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为什么会发生炸营?这种事不会只发生在古代,现代也同样会发生。例如几年前,某个人就曾在内地某个城市的地铁里上演过几次恶搞,在地铁尚未发车,车门还未关闭的时候,...
古代为什么会发生炸营?
这种事不会只发生在古代,现代也同样会发生。
例如几年前,某个人就曾在内地某个城市的地铁里上演过几次恶搞,在地铁尚未发车,车门还未关闭的时候,这个人突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去,并且故意装作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很快就有第二个乘客中了招,这个乘客误以为车里出了什么事,也慌不择路的跑出去,看着有连续两个人先后冲了去,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整个车厢里的乘客全都吓得跑了出去,甚至还影响了两头车厢的乘客。
毫不夸张的说,心理恐慌的传播力,甚至要比疫病、毒气的传播力还要迅速。而古代的这种炸营,就是基于这样的模式。

1854年2月,太平天国正丞相曾立昌率领7500名太平天国官兵从江苏北上,准备救援被围困在天津静海的太平军北伐军。3月,这支救援部队进入山东,由于山东境内的反清势力雄厚,加之贫困的环境让当地矛盾重重。看到有一支反清的太平军杀入山东境内,山东各地的民众和反清组织纷纷加盟涌入,白莲教、天地会、捻党、山东各地的民众,甚至还有领不到军饷的当地清军团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支太平军援军就扩军到四万多人,可谓是声势浩大。
可看似美好的局面,此时却已经埋下了致命的隐患,这支太平军虽然由7500人扩充到了4万多人,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正在不断着急向北前进的曾立昌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军队进行整编,他甚至允许新加盟的三万多人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编制入伙。
如此一来,一个搞怪的局面就形成了,4万多人浩浩荡荡的向北前进,但这支太平军却分成了多个兵团,除了自己原有的7500人之外,曾立昌可以向新加盟的多个兵团下达命令,可这些人听不听?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

三月中旬,这四万人马攻占山东临清,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数千名清军来到临清城外围,看到眼前有四万多敌人,这支清军部队根本不敢前进,只能远远的驻扎在外面。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数千人马虽然吓不住那7500名太平军,可看到清廷的政府武装过来,那三万多新加盟的人却提前吓破了胆。
毕竟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还包含了大量的老弱妇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政府军,别说是正面抵抗,他们连心态这一关都过不了。
3月21日的晚上,由于着实恐慌城外的清军,有数千名新加盟的老百姓已经压制不住内心的恐慌情绪,他们竟然强行破开城门选择出城逃跑。由于当时正值夜晚,混乱之下通讯也无法传播,这几千人的逃跑直接带来了更负面的连锁反应,旁边并未逃跑的其他新加盟的人误以为城外的清军已经发起了总攻,甚至有的人还怀疑曾立昌已经下令全军突围,在没有时间证实的情况下,他们也在第一时间选择了一块逃跑。

结果,几千人带跑了上万人,上万人带跑了三万多人,眼看着这些新加盟的人全部逃跑,原本心理素质极为强硬的那支由7500人组成的太平军也被这种心理恐慌所传染。尤其在周边逃跑的人不断传播的谣言之下,他们甚至也误以为统帅曾立昌已经下达逃跑的命令。看到全城的人都在逃命,他们也下意识的选择了逃跑。眼看着局面完全失去了控制,无奈的曾立昌也只能跟随大家一块逃亡,最终在清军的拦截追击下,曾立昌在半个月后身死人亡。
这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炸营事件,也是近代著名的炸营事件!
说到底,炸营的根本因素还是在于众人的惶恐,尤其是在通讯不顺畅的情况下,身边人的逃跑会加剧自己的心理崩溃,谣言四起的状态更会让很多人失去理智的判断力。当大家都产生“先逃跑再说”的心理状态时,炸营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古代为什么会发生炸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炸营,也叫作惊营。
说通俗点,就是全营(宿营地)因为某些因素的触发,突然出现盲目的集体行动。
最常见的就是,突然全营官兵逃离营地。
这主要出现在高度紧张的军队,尤其是是训练不佳、士气低落或者濒临失败的军队。
萨沙知道的炸营也不少。
其一,元末蒙古探马赤军
元朝地方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探马赤军。
这是以蒙古人为核心,编组大量其他民族精锐士兵的军队,平时用于镇守帝国的各省,镇压地方民变。
搞笑的是,探马赤军腐化速度极快。
到了元末,探马赤军几乎不能作战。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曾集中3万探马赤军,在沙河一线对付红巾军。
谁知道,红巾军还仅仅派了小股部队夜间骚扰,探马赤军就全军大乱。
该军官兵长久不作战,和普通农民军区别不大。
官兵误以为红巾军主力趁夜杀来,军营震动。
一个士兵先逃,带动同营帐其他几十名士兵一起逃,随后其他营帐士兵也跟着逃。
最终,全军无故奔逃,都以为主帅下达撤退命令,只是自己没有受到。
主帅也先帖木儿跑的比其他人都快。
第二天,红巾军惊讶的发现,当面3万探马赤军不见踪影,丢下堆积如山的辎重。也先帖木儿在后方收拢残部,仅剩数千人。
3万探马赤军,一次炸营就自我毁灭了。
其二,清军炸营。
太平军起兵初期,虽多次击败清军,然而在广西的军队只有二三千人。
然而太平军以客家人为主,凶悍好战,敢打敢杀。况且当时他们已经是叛逆,投降也是死罪。
所以在1851年,太平军和清军大将乌兰泰决战,地点广西象州的中平镇附近。
乌兰泰麾下主要是驻守贵州的绿营士兵。
这些士兵久不操练,毫无作战能力。因薪水微薄,他们平时多兼职给人打工,甚至做奴仆,也毫无战斗意识。
此次出征之时,一些绿营士兵不愿意送死,花钱雇佣当地流氓无赖充数。
这些流氓当然不愿意打仗,寻找一切机会逃走。
于是,双方刚一接触,6月10日太平军在凌晨开始攻击。由于清军有炮兵,太平军在正面射击,派出一股部队从侧面突袭清军炮兵营地。
结果,7个太平军战士刚刚冲入炮兵阵地,这里绿营兵不敢搏斗,一哄而散。
炮兵跑了,步兵也趁机跟着跑,中路看到侧翼跑了,也迅速逃跑。
最终,区区7个太平军战士一次突袭,整个营地清军1000多人就全跑了。
太平洋立即尾随追击,抓住跑得慢的清军奋力砍杀,清军更是大溃。
事后,乌兰泰在奏折中写到:“奴才在山下看的甚真,仅止七贼。以一千兵不及七贼,突出情理之外”“查共阵亡大小官员十五员,……共阵亡额外马步兵丁二百四十二名,广州驻防旗兵七名,受伤官兵四十四名”
看看,清军绿营兵就这种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