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中华第一条龙在河南出土(濮阳县中华第一龙图片)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1-23 11:00:37 浏览量(来源:小米

    [摘要]在河南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起中华第一龙的历史,还要从仰韶文化的发现讲起。仰韶文化的发现1920年,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河南采集动物...

    在河南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说起中华第一龙的历史,还要从仰韶文化的发现讲起。

    仰韶文化的发现

    1920年,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河南采集动物化石时,意外发现洛阳西部渑池县几个村民家中居然有很多形状特异的石器,还有部分图文奇特的土陶器。刘长山具有考古知识,一看到这些物件,他就感到这些东西具有重大意义。兴奋不已的他连忙询问村民这此东西是从哪里来的,竟得到了一个更惊人的发现:他跟着村民的向导,来到了一处遗址,发现这个遗址极有可能是一处史前文明遗痕!

    于是,刘长山就在这个叫做仰韶村的地方住了3天,亲自采集了部分器物,并把在农民家里看到的史前石器搜集或购买起来,将采集到的600多件石器(其中石斧、石刀居多)及少量陶器,雇村民王兆用毛驴运到渑池县政府第三科,装箱后由火车发运到地质调查所。

    刘长山师从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刘是安特生的助手。安特生根据刘的发现和调查结果,初步推断仰韶村可能有一处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于是,敏锐的安特生于1921年4月18日在取得政府同意后,亲自来到渑池县仰韶村调查,并于1934年出版的作品《黄土的女儿》中,详细介绍了此次调查的结果。从此,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文化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一系列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后来,历经数十年考古发掘的深入,人们发现仰韶文化的范围覆盖北纬32~41度、东经106~114度之间,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分布的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

    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难题,准备在濮阳县城西南处西水坡修建一座引黄供水的调节池。不多时,工人们都停了下来,对着地里挖出来的东西议论纷纷。闻讯而来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判断,这是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于是赶紧保护起来。

    经申报文物局批准后,从1987年6月起,濮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清理出4组用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简称蚌图。

  • 8月17日发现了一处墓葬,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朝南足朝北,身长1.84米。在其两侧分别为蚌壳龙虎图案。龙虎相背,龙在东侧,长1.78米;虎在西侧,长1.39米, 人、龙、虎均是头朝北、尾(足)朝南,墓主人北面还有一处蚌壳堆,形状像一把石斧。

  • 9月10日又发现,在第一个蚌堆南20米处,有龙、虎、鹿、石斧等。虎在西,鹿在东,头皆向北,相向而立。龙在虎南,张嘴伸舌,可以坎看出上下牙齿,嘴南有一处圆形蚌堆。龙身迭压在虎身之下。龙头之东有像蜘蛛的图案,再向东放置有一把石斧。
  • 11月23日又发现,另一处有一只奔虎,头西尾东,背南足北作跷尾奔跑状。与虎背对背为一龙,头东尾西,昂首作腾飞状, 龙背骑有一人。

  • 后来在11月23日的发现又发现了一处蚌壳堆,但因被两个晚期灰坑打破已辨不清形象。

    三组蚌图,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在仰韵文化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蚌龙在考古断代上属仰韵文化早期的遗迹无误,在形态上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的正宗祖先。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误差不超过135年(经树轮校正),专家们遂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的重大意义

    中华第一龙在河南濮阳发现,把中华龙文化向前推移了1400余年,具有重大意义。

  • 御龙飞升的美丽传说

    部落首领死后,以龙形摆放随葬。西水坡蚌龙以实例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华大地就已经有了龙图腾崇拜。西水坡蚌龙背上有一人,体现了当时就已经有了御龙飞升的思想。而在我国,人们幻想死后升仙的思想形成于黄帝时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年代稍晚的新石器文化和各历史时期也发现有大量龙形象的文物和遗迹,成为中国古代璀璨文化的核心和代表。

  • 道教文化的原始萌芽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龙虎鹿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原始道教上的龙虎鹿三蹻。如此推测,体现出早在仰韶文化早期就产生了原始道教观念的萌芽,这把我国原始道教观念又向前大大推移。

  • 古代知识积累的体现

    考古学家冯时先生解读,在第三组蚌图与南侧25米的一座墓葬,与三组蚌图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墓主死后飞升的场景,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宗教祭祀遗迹。

    第一组蚌图中,墓主人头朝南而脚朝北,是典型的古代以南为阳的方位摆放方式。墓主人右为青龙,左为白虎(与当代左青龙、右白虎是反的,这个要讲到《周易》与《归藏》之间的关系,二者均同源于更古老的《连山》,但却与《周易》不同,《周易》以乾卦为首,《归藏》却以坤卦为首。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里不作赘述),反映出在6500年前,人们已经积累了高度发达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农时意识、宗教和王权的制度等已经非常成熟。显示当时已具有立表侧影、四时划分、原始历法、恒星观象、北斗建时、二十八星宿与四象体系、盖天观等系统的天文知识,从而将中国二十八星宿体系的滥觞期及古老的盖天学说的产生年代大大地提前。

  • 墓主人的推测

    古史传说中的颛顼就是一个大的部落集团首领,蚌图中御龙飞升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指明了,这个墓主人就是颛顼!

    当然还有人倾向于认为除了第一个蚌堆以外,其他蚌堆是某些葬礼活动场面或某种宗教行为的记录。所以认为第一组蚌图墓主人乃黄帝。

    但不论墓主人是谁,都可以认定一定是中国古代先贤中的某位重量级的首领,这为我们追溯三皇五帝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考古资料!

    在河南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这个“中华第一龙”我亲自去看过,是由蚌壳堆砌而成,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华第一龙”是1987年出土于颛顼(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是中华民族先祖黄帝的孙子)的老家濮阳西水坡。是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6600年。中华第一龙的发现,为中华文明提前了1500年的历史。其在形态上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的正宗祖先。

    在这里,一共发掘出发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

    第一组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84米 ,呈仰卧状,头南足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作摆动状,似遨游苍海(这就是著名的中华第一龙)。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张口龇牙,如猛虎下山。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

    如果说中华第一龙作为龙图腾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人文影响。

    那么包含天文知识的图案则是对世界天文研究有很大研究价值。


    经考古专家和史学家多年论证推断墓主人很大可能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