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说苏27战斗机被玩坏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苏27战斗机在我国的改进下,综合技术水平才得到了彻底的飞跃。哪怕是俄罗斯穷尽30年之功做出来的苏35...
为什么说苏27战斗机被玩坏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苏27战斗机在我国的改进下,综合技术水平才得到了彻底的飞跃。哪怕是俄罗斯穷尽30年之功做出来的苏35,在空战能力上依然不低我国的歼10C战斗机。这种现象的背后,所反映的其实是俄罗斯跟我国在航空电子工业领域的差距。随着我国在航空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航电设备的技术水准,比俄罗斯要高出一代都不止。而基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为主的超视距空战成为战场主要作战方式的今天,哪怕是俄罗斯的苏57战机,都在追求尽可能的将对手拉到视距内进行格斗空战。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空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有多么弱!
初露锋芒的歼11B综合技术水平超过俄罗斯装备的所有四代战机!
如果要将苏27系列在中国的技术演进讲清楚,就必须从我国进口的原版苏27SK开始说起。作为前苏联航空工业巅峰作品的苏27战机,优越的机动性能是这款战机最大的亮点。但是这款战机却存在非常多的弊端,甚至就连其赖以骄傲的机动性能,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些都是在我国获得苏27SK之后才发现的。而经过我国的改进,性能上一度让俄罗斯感到担心!我们自己生产的苏27系列有多先进呢?
进口苏27战机的技术缺陷有哪些?
苏27战斗机设计过载超过9,但是机体结构强度不够,整机寿命只有2000多个小时。这导致在做机动飞行的时候一旦过载超过6,就有机体断裂的危险。这是不是不符合大家那个唯一可以做眼镜蛇机动的战机有所出入呢?进口苏27的另外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是超视距作战能力等同于无。俄罗斯对我国军售在技术上有所保留,跟随苏27来华的中距空空导弹还是被动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这种导弹要求战机雷达一直为导弹引导目标参数,直到击中目标。从作战距离上看,机载中距空空导弹R77最终击中目标的时候,苏27距离敌机仅有15公里了。不但如此,苏27所配备的中距拦射导弹的命中率也非常差劲。机体结构强度不够限制了进口苏27的机动过载,而落后的导弹性能又限制了这款战机的中距作战能力。
苏27另外两个技术落后的地方,是飞机的飞控系统和机载雷达性能。我国进口的苏27所采用的,是电传飞控和机械模拟飞控结合的混合飞控系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完成了电传飞控系统的基础上,很显然苏27战机的飞行控制需要消耗飞行员高更多的精力才能应付。而机载雷达重量接近一吨,为了平衡还不得不在其他地方进行配重。极大的增加飞机空重的同时,探测距离跟同级别的F15C差距太大,仅110公里。仅仅相当于早期F16A的水平。这也是苏联研制苏27M以求在空战性能上赶上F15C的初衷。
国产歼11B针对苏27的缺陷做了哪些改进呢?
我国11号工程开始于上世纪末期,在国产化苏27的同时,利用我国当时已经拥有的技术对苏27战机进行深度的改进。我们的改进自然包含了我上面所罗列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机载雷达,俄罗斯落后的机载雷达限制了这款战机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我国为国产化的歼11B换装了中电科14所研发的1473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对3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增加到150公里以上。我国是最后研发出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先进的国家,源于技术研发时间晚,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就连我们歼10A上装备的机载雷达在性能上也超过同级别四代战机。
我国进口苏30之后,利用配套引进的俄罗斯主动空空导弹技术,仿制研发了我国自己的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综合性能达到美国AIM120C的技术水平,歼11B很自然的也配套上了我们自己的中距离空空导弹。如果从雷达性能和空空导弹性能上看的话,歼11B跟F15C和苏30相比已经实现了超越。近期我国又为歼11B配备了射程更远的霹雳15空空导弹。如果超视距进行一对一单挑的话,歼11B无疑是世界第一的存在。现如今隐身战机和四代半战机主宰天空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也在新批次生产的歼11BG上安装上了机载相控阵雷达,综合空战性能依然优秀。但是因为改进幅度比较小,只属于廉价版本的四代半战机,歼11BG在四代半战机的综合性能对比上还不够好!
除了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外,歼11B最大的改进,应该是机体和飞控系统上。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了1553B数据总线的仿制,意味着我国也具备先进航电架构的布设能力。在歼10A,歼11B上,都利用了国产化1553B的数据总线布设航电架构。大家对于三轴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这个名词应该不陌生吧,没错,出生时间在2006年的歼11B战机跟歼10A时间上基本重合,航电架构和飞控系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虽然跟美国F22上的宝石柱有较大差距,但是已经在航电和飞控上实现了对俄罗斯的超越。一平三下的座舱布局也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的操作负担,没有了诸多机械开关的束缚,飞行员就可以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空战上了,等于是间接的提升了空炸能力!
机身气动布局上,歼11B跟苏27SK几乎一样,没有进行改动。不过我国歼11B进行了机体结构的加强,以保证这款战机可以拉出9G的机动过载。同时大量复合材料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机体重量。经过我国重新设计的歼11B,机体重量减轻一顿多,飞机空中不足16吨,间接的提升了飞机的载弹量。除了以上改进之外,歼11B最值得令人骄傲的改进,是换装了我国的涡扇10A航空发动机。虽然综合性能上这款发动机尚不如AL31F,但是好在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对于国防自主来说,歼11B是我国第一款高性能战机,同时也是综合作战性能超过国外同类四代机的代表机型!
俄罗斯落后的航空电子技术水平限制了其战斗机全部性能的发挥!
俄罗斯航空工业继承自前苏联,虽有部分缺失,但是战斗机领域基本完整保留了下来。整体上说气动布局设计上世界领先,就连美国的F15战斗机的气动外形设计都参考了前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但是航空电子领域却长期落后于美国一代。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能设计出苏27这种格斗性能超过F15的战斗机,但是综合性能上要到苏35才算超过F15C的原因所在!
落后的机载航空电子技术,限制了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技术发展,让其不得不在空战中想方设法地通过缩短空战距离,跟对手打格斗空战的原因!哪怕是战斗机已经过渡到了隐身战机时代,俄罗斯的苏57隐身战机的设计理念依然如是。对于隐身性能有研究的小伙伴大多数都知道,苏57糟糕的隐身设计,导致这款隐身飞机的隐身性能非常落后,大多数人谈论这款战机的隐身性能的时候都将扣分点集中在了进气道的设计上,实际上苏57的隐身设计扣分项中另外一个是机载雷达,选择跟机身垂直的雷达布置很显然会急剧增大飞机前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数值!优秀的隐身设计都采用了可以散射雷达波的倾斜机载雷达安装方式,俄罗斯在设计苏57的时候也真的是不考虑隐身!从苏57的设计来看,这款战机的综合性能不会超过苏35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大量生产苏35战机,而不生产被人认为性能更强的苏57的直接原因!
我国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战斗机发展领域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战斗机各个子系统比如动力,飞控,航电以及机载武器,都有专门的分系统研究所完成。而且从技术性能上看的话,目前我国直逼航空工业最先进的美国。其实要说起来,我们的航空工业电子系统领域的进步,主要还得益于和美国的合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蜜月期间,我们还是从美国学到了不少的设计理念的,但是当时我们只是做到了知其然,却不知道怎么制造。在我国持续的投入和基础工业的持续前进中,生产制造领域的这块硬骨头最终被我们啃下来了。
现在我国在航电架构上,已经冲数据总线过渡到了光纤总线加中央计算机的架构模式,综合性能达到了美国F35的水平,超过F22半代。飞行员对于歼20飞行的评价是只需要通过意念就可以控制飞机的飞行,由此可见歼20战机的航电系统有多优秀。航电系统另一个核心是机载雷达,这一领域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发展,采用的是跨越式发展模式,直接从脉冲多普勒雷达向有源相控阵雷达过渡的方式。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是好在我们做成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生产了50架装备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B战机,就开始生产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的原因。今天我们出口型号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对空探测距离就达到了170公里,而且还是装在枭龙这种小尺寸雷达罩内的小号雷达,从这里也可以预见到我们自用版本性能有多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在获得歼10C之后马上表示要增加订货数量的原因!
从现在俄罗斯的航电系统来看,其航电架构最多进化到1553B数据总线的水准。而所谓俄罗斯机载雷达的骄傲,雪豹E的真实性能和宣传性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我们在2016年订购的苏35经过测试后发现的。苏35战机来华之后,跟我们一系列的战机进行过空战测试,结果是这款战机在单挑性能上,勉强超过歼11B和歼10A,在超视距空战中不是歼11BG,歼16和歼10C的对手。其装备的雪豹E有源相控阵雷达,实际作战距离不足200公里,跟歼10C的220公里都有差距,更不要说歼16这种实用300公里以上的国产雷达相比了。而其号称的400公里最远探测距离,实际上是将雷达功率开到最大,将视界凝结在非常小的一个小点上实现的,而实际作战中,这是不现实的,相控阵机载雷达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扫描和跟踪能力,如果战机仅仅为了追求某个点的远距离探测而放弃对全空域空情信息的掌控,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小结:苏27战斗机是一款气动外形设计最成功的飞机,这是我内心的看法,其优秀的机动性能非常适合空战使用。不过在俄罗斯手里,这么优秀的平台根本就无法发挥有效的战斗力,因为俄罗斯的航电系统跟世界先进水准相比落后一代。我国之所以可以将苏27战机技术水平演化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程度,很显然得益于我们在机载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
最后说一个令人兴奋的点,我国苏27及其改进型的数量比俄罗斯还多,俄罗斯也就拥有大约400架的苏27系列,40架苏30系列和50多架苏35而已。我国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就有76架,歼11A95架,歼11B不低于300架,歼16目前应该在100架左右,进口的苏30一共100架。我们保有的苏27系列及其衍生型号的数量接近600架,如果算上未来舰载的歼15的数量,从需求替换的近300架飞豹来看,我们还会生产500架左右的苏27及其衍生型号,总数量将突破1100架,很可能达到1300架。如果再算上我们未来需要生产大约700架歼20来看的话,我国将成为拥有2000架重型战机的超级空中强国,未来可期,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什么说苏27战斗机被玩坏了?
2019年3月初,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最后一批10架苏-27SM3,交付给俄罗斯空天军的时候,苏-27这架曾经在巴黎航展上,飞出高难度“眼镜蛇”动作的传奇战斗机,正式向世界宣布了停产的消息。
苏-27,上世纪60年代末立项研发,1977年5月20日首飞,1985年上半年开始陆续装备苏联空军的第三代战斗机,可谓一代名机,成了国际军火市场的名品,出口到了全球许多国家,成了这些空军当仁不让的主力战斗机,某些国家还大手笔地从俄罗斯引进了整条苏-27战斗机的生产线。
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气动性能优异的苏-27,是架重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33吨,由于机内燃油有9.5吨,因此,具备了超过4000公里的大航程,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
18000米的实用升限,2.35马赫的飞行速度,与其他平均实用升限15000-18000米,平均飞行速度1.5-1.8马赫,西方第三代战斗机相比较,苏-27这些性能指标,也是出类拔萃的。
苏-27是全球许多国家空军装备航程1000余公里尚不足2000公里,作战半径只有500-600公里的战斗机所无法比拟的,其作战能力肯定远在苏-27之下。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苏-27在全球空军战斗机中,真是传奇般地存在,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可谓震惊了全场,苏-27飞出的这一动作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让苏-27战斗机在西方军界名声大振。
由于研发年代的久远,苏-27的机载雷达、座舱设备等,就显得明显落后了,基本上只具备制空能力,对地打击只是外挂无制导的火箭巢,打击精度可谓聊胜于无。
特别是苏-27满座舱的机械仪表,缺乏第三代战机醒目的彩色屏显系统,飞行员操控战机时会手忙脚乱,精神高度集中,空中待时间长了,人会感到特别疲劳。
我空军苏-27飞行员,尽管戴上了现代化的飞行头盔,但由于苏-27航电设备的先天缺陷,飞行员执行简单的锁定发射空空导弹动作时,都必须按动许多按钮,手忙脚乱地操作大量开关。
在苏-27座舱中,设有一个醒目的时钟,飞行员在发射导弹以后,得观察时钟的时间,决定进一步的操控,原因仍然是苏-27火控系统的落后所导致。
同样驾驶第三代战斗机F-16的飞行员,与苏-27战斗机飞行员相比较,操控时就要轻松多了,空空导弹发射以后,火控系统会自动计速,自动导向打击目标,就根本不用飞行员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