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什么叫“湿热下注”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24 22:00:49 浏览量(来源:小张

    [摘要]什么叫“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中医湿热证中的一个症候群,湿热下注证临床较为常见,因为湿和热二邪胶着在一起,而湿邪其性黏腻重着趋下,常会下注运行,就形成了“湿热...

    什么叫“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是中医湿热证中的一个症候群,湿热下注证临床较为常见,因为湿和热二邪胶着在一起,而湿邪其性黏腻重着趋下,常会下注运行,就形成了“湿热下注证”。


    人体内的湿和热是怎么生成的?

    湿和热,是中医六淫中湿邪和火热之邪结合在一起,而且湿和热二邪都有很强的兼杂性,通常可以相互致病,有湿热互结、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等多个证型。

    根据湿和热的形成方式,中医一般将湿热病因病机分为内生和外感两种。

    一.外感湿热:

    如果外界环境闷热潮湿,而人体同时亏虚的话,缓解中的湿热就可侵入人体。比如南方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夏秋多雨高温高湿,暑湿之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如果人体阴虚体弱,更容易引发湿热内侵。

    《黄帝内经》中有:

    阴者,藏精而起亟(ji)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机体阴虚体弱,则湿热二邪可趁虚而入,侵入机体。而且湿邪属于阴邪,如果正好机体阴虚,同气相召,更容易侵入。

    二.内生湿热:

    湿热可以外感,也可以内生,湿就是水,热就是火,是阳,本来都是人体生理之物之气。但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原来的生理物质也会变成病理物质,湿热二邪就是如此。

    《素问》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体内的内湿产生,就是脾虚后导致的。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升清降浊,负责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到四肢百骸,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和营养,濡养整个身体。

    如果脾虚,则机体精血津液不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得濡养,整个人逐渐都不好了。而且脾脏喜燥恶湿,脾虚后水液不能及时运化,水湿内听中焦,湿郁久化热,湿热二邪胶着互结,导致湿热内蕴。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

    夫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滞于脐下...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

    上面还说过湿邪属于阴邪,其性趋下,喜欢朝着人体下焦走注。而且湿性重浊黏腻,最容易阻滞气机,气机被郁,内热滋生,热蒸化內湿,湿热由此而生。

    湿热二邪随湿性趋下特性,走注到下焦,就是湿热下注。


    体内湿热,都能导致哪些疾病呢?

    湿邪侵入人体,因为其重浊、趋下等特性个,或循经下注,导致湿热下注证——

    秧及下阴,可导致不孕症,女子不孕或男性阳痿早泄等,也会有肛周不适,痔疮。其他湿热下注证,还有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尿频、带下病、妇科病...


    湿热下注证,中医辩治五法

    针对湿热下注证的治疗,我们可以参照中医温病学派创始人叶桂的”以苦辛寒治湿热“的经验,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五常用方法,辨证施治,效果都不错。

    1.宣湿清热法:

    宣湿清热法,多用于湿热袭表证,或湿热犯肺证,通过宣开上焦、宣疏肺气来消除在表或瘀阻在肺的湿热之邪。

    因为肺为水的上源,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宣肺气可以打开水源,宣泄水湿。古人说”气化则湿亦化,气行则湿亦行“,就是宣誓清热法的道理所在。

    宣湿法常用中药有杏仁、桔梗、枳壳、白豆蔻、郁金等,清热法常用中药有桑叶、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等。

    常用方剂有上焦宣痹汤。

    2.化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多用于湿热中阻证。

    湿热中阻,可用芳香走窜的药物来苏胃醒脾,枢转气机,用以恢复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蕴结在体内的湿热得以透化而消散,同时可兼以清热。常用的方剂有甘露消毒丹等。

    3.渗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常用于湿热内蕴或留恋不化,就采用淡味渗利和清热的中药,用以清除体内蕴结的湿热。

    这个方法渗湿不是以利尿为目的,不然的话容易损及阴津,体内的热也容易化燥。所以适宜于用芳香淡化渗湿,轻宣湿邪兼以清热的方法,常用方剂有黄芩化湿汤、茯苓皮汤等。

    4.利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才是治疗湿热下注的主要方法,也可以用于湿热蕴结肝胆,或用于湿热郁闭三焦但没有水肿。

    李东垣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利湿清热发法,就是让湿邪从小便而去,热就成为孤邪,就能随之而解。

    常用的方剂有八正散。

    5.燥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多用于湿热病中湿重于热的,或湿热阻滞经络,或寒湿络阻郁久化热而导致湿热证,都可以用辛温苦燥的药物配合清热药物来达到燥湿清热的目的。

    不过这个方法,辛燥的药物不能过度,不然会伤及阴津。常用的方剂有二妙散、香连平胃汤等。

    不管是湿、热还是湿热,湿热之邪,治疗关键在于认证精确,立法恰当,用药缓急得宜,刚柔并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可对号入座。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评论。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什么叫“湿热下注”?

    许多朋友在看中医书或者某种药物的应用时会看到“湿热下注”这四个字,对于这四个字,许多人都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又湿热的,又下注的,难道湿热还分上中下注?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湿热下注”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湿热下注?

    要想了解湿热下注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先要了解人体三焦。中医里将人体分为三焦,分别为上中下三焦,而诊断湿热,必须辨明三焦,也就是说这个湿热的病证它又分为上焦湿热证、中焦湿热证以及下焦湿热证,而这个下焦湿热证其实就是文中所问的湿热下注证。

    而根据中医里对这三焦的划分,一般认为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内脏,包括心和肺,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的精气宣散分布于全身,像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至脐部的内脏,包括脾、胃、肝、胆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下焦是指脐以下内脏器官,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以及女子胞宫等,它的作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


    因此,从概念上来讲“湿热下注”,就是指湿热病邪流注于下焦,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我们身体产生的湿热之邪侵犯到下焦的内脏器官,如肾、大肠、小肠、膀胱、子宫、阴部、下肢等部处,从而产生的多种证候。

    二、湿热下注会有哪些症状?

    那么,当湿热下注的时候,人体会产生那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再一一来分析一下:

    ●①湿热下注于肾和膀胱: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下注,溺痛淋浊”,也就是说当湿热于肾和膀胱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肾分别清浊,膀胱气化功能,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通或者不畅,不通则痛,在排尿的时候就会出现尿痛。另外湿热蕴结肾与膀胱,还会产生淋证,包括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也就是西医里说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膀胱炎,乳糜尿等疾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浑浊或者小便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湿热下注,渗入肾和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②湿热下注于大肠: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壅痹,致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之司,二便闭阻”。那就是说当湿热下注于大肠时,就会影响肠道的传导以及消化吸收功能,会出现腹痛、便秘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而且肠道受湿热蕴结,还会伤害气血,出现脓血、下痢等,拉出来的大便腥臭溏烂,而且在排便的时候就会出现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症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舌苔,它是又黄,又厚腻的,这就是大肠湿热的舌象。


    ●③湿热下注于胞宫:中医认为,若湿热之邪内侵胞宫,则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发为带下。而清代医学家傅青主在《女科》中也指出“带下俱是湿证”。也就是说,当湿热侵犯到女性的子宫或者阴道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而且白带的颜色色发黄较粘,有异味,患者还会伴随着阴道瘙痒、灼热等症状。

    ④湿热下注于下肢:当湿热下注于下肢时,就会导致下肢出现风湿骨痛,关节红肿疼痛,这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风湿,中医里认为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另外,我们的下肢皮肤还会出现湿疹、脚气等症状,裆部还会出现阴囊湿疹、股癣等皮肤病,这些都可以归结于湿热下注于下肢所造成的。

    三、湿热下注如何治疗?


    对于湿热下注的治疗,中医里其实有许多方法,而温病名家叶天士在治疗湿热时,首重是祛湿,然后再清热。另外,各个名医大家也有许多治疗的名方,比如名医朱丹溪的二妙散,简简单单的两味中药黄柏、苍术就可以有效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解郁的作用,黄柏寒凉苦燥,其性沉降,擅长清下焦湿热,苍术辛苦而温,性质燥烈,既可以健脾助化湿而治本,又可以芳香苦燥除湿而治标,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当然了,对于治疗湿热下注的方法,还有许多,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说,而且每个人的症状也有所不用,这个治疗应该在中医大夫的辨证之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摄入一些油腻、生冷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体内产生过多的湿气,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同时应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有利于祛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产生的不良症状。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