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海军战败,大清如果坚持抗战到底,能拖死日本吗?日本人打算在华北大平原和清军决战,显然是高估了清王朝,也高估了自己。日本那时还达不到“穷光蛋帝国主义...
中日甲午战争,海军战败,大清如果坚持抗战到底,能拖死日本吗?
日本人打算在华北大平原和清军决战,显然是高估了清王朝,也高估了自己。日本那时还达不到“穷光蛋帝国主义”的水准,大清王朝怎么着也比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强多了。清王朝根本不用坚持到底,只需稍微硬气一点,哪怕光打雷不下雨,日本人肯定先服软。何况,清王朝不是没钱,而日本的国库确实只剩下耗子屎了。

不算利息,2亿3千15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首次交付五千万两。五千万两白银能买多少艘“吉野号”,最少33艘。除此之外,日军还从清王朝的土地上掠夺了价值约1亿两白银的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怎么看,清王朝都在“崽卖爷田不心疼”。怎么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心里不可能没数。

康有为这个人,先不评价人品,他有一个事看得挺透,列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农民“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不变法,“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尤其是这一句“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算是点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内心深处。王朝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为老百姓着想过,他们想得永远是屁股底下那把椅子和家族的江山永固。

爱新觉罗家这对皇帝和儿媳妇,逃不出这个规律,只不过他们更在意谁坐那把椅子。慈禧太后坐上了不想下来,光绪皇帝不允许她不下来。作为皇帝,让一个老太太整天作威作福、指手画脚、站在头上拉屎,光绪皇帝不能接受这种耻辱,哪怕是他亲大姨。

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和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不厌其烦地上演着“宫斗剧”,他们底下那群自认站好队的“后党”和“帝党”,岂能不抓紧时间折腾。经过几千年洗礼的官僚集团,碰上手腕硬的皇帝,一向夹着尾巴“捞钱”、“捞利益”,碰上手腕软的皇帝,一向摇着尾巴“捞钱”、“捞利益”。

甲午战争占据优势的“帝党”,以翁同龢为领袖的一群人,打着“清流”的旗号,往死里整李鸿章这群名义上的“后党”。当然,李鸿章的屁股也极其不干净,要不“清流”们哪能找那么多时机、借口和理由。清王朝不是没钱,光慈禧太后的毛巾钱便足够北洋水师买炮弹的了。另外,修颐和园的800多万两白银和李鸿章存入外国银行钱生钱的260多万两白银,实践证明就是给狗,也不会拨给北洋水师。

掌管清王朝钱袋子的户部尚书翁同龢,导演了北洋水师多年“未添一舰、未添一弹”。反过来,也可以说北洋水师导演了自己多年“未添一舰、未添一弹”。王朝腐败,北洋水师的腐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底,论起祸国殃民,清王朝的“朋党之争”远远胜过了腐败,远不是明王朝所能相提并论的。当时,日本也存在“朋党之争”,也很腐败,专制制度没有不腐败的。只不过,日本有一个甘愿为海军自掏腰包的天皇和一个权谋之术相对较高的伊藤博文。这一点源于日本自古“小国寡民”,没有那么多政治高手,伊藤博文略显孤单。但如果清王朝稍微硬气一点,哪怕光打雷不下雨,日本可就不光没了钱,没了吃喝,连可怕的党争也会接踵而来。

甲午战争中,山县有朋一直盼着伊藤博文出问题,他好取而代之。可惜,清王朝没有给这位“军国主义的鼻祖”一点点机会。

中日甲午战争,海军战败,大清如果坚持抗战到底,能拖死日本吗?根本不用坚持到底,只需稍微硬气一点,日本人肯定先服软。
中日甲午战争,海军战败,大清如果坚持抗战到底,能拖死日本吗?
甲午战争,大清如果坚持抗战到底,小日本是不够中国人民宰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