垣依山就势,雄踞山巅。它是众多的城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古城。从此城遗址调查发现的“大顺城关”字样证实,这就是北宋时期庆州知州范仲淹为了抵抗西夏而修筑的大顺城。

    元昊建都兴庆(今银川市),形成了以党项羌为主的地方政权,史称西夏。西夏控制着今宁夏、甘肃、陕北和河套一带的广大地区,兵强马壮,经常入侵北宋的北疆,而首当其冲的地区则是子午岭一带。在长期的拉锯战中,作为北宋边关重地大顺城,确实起了屏障作用。

    古寨烽烟与“四面边声”都随历史的长风而去,但二将城宏阔依旧,安然地静卧在子午岭的深处。 子午岭东麓有条小河,叫苗村河。这条小河长年清澈见底,水绕青山过,倒影水中流。这里曾有一处寺院,院内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余米,纤细瘦峻,独具一格,使这里成为一处融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个石刻大字,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这四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宁夏巡抚都御史陈棐题写的。陈棐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精于书法。他在宁夏巡抚任上途经子午岭,为苗村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葱笼,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灿烂,岚雾升腾,碧水青山,交相映辉,于是他欣然命笔题写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于岩面。苗村一带,自古以来,是子午岭中部地带的自然名胜之地,曾有不少文人雅士于此小驻赏景游览。清末陇东名士李良栋先生,曾在此游览,写下了一首律诗:

    千顷碧绿落霞天,古寺佛塔入云端。

    清流抚岸危崖动,绿涛随风崇岭旋。

    露润山色翡翠珠,岚浸晨曦玛瑙环。

    休叹蓬莱莫可去,子午山林亦成仙。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倡言开发苗村河一带为旅游休闲度假之地,合水县已在苗村河源头处的涧水坡岭上兴建了避暑山庄,粉墙金瓦掩映在碧绿浓荫之中,来此游览,远离城市喧嚣,清新的气息使人陶醉。 子午岭北端的小凤川有座小湖,这里是一道狭窄的深谷,加之两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带状,水面长约5公里,宽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长湖之称。

    长湖是个“袖珍”湖,并无“御远山,吞长江”之势,但幽深、恬静则是长湖最大的特色。这里远离城市,也没有农民居住,既听不到城市的喧嚣,也无乡村的鸡鸣犬吠。湖水静静地躺在重峦翠峰之中,犹如一个婴儿熟睡在母亲的怀抱里。偶尔一阵林间轻风,吹得湖面微波粼粼,如婴儿梦中的笑靥。

    凤川长湖,水面碧波荡漾,登高望去,像犹如一条蓝色的飘带沉落山涧。湖两岸的深黛峰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泛舟湖面,会看到湖中的金色鲤鱼惊慌地四散游去,又好奇地向船儿聚来,似乎与游人嬉戏。完全处于原生状态的长湖,是一个深闺待嫁的淑女,有待观光君子来逑。

    2006年4月5日,子午岭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庆阳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中文名称

    庆阳市

    外文名称

    Qingyang City

    别    名

    陇东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甘肃省

    下辖地区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政府驻地

    西峰区

    电话区号

    0934

    邮政区码

    745000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面    积

    27119平方公里

    人    口

    267.31万(2016年户籍人口)

    方    言

    中原官话-秦陇片、关中片(秦语)-庆阳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秦直道、周祖陵森林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梁革命政府旧址等

    正宁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曹洪墓

    曹洪墓为明代墓。曹洪墓葬在今正宁县愉林子镇南郊半公里的中巷曹洪村。东北距县城20公里。现存封土残高约12米,底径约25米,规模较大。

    罗川古城

    罗川古城位于四郎河北岸,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赵氏石坊,最东边的是恩宠坊,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是甘肃省公存的唯一石坊,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鹅池洞

    鹅池洞位于县城东南古城墙下一平台之上,内连城墙与城内相通,外有天然屏障,与柔远河相通,系原庆阳著名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所在地,后遭兵燹地震,现存遗址5.86亩,依然可辨当年之繁盛,1999年被批准为莲池寺佛教场所,庙会文化日盛。

    黄帝冢

    黄帝冢位于正宁县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古冢三面临谷,一峰耸起,高10~60米,冢西半部现修水平梯田18阶,每阶1~3米,阶面宽1~2米,上植核桃树近千棵。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1500~1800平方米。

    我国有关轩辕黄帝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祭祀黄帝的景点遍布于中华大地,主要有以下几处:

    1、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天下第一陵,黄帝衣冠冢,《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

    2、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

    3、河北涿鹿黄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据《史记》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归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据传,黄帝城即黄帝所建华夏建一都城。;

    4、甘肃正宁黄帝冢,黄帝冢位于正宁县五顷塬乡五顷塬与二顷塬村之间,子午岭西麓桥山,距正宁县城24公里。最早记载黄帝冢在正宁县境内的史书是班固编撰的《汉书》,该书《地理志》在“上郡阳周”条目下注为:“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索隐》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5、浙江缙云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三天子都所在地,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目前为止,这是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

    6、河南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25公里处阳平镇境内,它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祭天、奠定邦国、驭龙升天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载:“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铸鼎原由此而名。铸鼎原现存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碑一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载黄帝功绩的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7、山西曲沃黄帝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崩,葬桥山。”真正的桥山应该在哪里?迄今为止,名声最大的当数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然而,当代国学大师钱穆详细分析了远古时代黄帝活动的范围,通过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结论:“现在有三个桥山:一个在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西北,下面有一条河穿过,所以叫桥山,上边有黄帝陵。一个在察哈尔省(今河北省北部)涿鹿县。……还有一个桥山在山西襄陵县(今襄汾县襄陵镇)东南四十里接曲沃县界,下面有很幽深的一个石洞,山盖在上边像一座桥,……据我们前面讲的黄帝活动的地域看,这一个桥山最可能是他埋骨所在。”

    8、陕西靖边黄帝冢:

    ●自王莽新朝终至东汉开朝始,由于地名的更改及人为对史籍的删减,黄帝原冢究竟地处何方就成了一个问题,从此变得扑朔迷离,争论不休。

    ●此后历朝历代,由于史料混淆,因此上古中国之地和诸祖陵寝坟冢越发弄得不清不楚了。

    ●各种史料证实,世人公认的黄陵县“黄帝陵”并非轩辕黄帝的“原葬之地”,史学界和当地百姓也都认为:这只不过是黄帝的“衣冠冢”而已。

    ●综合历史的各种蛛丝马迹,当今史学界认为只要确定了“阳周故城”的地理位置,便可在阳周城南之处找寻到华、夏两族始祖的陵寝之地。

    ●而各种史籍、域名、传说皆将黄帝原冢之地指向靖边境内杨桥畔、龙洲区域。相信,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先进技术的介入,靖边县“黄帝原冢地”的真伪不久将大白于天下。

    另外,运城的黄帝都,方山县的黄帝庙,阳曲、绍兴的轩辕庙,平谷区的轩辕庙遗址,绵阳安县、烟台龙口的黄帝庙,房山、德阳的轩辕寺庙,以及南宁的三界轩辕庙,皆为祭祀黄帝之地。

    正宁有哪些自然风光

    罗川古城  位于永和镇罗川村,是古县城所在地,始建于北魏初期,终迁于民国19年(1930)。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明赵氏石牌坊,省级文物清铁旗杆,市级文物文庙大殿、赵氏祠堂及古城墙一段。其南北两面被泰山、琴山、北华山、药王山四山合围,东西一马平川,四郎河沿川而过,自然风景秀丽。

    曹文诏墓

    巩焴手植龙爪槐  位于湫头乡双佛堂村。为明邑人巩焴(永和镇堡巷村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从京城带回手植。枝繁叶茂,树冠如盖,枝杆虬曲,盘若卧龙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地旧址

    调令关森林公园  位于中湾林场和刘家店林场辖区内,由一岭二沟三梁组成,正(宁)铜(川)公路贯穿全境,距县城29千米,总面积9300公顷,其中森林8122.8公顷。2004年3月,甘肃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当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规划总投资3133万元,已建成子午岭观光台和综合接待中心。有直道林荫、调令松涛、黄帝遗冢、子午斜阳、山花烂漫、八仙洞府、将军圣庙、森林氧吧、动植物园等景点。自然风光秀丽,高峰临峡,大起大伏,林木遍布,群鸟飞鸣,阳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浪涌荡,深秋红绿参差,隆冬银装素裹。

    庵里旅游区  位于县城东四郎河上游,距县城8.5千米。古时,此处曾建有尼姑庵。清末,庵舍坍圮,尼姑散去,但庵里沿用至今。1957年,修建庵里水库,后又多次加高加固。水库四周杂灌丛生,林木成荫。盛夏时节,群山、白云倒映于碧绿的库水中,野鸟鸣啼,如同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轻音乐回荡在库区山间。

    高庙山  位于宫河镇与陕西省彬县永乐镇、旬邑县底庙乡三地之界。高峻突兀,酷似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四郎河南岸。登上山巅,彬县永乐大平塬展现在眼前,空旷广袤,一望无垠;山南一座水库,波光粼粼,使人神清目爽;从山顶俯瞰,四郎河如飘带,缠绕于烟雾迷蒙的川间,沿河台地房舍密布,山峁间梯田层层,如诗似画。山左是巨壑,山右是深渊,人在山顶,似在云端,其山之险特,堪称一绝。

    马鞍山  位于宫河镇西向3千米,面积约260万平方米。1958年开始拦沟打坝,封山治理,育苗造林。2006年总经营面积3500多亩,有各种林木30多万株,其中各类果树4万多株。坝里投放20多万尾鱼苗,最重的达5千克有余。夏秋至此,可避暑、观光、垂钓。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