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入打到公账,再由公账转入个人,有虚开嫌疑吗?为什么?公账还是私账收款,并不是判断虚开的唯一依据。要证明业务的真实性,需要完整的设计。首先,业务逻辑的合理性。其...
收入打到公账,再由公账转入个人,有虚开嫌疑吗?为什么?
公账还是私账收款,并不是判断虚开的唯一依据。
要证明业务的真实性,需要完整的设计。
首先,业务逻辑的合理性。
其次,付款的节奏性。
再次,开票的形式、票面金额的大小。
最后,要注意个人收款如何平账。
具体可以再聊。
收入打到公账,再由公账转入个人,有虚开嫌疑吗?为什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仅仅是题目中所说的情况,很难认定为“虚开”。
1.什么是虚开发票?
所谓“虚开”,就是指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开出发票。只要是没有真实交易,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发票,都属于虚开发票。
需要注意,除了完全没有真实交易情况下的虚开,还有一种情况也属于虚开,就是开具与实际业务不符的发票。比如,改变发票抬头、改变商品名称、改变商品数量、单价和金额。
2.怎样判断虚开?
在实务中,判断一项业务是否虚开,通常要求三流合一,即发票流、资金流和物业流(服务流)要一致。实际上,三流合一,就是要求企业在发票之外,能提供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业务或交易的真实性。
因此,税务机关在怀疑企业虚开发票,或者买发票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以下资料予以证明:付款凭证、出入库凭证、运输凭证。本质上就是通过上述三流的检查来对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证据链,一般会要求先做进项税额转出,进行补税。
3.收入从从转私有虚开嫌疑吗?
客观上讲,如果将收入打到公账,再从公账转入个人账户,是有虚开嫌疑的。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税务机会通常会通过三流合一对企业的是否虚开进行判断。有些“聪明”的企业为了从形式上符合三流一致的要求,在虚开发票时,往往会通过虚构合同、资金流水等信息,让虚假的业务看起来是真的。
在这种操作方式下,通常,购买方会将货款通过对公账户向销售方付款,销售方向购买方开票,甚至还会向购买方发货,这个过程,看起来与真实交易完全相同。如果是正常业务,至此交易过程结束。但是,在虚开发票的交易中,交易过程还没有结束,销售方在收到货款之后,还需要想办法将钱转出,在扣除发票点子费后,再回流给购买方。
由于有这个货款回流的环节存在,销售方通常会将货款从公账转出私人账户,再从私人账户将剩余的货款回流给购买方。因此,即便是正常的交易,如果频繁地将收到的货货款立即转入私人账户,确实有虚开发票的嫌疑。这是大家在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是“智汇卓越会计培训”,每天分享实用会计技巧,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