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19 01:00:33 浏览量(来源:小潘

    [摘要]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公元前179年,陈平的人生在这一年永远的定格。陈平生前,却说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话,他称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阴谋使用过多,担心...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公元前179年,陈平的人生在这一年永远的定格。陈平生前,却说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话,他称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阴谋使用过多,担心会祸及子孙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史记》

    陈平乃西汉的开国功臣,历经数朝不倒,可谓西汉元老。伴随刘邦打天下期间,曾多次献计,助刘邦兵不血刃地破敌,又保刘邦在深陷险境时得以全身而退。他到底用了什么样的阴谋,会让他在死前担忧死后会祸及后代呢?

    陈平和他的“阴谋”

    陈平之谋,大多不光彩,这也是为何后人愿意称他的计策是“阴谋”的重要原因。但不论怎么你如何看不起陈平的计谋,却依然无法否认,陈平的计策很实用。在那些所谓的“光明正大”的谋略集体束手无策时,陈平的计策剑走偏锋,恰到好处。

    当年刘邦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被项羽视为囊中之物时,群臣束手无策之际,陈平以四万两黄金破坏了楚军内部的团结,令项羽与自己的将军离心,使楚军露出破绽。

    再以粗茶淡饭来招待楚使,故意当着楚使的面撤去原本已经准备的丰盛酒宴,命人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羽的使者”。同时,将楚使带入了一间简陋的住所, 就不再理会了。

    这种近乎于幼稚的计策,被陈平用于两个争夺天下的势力交锋之际,看起来颇为可笑。但此计是基于之前陈平利用四万两黄金搅乱了楚军团结的前提下,不仅没有因为计谋浅显而被项羽识破,反而被项羽信以为真,逼得范增捶胸顿足的死于归乡途中

    范增何等人?乃项羽身边智囊,令有勇无谋的项羽屡屡压制刘邦,甚至数次获得击杀刘邦的机会,将刘邦逼入绝境之人。面对范增之时,即便是那些以谋略见长的谋士,不也在鸿门宴之时,给出了“席间尿遁”的“下策”吗?

    偏偏如范增这样一位智者,被陈平简简单单的一个计谋,就不费吹灰之力地除掉了。等项羽反应过来,为时已晚,痛失范增的项羽如同失去智慧的猛兽,虽然依然刚猛无敌,对阵刘邦时,却再也没有了谋略上的压制。

    此后,陈平利用女子施计,解荥阳围,保刘邦重返关中。围项羽、擒韩信,在匈奴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利用美人计再次将刘邦再次给救了出来。陈平不仅是刘邦的谋臣,其实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陈平之计虽然“奇”、“险”,使用的都是一些被正统谋士所鄙夷的办法,但他的计谋无往不利,且好几次都是在正统谋士面前束手无策,无法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救刘邦脱险,给刘邦保留实力,这才有了后来的西汉王朝。

    所以,陈平的计谋高效,出其不意,不设下限,不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谋士,反倒像是出自市井混混的手笔。陈平的计谋若是献给项羽,定然不会被采用,或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计谋也只有刘邦才会采用,就像是项羽不用韩信,刘邦却敢用一样。

    刘邦善用人,陈平善用计,所以刘邦活了下来,陈平成了开国功臣。从陈平协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所献之计来看,他的计谋虽然颇为特殊,可谓是“阴谋”。但阴谋归阴谋,却总不至于祸及子孙那么阴险,因为他的计策一来没有荼毒生灵,二来没有坑害忠良,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那么,陈平生前所说的话,到底指的是什么事呢?

    许多人误解了陈平此言

    陈平生前的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句封建制度背景下的封建之言,认为陈平所担心的是,他一生所用的阴谋过多,违背了道家的禁忌,会因此遭报应,甚至会因此祸及子孙。

    其实陈平此话除了有这层含义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他口中的“阴谋”指的并非是帮助刘邦夺天下期间的“六出奇计”,而是指的是他在西汉为官期间做出的一些抉择!

    陈平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二易其主 , 三朝为官,跟在刘邦身边时,因为品行问题遭到质疑,也经历过危机,但他总能在最后化险为夷。

    刘邦没有因为陈平的品行问题而弃用他,反而因为陈平的出色能力而重用他。即便如此,却不代表刘邦对这位数次易主之臣很信任。

    刘邦在临终之前,对陈平做过一次评价,他称陈平“智有余”。这句话看似对陈平的智谋肯定,但根据汉人说话的习惯来看,这句话后面明显还有意思想表达,却被刘邦隐去了。那么,刘邦想说陈平“智有余”,但什么不足呢?

    从陈平的人生来看,陈平最大的缺点还是在“品行”,他对刘邦的忠心有问题。刘邦是帝王,虽然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策略,无视陈平的“品行”,只看重他的能力。但在西汉王朝建立以后,陈平的“品行”问题开始逐渐暴露起来,尤其是在刘邦驾崩的前后。

    刘邦临终前怀疑樊哙“党于吕后”,遂派周勃、陈平去斩樊哙,这是刘邦给陈平下的最后一道命令。陈平一向顺从刘邦,但这次陈平却有了私心,他担心杀樊哙以后,回京复命时刘邦已死,吕后会和他算账。

    陈平与周勃决定不杀樊哙,而是押送他返京复命,以此自保。此举虽然属于讨巧的计策,但实际上他已经违背了刘邦的旨意,也证明他对刘邦的忠诚度并不够,在自身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背叛刘邦。

    吕后执政以后,提出要立吕氏家族的人为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此举动明显对刘家天下不利,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陈平呢?在这种关键时刻,竟然表达出支持吕后的态度,竟然说出了“无所不可”的话来。

    “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陈平身为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受恩于刘邦,却在吕、刘相争的关键时刻,断然选择了支持吕后,这种行为在正直的人眼中,是十分下作的行为。

    王陵在事后就义正言辞地斥责了陈平,说他“将来无脸见高帝于地下”。陈平并不在意,凭借对吕后的支持,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陈平的不忠心并非只针对刘邦,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自保而已,如果有一天再次遇到生死危机,他还会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会对吕氏忠心。

    吕后死后,陈平立场再次转变,与那些反吕的人联手,在诛灭诸吕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在一场新的动乱之中,再次站到了刘家一边,摇身一变又成为诛灭诸吕的功臣,扶刘恒登上皇位以后,还是朝中重臣。

    陈平最终得到了一个善终的结局,他生前担心祸及子孙的话,指的是在刘家和吕氏相争的过程中,屡次使用“阴谋”来自保,会因此被视为不忠,恐怕日后子孙会被处置。

    事实上,陈平担忧的不无道理,他的爵位虽然又传了几代人,但到陈何的时候,他因为欺男霸女之罪,被夺了爵位,又被处死,也算是陈平当年的担忧成真了。因为陈何所犯的罪虽然很重,但对于他的身份而言,还不至于被处以极刑。

    综上所述,陈平是一位十分有智慧的人,他数次救下刘邦的性命,立下大功。又能在此后的动荡之中,屡屡自保,并获得善终。他生前的担忧,不会是无心之言,以他的聪明智慧,应该是感受到了一些潜在的威胁,从陈何的结局来看,也确实如他所料!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这辈子,最应该忏悔的,不是他计谋有多阴毒,而是他违背良心,杀了汉惠帝的几个儿子。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陈平的确是用了不少阴谋,但是两军交战,压根不能用道德来束缚。

    陈平利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件事我觉得陈平做的很对,当时项羽身边只有范增这么一位非常出众的谋士,只要有范增在,那么刘邦这边不管出什么计谋,都瞒不过范增。

    所以刘邦要想战胜项羽,就必须要想办法除掉范增。想要杀掉范增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身边的守卫不比项羽少,所以陈平这个时候向刘邦要了一大笔钱。

    他声称只要有钱,就能把这件事给办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确是这个道理。陈平花钱买通了项羽军营中的一些人,让他们传播范增要背叛项羽的流言。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史记》

    而且当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阵营的时候,刘邦这边先是好就好肉地款待,可是当使者说自己是项羽派来的时候,刘邦立刻把好酒好菜给撤了,换上了普通的酒菜,还顺便说了一句,还以为你是范亚父派来的。

    一两次这样项羽或许还不会怀疑范增,可是陈平手里的钱多啊,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压根就阻止不了。项羽终于还是怀疑范增了,范增一气之下想要离职,结果项羽居然批准了。

    范增回家的路上就被活活气死了,真是想不到,就算范增看破了陈平的计谋,但他也没有办法破解,这才是反间计最可怕的地方。

    陈平设计抓获韩信。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韩信本人在建立汉朝以后,也因功被封为楚王。不过成为楚王的韩信十分骄纵,不少官员都偷偷上表说韩信有造反的可能。

    这件事刘邦也比较苦恼,因为他打不过韩信,出兵讨伐必然要被反扑。所以他就请教陈平,陈平这个时候就告诉刘邦,去攻打韩信等于找死,就算是天子也打不过韩信。

    但是天子有巡视天下的职责,陈平建议刘邦可以假借巡视天下的机会,到达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陈州就在楚国边境,韩信必然要前往。到时候直接将韩信给抓了就省事多了。

    这个主意的确害人不浅,韩信到底有没有造反的迹象,当时是没有查清楚的。所以刘邦贸然把韩信给抓了,其实是担心韩信造反。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史记》

    结果这件事做成以后,韩信心里当然不服气,自然就有了造反的想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异姓诸侯王有没有造反的想法,刘邦都是非常反感的。所以刘邦除掉韩信,其实是早就萌生出来的想法,绝对不是因为韩信想要造反。

    吕后去世以后,陈平和周勃诛杀吕后全家。

    吕后是大汉朝第二位实际掌权的领导人,所以吕后当权的时候,把自己家族的人都搞到朝廷里面来做官了。陈平当时十分低调,他就是担心被吕后给宰了,甚至向吕后邀宠。

    等到吕后去世以后,陈平的嘴脸终于暴露出来了,他们发动政变,将后少帝赶下台,迎接汉文帝刘恒登基称帝。在这期间陈平等人诛杀了吕后全家所有人。

    如果只诛杀吕家的人也就算了,他们连汉惠帝刘盈这一支的人都不放过。当时汉惠帝已经死了,吕后先后扶植起了两位少帝,前少帝已经被吕后自己给毒死了,后少帝才做了四年皇帝,被陈平给拿下了。

    为了斩草除根,陈平索性声称汉惠帝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他所生的这几个孩子,其实都不是汉家子孙。这等于彻底否定了汉惠帝那几个儿子的继承权,甚至连封王的权力都没有。

    这一招实在是太歹毒,这些可都是汉高帝刘邦的孙子,陈平难道真的下得去手?当然能,因为他要是不杀了这些诸侯王,那么陈平本人的子孙后代可能就要遭到这些诸侯王的打击报复。

    人家是诸侯王,你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个侯爵,怎么可能斗得过诸侯王呢?而且没有推恩令之前的诸侯王,手里的权力那是相当大的。为了不祸及子孙,陈平只能出此下策。

    陈平一生阴谋频出,对害死汉惠帝几个儿子抱有担心。

    陈平在迎立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原本以为他是最没有靠山的一个,所以陈平可以在这个时候成为朝中权臣。结果汉文帝本人就是他自己最大的靠山,那是一个狠角色。

    所以陈平只能退居二线,他最担心其实就是汉文帝对他们家族的清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惠帝好歹是汉文帝的哥哥,汉惠帝的那些儿子,那就都是汉文帝的侄子。

    你陈平杀掉了汉文帝这么多侄子,汉家血脉遭受重大损失,难道汉文帝不应该找你算账吗?就算是汉文帝觉得陈平这么做,反而是帮了自己大忙,没有人跟汉文帝争夺皇位了,那么后世子孙呢?会不会有人重提这件事?

    陈平一辈子出了很多阴谋,但是他始终绕不开这件事,毕竟他诛杀的,是刘邦的亲孙子,而不是普通人。所以陈平说自己一辈子阴谋太多,会祸及子孙。其实这不是实话,他真正担心祸及子孙的事情就是他诛杀吕后党羽的同时,连刘邦的孙子们也杀了。

    结局:陈平去世以后,家族三代荣华富贵。

    陈平晚年还是不错的,在汉文帝登基第二年的时候,陈平去世了。他儿子继承了爵位,等他儿子去世以后,他孙子又继承了爵位。这三代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子共侯买代侯。二年卒,子简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史记》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那陈平的担心或许就是多余的。可是到了第四代陈何的时候,事情出现了变化。陈赫霸占他人的老婆,这下子麻烦大了,直接被判处死刑。

    陈家的侯爵爵位也被撤销,惩罚如此严重,古今少见。那是封建王朝,侯爵地位崇高,对于这种事情的责罚,未免太过于严重。或许这就是陈平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应验了吧。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