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曾经跟随过几位名老中医抄方,自己也在医院工作近10年,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般用药能够精简确实还是应该尽量精简,用药最好还是根据辨...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曾经跟随过几位名老中医抄方,自己也在医院工作近10年,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般用药能够精简确实还是应该尽量精简,用药最好还是根据辨证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病情加减几味药材。不过目前用药味数偏多,和药材本身质量以及药典规定剂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谈谈药材本身,古代的药材多为野生药材,生长年限长,目前的药材多为人工种植,生长年限短,所以同等剂量下,人工种植的很多药材确实很难完全达到野生药材的药效,想达到相同的效果只能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药物味数。
再谈谈药典对中药量的规定,药典对中药剂量的规定是需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药典会在这两方面下经过慎重的权衡,给出一个合适的剂量范围。虽然仲景的经方药味不多,但按照汉代和目前的药物剂量进行换算,很多药物的用量都是很大的,部分药物的用量可能远远超过药典规定的剂量,但由于药典是临床用药的规范和依据,所以为了用药的安全性,虽然临床用方是按照经方的组成在用,但药物的剂量却远远达不到仲景记载的药量,这样就只能通过多加几味药材来增加方子的整体作用,确保用药可以尽量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我跟过的几位名老中医的经历来看,对于大部分患者,汤剂用药一般尽量控制在16味左右,少数病情比较复杂的病人,汤剂用药会到20味药左右,但我也见过一些祖传的老中医用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看了很多医生效果的不好的患者,这些用药比较多的老中医有时能起到常规用药达不到的效果。对于做丸剂或膏剂,一般药味数量会略多于汤剂。
总之,我认为组方用药还是尽量遵循经方和后世经典名方为主,少开大处方,我临床用药也尽量把药味控制在16味以内,复杂患者达到20味药左右,用药剂量尽量以药典为主。不过中医用药确实和自己学习和师承经历有关,没有绝对的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判的最主要标准还是疗效的好坏,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和更小副作用的医生,是更值得尊重的。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真正能够开大处方的医生是很过关的好医生。中药一个病光要君臣佐使,只十来味药。但是如果症状多就必须加减。还有人体是一个整体,有时候与汽车一样,活塞坏了又拉瓦又坏连杆又坏油底壳……。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也与机器一样,一个脏府有病牵连到五脏六腑。还要解决很多症状。我一般开过五六十味中药的,这个不是大处方,要一起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说很多人说中药没有效果,开几样药,只是一个小单方。怎么能够消灭整团整军的敌人。我海陆空一起上,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时间就是生命,慢慢调理,有时候病人不等人。比如一个肝硬化腹水,又要利胆又要修复肝细胞又要利水又要气血循环起来还要健脾开胃……。缺一不可!所以,能够开大处方的医生是好医生。乱开补药贵药的有一部分医生是为了利益。只要病人身体受得了的医生都是好医生!很多药不是乱加得进去的,明明一个阴虚火旺的,你加补阳的药肯定火上浇油。中医讲阴阳五行。中医生先要以道和德。这个处方本应该加利水溶石的,因为先把门静脉解决了才行,肝硬化最容易死亡的是胃出血,所以要注意轻、重、缓、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