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立人临终前为何交代说不葬大陆,棺材不入土?李敖不服人,哪怕是蒋介石父子,也难入其眼。不过,李敖非常认可一个人,那就是孙立人将军。李敖评价孙立人:学历之深,无人...
孙立人临终前为何交代说不葬大陆,棺材不入土?
李敖不服人,哪怕是蒋介石父子,也难入其眼。
不过,李敖非常认可一个人,那就是孙立人将军。
李敖评价孙立人: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
就是这么一位将军,临终前交代家人:不葬在中国大陆,棺材就不入土!
孙立人将军有着怎样的辉煌经历?
为何说出“不葬中国大陆,棺材不下土”的话?
一、孙立人将军的辉煌经历

1、清华学霸
国民党的将军当中,如果要论学历,比孙立人高的暂时没发现。
虽说张灵甫是北大才子,但孙立人不仅在清华读了土木工程系,还留学美国读了普渡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
这还不算,他还读了被誉为“南方西点军校”的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要知道,美国著名五星上将马歇尔也就读于这所学校。在美国,这军校绝对不孬。
学业上面,国军将领当中无人能及孙立人。
而在上清华期间,孙立人还曾为国争光。孙立人个子很高,擅长打篮球,他是清华大学篮球队的。
1920年,孙立人带领的清华篮球队获得了华北大学联赛冠军。
当时,他仅仅20岁,青春鼎盛。
1921年,孙立人被国家队召入队中。当年五月,在上海举行的远东国际篮球赛中,球队力克菲律宾队、日本队,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篮球赛的冠军。
如果,你只是认为孙立人只会读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抗战名将

1928年,孙立人从国外归来。
其实,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他可以不回来的,以他的能力在美欧谋个出众的职位,显然不是难事。
但是,心怀祖国的孙立人还是回到了中国。
先是干了两年的培训工作,1930年进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担任了侍卫总队的副队长。
这个职位,对孙立人来说也是“鸡肋“般的存在。
1932年,孙立人加入了宋子文成立的税警总团,成了一名小小团长。
当时的宋子文作为财政部长,很受蒋介石器重。当然,不器重不行,这是大舅哥。
这支部队,清一水的美式装备,高级军官主要以留学归来的为主。连宋子文都没想到,这支队伍后来能有那么大可塑性,能名扬海内外,能培养出孙立人这样的虎将。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税警总团的两个团作参与到了战争中,前期归十九路军指挥,后期编入第五军。
战争中,这支部队展现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战争中牺牲很多,甚至,税警二团的二营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这一战,打出了气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淞沪会战中,孙立人带着团队,趁着夜色破坏敌人的浮桥,遭到了小鬼子炮火的轰击,全身被炸13处,一度处于奄奄一息,昏迷整整三昼夜。
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损失很大。
按照一般怂人的标准,受那么重的伤了,归家养老得了。而孙立人在伤愈后马上归队,一刻也不耽误,他不想错过任何保卫国家的重要时刻。
参加保卫武汉的战斗中,孙立人立下两次功劳。从此,在军界声名鹊起。
不久后,孙立人重建税警总团,并担任了税警总团长。
1941年12月,迫于各种压力,税警总团的很大一部分兵力划入了国军正规军序列,成立了三十八师,而孙立人就是该师师长。
从1942年开始,孙立人带队进行远征,进入缅甸大地。在这里,孙立人发挥极其出色,和欧美军队配合良好,给予了日军极大的打击和重创。
在战争中,因为表现极其优秀,孙立人在38师的基础上组建了新一军,升任为新一军军长。
据统计,在军一级的单位中,对日军造成最多伤亡的就是孙立人将军。
外国人非常赞赏孙立人,称其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而因为突出表现,孙立人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云麾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颁发的“帝国勋章”。
能被三个国家授予勋章的,国军当中实在没几个,孙立人算一个,廖耀湘算一个。
孙立人将军是真正的“抗战名将”,没什么水分。
3、孙立人被软禁33年

孙立人最出彩的时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在缅甸大地。
但是,内战爆发后,孙立人表现泯然众人矣!一是,他不是嫡系,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度不够;二是干涉的“奶奶”太多,放不开;三是,东北的解放军水平很高。
于是,孙立人早早去了台湾,配合陈诚营造台湾这个退守点。
后来,蒋介石等人偏安一隅后,孙立人成了台湾防卫司令,后担任陆军总司令。
不过,孙立人和美国人关系不错,于是被蒋介石各种质疑。
1955年5月,蒋介石听说孙立人的下属要兵变,开始采取了行动。8月,孙立人要辞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10月,孙立人被软禁。
这一软禁,直接软禁了33年,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才被释放。
半生时间都是在软禁中度过,其中苦闷,实在是无法向人说。
国军将领中,软禁时间最长的就是张学良,其次就是孙立人。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湾。
临终前,孙立人对后人交待道:不葬在大陆,棺材就不入土!
为什么会这样说?
二、孙立人说“不葬大陆,棺材不入土”的原因

1、孙立人是爱国的
孙立人是个爱国将领,如果不是,不会从美国返回到国内的。如果不是,不会在抗日战争期间拼命的。如果不是,也不会带着远征军跑到缅甸的。
对于一个爱国的将领来说,祖国大陆才是唯一的归宿。
2、孙立人的很多战友都在大陆埋葬着
孙立人很长时间内都是国军新一军的军长,而新一军将士的公墓设在了广州白云山马头岗。
而在这里,孙立人曾划了块地方,对属下说:我百年之后,就葬在这里。
战场上的感情是一种特殊感情,为了一个命令,为了一份友情,献出的是一个生命。
所以,孙立人选择和远征的新一军将士们在一起,合乎情理。
其实,我军高级将领们,是用另一种方式将骨灰撒在战斗过的大地,比如王震的骨灰撒在了天山,粟裕的骨灰撒在了他战斗过的几个省,徐向前的骨灰撒在了大巴山、祁连山等地。这是和牺牲的战士们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孙立人选择葬在大陆的广董新一军军公墓,很正常。
3、台湾是孙立人的伤心之地
台湾是孙立人的伤心之地,他在台湾总过四十二年,其中的33年都是在蒋介石父子的软禁中度过。
台湾给他留下的更多是悲伤。
对于台湾,孙立人既没有故乡的感觉,也没有美好的过去,所以,孙立人提出归葬大陆是符合人的心理的。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八年了,但是,孙立人将军带领团队参加一二八抗战,带领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的那一幕幕,中国人还记得,永不会忘记。
孙立人临终前为何交代说不葬大陆,棺材不入土?
风云才略已消磨,其余尊前百感何。吟到恩仇心事涌,侧身天地我蹉跎。
这是冰心集龚自珍的绝句为孙立人写下的悼念文,从文中我们不难感受出,冰心对于孙立人的高度赞赏,以及对于这位将军离去的叹息。
凭心而论,对于绝大多数的现代人而言,我们也许只听过孙立人的名字,却并不了解他的传奇过往。

其实,这位将军的一生充满着坎坷,他不仅仅有打日本人的光辉战绩,其实也有了不起的学术生涯,还有那让人悲哀的人生结局,他的故事远比我们了解的更加波澜壮阔。
孙立人,出生于1900年安徽庐江县的书香世家,由于家庭条件良好,而且读书十分上进。因此,在1914年,他就以安徽省第1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作为那个年代的高考状元,孙立人不仅仅有聪明的大脑,同时也有强健的体魄。
文献记载,孙立人十分热爱体育运动,曾经参加了第3届远东运动会,在篮球场上迅猛如飞,被人们称之为飞将军。

其间,他在决赛中击败日本队荣获冠军,成为了当时清华学子的偶像。当时的报纸更是评论:中国在篮球场上把东亚病夫扔进了太平洋。
就是在这么传奇的经历中,孙立人于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又前往美国留学。他先是获得了普渡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又投笔从戎,考入了弗吉尼亚军校。
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军事指挥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跳跃,但孙立人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而且,他不仅适应了其中的转变,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事理论。
他当时凭借着那惊人的天赋和对军事的理解,居然和巴顿一起成为弗吉尼亚军校在当年最杰出的两位校友,其业绩更是被列入到了弗吉尼亚军校使馆中。

有着如此出色的成绩,孙立人自然不会甘于只在沙盘上指挥,他想到了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所以在毕业以后就回国入伍。
历史给了他表现的舞台,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1941年,蒋介石将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而这支德械装备师就被交给了新任师长孙立人。
拥有着最高超的军事理论,而手上又拥有着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孙立人的内心自然是踌躇满志。不过,这种强强联合的组合却并没有在国内作战,而是要前往缅甸和同盟军开辟新战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在当时的国际上,中国军队比较不堪,而在东南亚战场,日本人的强悍让英法都感到胆寒。然而,孙立人却扭转了这两个观念,1942年,远征军在同古歼灭了日军5000余人,创造了日军在东南亚遭遇的第1次大失败的记录。
此举大大地鼓舞了同盟军的士气,但同样也激起了日本人的凶性,因此随后日军在仁安羌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扑。在这场大战中,英军部队被团团围困,同盟军数次组织援救,都未能成功。
就在这困局之际,孙立人带着新38师以强行军的方式抵达前线,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孙立人以唯一的装甲兵团第十三团抢占高地,从侧后方攻敌不备,结果两天时间歼灭了日军第33师团主力1200多人,不仅击溃了日军的封锁线,而且还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多人。

面对这场空前的胜利,破旧的英军泪流满面,对中国军人纷纷亮大拇指。而史迪威更是拍手称快,直呼:(孙立人)这家伙太有种了,是个货真价实的军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孙立人。
毫无疑问,孙立人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望,而他本人也获得了空前的荣誉,期间他得到了英皇授予的帝国英雄勋章和美国罗斯福授予的丰功勋章。那一刻,孙立人和他的远征军在国际上无人不晓。
然而,后来的历史大势掩盖了这些荣誉,伴随着盟军的全面溃败,孙立人指挥的远征军被迫撤退,期间有4万多人在原始丛林中饿死病死,但即使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新38师还是历经几十次血战,用血肉铸成防御体系,掩护英军向印度方向撤退。

可以说,孙立人通过这几场大战证明了自己,他也被很多人誉为名将。然而,等到抗战结束以后,他从国外的战斗转为国内的战斗,这一次转变却没有让他再续辉煌。
刚开始的时候,孙立人被任命为“天下第一军”的新一军的军长,拥有相当强悍的实力。但可惜,因为他和史迪威的关系所以被蒋介石排斥。
而且,因为他的部队底子是税警总团,所以部队遭到了革命军队的排斥,他本人更是被黄埔系拒之门外。如此一来,孙立人在国民党军部的发展越来越艰难。

不过,给孙立人当头棒喝的还是我党的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孙立人迎来了人生最糟糕的年份,在林彪的带领下,强悍的新一军从雄鹰被打成了狗熊,被我军调侃为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每次接战必然失败,甚至连主力都被击溃。
在这种困境下,孙立人的兵权被剥夺,只能担任一个陆军训练司令的虚衔。
但这还没完,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蒋介石的政权也是江河日下,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孙立人被短暂的启用,曾经担任陆军总司令。
然而,因为孙立人在国际上的呼声很高,甚至一度被美国想要以孙代蒋。如此一来,他又遭到了蒋介石的打压,甚至随着事件的发酵,他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开启了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

他当时被安排在一个占地495平方米的平房里,身边随时有6位便衣看着他,任何活动都需要经过批准。
从国际上的中国军神,到如今的阶下囚,孙立人的内心无疑是苦闷的。
而且最让人绝望的是,这种苦闷的期限是33年。33年是很多人的一生,足以磨平所有的锐气,消灭一个人的精气神。就这样,孙立人从炯炯有神的战场传奇,到1988年获得自由后的耄耋老人,他的大半人生就这样被葬送了。
不过,他的人生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因为随后他的旧属热烈地为他筹办了90大寿庆典。
在那场热闹的庆典中,李登辉和行政院长等人都纷纷前来致意,3000多位将领就和部下齐呼拥戴孙立人的口号。在这一声声呐喊中,老将军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老将军的精气神早已消磨殆尽,在1990年于台中病逝。
在去世前,老将军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其间有过快意人生,也有过军事上的屈辱,当然还有被囚禁的悲哀。但到最后,老将军只留下了两句遗言:不葬大陆,棺材也不入土。
对于这位将军的人生,也许李敖说得对: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其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