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截止到目前,出土的文物表明。三星堆是没有文字的,至少像样的文字是没有的。三星堆当前出土,有的只是类似象形文字...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截止到目前,出土的文物表明。三星堆是没有文字的,至少像样的文字是没有的。三星堆当前出土,有的只是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应该称不上文字。
至于甲骨文,属于比较成熟的文字了,人家三星堆还没文字呢,要甲骨干嘛呢,刻在上面象形文字么,好像也没有象形文字啊!
另外,三星堆有出土黄金权杖,权杖上面有类似文字的东西,黄金上写字的能力都有了,写在黄金权杖上,不比写在龟壳上好看拉风的多?
最后,三星堆在四川那边,现在你经常能听到他们喊龟儿子,是骂人的,三星堆文明时期估计对乌龟也是不喜欢、不认同的,所以重要场合让龟壳上场,那多不好看,对吧?
对于三星堆文明,我们当然想解开太多未解之谜,希望出土文字性的文物,不是没有可能,未来的某天会出土写满文字的文物,但是如何破译也是比较难的事吧,类似古埃及文字的难度!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二里头是夏代晚期都城(公元前1800年,首推夏桀都城斟鄩),没有甲骨文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三星堆却是商代晚期遗址(公元前1200年左右),与盘庚迁都之后的殷墟(公元前1300年)时间大体一致,为什么至今也没有挖出甲骨文或者铭文,而且是一点都没有的那种?这不正常呀!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三星堆和殷墟两大遗址同处一个时期,本应遍地甲骨文才是,可是为什么却是踪迹皆无?…仿佛是两个时代一样?彼此敌对一样,有你没我,有我没你…难道三星堆遗址根本就没有甲骨文?或者并非什么商人遗址?根本不传承甲骨文?也就是说,三星堆遗址与殷墟是处于敌对的两种传承关系的不同氏族或国家形态…我想来想去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符合如上情况!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涉及到史记所记载的商汤灭夏了…因为根据三星堆器物坑出现砸烧埋现象,符合礼记所载的“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之描述,正是朝代更迭所致,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三星堆器物坑是商汤灭夏产物,没有甲骨文十分正常!但是问题来了,三星堆经C14检测是商代晚期遗址,怎么可能又是史记记载的商代早期的商汤灭夏遗址呢?史记记载时间和考古时间发生矛盾碰撞,怎么办?
有网友讲,关键还是三星堆文化属于四川方言地区,要么存在一种有别于甲骨文载体的文字传承方式,因为农耕文明特发达,没有大量刻画文字的牛骨头可用,这也许就是青铜器特发达的原因;
要么是当地属于政教合一的农耕文明发达,没有甲骨文发展的文化底蕴,比如常年战争等……也许三星堆文化人群更看重面子,特别是川剧变脸……
还有网友说,为什么欧洲不用中文用拉丁文?你以为四川是隔壁老王家?贸易可以有往来,文化入侵可不是靠几个脚夫能搞定的。况且中国这么多少数民族,自古就有文字传承的没有几个,更遑论挨着中国这么个庞然大物,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传承个鸟蛋啊…
有网友更直接,“有甲骨文,就是没放…”
其实,从考古角度出发,我们必然放弃“文献至上”考史标准,改用“田野考古”,即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考古,才有可能发现一丝真相!否则仅仅依据史料互相矛盾,错综复杂,十分容易走偏…尤其《史记》《说文解字》已距夏商1000多年了,不可全信!
也许,夏商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前后顺次的商汤灭夏关系,而是长期并存的敌对关系…借用网友观点,“商灭夏不是一个时间的一次性的灭夏行为,而是贯穿整个商代…"
而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与3800年前的二里头一样没有甲骨文,原因就是在3800~3200年间,商汤及其后人连续以“灭鬼方,伐巴羌,讨东夷”名义,进行贯穿整个商代的灭夏军事行动,包括灭三星堆夏人,金沙蜀人和石峁周人及山东(夷)各地殷人,包括武丁甲骨文中的伐羌卜辞及纣王攻打东夷叛军,都是灭夏行动…
自商汤建国至武王伐纣(公元前1600~1046年),包括汤前八迁及汤后五迁,并非因为躲避洪水(大禹治水三川并流已经完成了),商汤开始摘桃子了,其实就是持续灭夏而已!这才是三星堆3200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借用网友的话,坑埋时间不等于器造时间。
所以,我针对夏代问题提出“四重证据法”,即“图腾+铭文+甲骨文+史料”的解读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夏代问题!
一,根据良渚玉琮王,三星堆青铜龙面具,殷墟饕餮纹饰,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石峁龙虎石雕图腾…这些动物图腾符号,与史载的夏龙/商鸟/虞虎的铭文记载,形成了夏商周纪年的证据链标准,陆续发现了良渚是夏人祖籍,三星堆是禹乡,二里头是禹墓,殷墟是启墓,而三星堆祭祀坑和皇城台即是商汤灭夏的器物坑和抗汤城堡,金沙是汤后人秦人灭蜀遗址…如图所示:
同时,根据二里头和殷墟出土的大禹铭文和夏启铭文佐证,证明网友古史微“夏与商周并行”观点客观存在,说明二里头是禹都,殷墟是启城,三星堆是禹乡,而夏商周是共祖帝喾的并存关系,因为治水而形成禅让启制(即妇好制),但因治水成功后为夺土地而变成敌对关系,这样才符合考古,及史载的“禹生启”关系,而不是史记简单的顺次更迭的关系…如图所示:
而妇好铭文就是夏商周结盟及史载“少昊孺颛顼”的文物佐证:
三,夏龙是河北红山文化代表,商鸟是河姆渡文化代表,虞虎是东夷大汶口文化代表,是良渚/庙底沟/石峁/陶寺文化产物,直接影响了二里头和三星堆,形成了华夏文明“多源一体”之总根源!
最后治水成功,伯益杀了商契(益干启位),撵走了夏桀(舜囚尧及汤放桀),禅让制解体,商王朝建立,但夏殷周后裔在三星堆石峁东夷仍然存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