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轰炸机为什么难造,为什么轰炸机这么难造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3-17 02:00:24 浏览量(来源:小傅

    [摘要]轰炸机为什么难造?现在所说的轰炸机,一般情况下专指战略轰炸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目前只有美、俄拥有。是的,2023年了,我们仍然无法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

    轰炸机为什么难造?

    现在所说的轰炸机,一般情况下专指战略轰炸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目前只有美、俄拥有。是的,2023年了,我们仍然无法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这是因为,造轰炸机实在太难了。

    现在,一款战略轰炸机,它的研发难度,超过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战略核潜艇、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因为,这些武器,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靠着盟友一定程度上的帮助,靠举国的力量,是可以研发出来的。

    但是战略轰炸机,只有美俄这两个超级军事大国才有。

    战略轰炸机,要执行中远程轰炸任务。同时,要拥有核常兼备的能力。既可以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又可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

    要满足这些作战任务,就决定了战略轰炸机会有非常高的门槛。

    高到什么程度呢?

    一、航程要远,1万公里是基本门槛!

    战略轰炸机是要执行中远程轰炸任务的!在1万公里航程的情况下,考虑到返程的情况,作战半径就只有5000公里左右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跨个洋、跨个洲,都十分的捉襟见肘。

    我们的六爷(轰6K),不停地改进,最远的情况下也只有8000公里的航程。如果是作战状态,携带大量弹药的情况下,能有30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已经是很不错了。很明显,我们的六爷,在航程上,达不到战略轰炸机的要求。

    二、载弹量要大!

    毕竟是价值几十亿的作战飞机,拉一堆手雷去敌人头上乱扔,明显杀鸡用牛刀。

    所以,战略轰炸机上的武器弹药,杀伤力要很大,这样才具备性价比。

    核弹就不用说了,特殊情况。

    普通炸弹,单枚杀伤力十分有限。飞几千公里,炸一个小信号站、炸一座小桥,明显不划算。所以,这就需要飞机尽可能多地搭载炸弹。

    而现在的炸弹,为了命中精度和生存能力,也需要挂载相当比例的导弹。导弹很大一部分重量是弹体和燃料的重量,真正形成爆炸杀伤的弹药比不上其他航空炸弹。

    大家看一下导弹弹体和飞机机身大小的比例,就知道飞机载弹量有多难提升了。

    三、飞机本身要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

    随着现在各国防空能力的不断提升,普通的战略轰炸机,生存能力越来越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上采取两种方式,来提升战略轰炸机的生存能力。

    一种是以俄罗斯图160为代表的超高速突防路线。一种是以美国B2为代表的隐身突防路线。

    所以,综合来说战略轰炸机之所以难造,是因为要兼顾超远航程、超大载弹量、超强突防能力。

    看起来好像并不难,做大做强就可以了。

    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具体做起来,难度远超想象。

    具体有多难呢?我列出了六个方面的难点!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

    一、大推力的军用涡扇发动机十分难造。

    本身这世界上能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就屈指可数,而要让发动机达到军用的大推力的标准,更是难上加难了。

    战略轰炸机为了满足作战需要,必需要达到超远航程,超大载弹量。首先,就要让飞机的弹仓足够大,油箱足够大。这样一来,飞机的机身就要足够的大。

    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来看一组B52战略轰炸机的数据。

    B52,机长49.05米,翼展56.39米,机高12.40米,机翼面积371.5平方米,最大载油量179430升(带副油箱2个),即约135吨,飞机的总起飞重量221.35吨,可载弹27吨。满载状态可飞行10000公里,飞行速度1000公里/小时。

    想让如此庞然大物飞上天,必须要有大推力的发动机。而大推力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目前也只有美俄能造。

    中国的大推力发动机,也是最近几年才有初步的成果,也只是小批量试装在运20,歼20,歼10等作战飞机上。

    因为军用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航空发动机由比较大的组件是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四个部分,实际上,零配件数量高达3万个,许多零配件的加工精度要达到0.001MM。然后这3万多个精密零件,要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大家想一想这难度有多大!

    精密加工就完了吗?不止!

    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内部工作温度高达1900度!而钢铁的熔点才1500度左右。

    而对涡轮叶片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耐高温,还要有超高强度。因为,发动机内部温度太高,需要从外吸入冷空气,这部分冷空气,要通过涡轮叶片的内部空间进入。所以,涡轮的叶片做成空心的。从外形上看,每一片涡轮的厚度大概是一部手机的厚度。

    一般来说,涡轮叶片每分钟的转速高达15000转,每秒钟转250转!如此高的转速,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有多大?相当于在这个只有手机厚的空心涡轮叶片上吊25辆小车!

    一般来说,要想研制性能优异的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除了要做到推力大,还要使自身重量比较轻,才能造出推重比更高的发动机,才更能符合要求。否则的话,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有很大一部分被自身的重力给消耗掉,那用在飞机上的推力就少了,就不符合要求了。

    所以,军用发动机的材料,既要满足超高温,又要满足超高强度,又要使得材料自身轻量化。

    大家想一想,需要多高的金属材料冶炼水平和加工工艺,才能研制出如此高要求的航空发动机。

    还不止于此,军用大推力航空发电机,还要经过一系列的风洞测试,计算其推力。推力不够,推倒重来。这都不算什么,常规操作。更严苛的是,还要对发动机进行砸鸟测试和砸冰雹测试,以应对复杂的外部飞行条件。

    基本上,一款发动机测试成功,都要有几十台试验型发动机被砸坏。这里面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是难以想象的。

    二、大飞机机身难造,作战用的飞机机身更难造。

    前面说过,战略轰炸机想要超远航程,超大载弹量的话,需要发动机的推力足够大,也需要发动机自身比较轻,推重比要比较高才可以。

    同样的飞机的机身,也要足够轻才可以。因为,机身材料如果太重的话,相同推力的情况下,载弹量自然就小了、航程自然就缩水了。

    战略轰炸机,在高速飞行的时候,要能够承受巨大的空气按摩力对机身造成的冲击。而在经年累月的飞行中,也要解决机体老化,金属疲劳之类的问题。

    所以,飞机机身的材料需要用到钛合金、碳纤维以及其他复合金属之类的金属。这样,才能满足高强度、轻量化、抗金属疲劳的材料。

    以B52轰炸机来说,B52轰炸机的整个机身除发动机机舱是钛合金外,其他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到目前为止也是非常尖端、非常昂贵的化工复合产物。可以说,目前为止,能集齐这些材料的只有美国自己。因为,这些合金,是以什么样的比例,什么样的冶炼方式制成的,他国根本不可能知道。

    而且整架飞机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一个螺钉也没有使用,全是通过高压压铸拼接而成。这项工艺同样也是对制造业要求极为苛刻,制造外壳的要求意味着即便把图纸拿过来了,也无法复制第二架B52轰炸机出来。

    三、要考虑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B52战略轰炸机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到如今已经过时。因为其既不具备隐身功能,也不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在现代战争中,面对各国的天上和地面的防空火力,B52就是一耙子的存在。

    但就是B52这样已经过时很久了的战略轰炸机,世上除了美俄,还是没有其他国家能造得出来。

    而现在如果有某个国家去研发战略轰炸机的话,自然不可能研制这种既不隐身,又不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的轰炸机了。

    如果是隐身战略轰炸机,则对整体的气动布局要进行颠覆性的设计,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对雷达波和红外线的反射面积。同时,还要研发先进的适合飞机的隐身涂料。

    如果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是要对机体的气动布局进行优化。同时,要用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的材料来制作机身。因为超音速飞行状态,空气摩擦力的冲击会更大,也需要机身更轻才有可能飞得更快。

    但是,不管是隐身战略轰炸机,还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其研制的难度,又远远高出B52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不管走隐身突防路线还是超音速空防路线,飞机本身也要具备探测敌方战机和导弹的能力。本来已经很不灵活了,自身又不具备空中格斗能力,所以,具备探测敌方战机和导弹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当然,大家都不想死,这个常规装备,大家都会装——雷达。但是,要保证自己的雷达不被侦测,要用到性能比人家先进的。

    同时,又要保证自己的无线电通讯不被对方侦测。

    ……

    以上的这些,对于没有研制过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听起来感觉像听天书一样!

    这,也太难了吧!

    四、战略轰炸机要研发先进的飞控系统。

    飞控系统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其实就跟我们开车时所说的操控性能差不多。

    比如,转向,加速,减速的问题。

    飞机的话,就更复杂了,还包括爬升、降低飞行高度、机动规避等问题。

    如果是民航飞机的话,基本上就是起飞、巡航、降落。

    而如果是战略轰炸机,就需要考虑起飞、低空突防、高空突防、超音速突防、投弹或发射导弹、投弹后重量骤减又引起飞行姿态一定程度的变化、然后又要进行空中大角度折回、规避敌方导弹袭击、返程、降落等多种操作。

    有时候战略轰炸机要执行空中加油,这对飞控系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还有,有时候轰炸机要搭载外挂武器,使得飞控系统又更复杂了一些。

    我说都这么复杂,更不用说操作了。

    如果是战斗机,轻便灵活,倒也不在话下。但这是一两百吨重的超大飞机,其灵活性与机动性远不如战斗机,所以,必须要借助更为强大、先进的飞控系统,辅助飞行员完成操作。所以,战略轰炸机的飞行控制,要比战斗机难很多。

    五、要搭配先进而又复杂的武器系统。

    一款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在武器系统方面,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深入敌方腹地,投掷精确制导炸弹;

    2、在敌人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

    3、投掷核炸弹和发射核巡航导弹,这些又有别于常规武器,武器系统更为复杂;

    4、执行远洋任务,发射反舰导弹。

    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比战斗机笨重很多,执行的任务却又比战斗机危险性更大,作战任务也更复杂。

    一架飞机,在空中的一次异常气流就可能引起机体剧烈颠簸。而炸弹的投掷、导弹的发射对机体的稳定性的考验,比起异常气流,要大上几千倍都不止。

    所以,造战略轰炸机,又比普通的民航大客机难上N倍。因为,战略轰炸机不是大就可以了。

    六、掌握先进战略轰炸机技术的国家,对技术严密封锁。

    在国际军售市场上,五代隐身战斗机可以买到;常规动力航母可以买到;核潜艇可以买到;洲际导弹可以买到。唯独有两样,买不到。但是,战略轰炸机买不到。不要说买,相关的技术,也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

    北极熊再穷,也不会卖图95/图160这些镇国重器。

    而美国的B2,卖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为了防止技术泄密,甚至装了自毁装置,以防飞机在他国迫降,造成技术泄密。

    这样一来,买不到,自然就无法仿制。

    相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只看外形就能逆向仿制的。


    综合全文:

    战略轰炸机的难造,我列出了六个难点。是的,看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随着东方巨龙的崛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克服战略轰炸机的技术难关!

    轰炸机为什么难造?

    我要是说,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最难造的军事装备,估计肯定会有人反驳我的。不过我想说,这也许就是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目前世界上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其实只有两个:俄罗斯和美国。

    当然了,俄罗斯的产品那还是继承了苏联得来的。可以想象的是:连英、法这样的军事强国都与战略轰炸机无缘。

    我们家倒是有一款轰炸机轰6,,目前好像发展到了轰6K系列了。不过说到底这也是苏联50年代的产品,我们自己也还是没有完全地掌握——制造轰炸机的技术。

    目前世界上主流轰炸机大概有这么几款,俄罗斯的:图160、图95;图22;美国的:B52、B1B,还有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隐形战略轰炸机B2了。

    不过B2轰炸机由于价格实在是太高、维护费用实在是太大,美国人目前也仅仅持有21架左右。试想一下,连美国人都玩不起的装备,全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研发出来、装备起来、玩得转呢?

    不过这款B2轰炸机确实有点猛,战力那是杠杠的,据说美国人要一次性出动21架的话,可以把全世界90%的国家打的灭了国。当年轰炸我们南联盟大使馆的也就是这款:B2隐形轰炸机了。

    废话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战略轰炸机到底有哪些硬性标准呢?二是,为啥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能够制造战略轰炸机绝对是:一个国家军工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强大表现

    很多人也许觉得轰炸机有什么难造的,二战的时候好像几个参战大国都有这个东东了,例如:美国人当时就制造出了B29轰炸机了。

    我想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目前世界上对战略轰炸机的参数标准是有共识的。不是说你造的是战略轰炸机就是战略轰炸机了,是有一个潜在的标准的。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B2的参数吧:

    B2搭载了4台通用公司生产的F118-cE-100涡轮发动机,在不用二次加油的情况下可以飞奔12000公里。

    B2轰炸机的载弹量堪称恐怖:达到了创记录的22680公斤,也就是说一架B2可以运载22.68吨的炸弹。B2还是一个核常兼备的轰炸机,它不光能搭载常规炸弹和导弹,还能搭载核武器的。

    当然B2除了这些关键指标很猛以外还有一个核心指标——人家可以隐形,也就是雷达是很难探测到的。在隐身性能上,作为一个20"50"5(米)的一个大家伙,B2由于使用了最先进的磁性吸收涂料,在雷达上只有0.1平方米的大小。

    我们除掉隐形这个指标不说的话,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两项核心指标:一是,航程要足够远,起码在不二次加油的情况下要达到5000公里以上;二是,载弹量要足够多,目前公认的应该在15吨以上。

    要是按照这两项指标综合评判的话,目前世界上只有三款轰炸机达到了载弹量的标准。他们分别是:B-1(载弹量超过20吨),B-2(载弹量17吨)以及俄罗斯的图-160(载弹量超过20吨)。

    如果再把条件放宽一点的话:还有B-52和图-95(载弹量不足15吨,但航程超过10000公里)两款老式战略轰炸机;我们家的轰6最大的问题就是载弹量不足,还不到10吨跟图22M系列差不多。

    总之一句话,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标准应该是:载弹量超过15吨、不二次加油的情况下航程起步在5000公里以上。当然还要能做到核常兼备,也就是既能常规打击也能进行核打击。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多的不说了,看看世界上就两个国家真正造出了战略轰炸机,大家应该就知道:造这个玩意的难度了。有些事情不是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就是拿一架原型机过来,让你照葫芦画瓢估计也没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为啥战略轰炸机就这么难造呢?

    前面已经说过了,战略轰炸机那是有指标的,仔细一看这指标也很简单:载弹量和航程了。不过要想达到这两个指标,难度基本和登天有得一拼了。

    第一个问题:载弹量大的话,那就必须保证轰炸机的体积要足够大

    战略轰炸机必然是个大飞机系列了,试想一下你造的飞机不够大的话,怎么保证载弹量达到15吨以上呢?大飞机有多难造就不用我多说吧!大家随便哪个机场去看看:航道上停的飞机都是哪个国家的就一清二楚了。

    轰炸机这么大的家伙要上天,就必须要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这质量一定要做得足够的轻,要不然就飞不起来了;

    二是,这机身还要非常牢固,要不然容易解体。由此就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复合金属与碳纤维材料。

    首先在材料学这一块估计就淘汰了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了。这种复合材料不是一撮而就搞出来的,是需要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以后才能研究成功的。这要花多少钱、这要花多少时间,一般的国家也就玩不起了。

    你还不能光保证飞机能飞得起来、在空中不解体,你还要保证飞机能够顺利地降落。这样一来对飞机的轮胎、各部分、各部件的冲击力都要算得无比准确。

    试想一下,200多吨、时速上千公里的大家伙直接着陆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全世界能够造出战略轰炸机机体的国家估计一定不超过五个。

    第二个问题:战略轰炸机上天了以后不是搞运输的,那是要战斗的

    战略轰炸机上天以后不是用来搞运输的、不是跟民航飞机一样运载游客的。战略轰炸机上天以后那是用来打仗的、用来攻击别国的。往往战略轰炸机到达的地方就是战场了,敌国的飞机那是一定会升空拦截的。

    这样一来,战略轰炸机的操控系统就一定要灵活、一定要先进,要不然就成了别人的靶机了。不得不说的是,飞机越大、操控系统越复杂、稳定性越差。如何研发出超一流的操控系统估计又会难倒世界上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了。

    目前战略轰炸机的主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看家本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飞得绝对快、另外一个就是要隐身。

    这很好理解,飞得快那么敌人就追不上、或者投了弹就能跑;隐形就没啥好说的了,敌人发现不了那不就万事大吉了。

    现在俄罗斯和美国有两款战略轰炸机就是走的不同的方向,例如:B2走的就是隐形套路、图160战略轰炸机走的是速度快的套路,他的速度达到了2马赫(时速2500公里左右)。

    同样的问题,试想一下全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得到呢?

    第三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制造那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这个制造发动机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别说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了,就是汽车发动机都有无数国家至今也没有造出来。

    发动机被称为是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估计就是工业之花王了,那么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估计应该叫:工业之花神了。

    发动机有几个核心参数:一是,材料要耐高温;二是,各零部件的配合要天衣无缝;三是,使用寿命要靠谱;四是,推重比要高,也就是发动机自身重量与所产生推力的比值。

    我就问大家一句:目前高精度、高精密的数控机床的制造难度有多大,大家应该都知道。如果大家要是在工厂上班,特别是高精度加工企业上班的话,看看数控机床的品牌和产地就一清二楚了。

    最后我想说,战略轰炸机的制造难度一点也不比光刻机简单多少。这款武器一定是超级大国才能够玩得起、玩得转的,不是某些国家想玩就能玩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