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险一金扣完工资3800左右,算什么水平?先纠正一下你的模糊认识,在职人员不是扣五险一金,而是三险一金,或者三险二金。扣完这些后工资3800元左右,在中西部地区...
五险一金扣完工资3800左右,算什么水平?
先纠正一下你的模糊认识,在职人员不是扣五险一金,而是三险一金,或者三险二金。扣完这些后工资3800元左右,在中西部地区算中等偏下水平,在东部地区,只能算低收入人群。
关于“险”“金”的一点常识
根据社保法的相关规定,单位和个人每月缴纳缴费基数的比例为:
1.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2.失业保险:单位1%,个人1%
3.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
4.工伤保险:单位0.2%,个人0%
5.生育保险:单位0.8%,个人0%
6.住房公积金:单位5-12%,个人5-12%
7.职业(企业)年金:单位8%,个人4%
小结:
1.养老、失业、医疗三险单位个人必须按规定缴纳,工伤、生育两险由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的比例区间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及其它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大都按12%顶格缴纳,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只有部分企业缴纳。
2.工伤保险个生育保险均由单位缴纳,个人无需缴费。
3.显然,职工只需扣除养老、失业、医疗“三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或者扣除养老、失业、医疗“三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和职业(企业)年金“两金”。
4.累计扣除比例,三险一金为8%+1%+2%+(5-12)%=16%-23%;
三险二金为8%+1%+2%+(5-12)%+4%=20%-27%。
工资3800未扣“险”“金”前的工资总额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1.扣除三险一金前,工资为3800÷[100-(16-23)%]=4523~4935(元)
2.扣除三险二金前,工资为3800÷[100-(20-27)%]=4750~5205(元)
末尾我要说的是
从我们单位来看,扣除三险二金后到手工资3800元左右的,基本都是年龄在30岁上下、职称为讲师(中级)的青年教师。这个收入约为50岁左右副高职称教师的60%,55岁左右正高教师的40%。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再把视野放大,3800元的工资在中西部地区也就算中等偏下水平;如果和北上广、苏大强、鲁智深等东部发达地区相比,3800的工资就是妥妥的低收入!
五险一金扣完工资3800左右,算什么水平?
有五险一金的朋友们注意了:你每个月到手工资要远远多于你实际发的数额。每月扣完五险一金到手3800,甚至比一些8000,10000的工作更好。
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问到具体薪资和“五险一金”,扣完“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被称为税后工资,也叫到手收入。
那到手3800的工资,怎么就会比税前8000,10000的工作更好呢?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就以成都市为例,成都市的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如下。
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医疗保险:单位,7.5%,个人2%
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
生育保险:单位,0.6%,个人不用缴费
工伤保险:单位,0.6%,个人不用缴费
住房公积金:单位个人都是12%

如果你公司全部是按最高比例缴纳,是不是我们简单换算回去就行了?
应发工资X(1-8%-2%-1%-12%)=3800
即应发工资=3800/(1-8%-2%-1%-12%)=3800/0.77=4935元。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应发工资也就不到5000块,有人会说这个工资不咋样,还没达到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
稍微有点懂得就知道,上面这样算是错误的,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五险一金的扣费知识。
缴费基数
五险一金的扣费有一个缴费基数,这个基数就是你去年的月平均工资,并不完全等于你每个月工资单上写的应发工资,在一些单位这个数字差别比较大。
换句话说,你每个月“五险一金”扣多少钱是确定的,不管你这个月应发多少,因为这个基数是去年的月平均工资。

打个比方:
某单位的老李每月应发工资7000元,老李2021年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0元,这个14000就是基数。
老李这个月实发工资=7000-14000X(8%+2%+1%+12%)=8000-3220=3780元。
老李每个月的五险一金要扣3220元,另外有些公司还有企业年金,按照级别和工龄会再多扣几百块钱,假设是300块,那老李每个月到手仅仅只有3480块。
有人肯定会提出质疑,老李月工资才7000,怎么做到的月平均工资14000,这是因为很多公司年底都会丰厚的年终奖。
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单位,都能做到给予员工很多年终奖,一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二是得益于发展的红利,三是稳定队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华为、腾讯、阿里,这些公司的年终奖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级别。
一些企业会把福利也算入全年收入
每年的节假日的慰问,防暑降温、取暖、还有一些其他福利都会算到员工全年总收入里,然后整体的月平均工资也就高了起来,这样的好处就是提高缴费基数。
提高了缴费基数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每个月到手少了,二是员工实际赚大了。
面上每月工资只有3800,但实际上得到的更多。
还是用老李的例子,每月应发7000元,缴费基数14000,每月实际到手3780元。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为1120,全部计入老李的个人账户,就是自己的钱。
医疗保险:单位7.5%,个人2%,合计1330元。
住房公积金是影响最大,最直接的部分,单位个人都是12%,算下来老李一个月公积金到账3360元,这都要赶上3线城市普通人月薪了,而且这可是实打实的免税收入。

这么算下来,实际老李每个月钱可不止3780元了,可以支配的收入达到了3780+3360=7140元。
小结:光看每月到手多少是无法衡量一个人的薪资水平的,特别是一些国企的员工,平时月工资并不高,主要是在年底会有一笔奖金,这笔奖金往往是远远大于月薪的。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平时的“五险一金”扣费很多,到手较少,感觉他工资水平不咋样的假象,实际上这些人的全年收入可比一些小公司开出的月薪8000甚至10000 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上岸”和“考公”又热起来了的原因,表面上一些公司平时工资高,实际上算一算差很远。
每月到手3800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其实这个看个人,看每个人的欲望。我刚工作的时候,每月能到手3800,我会很开心,那是我心里认为的高水平。但是,现在肯定是比较低的水平了,养活一个人没问题,想拉起一大家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决定你工资水平的不是工资,而是你心里的欲望和与他人的对比。
如果你像老李一样,每月3800,其实过得还不错,如果不是,放宽心态,现在赚钱的方法多了,多提升自己,就会赚大钱。
最后:
只靠每个月到手工资来衡量薪金水平是比较片面的,即使是3800一个月到手,在二三线城市也能满足生活,另外再找点副业贴补家用,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