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苏芬战争芬兰为什么失败(苏芬战争为什么苏联打得很辛苦)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2-24 07:00:09 浏览量(来源:小卫

    [摘要]苏芬战争芬兰战败了,为何却说苏联才是真正的输家?说苏联败了,是因为:军事方面,苏联损兵折将,收益和付出不成比例。让洗头佬看到苏军的虚弱,助长了其入侵苏联的野心。...

    苏芬战争芬兰战败了,为何却说苏联才是真正的输家?

    说苏联败了,是因为:

    军事方面,苏联损兵折将,收益和付出不成比例。让洗头佬看到苏军的虚弱,助长了其入侵苏联的野心。

    政治方面,再一次丧失了国际道义,被定义为侵略者,英法志愿者抗苏援芬。要不是后来的苏德战争爆发,给了苏联一次洗白的机会,对斯大林的评价会更负面。

    苏芬战争芬兰战败了,为何却说苏联才是真正的输家?

    苏芬战争苏联达到了战略目的,迫使芬兰割让了领土,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暴露了苏军的短板,让纳粹德国更加蔑视苏联,为苏联日后遭受入侵埋下伏笔,也让东欧国家更加警惕自己;所以后世很多人说,苏联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

    芬兰是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主要民族为芬兰族。

    芬兰历史悠久,很早成立了芬兰大公国,是个独立的国家。

    但是芬兰面积很小,遇到的都是强邻,命运非常悲催,总是被人欺负。

    芬兰先是在十二世纪被瑞典入侵、控制,时间长达六个世纪;后又在1809年俄瑞战争被俄罗斯吞并,成为其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大公国。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出现动乱;芬兰趁机在一个月后宣布独立,成立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

    芬兰之所以独立这么快,是因为无论是被瑞典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将芬兰真正吞并,而是允许其保留相当大的自治权。

    换言之,即使被灭国了,芬兰有议会、有国王,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依旧存在。

    俄罗斯对芬兰,不像其在其他地方一样,占领一片领土之后,用各种手段让原住民消失,这就为芬兰独立埋下伏笔。

    芬兰宣布脱离俄国宣告独立后,推举从俄国返回的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成为芬兰摄政。

    对于芬兰独立,苏联一百个不答应,曾经在1918年出兵攻打,但是没有达到目的。

    因为刚刚建立起的苏联,内部还没有完全稳定,外部跟波兰有领土纠纷,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跟芬兰进行一场战争。

    而芬兰摄政曼纳海姆,又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他非常能吃苦,为了给沙皇收集情报,他曾经在中国待了两年,足迹遍布8个省份,行程上万公里。

    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军事天赋,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步步高升,当上了中将,备受沙皇信任。

    但是他骨子里流淌的是芬兰人的血,始终没有认同沙俄的统治,一直在暗暗运作,等待机会,争取芬兰独立。

    俄国爆发革命后,机会终于来了,芬兰宣布独立,曼纳海姆成为芬兰摄政。

    战争经验欠缺的苏联红军根本不是曼纳海姆的对手,所以被打得落荒而逃。

    1919年,苏联就和另一个邻居波兰爆发战争,无力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所以芬兰与苏俄于1920年签订了《塔尔图条约》,将两国边界确定下来。

    但由于当时苏俄正与波兰恶战,边界划定并不合自己的心。

    比如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紧邻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后改名为「列宁格勒」)仅32公里,这对苏联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而北部与东部边界也被认为超出了芬兰大公国时期,也让苏联人耿耿于怀。

    所以苏联内心里并不认可这个边界划分,条约不过是权宜之计,开战是迟早的事。

    因此,苏联并没有跟芬兰签订正式的停战协定,一旦腾出手来,非要收拾芬兰不可。

    在那段时间里,苏联一直在大造舆论,把芬兰说成是敌对国家,是列强的走狗,迟早会勾结苏联的敌人德国和英法进攻苏联。

    对于一个强大邻国的战争威胁,弱小的芬兰并没有忘乎所以,夜郎自大,而是非常清醒,战战兢兢。

    他们明白,一旦和苏联交战,肯定会被碾得粉碎。

    早在芬兰宣布独立的同时,就同时宣布自己为永久中立国,表示不与苏联为敌,不跟任何一个国家结盟对付苏联。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所谓的中立对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强势国家根本就是摆设。

    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瓜分波兰之后,芬兰的厄运到了。

    1939年10月5日,苏联外交部邀请芬兰代表前往莫斯科进行谈判,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两国边境向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的领土割让给苏联;将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

    苏联人表示,这些领土我们也不白要,可以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作为补偿。

    表面上看,苏联人提出的条件很诱人,但仔细一想不对劲。

    汉科半岛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租给苏联人就等于让对方住到自己大门口,睡觉都要提心吊胆,这事绝对不能干。

    而且苏联还提出两个匪夷所思的条件,一是芬兰必须拆除曼奈海姆防线;二是苏联觉得自己将要被他国入侵的时候,苏军可以进入芬兰领土进行“自卫”。


    第一个条件是要拆掉自己的院墙,更不可接受。

    第二个条件等于是跟苏联结盟,芬兰觉得这样就违背了自己的中立原则,在大国较量中自己永远是牺牲品,会把坛坛罐罐打烂,不符合芬兰的利益。

    于是,芬兰人没有答应。

    苏联正等着拒绝,不然开战找不到理由。

    早在1938年他们就制定好了入侵芬兰的计划,苏芬边境的公路与铁路也已经修好,苏联间谍也将芬兰地图交了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认为德国跟芬兰关系密切,担心入侵芬兰的时候德国作梗,入侵条约签订,苏联可以放开手脚,不用担心希特勒反对。

    苏联领土面积相当于60多个芬兰,人口是芬兰的50倍左右。

    1939年时苏联拥有500万大军,是芬兰军队(正规军3.3万)将近150倍。

    而且苏联在20年代得益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引进了列强大量工业设备和资金、技术,重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军事工业一日千里。

    不仅如此,由于俄国对芬兰统治两个世纪,也有不少芬兰人支持苏联人。

    比如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东方部部长的奥托·维里格里莫维奇·库西宁就坚决欢迎苏军进入,将水深火热的芬兰人民解放出来。


    因此苏联认为自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征服芬兰是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

    苏联高层乐观地认为,要不了半月,苏军就能占领芬兰全境。

    就像两个不在一个重量级的拳手较量一样,占优势的拳手让对方一只手也能轻松取胜。

    所以苏联举国上下十分轻视芬兰,弥漫着一股轻敌情绪。

    相反,芬兰人却做了充足的准备。

    1938年苏芬和谈破裂之后,芬兰人明白苏联入侵不可避免,克里姆林宫的铁拳随时都会打过来。

    1939年春天,芬兰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并且在同年10月进行全国战争动员。

    为了避免刺激苏联,成为对方侵略自己的借口,芬兰小心翼翼对苏联人解释说,我们这是在“训练”部队,可不是针对你们的。

    但是实际上,他们就是把苏联当做假想敌,开展积极防御。

    由于拉多加湖以北的苏芬边界多为森林、沼泽,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过,事实上形成天然屏障,基本不用部署重兵。

    芬兰人担忧的,是地势平坦的、临近苏芬交界处的卡累利阿地峡,所以就把有限兵力放在那里。

    芬军兵力只有3.3万人,动员后可增加将近10倍,但武器装备落后,火炮与坦克更是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跟苏军钢铁洪流对垒。

    不过芬兰人是在保家卫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他们同仇敌忾,斗志高昂。

    而且芬军拥有“主场”之利,得到人民支持,又熟悉地形,可以采用机动灵活战术。

    芬军还装备了大量滑雪板、白色野战服、以及加热帐篷等,在低温严寒环境下作战进退自如。

    1939年11月,苏联为了入侵芬兰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说芬兰军队打死了苏军士兵,随后以此为借口,调集五十多万大军入侵芬兰。

    苏军调集大量机械化部队,企图克隆纳粹对波兰的闪击战,在半月内拿下芬兰。

    芬兰中北部的芬军则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术,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困我扰,频繁袭击苏军,将其打得焦头烂额。

    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则依托曼奈海姆防线,将苏联钢铁洪流阻挡在防线之外。

    总之,苏军进展缓慢,大大出乎意料,本来在半个月结束的战争,打了一个月还没有结束,拖到了严冬。

    苏军打算速战速决,根本就没有持久战的打算,武器没有防寒设施,官兵没有御寒衣服,加上各部队之间缺乏协同,使得苏军遭遇重大损失,伤亡惨重。

    而芬兰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本身综合国力就弱,根本打不起持久战。

    芬兰的外部环境也非常恶劣,希特勒正利用苏联,对这场战争默不作声、冷眼旁观。

    美国因为孤立主义,也对芬兰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

    英法虽然谴责苏联发动侵略,将其开除国联,而且声称出兵援助芬兰,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派出一兵一卒。

    挪威、瑞典担心引火烧身,也停止了对芬兰的援助。

    在此情况下,芬兰被迫求和。

    1940年3月,苏芬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被迫割让芬兰湾岛屿、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畔卡累利阿、萨拉、雷巴奇半岛等地给苏联并租借汉科半岛。

    至此,苏联人的目的全部达到。

    但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苏联虽胜犹败?

    因为苏联人口、领土面积、军队和综合国力是芬兰的几十倍,战争中苏联出动120万兵力跟芬兰20万军队较量,苏军伤亡38万,还是保守估计;而芬兰军队的伤亡只有10万人。

    除了天气原因外,苏军的伤亡是因为指挥不力。

    在之前的大肃反中,90%的集团军司令和军长、70%师级将领被清洗,优秀指挥人才严重缺乏,幸存高级将领人人自危,不能放手打仗。

    最后苏军靠人海战术赢得了战争,却失去了各国的尊重。

    最直接后果就是让希特勒觉得苏军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可怕,而是战斗力低下,根本不堪一击。

    而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苏芬战争结束不久制定的。

    也可以说,正是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希特勒自信满满,产生了入侵苏联的念头。

    而且苏联建国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妖魔化宣传,一直声称自己爱好和平,将自己打造一个和平使者形象,但是由于这场战争前功尽弃,成为了西方民间舆论声讨的对象。

    甚至芬兰国内一直被政府视为敌对势力的芬兰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们也没有多少人声援苏军,而是谴责、反对苏联的侵略。

    而东欧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因此对苏联产生成见,保持了高度的警惕,负面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之,苏联赢了军事却输掉了政治,更何况是在巨大优势下惨胜,实在不能说是一场胜利。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