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学点历史明朝政权是李自成推翻的,跟后金有什么关系。李自成皇帝宝座屁股还不坐稳,后金把李自成收拾了后期民不聊生谁还...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学点历史
明朝政权是李自成推翻的,跟后金有什么关系。
李自成皇帝宝座屁股还不坐稳,后金把李自成收拾了
后期民不聊生谁还给明朝卖命,李自成造反,就算是上亿人普通老百姓是不管打仗的。
拿个现实的例子,俄乌冲突,俄军30万军人,乌克兰4000万人口,乌克兰并不是全民抗战,4000万对30万,一人一枪也能把俄军赶走,事实上大部分老百姓就是一个观众,属于观战的。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您的统计存在严重的偏差和主观臆测。
努尔哈赤时代的乙卯年(公元1615年),八旗额定兵力已经是满蒙牛录三百零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当时每个牛录三百的编制基本上是实编,也就是说,此时八旗兵力已有12万左右。此时距清朝入关还有近30年,在此后30年里清朝将原本的蒙古、汉军八旗分立,大幅增加了牛录数量,并在牛录之上设立了五进制的甲喇和固山,天聪、崇德年间清出兵征服了察哈尔部林丹汗,基本吞并了漠南蒙古,将原本依附明的高丽收伏,更多次入关,劫掠了大量人口,同时收编了大量明军(乌真超哈时代就已经分立三皂旗了),如此膨胀式发展,即便保守估计,入关(1644年)时八旗兵力也至少是乙卯年的三倍,即36万人,这样一支兵力集中使用,突破心不在焉且四分五裂的山海关明军各部(唐通等降闯,吴三桂通款,且不论哪一支边兵都因为被崇祯召去勤王而经历了两次搬家式折腾),和准备不足且无法全力迎战的闯军(因为要经略西北、防范南明对山东河南及张献忠对汉中的攻击,高一功、袁宗第、谷大成、刘芳亮等部都未参加一片石之战,两个权将军之一的田见秀也未从征),是并没有太多难度的——何况实战中吴三桂还站到了清朝一边?
占领北京后,北方仍有许多人相信清兵只是“暂住”,认为是吴三桂“为君富报仇”请来的,这导致进军之初两河、山西、山东等地许多明将明官轻易倒戈,而闯、献、南明,以及南明各藩间的相互拆台,又让兵力并不占优的清得以从容各个击破,事实上除了清闯潼关之战、清-南明淮南之战,和清献西充之战等少数战役外,在相持阶段清朝并未遭遇了不得的决战,等到各路反清势力恍然大悟,认识到清朝才是共同的头号敌人时为时已晚,不论姜、李、金的反正,李定国的努力还是夔东十三家的顽强,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不仅如此,当清的势力不断壮大之际,也正是陕西民变扩大蔓延到整个北中国之时,且不说您极大扭曲了清明双方的人口、兵力对比,明朝空有更多人口,但这些人口中许多都是对明仇恨刻骨的饥民、流寇,他们连凤阳老朱家祖坟都烧了,您还把他们算作明朝的有生力量,不觉得荒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