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王阳明为何短命(王阳明为什么短命)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21 19:00:32 浏览量(来源:小祁

    [摘要]王阳明为何短命?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不近女色,为何只活了57岁?虽说古时候的人普遍寿命短,那只是平均而言,更早的孔子活了73岁,孟子和庄子活了84岁,王阳明的父亲...

    王阳明为何短命?

    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不近女色,为何只活了57岁?虽说古时候的人普遍寿命短,那只是平均而言,更早的孔子活了73岁,孟子和庄子活了84岁,王阳明的父亲也活了76岁。


    王守仁,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年)生于余姚,先后就职政工部、刑部主事,龙场驿丞,庐陵知县,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心学圣人。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在成化十七年会试时名列第32位,在殿试时被点为第一,状元及第,官授翰林修撰。有这样一个状元的超级学霸父亲,王阳明在学习上那真可谓是压力山大啊!为了准备乡试,王阳明日以继夜地学习,而结发妻子独守蜡烛。因为乡试题目出于朱熹的《四书集注》,从中挑三句话,三个命题作文,一篇律诗。王阳明为了领悟朱熹学问的精髓“格物致知”,专门跑去竹园盯着竹子看,这一盯就守着竹子三天三夜。结果王阳明受了风寒,从此落下肺病,经常咳嗽,还咳出血来。


    父亲王华在得知儿子在竹林呆了三天是为了领悟格物,严厉批评了王阳明,父亲说:“格物不是盯着不放,而是看上一眼即可,就要想物的来龙去脉,从表及里,从外入内,最终达到万物都有一理的境界。”可以说,王阳明第一次悟道完全失败,不仅用功用错了方向,还让身体落下了病根,这也是王阳明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阳明在担任兵部主事时,因与朝中大臣一起参大太监刘瑾,被关进了大牢,就差开刀问斩了。后来皇帝朱厚照在老师杨廷和的劝说下,同意把这些人都从牢中放出来。刘瑾使坏,把王阳明打发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准备把王阳明困死在那人迹罕至、鸟不拉屎的地方。


    王阳明最后在龙场驿悟道成圣,声名大震,但是在龙场驿这个边远苦寒之地,王阳明也是吃尽苦头。有王阳明的《瘗旅文》为证: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龙场驿的环境之险恶可见一斑,王阳明本就有肺病,又身处有瘴毒的地方,身体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连皇帝朱厚照的母亲张皇太后读了《瘗旅文》也不禁落泪,朱厚照于是任命王阳明为庐陵知县。


    王阳明后来有一段军旅生涯,先是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接着又在江西剿匪,后又去两广平乱。终于年轻时悟道落下的病根,龙场驿生存的艰难困苦,加上行军的颠沛流离,王阳明的病情更加恶化,咳嗽,咳血,全身肿痛。


    王阳明因病疼折磨,在弃军回家的路上,经过乌蛮滩,山上有座伏波庙,庙里拜的是伏波将军。庙里有一位高僧将要入寂,案几上留了几本书。王阳明拂去书上灰尘,掀开书页,只见上面写着:“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若问前身事,开门人是闭门人。”王阳明顿觉不妙,自知来日无多。嘉靖七年(1528年)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在南安的船上去世,享年57岁。嘉靖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阳明的灵柩葬于绍兴洪溪。

    王阳明为何短命?

    王阳明为何短命?王阳明确实是英年早逝!真为之挽惜!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深知王阳明毕生精力为社会进步挚着追求,狂超圣人之志,辉煌的事功和杰出的学说。而遭受百死磨难,操劳过度而身患痨疾导致短命。

    王阳明短命并没有什么迷团,而是过份透支全身精力造成的。现以王阳明超強毅力突出表现,归纳分类各要点作个简述,以便一目了然。他奋进追求一生,经历坎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现代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感人事迹在下:

    第一点:挚着追求。

    王阳明11岁时就很懂事,就以“学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15岁游居庸关,山海关壮志倍增。十分崇拜东汉大将马援的功业,就开始学骑射而且炼就很精。

    拼命追究学术道理,根据朱子所言一草一木皆至理,为了彻底弄明白,就以父亲官署中的竹子为对象,不吃不喝冥思苦想观察七天,以究格竹子之道理。到第七天支撑不住,生大病一场,还弄得病根在身。从此身体欠佳。

    对朝廷奸宦当道不作为,敢于上疏朝廷请罢奸宦刘瑾,结果逮系诏狱,被贬谪贵洲龙场,日夜端居澄默,最终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从而全身贯注研究心学学术。每到异地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

    第二点:百死磨难。

    王阳明到贵洲龙场,说是贬低官职,实属设计谋杀王阳明,刚启程不远就遭追杀差点丢命。只得跳水假装自尽才逃过一劫,逃到一处寺庙停竭。长老劝他留下从道,可他却执意赴任龙场工作,真正的把生死至之度外,忠诚为朝廷效力。

    在平定宁王之乱中,有功于社稷,不仅末获封赏,却被奸宦诬告与其同党谋反,至此招来一场灾祸。真是“谗邪拘煽,祸变叵测”,罢官还乡,到世宗即位才复官任职。

    第三点:狂超圣人之志。

    授徒讲学是王阳明一生的追求,在任期间,几次因重病回乡休养。可是并没有养病,每到一处就设立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在贵洲龙场期间,忙中抽闲给当地老百姓扫除文盲。并在此设立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得到当地百姓爱戴,身名远扬。“龙场顿悟”更使得王阳明成为一个狂圣,有了自己的学朮论言。“知行合一”这一心学经典句,就在贵洲府城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直到贬谪期满。得到朝廷重用。

    第四点:操劳过渡归命途中。

    王阳明由竹子格物连饿七天,弄成大病并栽下病根,身体一直欠佳。王阳明不仅仅是单纯研究心学学术,同时还是官职重任在身,朝廷交以重任忠心耿耿完成。可想而知,工作圧力之大而透支精力,也使得王阳明身体提早衰老而造成短命。

    王阳明为官之地大都不太平。社会矛盾突出,匪犯猖獗。为此,消除匪犯基本上在他一生中度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在广西匪犯地区,自己亲自考察剿匪要道,跋山涉水坚超持久,自带干粮费尽,只有饥饿伴行,导致病根复发。并带病亲自上阵,导至病情加重,直至平定匪犯才回乡救治,在回乡途中病亡在南安。就是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境内。真是为之感叹!可歌可泣!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一生,是拼命追求的一生,是百死千难中磨炼的一生,是授徒讲学传播心学真理的一生。他的挚着追求,奋进向上,尽身尽责,是常人难已想象的,给他“超狂圣人”之称一点都不为过,名符其实!在此,值得还有特别要说的是:王阳明讲学开课,作的一首“开课之诗”,是一首拼命讲学而很有自信的诗句!值得欣赏: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滿太清。

    为此,王阳明短命,英年早逝,实在是超狂工作,身体无限透支而造成短命。并没有其它原因,更不会有什么别的迷团之解。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