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上最耐高温的微生物(高温下的生物),关于《地球上最耐高温的微生物(高温下的生物)》的内容介绍。自然界耐热性最强的细菌是哪种菌?? 极端嗜热菌Pyrodictium这是从意大利一处海底火山口附近的硫磺矿区分...
地球上最耐高温的微生物(高温下的生物),关于《地球上最耐高温的微生物(高温下的生物)》的内容介绍。
自然界耐热性最强的细菌是哪种菌?? 极端嗜热菌Pyrodictium这是从意大利一处海底火山口附近的硫磺矿区分离到的一种极端嗜热菌。它是迄今所知嗜热性最强的细菌。 Py...
自然界耐热性最强的细菌是哪种菌??
极端嗜热菌Pyrodictium
这是从意大利一处海底火山口附近的硫磺矿区分离到的一种极端嗜热菌。它是迄今所知嗜热性最强的细菌。
Pyrodictium生长的温度范围85~110℃,最适生长温度为105℃;
世界上那种细菌或病毒最能耐高温?
熊虫
意大利动物学家拉扎罗·斯帕尔兰查尼还在18世纪70年代就首先开始对这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无脊椎动物(0.1~1.2毫米长)进行研究,正是他给这种动物取名为“熊虫”,意大利文为il tardigrado,后来拉丁文为Tardigrada。熊虫只能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淡水、湿土、树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们栖身的所在。一旦水分不够,熊虫则进入假死状态。很难想象,就是100年之后,烤得干干的熊虫只要有一滴水滋润就能复活。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可以说唯有熊虫的生命力最强。经研究表明,进入假死状态的熊虫可以经受几小时零下271℃的冰冻,也能耐短期零上150℃的高温,还能经受大量的辐射和高压。
日本科学家曾做过试验,他们将进入假死状态的熊虫放进密封的容器里,再将该容器放入盛满水的高压水箱中,逐渐地将压力提到600兆帕,相当于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水压的6倍。就这样,那些参加试验的熊虫绝大部分都经受了这种对许多动物来说简直不可想象的考验。
世界上最耐热和最耐冷的微生物是什么?
最耐热的生物
1936年,法国旅行家安让·里甫在千岛群岛的伊图鲁普岛的一条小河边,发现一些肚皮朝天的“死鱼”,他很欢喜,心想这下就用不著去捕捞了。他把鱼放到锅里煮汤,当水烧到50℃左右时,“死鱼”竟在热水里游来游去,十分活跃。里甫很惊奇,解剖后发现这种鱼的皮很厚,当地人叫它们“不怕烫的鱼”。
希腊维库加的沸泉,水温高达90℃以上,里面却生活著一种水老鼠,它们活得十分自在,毫无不适之感,若把它们放在常温的水中,它们反而会被“冻死”。
1977年,法国科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潜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下潜至3000米深处。在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5个生物群落!水温250℃,大气压强300个,这可是生命的绝对禁区,难怪连见怪不怪的科学家也要目瞪口呆了。有位科学家惊奇地写道:“我进入活火山口地区的第一个反应,就像孩子进了迪士尼乐园。我简直不敢相信所看到的景象——奇怪的粉红铯的鱼。紫铯的章鱼、一群白铯的螃蟹、成千上万棕铯的贻贝和巨大的白蛤,在火山口,一大片蠕虫在一根根高达4米的竖管顶端,摆弄著松软的鲜红铯羽毛状的东西,真像是在另一个星球上发现了生命。”
1979年4月,科学家又来到加利福尼亚湾以外的海底,到了水下2500米的深处。这里水温高达350℃以上,足以使铅溶化,却仍生长著成千上万的红铯大蛤、管状蠕虫、白铯螃蟹。而在红海北部海底,有些地方水温高达400℃,也还有这些生物的踪影。
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著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著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jana)。
它们用分泌物自石头烟囱的岩基上堆起一条细长的管子,就像珊瑚虫一样,身体就蛰居在里面,生物学家们通过水下仪器及电视看到,这些蠕虫有时会爬出管居而在四周游荡。经测量,那里的中心水温高达105℃,但专家们仍不敢相信,像蠕虫这样高级的动物,竟能生活在如此的高温环境之中。他们想,也许庞贝蠕虫有一种特殊的隔热本领,就像消防服和宇航服那样能保护身体免受高温或真空环境的伤害。可是研究表明,庞贝蠕虫并没有这样的天然防护机能。於是又想到,或许地下热液直窜上方,对周围并没有造成太高的温度,就像冬季烤火,在铁皮烟囱管周围稍远一点,就不会感到太明显的热度一样。
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美国生物专家利用著名的深海潜水器“阿尔文”号下潜到海底,仔细查看了3根冒著热液的“海底烟囱”:外壁上密密地长满了庞贝蠕虫的白铯石管,观察人员用一根特制的温度计伸进石管测量了温度,结果发现,最高值测到81℃。这种体长6-8厘米的蠕虫,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耐高 温、最耐温差的动物。
一般人以为,除南极洲的企鹅、海豹和北极的白熊外,北极鸭该是最耐寒的动物。它们在零下100℃的环境下,还“呱呱”、“嘎嘎”地叫着。不料尼日利亚蝇的耐寒能力比北极鸭还要强。科学家把它的幼虫放到零下190℃的液态氧中,竟然照样发育,而且能活上47小时;若把这种蝇放在零下270℃的液态氧中,耽上5分钟也不会死去。 还有一种干燥的线虫,能够在接近绝对温度的环境下,活上一段时间。
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
有人认为,地球上绝大部分细菌都不耐高温,所以这少数几种耐高温的细菌不可能是地球上土生土长出来的,很有可能来自太空,随着宇宙尘埃飘到地球上来。也有人进一步推测,这些细菌有可能来自金星,因为金星距离地球比较近,而且那里是个高温的世界。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这些耐高温的细菌可能是从普通细菌中分化出来的。
高温细菌又叫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近30年来,这一类微生物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和兴趣。特别是在水的沸点和沸点以上温度条件下能生活的细菌被发现后,更促进了对嗜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嗜热菌可划分为3类:(1)兼性嗜热菌:最高生长温度在40~50℃之间,但最适生长温度仍在中温范围内,故又称为耐热菌。(2)专性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在40℃以上,40℃以下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3)极端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在65℃以上,最低生长温度在40℃以上。随着对嗜热菌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进行,新的菌种不断被发现。在这些新发现的菌种中,从意大利一处海底火山口附近的硫磺矿区分离到的一种极端嗜热菌Pyrodictium,最使科学家们感兴趣,它是迄今所知嗜热性最强的细菌。该处的海床由热矿沉积物和被硫覆盖的洞隙组成,海床上不断喷射出热海水和火山气。海床的温度为103℃。Pyrodictium生长的温度范围85~110℃,最适生长温度为105℃;pH值范围5~7;对盐分的适应范围很广,为1.2%~12%,最适盐度为1.5%;严格化能无机营养型,利用H2和元素硫形成大量的H2S;严格厌氧,暴露在氧气下,数分钟后即失活。该菌在保持H2/CO2气相条件、并供给硫的人工合成海水中能够生存,在培养过程中,加入酵母浸出液和蛋白胨可刺激其生长。
耐高温的细菌是什么?
通常,细菌在30~37℃的环境中是非常活跃的。当温度超过50℃时,细菌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的。如果把它们放在100℃的沸水中,要不了多久,这些微生物就会全军覆没。人们利用这一点常常用100℃的高温来杀菌消毒。但有一些细菌与众不同,它们一点也不怕高温。在美国黄石公园的温泉中,生活着一种芽孢杆菌,能耐93℃的高温,另一种芽孢杆菌,在108℃的高温下仍安然无恙。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一处火山口附近发现一种能耐300℃高温的细菌。为什么这些细菌不怕高温呢?原来耐高温细菌的蛋白质的成分和结构与普通的细菌不一样。当环境温度超过100℃时,这些蛋白质会采取一种神奇的对策: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种保护性外壳。由这样的蛋白质组成的细胞膜,就像一层“隔热墙”把高温拒之门外,使细胞内的正常生命活动不受影响。对于耐高温细菌的起源,多数科学家认为,它们是从普通细菌中分化出来的。在高温环境下,经过许多世代的适应和变化,逐渐获得了抗高温的本领。
把岩浆当做“洗澡水”,世界上最耐热的生物是什么?
是庞贝蠕虫。岩浆主要在火山地下,它的温度是很高的,如若是普通的动物像牛、马或者是我们人是根本不可能会在岩浆里面存活下来的,我们会被熔化掉。而庞贝蠕虫却可以。庞贝蠕虫就是生活在岩浆里面的。
庞贝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的体积非常的小,不过比起一般的虫子来说,它的体积还是要大一点点的。庞贝蠕虫只有6、7厘米长,不要看它小,它的生命力在海底的热泉里面,庞贝蠕虫常常会从身体里面往外部喷射出灰铯烟雾。这就像是在转换这海底热泉的高温一般。
庞贝蠕虫同时还是一种共生生物。所谓的共生生物指的就是一种生物和另一种生物相互依存,依靠彼此才能存活下来。庞贝蠕虫就是这种生物。庞贝蠕虫和它背部的细菌共生存。这也就是说细菌依靠着庞贝蠕虫存活下来,而同时庞贝蠕虫也是依靠着细菌才能存活下来。我们都知道能生活在海底热泉里面的生物是非常少的,而同时庞贝蠕虫说简单点,其实也就是一种虫子,它并没有什么厉害的捕食技能,并且因为是在海底热泉里面,所以氧气必然是非常少的,没了氧气,一切生物都会死亡的。而细菌也就恰好可以为庞贝蠕虫更换新鲜的空气,庞贝蠕虫则为细菌提供一个居住的场所。通常上说来,细菌一般是长在庞贝蠕虫的背部的。
庞贝蠕虫除了可以耐高温,是我们目前发现的在地球上最能耐高温的生物意外,庞贝蠕虫还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技能。我们都知道其实岩浆里面是含有很多有铯金属,重金属的。而我们也知道这些其实对生物来说都是一个灾难,但是庞贝蠕虫却可以在这里生活的非常好,即使它面对着重金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庞贝蠕虫抗毒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