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在这样的乱世之下,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柴荣为什么改姓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3-07 10:00:24 浏览量(来源:小周

    [摘要]在这样的乱世之下,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十国少有的英明之主。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

    在这样的乱世之下,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










    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十国少有的英明之主。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了,然而在他死的时候,却选择了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结果我们都清楚,最终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了柴宗训的皇位,建立了大宋一朝。

    其实啊,柴荣还是很厉害的人物,那么他也知道五代十国期间的混乱,他所在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黄袍加身夺的皇位。

    既然如此,柴荣更加应该明白,让这么一个小孩登基,问题只会越来越多,风险是很大的。那么,乱世之下,英年早逝的柴荣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儿子做接班人?

    周世宗柴荣一生共有七名儿子,长子柴宗谊,次子柴宗诚,三子柴宗諴都在柴荣生前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所以,当时的长子就是柴宗训,不管他年纪多大,也是老大了,让他接班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嘛,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呢?

    很多人借着郭威与柴荣之间的关系说事,但这是两码事。

    柴荣的确是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并最终传位,但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简单,你以为郭威愿意?只不过他没有儿子,他的亲儿子也是当年都被后汉皇帝给杀了。如果有亲儿子,哪怕这个孩子一岁,郭威打死也不可能立柴荣为接班人。

    另外一点就是很多人认为柴荣是明君,既然如此,就不能只考虑传位给自己儿子,毕竟是乱世。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第一,柴荣也是普通人,人家有儿子,但因为乱世,就不能传位给自己的亲儿子,这是什么道理,如果他儿子柴宗训一切顺利,并没有赵匡胤这个事,到时候谁负这个责任。谁对柴宗训负责?谁又能知道赵匡胤会造反呢?

    第二,柴荣是英年早逝,他死的时候才39岁,如果不让柴宗训接班,那么让谁接班呢?随便选个大将?可以说柴荣没有合适的接班人。

    第三,柴荣病重的时候,为了自己儿子,也的确做了一些安排,尤其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夺了郭威的女婿张永德的军权,提拔了赵匡胤等人,还安排了安排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辅佐幼主。在柴荣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不过这也是他无奈的选择。

    在这样的乱世之下,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

    其实柴荣本人也很惆怅啊,他本来一共有7个儿子。可是姑父郭威造反以后,柴荣前面3个年长的儿子,全都被后汉汉隐帝给宰了。

    这么一来老四柴宗训就成了年纪最大的一个儿子。其实郭威也很惨,他为数不多的2个儿子,也被汉隐帝给灭了。

    所以郭威才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自己不争气,只活了39岁。而老四柴宗训当时才7岁,这能怪谁呢?剩下3个儿子,就别提了,幼儿园大班还没毕业呢!


    一、有儿子不传给儿子,那才是傻子。

    虽说当时是乱世,但是后周的实力强劲。柴荣本人很努力,在他的努力之下,后周打服了周围一票邻居,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北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说柴荣在这种情况下,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很正常。相对于郭威来说,柴荣本身就是外人。所以他明白自己对郭威的那种感觉,始终跟父子之间是不一样的。

    有儿子的情况下,柴荣当然要首选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让儿子继位的好处自然是非常多的。

      首先,让儿子继位,可以保证自己的血脉,能够继承自己的江山。辛辛苦苦一生,最后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其次,让儿子继位,可以给自己善后。你让其他任何人继位,人家未必就真心实意对你们家好,甚至可能会清算你过去的过错。再者,让儿子继位,可以保证自己这一脉在这个王朝的地位。如果换其他人,其他人也有父母爷祖,他们会把这一大帮子人追封为帝,那你老柴家就没什么存在感了。毕竟老郭家就是这么个情况。

    由此可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柴荣都必须要把皇位传给儿子。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那他还费那个劲,那么努力干嘛呢?


    二、柴荣有良好的托孤布局。

    至少在柴荣看来,他的安排是相当到位的。柴宗训登基的时候,才7岁,显然不足以治理朝政。因此柴荣必须要给他安排一套辅佐班子才行。

    首先柴荣直接任命的托孤大臣,只有3名文臣,他们分别是:宰相魏仁浦和参知枢密院事范质、王溥。

    这3个人手里是没有兵权的,但是他们的地位崇高,手握朝政权柄。可以帮助柴宗训治理朝政,约束武将。

    其次,柴荣还安排了3位武将,掌握朝廷兵权。他们分别是:左骁卫上将军吴廷祚,检校太尉韩通,包括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他们3个主要掌握禁军军权,是朝廷直接统辖兵权的3位大将。他们必须要听3位托孤大臣的,但是彼此之间,又能够互相协作。


    再者,柴荣还安排了3位封疆大吏,他们分别是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他们三个平时主要负责防范契丹、北汉、南唐各处的外敌。可是同时也可以作为掣肘禁军的重要力量。

    在柴荣的设计中,托孤文臣不具备叛逆的实力,而手握禁军的武将,可以互相牵制。同时禁军又和封疆大吏们互相制约,这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托孤布局了。

    既然有如此好的托孤布局,那柴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大家不出岔子,至少可以保住后周当时的局面。


    三、历史上托孤成功的案例并不少。

    从情感角度,柴荣当然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可是自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历史上没有托孤成功的案例,那柴荣或许也不敢轻易尝试,问题是历史上的确是有类似案例的。

    第一个成功的案例,便是周武王托孤周公旦。周武王灭了殷商才不过3年,他就去世了。因此周成王上台的时候年纪还很小。

    这个时候周武王把儿子周成王托付给了弟弟周公旦。后来我们也看到了,周公旦励精图治,等到周成王年纪大了以后,又把江山还给了周成王。

    第二个成功的案例,则是汉武帝托孤霍光。汉武帝晚年逼死了太子刘据,其他几个儿子又不争气,唯一看得上眼的便是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当时汉昭帝刘弗陵才不过8岁,霍光辅佐期间,虽说独揽朝政,但是的确没有做亏待过汉昭帝的事情,勉强也算是成功的托孤。


    第三个成功的案例,是刘备托孤诸葛亮。这是千古以来最成功的托孤案例了。当时同样是战乱年代,而刘禅虽然已经17岁了,可执政能力和柴宗训基本相当。

    因此在诸葛亮呕心沥血的12年辅佐下,刘禅逐渐有了执政能力,所以刘禅成为了三国期间,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

    有这么多成功的托孤案例摆在这里,柴荣为什么就不能相信,自己也是那个幸运儿呢?所以柴荣把皇位传给儿子,是抱有这方面幻想的。


    总结:柴荣也没有亲兄弟。

    如果不传给儿子,那就只能传给兄弟了。赵匡胤有个亲兄弟赵光义,所以皇位就到了赵光义手里。那么柴荣有亲兄弟吗?不好意思,还真没有。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无子,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为世宗。---《新五代史》

    柴荣的生父柴守礼,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当时郭威和柴皇后没有子嗣,所以才把柴荣过继到了自己膝下,因此五代时期,我们应该称他为郭荣。

    老郭家这边也是个断子绝孙的局面,所以没有任何其他合适的人选接班。总不能找个毫不相关的人吧?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