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评价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谢邀!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二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顾衡对《两个幸运的人》解读,来回应十...
如何评价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二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顾衡对《两个幸运的人》解读,来回应十几个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论战何以难分胜负?(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224853622457205030 )》的最后谈到,他认为,货币只需要保持币值稳定就行。价格波动受由供需影响决定,货币不要抢戏,老老实实承担起交易媒介、计数单位和价值储存这三大功能就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增发货币,因为经济本身在增长嘛!如果说美国年GDP平均增长2%,那你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基本维持同步就可以了。弗里德曼的这个主张,就被称为货币主义。
这儿接着谈。
但是弗里德曼的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逻辑上的验证。与GDP增幅基本同步增发基础货币就能保持币值的稳定,这只是个符合直觉的推论。而直觉,是非常靠不住的。流通领域到底需要多少货币,这更多取决于货币流动的速度,而非货币的存量。
那为什么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还能在当时大体被接受呢?原因无非是三个:
一是被大萧条的通货紧缩给搞怕了。
二是只要满足公开、稳定、预先告知这三个原则,多印点钱就多印点吧,通胀的害处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被减轻。我们还是拿大柱子的那个大食代来举例子:如果他元旦就告知所有的商铺老板,以后每过一个月,他收顾客一块钱现金都会多给一分钱代金券,到12月给到1块1毛1,那商铺老板自然会跟着调整牛肉面和煲仔饭的价格。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大家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弗里德曼这个盯着GDP发货币的办法总比抽风好。大柱子往收银台一坐,今天是给顾客8毛6还是给1块2的代金券,完全随心情,这生意还怎么做呢?
弗里德曼的这个货币主义,让我想起了圣保罗。当年,有一个以弗所的年轻人给他写信,说老爸娶了个小后妈,美艳不可方物,把他折磨得茶不思饭不想,日子完全没法过,问他自己应该怎么办。圣保罗给出的建议是:“与其欲火攻心,不如嫁娶为妙。”意思是你自己赶紧找个媳妇得了。
圣保罗的这个建议,被罗素总结为:为了防止你偷蛋糕,我送你个面包。弗里德曼的观点也类似,为了防止美国政府随意乱印货币,完全没谱,那就允许你按照GDP的增速多印钱吧。
当然,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还有很多专业上的细节,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弗里德曼在研究美国货币历史的时候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传导到物价上,需要长短不一的时间,物价上涨与货币增量之间在短时间内很难同步。只有把时间放宽到几年,甚至十年这样的尺度,才能看出二者之间明确的关联。
质疑的声音
最近,很多人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提出了质疑。因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都喜欢大放水。但是货币量涨到天上去了,美国汉堡包的价格却一直保持稳定。所以好多人就宣称,弗里德曼的理论破产了。弗里德曼2006年就去世了,还不了嘴。所以我打算为他辩护两句。
首先,美国物价并不是不涨,只是没到时候。这不嘛,质疑弗里德曼的话音未落,美国的物价涨起来了。
其次,增加的货币,在投资端和消费端的分配并不是均衡的。
前面咱们在介绍《纸的文化史》的时候提到,以前你买一股股票,要给股票经纪人打电话,经纪人给你买了之后,会寄给你一张纸质的股权证。你哪天要把这股股票卖了,就得把这张股权证寄回给经纪人。可费劲呢!
咱们中国也经历过纸质股票的时代。万科最早的股票就是一块钱一股,王石拎着个麻袋到处卖。后来刚有电子股票那会儿,你也要到股票交易大厅买卖股票。
证券交易的电子化的成熟,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当一个人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脑买卖股票之后,证券的交易速度和交易频次就极大地提高了。
将在回复《《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这本书怎么样?》中接着谈,再#将一群友的我的直播观后感不断地和大家分享#:
陈老师的直播 观后感(一)
为什么最近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 所谓“去美元化”的现象?
原因①:由于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美联储实施了史上最快、密度最大的激进的加息政策(共加息了475个基点)→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流动性 大幅收紧!→各国手中都缺美元!→所以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美元之外的)本币结算。
举个例子:去年年初美国的利率是0.5%,现在变成5%了!(10倍)→这就导致了大量美元回流美国→海外(美国之外)的美元就短缺了!
原因②:(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某些国家无法使用美元结算(例如:俄罗斯),或者是减少了使用美元结算(例如:伊朗)。
原因③:凡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都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例如:加拿大(加元)和英国(英镑)→(两国进行贸易时)要么支付英镑,要么支付加币(本来就是可以这样进行贸易结算的!)。
当然,也可以用美元(中间货币)支付。因为美元锚定了世界上70%的大宗商品(后面有详述)。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如何评价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
这本书有两个译本,邓正来翻译为《自由秩序原理》,社科出版社翻译为《自由宪章》。国内比较有名的哈耶克译者包括邓正来,冯克利等人。邓正来的问题在于,翻译得准确而不好读——简单来讲,邓正来先生的文笔不太好。社科出版社是一本群翻的书,风格就比较杂,但是总的来说要更好读一些,也就是文笔好一些。但是也是参差不齐,前面比后面好。
这本书算是哈耶克集毕生所学,毕生钻研,特别是半告别经济学家身份,而已法哲学,政治哲学思想家的身份出现在学界以后,写出来的自己一生为之辩护的自由主义著作——应该说,无论是反对哈耶克,还是赞成哈耶克,这本书都绕不过去,必须读。
这本书最大的一个论断,还是在于哈耶克将西方传统分为了两个传统,一个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和盎格鲁撒克逊的经验主义传统——他无疑站在后者的立场之上,为个人自由主义辩护。比如哈耶克对休谟、对阿克顿勋爵,就非常赞赏。而像卢梭就是他批判的对象。
这个论断对中国思想界影响非常大,八十年代后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几乎都把这个作为西方思想的两种路径。
但是哈耶克的思想有其局限——
我不知道哈耶克如果现在还活着,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如此巨大,阶层的固化如此严重,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的世界?
一个更加平等而自由的世界应该是可欲的,并且是更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