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马斯克买了15亿(马斯克赶走创始人)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21 20:00:16 浏览量(来源:小茅

    [摘要]为什么宁愿赔3 7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并非技术出身,而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专门研究商业、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司,例如...

    为什么宁愿赔3.7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

    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并非技术出身,而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也就是专门研究商业、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司,例如MBA专业。

    石油企业招ceo,一般不会从研究石油的人里招;

    科技企业招ceo,一般不会从码农里招;

    工厂招ceo,不会从工人出身的人里招;

    这些企业往往去贝恩招、麦肯锡招职业经理人,因为觉得这些人懂管理,像美国那些著名的商学院MBA项目,学生每天学习企业管理,看各种公司的案例,就是在培养这种人。

    美国人是非常相信这一套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基础是所有权-管理权分离,而美国把这个基础贯彻到底,并且确实在大规模专门培养专职负责管理的人,他们也相信有这么一套所谓的“leadership”、“management skill”能应用在管理实践中。

    这种风气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发扬,提起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手起家、把这个企业给打拼出来的创始人,大家觉得这些人牛逼,也都是牛逼在能抓住机遇,有眼界,而不是有精巧的管理技术。

    但是美国的大公司的一号人物一般都是身为职业经理人的CEO,真正的大股东、大合伙人往往都在幕后了。

    像MBA这种学位在国内一般是被大众瞧不起的,觉得是有钱人镀金或者总裁班一类的学位,但在美国非常受推崇,甚至往往被大公司招聘时认可为是与PhD、JD同等级的学位,也是为此。

    在美国的印度人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群体的优秀,特别爱把自己的同胞在美国企业做管理的成就挂在嘴边,包括有多少多少大企业的ceo是印度人,多少多少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印度人。

    这些人说得也没错,印度人确实有很多刚才说的这种典型的职业管理人,按照这种专门的美式“管理学”来工作。

    这种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所谓的“impact”。这个词在美国职场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似乎可以翻译成影响力,但又有点不同。

    impact是美式项目管理的核心,每当要做个什么项目,干一件什么事,职场里的上级就要问、就要评估这个项目、这件事有什么impact,值不值得花时间花资源,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契合。只要impact大,就是大大地好;没有impact,一个项目和它的成果就一文不值。

    在很多美式公司里,impact的定义越来越异化,已经从对产品、对用户的impact演变成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impact,这就偏离核心了。

    例如,要开发一个系统或者一个app,首要的是保证能流畅运行,让用户有好的体验,而不是天天弹bug让人不胜其扰,这比开发上线一个花里胡哨又没有很多人用的新功能重要的多,要论impact,这种努力对用户和产品impact是最大的。

    但是这种东西对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没用啊,弹bug会造成多少潜在的用户流失是很难量化的,没法包装得很重要;

    而且上面会想:我花几个、几十个米来请你管理公司,你就跟我说要把bug修修?我想干这个的话花几十万弄个码农来主导不就得了,要你何用?

    所以作为经理人,就要去pitch fancy idea,要给股东画最美好的蓝图、做最尖端的划时代项目、实现最华丽的功能,再描述一下这些新项目新功能能如何引领行业,如何吸引数百万新用户,如何让公司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对股东来说这才叫肉眼可见的impact。

    这样的好处是,通过提出新项目新方向,就能拿到更多的资源、招更多的人,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成为了更多尖端项目的领导者的话也能增强自己的履历,将来跳槽也有很大用处。

    即使有一天要走,一个招募和管理了上千人团队、领导元宇宙/区块链/web3新项目的ceo也比带着现有团队集中精力修bug的ceo更受欢迎,不如说后者压根没公司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抱怨,有些app整天出没用的新功能,但连最基本的无bug流畅使用都做不到。

    说白了就是因为管理者好高骛远,整天忙于这些华而不实的新项目,不屑把资源和人力投入在基础使用上。

    这样做确实会让用户怨声载道,但对管理者个人的发展好啊,有了impact,有了资历,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团队,管理人怎么会不选择新项目而去修bug呢?

    至于股东,股东也觉得这样好啊,毕竟管理人画的大饼里说新项目能带来百万新用户,千万流量,自己就剩等着捞钱了。

    至于不修bug会不会使用户流失?股东就是持股收钱的,管理者不说,股东哪知道有这么多bug。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说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干活,而是为自己的利益干活,经济学里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不外乎是让代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更加挂钩,从而让他老实为公司和自己赚钱。

    但现实中有很多薪酬以外的因素,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

    烙印可以说是美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这些毛病也被他们中的管理家学了个十足十,甚至发扬到了极致。每天画大饼、pitch新项目,把公司的蓝图描绘得华丽无比,做最fancy的东西,招最多的人,拿最多的钱和资源,甚至也不是有意吹嘘,而是打心底里觉得管理者就该这样,要有“vision”、要能把公司引导到伟大的方向。

    如果有一天原形毕露,吹的泡沫破了,连自己带团队一起下岗怎么办?管他呢,反正我自己的履历厉害得很,会有别的公司要的,我是职业经理人嘛。但到最后就是没人修那些bug。

    当然美国公司的股东们也有问题,例如波音,将自己的大量资源花在维护自身股价上,波音早就被掏空了····

    为什么宁愿赔3.7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

    马斯克解雇印度裔高管,宁愿赔3.7亿,他是傻吗?

    背后的原因超乎你的想象。

    马斯克解雇的推特CEO和CFO都是印度裔,他还把200多人的印度裔员工裁员90%,只留下12人。

    现在的美国华尔街和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谷歌、微软、IBM等等的CEO都是印度人。

    印度的这些高管十分团结,就跟中国的潮汕帮和温州帮一样,都是抱团驰骋商海。

    很多人认为推特的印度裔员工团团伙伙,效率低下。

    马斯克可不惯他们,全部拿下,给自己的人腾位置。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自己人可靠,自己的人用着顺手。

    还有人认为马斯克在中国投资建厂,知道中国式管理的精髓,用“九九六”和高效率改造推特。

    这两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事实就是,马斯克真的急了,压力山大。

    时间不等人。

    严峻的形势容不得马斯克有半点的懈怠。

    现在推特的情况有多糟糕?

    推特每天亏损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900万),近来十个季度的财报有八个季度都亏钱,2023年有可能会亏损49亿人民币。

    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推特就会破产。

    推特的财务如此糟糕,被裁员的印度裔CEO和CFO是难辞其咎的。马斯克可不会再相信他们。

    更加糟糕的是,马斯克是在火上烤的。

    马斯克420亿美元收购推特,他是动用了杠杆,向巴克莱银行借了900亿人民币。这笔债务的利息每年就是117亿人民币,而推特去年的利润不过84亿人民币。

    连利息都快还不起了,马斯克能不急吗?

    马斯克急,他的债主巴克莱银行比他还急。

    为何呢?

    因为马斯克收购推特后,通用奥迪等金主大公司都不在推特做广告了,纷纷撤资。

    巴克莱银行把马斯克的债务二次打包出售,一再打折,打了七折 ,还是无人问津。巴克莱银行估计要亏损210亿人民币。

    因此,马斯克解雇印度裔高管,赔3.7亿人民币,真正的原因水落石出。

    这就是钱闹的,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留给马斯克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让推特尽快扭亏为盈,还上借的债务。

    马斯克等不了,他只能自己上场,自己出任CEO。

    拼了,不装了,摊牌了。

    人前风光 ,人后受罪。

    创业的艰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祝马斯克好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