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者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武则天为何传位给儿子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2-12 18:00:43 浏览量(来源:小殷

    [摘要]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者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但武则天这个名字是她最痛恨的,这是她705年被逼退位后,儿子李旦给她的...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者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但武则天这个名字是她最痛恨的,这是她705年被逼退位后,儿子李旦给她的封号“则天大圣皇帝”,这也是武则天名字的由来,代表她失败的标志。


    武则天出生在一个木材商家里,又是二房所生,所以特别不受重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武媚娘是进宫后李世民给她取的,而武才人、武昭仪都是她的身份,并非名字,所以在公元689年,她摄政期间就给自己取名为“曌”。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在山西一带做木材生意,跟李渊关系很好,母亲杨氏也是李渊帮忙介绍的隋朝贵族。

    因为父亲工作的变动,武则天经常随之辗转各地,她小时候特别的聪明,会说很多地方不同的方言。有次家中来了一名相士,看到武则天的容貌后,惊讶地说:”此人将来是要做皇帝的。“

    公元635年,李渊去世,武士彟伤心过度,竟然跟着一块去了,孤儿寡母受到了族人很大的排斥,甚至连家产都不让她们继承,没办法,武则天只能进宫谋求生路。


    但是进宫后,并没有因为长得漂亮而得到优待,五品才人的她根本入不了李世民的眼,因为李世民最爱的是长孙皇后。

    再后来,直到李治登基,把武则天接回宫封为二品昭仪,这才有了施展能力的机会,公元655年,31岁的武则天打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成为了皇后,第二年,她的大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

    但这个太子只活到23岁就突然暴毙了,可能是伤心过度,李弘去世以后,李治就对大臣说,自己不想当皇帝了,想让位给武后,大臣们当然不同意了,武则天刚开始也不干,一直推辞。


    不过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武则天治理国家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得到了丈夫李治的认可和信任。

    但是很多大臣就不服气了,他们看不起女人,更不愿意让一个女人当政,于是武则天就搞了一批”北门学士“,也就是从市井上找来一些特别能干的人,帮她处理各种问题。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武则天又废掉了李贤和李显,684年李旦登基,这个时候武则天也不再垂帘听政了,什么事都她说了算,而且以朕的口吻自称。李旦也很聪明,我的那些哥哥们结局都那么惨,那我就装个傻子,为了能活命,啥事都听母亲的就行。

    就这样,武则天终于完成了她的女皇梦。


    那为什么后来武则天不传位给女儿太平公主和侄子武三思、武承嗣,而是还政李唐呢?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从第一任丈夫薛绍被处死后,她就开始参于政权,一度成为母亲武则天的心腹,后来更是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献给武则天。

    虽然武则天很疼爱她,但自己一路的坎坷和不易,作为母亲,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经历一次。而且另外一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传位给她名不正言不顺。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是凭借姑侄关系爬上宰相之位的,为官期间为了武氏争权,卖力地制造舆论,排除异己;武三思性格跋扈,善于阿谀奉承,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虽然武则天看在武家人的份上,给他们加官进爵,但是他们的人品真的不咋滴,这点武则天心里肯定跟明镜似的,比谁都清楚。



    转折点是在公元689年,突厥来犯,武则天先是让武三思去招人打仗,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一千人都没招到;这时又让狄仁杰去,狄仁杰却说:“我一个人不行,能不能派庐陵王李显回来帮忙。”

    武则天同意了,结果很快就招到了5万兵马,仗也很顺利地打赢了。这时候狄仁杰说,因为李显是李唐的正式宗主,百姓们都非常爱戴李唐。

    紧接着对武则天又是一番劝说:“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意思是:先帝把这个江山托付给陛下你,现在陛下想把帝位传给武三思,那么姑侄和母子哪个最亲呢?

    而且,陛下你见过哪个侄子祭拜自己的姑姑呢?武三思一旦上台,一定是给他父亲和母亲立太庙。陛下你如果今天把位子传回给李显,儿子祭祀自己的母亲,是天经地义!


    武则天一直很器重狄仁杰,这番话也打动了她。所以后来武则天就对别人讲:“我自有圣子,承嗣、三思是何癣疥?”就是说承嗣、三思是什么牛皮藓?我有我的圣子,我有李唐的儿子,将来也是他们继承大统。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她的智慧也绝非小觑,虽然几个儿子不太成器,但她绝对不可能说把帝位传给武家,她在晚年其实也很担心自己退位后,武家受到处罚牵连。

    所以,武则天想了一个办法,大力撮合李家和武家人结婚。只要年龄合适,就凑成一对,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近亲结婚。到后来,李唐恢复了,人们都分不清这是李家还是武家,所以也没办法杀掉。

    不得不说,武则天真的是用心良苦,她早就下决定把王权还给李家,又用这个办法给武家留了后路。


    705年,武则天去世,儿子李显按照她的意愿,将她和李治合葬在了乾陵,乾陵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埋葬两个皇帝的陵墓。

    一块无字碑静静地立在山坡上,别人的墓碑恨不得写满字,把一生的功绩都写上去,而武则天却要求她的碑不要写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后人评说不了,所以不要写字,后人爱怎么评论随便吧,无所谓,这是何等的气魄!


    在男性至上的古代,武则天能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皇,仅凭这一点就足以铭记史册!她创造历史,改写历史,她是我们女性成长的楷模!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女儿或者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我喜欢读史,尤其喜欢汉史和唐史,看到这个问答,我想从武则天的原生家庭为出发点讲讲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聊补各位朋友茶余饭后工作闲暇之余些许空闲之需。

    武则天的母亲不是父亲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在她嫁到武家之前,武士彟原配妻子生过两个儿子——就是武则天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

    杨氏嫁给武士镬以后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韩国夫人武顺,二女儿武则天,三女儿是后来追封的早逝的郭夫人。

    男子爱后妇,爱屋及乌,武士彟很宠爱杨氏生养的女儿——聪明伶俐的武则天幼年的时候,是武士彟的掌上明珠,生活优渥。但是在武则天12岁那年,武士彟去世,武家当家人成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

    武元庆和武元爽本来就对武则天母子看不顺眼,父亲死后,他们便更是肆无忌惮,想尽办法凌虐她们母子。可以想见,父亲死后,同父异母哥哥会怎样欺凌曾经备受父亲宠爱的后妈和后妈的孩子!自父亲去世后,武则天的日子就非常难过,经常受两个哥哥和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的欺负。

    史书上也有武元庆等4人曾经对武则天的母亲不敬的记载。

    举一个则天武后耳熟能详的轶事说明这个问题:李世民问武则天如何驯服一匹烈马,她说,只要一个鞭子,一把铁锤,一把匕首,先以铁鞭击之;不服,再以贴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试想,14岁的女孩,如果不是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怎能凭空想像出来这么爆烈的手段?

    可见在她父亲武士镬去世以后,武氏四兄弟对她进行过类似的恐吓或对待。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武则天成为李治的皇后之初,还是有着善良初心的——确实对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们还不错,武氏四兄弟在朝堂上都混得风生水起。

    那是她希望他们能对自己不计前嫌心怀感激,也是宣扬自己的威望和能量,更是为了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的行为。

    哪知在一次家宴中,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问武氏兄弟感觉如何,意思是想听听曾经刁难过自己和自己闺女的前窝儿子的感激涕零、战战兢兢表忠心的话。

    哪知武家这几兄弟非但不买账,反而当面拂了杨氏的面子,这让杨氏心中颇为不快!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女儿武皇后。以武则天的性格,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几个虐待过她的人——武元庆和武元爽先后被流放。他们被流放后不久便死了。两个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也因为魏国夫人之死(武则天的大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她自己的亲外甥女、李治晚年宠爱的妃子)的牵连被处死。

    这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真实历史事件。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被立嗣问题困扰,起初是打算让自己的侄儿武承嗣或武三思为嗣的。但是武承嗣为了成为太子,一方面拼命讨好姑母,一方面给姑母施加压力——多次指使人传话给姑母“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皇嗣者”;另一方面又背地拼命陷害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欲置李旦于死地。

    我小的时候看过很多唐史演义,还有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里都有大量关于这个问题的描写。

    所以这使得武则天十分担心——侄子将来即位后,自己儿子的命运必定十分悲惨。况且侄子和儿子比起来,毕竟儿子更亲。而且她并不看好武承嗣的才能和人品;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们,也无一支持立武氏后代为嗣。

    武则天最信赖最仰仗的大臣,宰相狄仁杰对她说:“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可开启先河。”意思是:“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的。”

    武则天岂能不虑此事。她称帝后仍然受制于封建宗法,自此后,武则天有所醒悟,逐渐打消了立侄儿为太子的念头。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个女儿太平公主,史书上记载:“公主方额广颐,多权谋,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可见武则天有过传位于女儿的念头。

    但是,太平公主已经嫁人也生了孩子,如果传位于太平公主,那么太平公主去世后,皇位只能改姓了,自己辛苦经营的一切,都将尽归他人所有——中国的封建制度,子女随父姓天经地义,武则天毕竟摆脱不了这个束缚,最终也没有立太平公主为储君。

    武则天虽然‬篡夺了李氏江山,但她并不是昏庸之主,她广开言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善于纳谏。自古以来的君主,都要为立储之事几经周折,绞尽脑汁。更何况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更是会为此大费周章、大伤脑筋的。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人作为皇帝的难处之一了。

    综合以上缘由,武则天排除了传位给两个侄子和女儿的念头,就只能传于自己亲生的儿子了。


    武则天放弃艰难开创的武周政权还位于唐,死后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为进入宗庙得到后世子孙的供奉留后路,是雄才大略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深谋远虑的两全之策,也达到了众望所归的目的。但归根结底,和自己幼年在原生家庭的特殊经历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小女子才疏学浅,认知有限,以上见解纯属个人浅见,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不喜勿喷哦[呲牙]。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