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静王的结局如何?是否与林黛玉泛舟于江湖?《红楼梦》中的北静王是贾府众人交口称赞的人物,大家常赞水溶是个贤王。北静王在四王八公中,地位最高,年纪最小。北静王水溶...
北静王的结局如何?是否与林黛玉泛舟于江湖?
《红楼梦》中的北静王是贾府众人交口称赞的人物,大家常赞水溶是个贤王。
北静王在四王八公中,地位最高,年纪最小。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才貌双全,风流潇洒,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贾宝玉最不喜欢和官场人物交往,他唯独喜欢和北静王来往,因为北静王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贾府最后被抄家,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么北静王的结局如何呢?
一、太上皇削弱四王八公的权利,北静王韬光养晦。
北静王是四王八公集团的首脑。他们的祖辈都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功臣。天下初定,这些人有的被封王,有的被封为国公。
太上皇继位后,开始忌惮四王八公的权利。从贾府人的职务就能看出,太上皇在削弱四王八公的权利。贾府第二代贾代化袭爵一等将军,担任京营节度使。可是到了第三代贾赦这里,虽然袭爵一等将军,却没有实权了。贾珍同样也是只有爵位,没有什么实权。太上皇觉得四王八公集团权力大,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开始削权。
北静王的父亲明智地赋闲在家,不问朝政。后来父亲死后,北静王袭爵。北静王继续执行父亲的策略,不问朝政,韬光养晦。
北静王年纪虽然小,但是有大志向。他表面上是闲散王爷,暗地里,他在海内外搜罗一批有识之士,作为幕僚,试图东山再起。北静王不以王位自居,他为人谦和,对下属宽厚,人人称赞北静王是贤王。在北静王的手下有一大批人士。
二、北静王在太上皇和新皇帝之间里外不是人。
太上皇后来禅位给新皇帝。新皇帝成为太上皇的牵线木偶。新皇帝希望在太上皇手里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由于新皇帝和太上皇互相争夺权力,导致,新皇帝收买被太上皇打压过的四王八公集团。北静王和新皇帝年龄相仿,他们还可能是兄弟。北静王投靠了新皇帝,成为新皇帝夺权的帮手。新皇帝通过北静王开始拉拢贾府。
新皇帝封贾府的大小姐元春为贵妃。他要拉拢贾府的意图非常明显。
不过贾府人的政治头脑不敏锐。太上皇和皇帝打擂台。新皇帝颁布一项让后妃娘家人进宫探视的命令,收买后宫的人心;太上皇和皇太后就给后宫人更大的恩惠,允许她们回家探望父母。
新皇帝本想提拔、重用贾府,贾府就应该向新皇帝表忠心。可是贾府却听从了太上皇的旨意,元春回家省亲。这是公开和新皇帝过不去。因此元春省亲后,贾府人也没有受到重用。
北静王推荐的贾府不得力,新皇帝对北静王不满。
太上皇同样对北静王不满,因为北静王投靠了小皇帝,不再是自己的忠臣了。
三、忠顺王使用反间计,北静王和贾府产生隔阂。
北静王和贾府的关系很好。北静王亲自参加秦可卿的葬礼;过年了,北静王还特意派人给宁国府送礼物;北静王和贾宝玉结为知己。不过贾府和北静王的关系却被忠顺王离间了。
北静王和忠顺王是死对头。忠顺王是太上皇的人,北静王是新皇帝的人。两个人经常斗来斗去。
忠顺王有一个心上人,戏子琪官,也就是蒋玉菡。北静王派冯紫英将琪官领到自己府上,还赏赐给琪官一个大红汗巾。并且将琪官藏起来。
忠顺王发现琪官逃跑后,就派人查找琪官。最后发现有人将琪官藏到了紫檀堡。忠顺王的人还发现,,贾宝玉和琪官有来往,他们还曾经换过汗巾子。
忠顺王没有直接去抓琪官,而是要走一步棋,使了一个反间计。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贾府要人。
贾宝玉开始还抵赖说不认识琪官,后来长史官说出了汗巾的事儿,贾宝玉就招供了,说出了琪官的藏身之地——紫檀堡。
贾宝玉招供,相当于贾府被叛了北静王。从此之后,北静王和贾府产生了隔阂。
新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争斗以皇帝失败告终,北静王被削爵,贬为庶人。
新皇帝与太上皇之间后来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新皇帝觉得自己羽翼丰满了,北静王手下也有一批死士,新皇帝与北静王密谋造反,囚禁太上皇。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太上皇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命令忠顺王抢先囚禁了新皇帝。
贾府名义上是新皇帝一派,但是已经不被北静王和皇帝信任了。因此贾府不是皇帝造反的核心成员。
新皇帝为了自保,丢卒保车。皇帝赐死元春,将贾府等八公、四大家族抄家。北静王被削爵,罢为庶人,闭门思过。
太上皇死后,皇帝重新掌权,北静王成为铁帽子王。
活着,就是胜利。
太上皇毕竟年纪大了,皇帝正值盛年。几年后,太上皇驾崩了,皇帝重新掌握政权。
宦海沉浮,不到最后,不能说谁胜谁败。
北静王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北静王相当于胤祥之于雍正。北静王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被封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子子孙孙共享富贵。
北静王的感情归宿,与林黛玉有关吗?
1.北静王不会与林黛玉泛舟于江湖。
有人说,北静王和林黛玉泛舟于江湖,归隐了。
这个说法不可信。林黛玉是来还泪的,泪尽而亡是必然。除了贾宝玉,林黛玉不会和任何人结婚。即使这个人高贵如北静王,即使这个人英俊如北静王,林黛玉都不会和他结婚。
2.北静王不会娶林黛玉为妃。
北静王和林黛玉虽然有瓜葛,但是以北静王的为人,他不会强娶林黛玉为妃。
北静王应该和北静王妃举案齐眉,相扶相守到终老。
北静王的结局如何?是否与林黛玉泛舟于江湖?
说到林黛玉和北静王有没有可能发生点什么故事,我每每付之一笑。
大家爱怜林姐儿,不忍她入薄命司,想为她觅得一个好归宿罢了!
转念一想,林妹妹有没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真的被北静王所救,发生点什么呢?
有可能的。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红楼梦》里,为了大观园里有个贾宝玉,还给宝玉找了贾母这个外挂。
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但是曹公无闲笔,借着宝玉让黛玉和北静王之间有了一点联系。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林黛玉的起居,在潇湘馆。林黛玉的活动范围基本也不出大观园。所以她和北静王的联系就到这了吗?
未必。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一回中曾有如下对话:
宝玉忙道:“我多早晚给人看来呢。昨日那把扇子,原是我爱那几首白海棠的诗,所以我自己用小楷写了,不过为的是拿在手中看着便易。我岂不知闺阁中诗词字迹是轻易往外传诵不得的。自从你说了,我总没拿出园子去。”
可见林妹妹的诗句,是有被宝玉写在扇子中的。虽然宝玉说自从被林妹妹说了之后,就没有拿出过园子。那么被林妹妹发现之前呢?有没有拿出去过呢?
显然是有的。
那么宝玉出去时常和谁一起玩呢?薛蟠、蒋玉菡们是有的,北静王也是有的。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北静王路祭,曾经和宝玉有如下对话:
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北静王邀请宝玉去他家做客学习,而宝玉呢,确实也是经常去北静王府的,后来王熙凤过生日,贾宝玉偷着出去祭奠金钏儿,用得借口就是去见北静王。
宝玉只回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宝玉既然是时常去北静王府,而宝玉又把林妹妹等人的诗句写在扇子上拿出去过。宝玉又最爱谁的诗句呢?林妹妹的。
因此林妹妹的诗文是有可能被北静王看到的。
除去宝玉,林妹妹还有什么可能和北静王发生联系吗?
还是有的。
话说贾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因此,贾政命人各处选拔精工名匠,在大观园磨石镌字,贾珍率领蓉,萍等监工。
元妃回宫之后,叫贾政把大观园诸芳的诗句录在大石上立于大观园里。贾家日后败落,此石不会轻易碎,北静王极有可能看到。
何况大观园中各景致,黛玉拟名者不少。北静王若是进得大观园,细问之下,哪有不知道黛玉的。
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虽然说,曹公本意是要林妹妹泪还完了,就回天上做仙女,想要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
但是曹公要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原因在于强于污淖陷渠沟。
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ネ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北静王如此人物,林妹妹倘若和他有些故事,原本也不算玷污了颦儿。
何况《红楼梦》后四十回早遗失,难以寻回。我们便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为林姐儿造就一生幸福,也未尝不可。