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多少年来,野史里面、民间传说,李连英是个假太监,慈禧还被描绘成一个贪婪、自私而淫荡的女人。这些误读,真正的史实里并没有。...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多少年来,野史里面、民间传说,李连英是个假太监,慈禧还被描绘成一个贪婪、自私而淫荡的女人。这些误读,真正的史实里并没有。

李连英的身世之谜之得以解开,是因为三个来源可靠的重要资料相继发现。
一是李连英的墓志铭文。李连英的墓志拓片《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大总管李公志铭》,详细地记载了李连英的一生,很有资料价值。
二是李连英的清宫档案。由学者唐益年在清宫内务府档案中找到了《李连英履历》档案,为破解李连英身世之谜立了大功。

李连英
三是老宫女的亲身回忆。老宫女经慈禧指婚,嫁给了太监刘祥。刘祥是李连英的徒弟。李连英平时将自己的身世经常讲给徒弟刘祥听。刘祥也把自己听到的李连英身世,不断地讲给老宫女听。老宫女是个有心人,记忆好,口才健。她把听到的关于李连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讲给了作家金易、沈义羚听。于是,就有了《由皮硝李到恩济庄一一我所知道的李连英》这样的一篇重要的回忆录。同时,也排除了民间对李连英的一些误读。

从李连英到慈禧身边,慈禧一生对李连英的宠信未衰。晚年的李连英成了慈禧的一个“伴儿”。晚清的宫廷太监对此都有一些动的回忆。太监刘兴桥、赵荣升、冯乐庭等在《晚年宫庭生活见闻》里回忆道:
清代末年,女主里寡妇多。当权的西太后虽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日子过得看起来也是怪无聊的。她闲下来的时候,写写字,画点画,看看戏……心神也像没有着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烦的是太监李连英。李连英最会服侍她,成了她离不开的人。他两人的感情看起来非常亲密。

就我们知道,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的香?”有时候西太后还亲自到李连英的寝室招呼:“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连英就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西太后有时还把李连英召到她的寑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其实,处在皇宫深处的慈禧太后,是“高处不胜寒”,十分地孤独。在这一点上,慈禧不如寻常百姓。她没有可以谈论家常的三五友伴,精通心里需求的李连英逐渐地成为慈禧的谈话对象。令人吃惊的是,慈禧居然降尊屈就,将太监李连英变成淡吐的友伴。甚至亲自到李连英的住处,招呼他出来遛弯。真是匪夷所思。太监耿进喜曾回忆道:“老太后有时候没事也溜溜达达,上李总管(李连英)屋里待会儿。”看起来,皇宫里的太监都知道这件事,很平常了”。

慈禧太后对李连英终生宠信未衰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设想全面,侍奉周到;其二,不予政事,不多一言;其三,精通心里,善于迎合。
李连英非常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心思,挖空心思地投其所好。
如慈禧太后偶尔到李连英的值班房小坐,李连英把慈禧曾坐过的椅子用黄缎包上,不让他人再坐,以至于十把椅子有八把包上了黄缎。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李连英费尽心机地训练好了十余笼鸟,在放生时再飞回笼中,说皇太后的浩荡皇恩感动得鸟儿都不忍离开。他还把一百桶鲤鱼早饿了三天,然后把食物放在湖边石阶下。当这些鱼被放回湖里时,鱼儿赶紧觅食,整齐地排在湖边。李连英称这是鱼儿感念太后的恩德,不想游专。心花怒放的慈禧当场把脖子上的大明珠赏赐给李连英。

李连英
民间传说李连英是假太监,并由此洐生出李连英给慈禧按摩腿脚、洗澡……的传闻。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慈禧的贴身老宫女回忆给慈禧洗脚的事,认真地说道:旗人虽然是天足,但也和汉人同样,对于脚却也要隐蔽的。洗脚、换袜子都不让外人看见。当媳妇的都是关上门,睡觉前洗脚。儿子年岁大了,妈妈洗脚,全不让儿子看见,更不用说光着脚走出闺门了。老太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养,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对于这些事是非常注意的,向来不许太监沾手。有人瞎编,说老太后脚痛,把脚放在椅子上,伸着腿让李连英给按摩,这纯是胡说。退一百八十步说,李连英是个丒八怪,驴脸,长下巴,大鲇鱼嘴,编瞎话的人也不会挑选对象。他们以为李连英还像唱戏里的风流小生似的呢。所以,我不愿意说宫里的事,除了费话还惹气!
这己经是很清楚了,李连英给慈禧按摩腿脚和其他一些传闻,全是空穴来风。
民间传说李连英是假太监,那是对太监制度不了解造成的。太监制度是完整的,系统的,严格的。假太监无论如何也混不到宫里去。老宫女借老太监张福的口,说明了对太监所作的严格检查。老太监张福说道:
只要太监能进宫,那就是检验合格的太监。不合格的太监,是绝对不许进宫的。如果查出不合格的太监来,上至内务府的大臣,下至敬事房的总管,要挨着个掉脑袋。大清国二百多年,宫廷里最干净。太监的验身房是在宫廷外头景山东面的东北角叫黄化门的地方。黄化门(现在是一条胡同名)一进口有个大庙,庙墙后面有几排房,这就是太监净身、净茬的地方。太监要一年一度验身的。不仅仅是宫里的太监,各王府的太监都要来这里验身,这是敬事房的规矩。不过有身份的老太监到这里来说说话,喝喝茶,应个卯也就算了。因为他们验过几十次,不会出错的。这儿也准备有刀儿匠,是刷茬用的,但全是太监充当,没有普通郎中。

阉宦的工具
有专门的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对所有的太监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还有专门的技师(刀儿匠)进行后期处理,即继续刷茬。因此,清宫里的太监没有一个是假的。
老宫女还说:请代的内务府就一年春秋两季检查太监,二次净身、三次净身的都有。通过贿赂漏检的,当官的要掉脑袋,谁敢担那个不是?太监的家都是穷到底,有钱的人谁也舍不得割去命根子,净身后托人靠脸巴结一份差事,净身不干净,谁敢给引进啊!没事拿脑袋耍着玩,在制度上,在情理上,都是没影的事。
可见,对太监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同时,清宫还建立了严格的太监值夜“守更”制度。
储秀宫

储秀宫内部

老宫女说道:戌正(晚八点)的时候,西一长街的打更的梆子声,储秀宫里就能听到了。这是个信号,没有差事的太监该出宫了。八点钟一过,宫门就要上锁,再要想出入就非常难了。因为钥匙交到敬事房,请钥匙必须经过总管,还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这是宫廷的禁例,谁犯了也不行。所以八点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就把该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连英的住处,即皇极殿的西配房。经过李总管检查后,分配了任务,带班的领着进入储秀宫。谁迟到是立时打板子的,这一点非常严历。这时候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班,体和殿北门一带由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子底下,各一人巡逻。这是我知道的太监值夜情况。

计算一下,在储秀宫院子里共有七名太监值夜。这是为慈禧设置的第一道守护防线。此外,清宫还建立了严格的宫女值夜制度。在储秀宫里值夜的宫女共五名。她们分工细致,合作紧密。而最重要的是侍寝宫女。她在离慈禧只有二尺的地方值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这五位宫女组成了一个为慈禧值夜的小组,对慈禧既是侍卫,也是限制。老宫女说道:“当初安排宫女们值夜,当然主要是为了侍卫后妃,其次,也有限制年轻的后妃的意思。”

清代皇宫建立了太监侍卫制度和宫女值夜制度,这就保证了后妃必须严守祖制,不得违犯。这些资料足以说明,慈禧一生坚贞守寡,李连英不是假太监。
参考资料:辽宁日报《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连英关系之谜》
宫廷文化丛书:《阉 臣》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莲英是真的太监,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他跟慈禧太后就是正常的主仆关系,只不过慈禧太后特别信任李莲英而已。
有些人怀疑李莲英不是太监,恐怕是因为听说过一些江湖谣言: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面首,或者慈禧太后在守寡后生过孩子。
很多人喜欢看点猎奇的事儿,或者听风就是雨,把一些民间传说或者谣传当真,他们没思考过一个问题。
李莲英不是一进皇宫就在慈禧太后那得宠的,他刚进皇宫时跟其他的小太监一样,也是走正规程序的,就是得到敬事房净身。当然,李莲英是自己净身以后进的宫,而是他也躲不过敬事房的验身房啊。

敬事房是清朝皇宫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每个想当太监的人,都得先过敬事房这一关。
敬事房在招募新太监时,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净身并验身。
净身有严格的程序,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不准有任何一个漏网之鱼,因为在皇宫里,特别是后宫里,除了皇帝,不能有其他男人,给太监净身,就是保证皇宫的后宫里只有皇帝一个男人。
敬事房如果把这件事儿办砸了,相关的总管级别的大太监就等着掉脑袋吧。
你想啊,大部分皇帝都是三宫六院的,有很多妃子,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雨露均沾,难免喜新厌旧或者不小心冷落了某些妃子,这些妃子,个个都是正当最好的年华,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他们一旦遭到皇帝冷落,必然会产生怨言,甚至有的人变得寂寞难耐。
如果哪个太监没净身,或者净身不彻底,跟这些妃子产生了不正当关系,那可就是天大的丑闻,皇家是决不允许这种丑闻的。
别说真的发生妃子跟“假太监”的丑闻了,就是妃子跟真太监发生丑闻,甚至妃子跟宫女发生丑闻,皇帝也是决不允许的。

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大伙都听过,汉武帝藏的这个娇叫陈阿娇,是他的表妹,他二人结婚以后,小夫妻如鱼得水,你侬我侬,别提多幸福了。
可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后来汉武帝遇到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就开始跟卫子夫如鱼得水,你侬我侬,把陈阿娇晾在了一边。
陈阿娇这时候也是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她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冷落,但是汉武帝还是把他给晾在一边,陈阿娇独守空床,寂寞难耐,于是就找了自己贴身的宫女,穿上男人的衣服,假扮男人跟自己同床共枕。
后来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极为愤怒,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皇家丑闻,就把这个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废掉,同时把那些跟陈阿娇假扮男人的宫女全都杀了。
还有另一件事,更是恒古未有的丑闻,皇后跟真太监高菩萨私通。
这件事发生在北魏时期的孝文帝的皇宫里。
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改革,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整天在外面忙着征战,于是就冷落了自己的皇后冯皇后。
冯皇后也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孝文帝在外征战,一年半载不回一次皇宫,冯皇后便也只能独守空房,一开始她还忍耐得住,架不住年年这样,终于,冯皇后忍无可忍,跟伺候自己的太监高菩萨私通了。
很快啊,这件事传到了在外征战的孝文帝的耳朵里,孝文帝听了大怒,但是他还不敢完全相信,毕竟有些事,不是亲眼所见,绝难相信,况且是这种皇后跟太监私通的闻所未闻的奇葩事儿。
所以孝文帝赶紧回京,要亲自审理这件谣传到底是不是真的。
孝文帝回到皇宫,先提来高菩萨验明正身,发现高菩萨确实是真太监。
接着他让人带来冯皇后,可能是孝文帝觉得这事儿很丢脸,还用一层纱隔开,让冯皇后自己隔着纱说,同时,孝文帝找来几个王爷旁听。

结果,冯皇后全都招了,原来高菩萨进宫之前就认识冯皇后,那时候高菩萨是个郎中,因为看病他们认识了,暗中自然勾勾搭搭,行周公敦伦之礼,后来冯皇后进宫,就跟高菩萨分开了,谁知道高菩萨做了太监也跟进了皇宫,就这样,他们又在一起了。
孝文帝找来高菩萨,让他跟冯皇后对质供词,无误之后签字画押。接着,孝文帝就把高菩萨杀了。
可是,孝文帝当时还不忍心杀冯皇后,毕竟冯皇后跟高菩萨私通,自己也有一定责任,谁让自己整天不回家的。
但是,这种皇家丑闻,却决不能善罢甘休,孝文帝答应冯皇后,自己活着时不会杀她。
后来,孝文帝病重,留下遗言,要求那几个曾经旁听的王爷,在自己死后杀了冯皇后,彻底封存这段皇家丑闻。
皇宫里的妃子,别说跟假太监传出丑闻,就是跟真太监、宫女们传出丑闻,皇家都决不允许,所以,希望大家再不要拿李莲英是不是真的太监来说事了,如果他是个假太监,不用什么满清王公大臣出面,敬事房的总管们,内务府的总管们,也会先把李莲英剁成肉泥。
其实,前面我们说过,李莲英进宫之时,必然经过敬事房的净身程序,而且在净身完,还要复查是不是净得干净,复查无误后才送进皇宫。
清朝敬事房给太监验明身份的地方叫验身房,这个地方不在紫禁城里面,而是在现在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里东北角叫黄化门的地方。
如果有人把净身不彻底的太监送进了皇宫,敬事房的总管和内务府的大臣都得担责任,甚至掉脑袋。
所以,为了防止有的太监净身完那里又发芽了,内务府专门在景山东北角那设立了验身房,这个验身房不但验第一次进宫的太监,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净茬。

清朝内务府规定,进宫的太监,无论老少,包括李莲英这样最得宠的大总管,每年都要去验身房验一次身,就是看看这些太监们又发芽了没有,如果有了新茬,就得二次净身,他们叫净茬。
内务府和敬事房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如果出了纰漏,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大家不要再怀疑李莲英跟慈禧太后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了。他就是个伺候慈禧的一个老太监,只是比较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宠信罢了。
古时候当太监的,有自愿净身的,有敬事房给净身的,李莲英就是自愿净身的,主要是家里穷。
李莲英从小混迹街头,锻炼得很圆滑,很奸滑,这个人很有心计,更加会察言观色,他进了皇宫以后,很快就得到慈禧太后宠信,不是没有来来由的。
李莲英进宫的时候,他说他妈妈给了她两个煮熟的鸡蛋,他一闭眼,就会想起那个给他净身的小刀刘,小刀刘是有名的净身师父,净身完,李莲英回家养伤,养好伤才能进宫。那些敬事房给净身的,自然由敬事房安排净身养伤的地方。
总之,李莲英也有痛苦的回忆,但凡在外面能挣口饭吃,谁愿意断子绝孙了去皇宫里当奴才呢?
李莲英的工于心计和会做人,有一个例子能看出来。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命令当时总理海军衙门的醇亲王奕譞去视察李鸿章负责的北洋海军,让李莲英代表自己随奕譞一起去视察。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奕譞是正阅兵大臣,李莲英是副阅兵大臣。
清宫规定,太监不准干政,而且太监的品级绝对不能高过四品,慈禧太后可不管这一套,不但给了李莲英二品顶戴,还让他干政。此时正是李莲英红到顶峰的时候。
可是,这奕譞也是大有来头的人,他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同行的李鸿章更是当朝第一重臣。
换作别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也许就以自己代表了慈禧太后,便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李莲英却不是这样。他却夹着尾巴做人,在奕譞和李鸿章面前仍像一个奴才一样。
首先,李莲英不敢戴自己的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的。
其次,李莲英全程像奴才一样跟在奕譞的身后,给他点烟,给他端洗脚水洗脚,而且奕譞不出去,他也绝不私自去见任何一个官员。
李莲英的做法,赢得了奕譞和李鸿章的热烈赞赏,他们在慈禧太后面前不断的夸李莲英懂规矩。慈禧太后脸上有光,更加宠信李莲英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李莲英为什么能几十年都得到慈禧太后信任,一直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会做人、懂分寸、能揣摩透慈禧太后的心思,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为她守孝守陵三年,也算最后的尽忠吧。
下一篇:有哪些一定要知道的社会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