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提拔我做部门主管,可是下属都不听我的指挥,各干自己的工作,没有威信,怎么办?同事:听说了吗?咱们的老部长要退休,赵小六要被提拔为部长了!我眨眨眼:谁干部长,...
公司提拔我做部门主管,可是下属都不听我的指挥,各干自己的工作,没有威信,怎么办?
同事:听说了吗?咱们的老部长要退休,赵小六要被提拔为部长了!
我眨眨眼:谁干部长,对咱们有啥影响?不还是一样画图纸?
同事看我的眼神仿佛看白痴,意味深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啊!看他怎么烧喽!更何况,王老五一直盯着这个位置,他能干?还有李总,他技术那么强,能服吗?
三把火怎么烧才能旺?
果然,刚开始的时候,部门业务进入了混乱的状态。
王老五上蹿下跳,合纵连横,给赵小六制造阻碍——非暴力不合作。反正,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一个拖字诀就足够将你拖垮了。
李总倒没那么明显,只是每每在技术讨论会上发声,刷着自己的存在感。
面对这种情况,赵小六倒也痛快,三下五除二,用了短短地一个月,使部门运转进入了正轨,他都做了什么呢?
首先,搞项目、申请经费。
赵小六运用自己的人脉,跟一个高校取得联系,直接跟我们直属大领导申请了一笔经费——专款专用,用于新技术研究。
钱不钱的倒还在其次,关键是那个技术,是老部长一直想做但没做了的——一没人脉,二没经费。我们不少人都知道那个事儿,也挺关注的。
而赵小六新成立的这个新技术研究组,直接力排众议,以李总为牵头人,原本支持他的那一部分人为组员,形成专项小组,李总直接向他汇报。项目经费里,金额小于一定数目的,李总直接可批,大于那个数目的,由他来批。
轻而易举地,李总的阴阳怪气土崩瓦解,转而大事申请、小事沟通,往赵小六那里跑得那叫一个勤。
而在李总的牵头带领下,不少的技术人员,都加入了那个项目组,试图混个专利论文什么的——他也来者不拒,只要去了的,都能分上点活。
土崩瓦解,来自于内部
其次,搞团建、提人气。
老部长在的时候,是个低调内敛的人。连带着,部门管理也做得极为低调。团建次数少得可怜,就连部门聚餐都很少,更别说外出游玩这种大型团建了——关键是,他也弄不来钱啊!
而赵小六上任没多久,就从工会口申请了个每人200元的补贴,组织了一次登山团建活动——头天下午到,晚上住一宿,第二天中午吃完饭回来,大巴接送。
每人200当然是不够的,赵小六大手一挥——差多少他补多少!
这还不算,团建前一天,他还请到了我们直属大领导背书。
在大领导讲话的时候,赵小六站在他的旁边,分外引人注目。当然,能看得出来,大领导也是很开心的——毕竟是出来玩嘛,没什么压力,难得放松。
当然,他讲话的时候,也直截了当地提到,赵部长年轻有为之类的……
沟通交流,是团结的基础
最后,则是一个我们都没想到、也不敢想的重磅炸弹——我们部门的当季度绩效,排名院内第一!我们所有人的季度绩效工资,全体提升20%!
老部长在的时候,过于低调内敛,属于任何事都不争不抢的那种,因此,我们部门的季度绩效一直是B(全体绩效为1)或者C(全体绩效为0.8)。
对于那个,咱就不说吐槽的事儿了。
单说,这位赵部长是怎么做的。
一是,新项目备受关注:他让李总牵头的新技术研究,完成阶段性汇报,直属大领导很满意,顺手推荐给了院里,然后在院里成了重点项目,备受关注。
二是,各种活动效果很好:他组织了好几次部门活动,有技术创新路演、专利实物转化(他自己花钱找人3D打印的)等,季度述职自己亲自操刀写PPT并上台汇报,据说效果相当好!(老部长在季度述职的时候,经常性生病,找科长顶缸……)
本来,赵部长在前面的那些团建和部门活动中,已经将原本只有李总带头的技术团队支持,转成了大部分人员都支持他,在这次季度绩效结果出来之后,他的声望更是日愈高涨。
而那个原本盯着这个位置的王老五,也在这次之后,被他找个理由,调到闲职部门养老去了。
当然,他也并没有一锤子买卖,稳定之后就拉倒了。
在后面的工作中,他盯紧了部门的业务、技术、能力建设,甚至人才培养方面,他都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点子。以至于在他任部长的那些年,部门绩效第一的成绩,从未旁落——创造了一个连续十四季度第一的神话,直到他再度高升……
持续提升,团队才有活力
事实上,从部门提升起来的反倒有一定优势,毕竟,土生土长的,怎么也会有几个关系好的支持不是?而空降过来,还不带任何兵马的,才是真正的难……
公司提拔我做部门主管,可是下属都不听我的指挥,各干自己的工作,没有威信,怎么办?
很荣幸,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
沐沐君在世界500强工作,目前也是从事部门主管的岗位,你的困境也是我曾经经历的过程。
这里把一些部门管理的心得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到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我们会经历一个角色的转型期。
你的工作岗位从一名部门员工,提升为了部门经理。
这个转变一定会有一个适应期,非常正常,不仅是你在转型,你和原先部门同事的关系也在转型,他们也要有一个适应期。
要用包容理解的心态来看这件事,给自己,也给部门的下属一些时间去适应和改变。
那么,这个时候,没有威信,下属不听指挥,各干各的,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心态的调整,告诉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你现在是一个管理者了。
部门主管属于中层管理人员,上要面对领导的指示,下要安排并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分管领导。
从如下几步开始着手去做:
1、多观察,少介入
给自己1—2周的时间,不要去过多的干涉部门现有的工作,多去观察,多去总结,梳理出来部门现有的优点和缺点。
在思路清晰之前,不要过多的和部门下属谈论我要怎么怎么做,以避免朝令夕改,给人以不成熟的印象。
2、规矩要定在前面
思路清晰之后,针对现有制度、现有的人员,以及每个下属原有的工作,进行重新梳理。
《部门工作流程》和《人员分工表》是两项重要的工作。
这两项资料整理好之后,组织开会。
这个会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定规矩,这个会开完,大家都要按照今天会议定的规矩来。
先宣贯《部门工作流程》,这个步骤就是在给你自己争取权威,作为中层管理岗位,扮演着上传下达的角色,很多事情必须经过你,那么,在会议上把这些事情强调出来,有意见会议上提,但必须是合理的意见。没有意见,会议结束了,就必须执行。
然后宣贯《人员分工表》,一定要对现有的分工进行适当的调整,只要你前期用心观察总结,一定会有可以优化的地方。传达一个信号,我开始给你们分工了,我是管理者!
会议结束,签到表,会议纪要,会议照片,全部整理好,让部门所有人员签字确认。
3、善用你的武器
慈不掌兵,这是有道理的。
作为部门主管,大多时候你要收起你感性的一面。
工作时间少和下属说说笑笑,聊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肃一些。
一旦形成了你很好说话,很容易欺负的印象,管理起来就很难了。
天天和你板着脸的领导,偶尔好说话一次你会觉得被重视了,被肯定了。
天天和你说说笑笑的领导,偶尔和你严肃一次,你还会怪他用职级压你。
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部门主管,你是有很多武器可以使用的。
举一个实操的例子。
沐沐君当部门主管那会,部门里有一个刺头,自以为能力很强,很难管理,而且还经常在部门里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东西。
我采取了一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办法叫做轮岗,部门例会上,为了提高大家的综合业务能力,宣布实行轮岗制度。
首先,轮岗制度是部门管理乃至整个公司都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很多重要岗位的人员任命之前,都要先经历轮岗,锻炼综合能力,所以道理上说的通。
然后,轮岗不是目的,目的是压住这个刺头。那么,就不能把所有人都弄得不舒服。
我给这个刺头安排一些他平时嘴上总是看不起的、觉得简单的但实际又比较需要能力完成的事情上。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最辛苦、最累,别人的活都很轻松。实际上,每一份工作要做好,都不轻松。
然后,给原先把这些工作做得很好的人,暂时安排一些比现在工作量轻一些的事情。
最后结果就是,他做不好,又要面子硬撑。
再一次的部门例会上,作为部门主管,我对每个人的轮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让他看到和原先承担这份工作的人的差距,同时,让原先的同事多去帮助他。
之后他只有两种选择,保持现状,脱离集体的节奏,这样他很难受。
还有一种选择,摆低姿态,虚心请教,融入集体,收获别人的认可。
显然他选择了后者,而且对你更加尊重。
《乌合之众》里说过,人一进入集体,智商就会下降很低,说的就是从众心理。你只要专注营造一种氛围就好,不用去讨好每个人。
4、7分严厉,3分温暖
作为部门主管,工作中一定是严格要求下属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要主动给予下属帮助和关心。
比如下属加班的时候,给大家买点宵夜。
下属生病的时候,主动探望。
下属遇到什么困难了,能力范围能给予帮助,或者号召部门一起给予帮助。
一个大的工作任务完成了,组织部门聚聚餐,出去游玩一下。
下属的福利待遇,积极的去帮助大家向领导争取。
等等。
5、自我提升才是王道
管理办法只能管得了一时,要想真正的服众,还是要做好自身的提高。
首先是要以身作则。
有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要求下属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很多都是小的细节。
比如,不要在办公室吃早餐、不要刷淘宝、不要迟到早退等等。
然后就是要学会担责。
很多中层管理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领导批评部门工作的时候解释说,这个我安排给某某某了,他没干好。
这是一个很蠢的行为,一方面,领导会觉得你没担当,推脱责任;另一方面,公司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的下属会知道的。
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任何部门的问题,第一时间承认是自己没安排落实好,然后拿出办法,抓紧时间完善,让领导满意,领导要的是结果,不是原因和解释。
而每个下属,都会喜欢一个能帮他们在领导面前顶住雷的部门主管。
一举两得的事情,很多人却做不好。
最后就是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业务能力不要求你样样精,但是要样样懂,管理能力是提高的重点,多去学习。
我是沐沐君,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关注一下我,给我留言或者私信,我会积极回复给大家的,共同讨论,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